12家房企蒙面拍地,2020年北京樓市的10點確定與不確定

春節後,樓市正在經歷的一切,恰如潘多拉魔盒被打開的那一刻。空曠的大街小巷,有家不能回的外地租戶,閉門謝客的售樓處,瞬間降至冰點的樓市成交量……當魔幻變成現實,疫情之殤,無人得以倖免。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2020年的樓市剛剛開啟便遭遇宕機,後市將會如何?這會是樓市面臨的最大風險,還是購房者們最後的抄底良機?

10點確定與不確定,在2020年前所未有的樓市迷局中,讓我們遵循經濟與市場邏輯,揭開危機背後的真相。

1 確的城市實力與不確定的經濟影響

房地產價格,是城市價值的直觀體現,是數以萬計的購房者們用金錢投票的結果,因此,任何時候,脫離城市經濟實力去談房地產,都是不負責任的誇誇其談。

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北京的經濟發展交上了一份優秀的成績單。初步核算,2019年北京地區生產總值為35371.3億元,人均GDP達到16.42萬元,超越上海、廣州,位居全國前列。

北京確定的城市實力,意味著經濟發展的活力與韌性,代表著在醫療、教育等公共服務上的投入,更是城市管理水平的側面印證。

本次疫情中,外來常住人口占比超過35%的北京,感染人數只有1ppm,不得不說,至少到當下這一刻,北京創造了奇蹟。

那麼,疫情對城市經濟是否會造成負面影響呢,一定會有,但影響力度和作用週期卻很可能相對有限。

以2003年非典為例,病例高發的二季度,經濟見底,但很快走出了“U”型反轉,當年北京GDP增速高達11%,相比全國經濟增速還高出了一個百分點。而2003年北京的經濟總量不過5007億元,2019年7倍於當年,抗風險能力相信會更勝一籌。

對於房地產市場而言,城市競爭力是吸引人才的關鍵因素,公共服務水平則是城市宜居性的衡量標準,北京作為精英人才聚集的宜居城市,置業需求的基礎相當紮實,夯實了樓市發展的根基。

今天,北京三宗地塊出讓,12家房企蒙面競拍也順利出讓。開發商的投資動向,已經亮明瞭對北京房地產市場的看好,而國企央企為主的大動物堅守北京,也為未來的行業走勢指引出清晰的方向。

2 確定的行業紅利與不確定的消費減少

出於防控疫情的需要,人們開始減少外出,幾乎所有行業都因此受到影響,70億電影票房打了水漂,春節七天餐飲5000億營收灰飛煙滅,旅遊市場全線凍結,樓市當然也不例外。

2月上旬,北京新房市場的日均成交僅為個位數,相當於1月同期的4.1%;二手房簽約402套,相當於1月同期的11%。短期來看,當存量成交簽約完畢,疫情仍未得到明顯控制,對購房消費的抑制作用還更明顯地體現到簽約數字上。

但消費需求就此消失了嗎?《唐探3》上映時,你會不會約上小夥伴一起去電影院?閉關在家幾十天,解禁後要不要呼朋喚友,大吃幾頓慶祝一下?春節期間沒能出遊,是不是規劃一下“十一”假期?該領證結婚、該生育寶寶,丈母孃能否同意你不買房,就拐走人家的小棉襖?更別說,租房回不了家的慘痛經歷,難道不會堅定你買房的信心?

小小病毒,只會讓需求蟄伏,一旦病毒退去,需求的反彈,很可能會帶來各行各業的“小陽春”。

疫情對消費的影響,正如一個硬幣的兩面,既有損失慘重的個案,也不乏紅紅火火的行業。生鮮果蔬平臺、網遊、在線教育等行業就是個中翹楚,微信支付團隊年終獎金2個億,人均20萬,京東數科在年終獎基礎上,額外拿出了2億多獎勵。

確定的行業紅利,造就確定的高收入、高消費人群,這些人將是消費升級的“種子”,萌發強大動力。

12家房企蒙面拍地,2020年北京楼市的10点确定与不确定

3 確定的寬鬆環境與不確定的樓市調控

與非典時期相似,面對疫情,政府迅速出手,拉動經濟、刺激消費的政策接連出臺。

金融方面,繼2月1日央行發文,就金融支持疫情防控頒佈一系列重要舉措之後,又通過鼓勵發債、部署3000億再貸款、中央財政貼息資金等方式,超預期提供流動性、降低信貸成本,支持穩定金融市場。財政部也先後頒發十餘條財稅支持措施,減稅降費。

北京則出臺了助力中小微企業發展的16條措施,涵蓋房租減免、延期納稅、進一步增加信貸投放等,為中小微企業注入強心劑。

全面寬鬆的營商環境下,企業穩,則就業穩、預期升、增消費,同時有助於提振樓市信心與購買力。但是,真正能夠扭轉樓市頹勢的關鍵點在於限購、限貸等樓市調控政策的寬鬆。

當前,一手拉動投資、一手拉動消費的房地產行業,仍是中國經濟的柱石,近年來各城各地也相繼通過人才引進為樓市“關門開窗”,可以預見,在疫情引發,地方財政吃緊的情況下,樓市調控有望進一步鬆動,而具體到不同城市的鬆緊尺度,將決定樓市復甦升溫的程度。

4 確定的智慧健康人居與不確定的產品迭代效率

如果說2003年非典時期受信息傳播的侷限,大家在懵懵懂懂中度過疫情的話,本次新肺病毒,無論是每日更新的數字,還是無死角的疫情防控,都是國人親歷並見證的。正是因此,此次疫情引起了無數人的自省與反思,面對未來,也有了更清晰的目標與規劃,從而對緊密關係到生活質量的好房子,形成不一樣的評價標準。那麼,疫情之後,樓市將迎來怎樣的需求演變?

首先,社區居住人口密度較低、戶與戶之間有所區隔的低密住宅,置業需求大概率將會明顯上升。

其次,中高層住宅產品,單層戶數越少越少。一梯一戶>一梯兩戶>一梯N戶;居住私密性越高越好,私家電梯入戶>電梯直達樓層>隨意搭乘。

第三,綠色科技將升級為對智慧健康的追求。在健康硬件的選擇上,系統化的硬件集成>幾個設備的拼湊組合;在智慧科技上,自動監測,並應用於各種生活場景適時開閉的智慧硬件>簡單的智能面板及APP;在展示效果上,工藝工法區可視化的綠建效果>洗腦式銷講。

總而言之,隨著購房者認知水平的提升,講的清楚、看的明白、改變生活的真綠建,才是項目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

只有深刻理解居者生活痛點,並積極在產品上作出投入,加速變革的房企,才能在新形勢下掌握髮展的主動權,對銷售形成賦能,為品牌帶來溢價。

12家房企蒙面拍地,2020年北京楼市的10点确定与不确定

5 確定的“服務為王”與不確定的資源能力

如果說,以往大家對社區服務的理解相對簡單,在購房條件的重要性排序中相對靠後的話,那麼這次疫情,成為檢驗樓盤品質的試金石,代表開發商服務水平的軟實力,將會深刻影響未來的購房決策。

隨著感染人數的上升,相比混亂不堪,禁止外地租戶進入,用管理代替服務的社區,那些秉持“以客為尊、服務為王”理念,快速響應疫情變化,在保障社區安全防疫的基礎上,一旦發生問題,還能協助業主直接聯通專家醫生的社區,將成為開發商口碑傳播、吸引“新粉”的樣板。

但是,並非開發商有意識地在物管服務上加大投入,就能迅速提升服務水平。隨著眾多頭部房企轉型“美好生活運營商”,一些基於生活方式出發,多元投資大健康、大文娛、大文旅板塊的房企,將自主掌控的資源應用於社區,提供可落地的增值服務,漸漸拉開了開發商之間服務能力的距離。

隨著購房者對社區服務內容和服務標準的提升,服務,正在成為樓盤價值的“硬核”實力,一些提前佈局的房企,有望在新賽道上領先奔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