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裡為什麼神仙們非要推翻商朝,商朝做錯了什麼?

二維化木衛六


封神榜》又名《封神演義》,按照《封神演義》順應天命的中心思想,商朝是氣數已盡,覆滅是必然發生的事,同時神仙們犯戒,昊天大帝又缺人手,所以讓修仙的人參與到商周大戰中,一是為了順應天命顛覆商朝,扶持周朝,二就是幫昊天大帝選手下。

《封神演義》第一回中,紂王出場露相是一派祥和之象,原文:

瑞靄紛紜,金鑾殿上坐君王;祥光繚繞,白玉階前列文武。沉檀噴金爐,則見那珠高卷;蘭麝氤氳籠寶扇,且看他雉尾低同。

又是瑞靄又是祥光的,與前文的:

紂王七年,春二月,忽報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諸侯袁福通等。太師聞仲奉敕徵北。不題。

諸侯造反形成一種前後照應,只是一種文學上的小技巧,讀者會有疑問,即是一派祥和,為什麼會出現叛軍呢?也為下文紂王題詩失德留下伏筆。

隨即商容建議紂王去給女媧上香,君臣一問一答後,紂王同意去上香。到了去女媧宮上香那天,本來女媧的聖像是被幔帳擋住的,結果突然起了一陣狂風,捲起幔帳,露出了女媧的像,碰巧被紂王看見,他起了淫心,做了首淫詩,結果惹下禍根。

如果不是天命使然,怎麼會無緣無故颳起狂風,讓紂王看見女媧像呢?

後來女媧看見了詩,大罵道:

殷受無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詩褻我,甚是可惡!我想成湯伐桀而王天下,享國六百餘年,氣數已盡;若不與他個報應,不見我的靈感。“

女媧知道商朝的氣數將盡,惱紂王褻瀆自己,於是坐著青鸞去朝歌,準備收拾紂王,卻被殷郊、殷洪的兩道紅光擋住。於是女媧仔細一看,原來紂王還有二十八年的氣運,結果女媧不敢造次,回到宮中悶悶不樂,招來三妖,要她們禍亂君心,助武王伐紂。

由此可見,天命最大,女媧雖然想動紂王,但時候不到,她也不敢亂來,但她又知未來會發生的事,知道武王會伐紂,商朝會覆滅,加上想出一口氣,就派了妲己三妖去迷惑紂王。

話說崑崙山玉虛宮掌闡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故此閉宮止講;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鬥,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步雨興雲、善惡之神。此時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將相之福,恰逢其數,非是偶然。

此段說明了神仙們為什麼參戰,其實就是三教藉此來封神的,商朝倒黴剛好是氣數將近之時,所以要推翻它。


榴蓮暈倒




《封神演義》明寫武王伐紂,實際交織著闡教與截教的封神大戰。闡教非要推翻商朝,截教卻想方設法阻止西周前進的步伐,雙方神仙的真正目的是把對方送上封神臺。至於商朝最後被推翻,並不是做錯了什麼,而是氣數已盡。

“氣數”,是個很玄幻的東西,即使女媧娘娘這樣的大神都不可違抗。

當初紂王在女媧廟看見女媧神像容顏絕世,在牆壁上題寫了不敬詩句。女媧娘娘回來一看勃然大怒,徑向朝歌想取紂王性命,卻在朝歌上空被兩道紅光阻止。女媧娘娘掐指一算,才知道紂王還有二十八年氣運,不敢造次直接動手。

那麼,這“氣數”由誰而定,連女媧娘娘也無可奈何?在《封神演義》中,修為絕對高於女媧娘娘的,就一個鴻鈞老祖了。但鴻鈞老祖又得聽命於昊天上帝展開封神大戰,讓他門下三教的徒子徒孫們互相殘殺。其實,鴻鈞老祖並不畏懼昊天上帝,而是遵循天道平衡。

天道是天地間萬事萬物必須共同遵守的法則,也就是說,天道註定紂王還有二十八氣運,女媧娘娘就不可違背天道殺了他,否則天道失衡必遭天譴;而商朝氣數該盡,就是截教勢力強大,也保不了它。

堅持原創,我是菸斗的傳說,歡迎交流關注。


菸斗的傳說


要說商紂王的錯,多得很呢。不敬女媧、寵幸奸妃、任用佞臣、濫殺忠良,簡直是罄竹難書。

要推翻商朝,理由並不是商朝做了那麼多壞事。而是另一個冠冕堂皇卻莫名其妙的理由:氣數已盡。

因為決定推翻商朝的時候,“紂王坐享太平,萬民樂業,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賓服,八百鎮諸侯盡朝於商”,形式還是很好的。

商紂王的惡行,開始於調戲女媧娘娘。被調戲的女媧娘娘認為尊嚴受到了挑戰,就派了三隻妖精去“惑亂君心”。而紂王所有的罪惡,都起於這三隻妖精的魅惑。這不僅是輕罪重罰,還有誘人犯罪、釣魚執法之嫌了。

怎麼解釋這個悖論?

氣數已盡。

反正氣數這東西,你看不見、摸不著,又不能用尺子、量杯量,又不能用秤稱,女媧娘娘說他“氣數已盡”,他就是氣數已盡。你能反駁嗎?難道你比女媧還權威?


棲鴻看紅樓


根據題主問題,從神仙層次進行解讀(洪荒流設定為基礎)

所謂封神,起源於昊天苦於執掌天庭卻無人可用,又聖人門下不敬昊天,向鴻鈞老祖哭訴,鴻鈞老祖遂頒下“封神榜”“打神鞭”,封神開啟

那麼參與封神的仙人們都有那些呢

人教、闡教、截教、西方教

我們挨個看過來

人教,太清所立,門下弟子僅有玄都大法師一人,其餘皆為記名,太清本身都不甚在意,而玄都必不能上榜

闡教,玉清所立,門下十二金仙,又有紫霄宮三千客之一、闡教副教主燃燈,南極仙翁以及福德金仙雲中子,元始自詡為門下跟腳俱全,自然不該上榜

西方教,準提接引所立,門下修佛者甚多,然西方因早年道魔之爭,土地貧瘠,準提接引所過之處,天高三尺,又怎可能好不容易發展的教眾上榜?

唯有截教,東海金鰲島上,上清通天開講佈道,有教無類,記名弟子無數,親傳嫡傳也不少見,有萬仙來朝之勢,堪稱仙人中第一大教派

而凡俗中,也是截教與商朝牽扯最深,聞仲做太師,幾大關守將都與截教有著千絲萬縷的連續

所以說,仙人們集體針對的是截教,只不過截教與商朝相依相生,所以順帶著滅了商朝


我是Emma粉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封神榜》之中,由玄鳥生商到鳳鳴岐山,預示著天命由商劃歸給了周,於是上演了一場修仙問道者齊心合力摧毀人間帝國的陰謀。雖然這個是神話小說,僅僅是藉助武王伐紂的歷史事件,根據民間杜撰和說書人的編纂形成的演義,並不完全是真實的。

在書中,商周易代之際,發生了一連串的故意預謀事件,歪史認為,從袁福通反叛開始就是一連串的針對商紂王的實質性陰謀的開始,當然原來的聞仲入仕是早就有了封神計劃的一步棋。

在三教制定封神大計以後,截教率先佈局,選擇了扶商,派出了既有人才,如聞仲等人,大多是三代弟子,讓他們建立功業以便來封神。面對這個局面,闡教因為人手不夠,晚了一步,對人才進行專項培訓,吸納姜子牙作為二代弟子,選擇新興的周人,鼓動他們反商,以便建立功業。

不管他們佈局早晚,他們必須都要有個由頭才能建立功業。這就是矛盾點,封神不能白封,封神必須要有一個藉口,不然即使神仙也辦不到。就是這樣,他們將眼睛盯上人間的帝王,活該帝辛倒黴,任上碰上這茬子事,一句天命所歸,就遮掩了一切。

天命是什麼?還不是那一些天仙隨口胡謅的?一切還不是為了所謂的封神榜?商人做錯了什麼?什麼都沒有做錯,看起來罪大惡極,窮兇極惡的帝辛不過就是提了一首詩,就招來了三妖禍亂朝綱,她們的目的就是為了興周滅紂,順應天命。

反過來說,紂王不管有沒有這首詩,都要順應天命來自取滅亡。沒有其他的,應為這是天命。很簡單的時期,褻瀆女媧的是帝辛,直接胖揍他一頓不就完了?但是傲嬌的神仙們偏不這樣做,一步步的安排了陷阱來毀滅商王朝!商朝有什麼錯呢?他們的錯就是擁有江山,他們是天下之主,神仙們需要他有錯,這樣好來懲罰他們。然後好建立功業,以便封神。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8045498173798141"} --}

歪史


紂王得罪了女媧,要知道聖人之中有幾個女的,唯女媧和后土而以。孔子曰: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說的就是女子與小人難以相處。得罪了她,就玩命報復你,不整死你不算完。



用戶3766163668


首先我們先來說說人間的事情,商朝從商湯滅夏開始,經歷了五百多年傳到了紂王帝辛,而紂王是一個貪圖享受、迷戀女色、暴虐殘忍的君王。他在位期間,親小人、遠賢臣、施酷刑、苦百姓,使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後來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輔佐下滅了商紂,開創了周朝的八百年基業,這是順應了歷史發展的潮流,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封神榜》就是以武王伐紂為背景的,在這部小說中,開篇女媧娘娘受到侮辱後就想毀掉商朝的江山,但是商朝氣數還沒盡,只好派三個妖精去迷惑紂王,讓紂王沉淪在歌舞美人之中。隨後姜子牙在師傅的授意下下山去輔佐周王滅商,建立新政權周朝。在滅周的過程中,周軍遇到了很多的強敵,每一關都打的很辛苦。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各路神仙都使出了看家本領,傾盡全力幫助武王和姜子牙,在闡教各路大神的鼎力相助下,商朝終於被滅掉,紂王自焚而亡。

在神仙的世界裡,萬事都有定數,在神仙的眼裡,這時商紂的氣數已盡,由於紂王的殘暴,惹得群臣無人再敢諫言,老百姓恨之入骨,紂王已經不能勝任管理國家了,需要改朝換代了。還有姜子牙的封神日期也已確定,滅商就成了各路神仙的任務,闡教的大神們不但要幫武王和姜子牙完成推翻商朝的大業,還要按時保量完成,如果不盡快完成任務,不但會耽誤封神大事,也會損害仙界的名譽。(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超哥說成語


並不是所有的神仙都希望推翻商朝!

因為商紂王昏庸無道,濫殺無辜,殘害忠良,又調戲女媧娘娘!正好趕上鴻鈞老祖派他的童子昊天為了統領三界而成立的天庭!天庭需要招兵買馬,需要一批神仙去天庭工作。既然是工作,勢必會受到約束,自然都不願意,所以為了體現公平,鴻鈞老祖派他的三個弟子(太清,上清,玉清)以商朝為主戰場,讓各自的徒子徒孫廝殺,死者即上封神榜,成為天庭員工!所以這中間有想推翻商朝的一方,也有想保護商朝的一方!


沒有暱稱73016805


話說崑崙山玉虛宮掌闡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門下十二弟子犯了紅塵之厄,殺罰臨身,故此閉宮止講;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稱臣;故此三教並談,乃闡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編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鬥,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嶽、布雨興雲、善惡之神。此時成湯合滅,周室當興;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將相之福,恰逢其數,非是偶然。所以「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間必有名世者」,正此之故。因此商朝氣數盡了。所以當滅。


蒼梧的書屋


因為應了那句老話,天怒人(神)怨。這些個大小神仙,一致同意推翻商朝,說明商朝的氣數已盡 。其實,說來說去,不外乎是古人心中的天人感應的那一套。



《封神榜》又稱為《封神演義》,成書於明代,其作者為誰,現今仍有爭議。不管怎麼說,其作者不是先知先覺的神仙,而是根據史實演繹出來的故事。


武王伐紂,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按照正史的記載,特別是在《尚書》中,還留有周武王討伐商紂王的檄文。《尚書·泰誓》,即是周武王當眾宣讀的誓言,泰即大也。


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貫盈,天命誅之。


武王伐紂,是周取代商的最後一戰。當時,暴虐的紂王已經是眾叛親離。關鍵在於,以正統的儒家觀念來看,早已確立了周武王的合法性。在這個正確的基礎之上,後世的道教門徒,就可以大肆借題發揮其想象力了。



紂王眾叛親離,是因為得罪了女媧娘娘(上天的代表);武王有臣三千,說明眾神仙是同仇敵愾(一致反對紂王也);並且,在歷史上,確實存在著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典故。


姜尚輔佐武王,成功建立大周,然後被封齊地。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位異姓封建諸侯。久而久之,他還成為了中國神壇上的一位高居眾神之上的神主。 既然,他的地位是超然的,那麼,由他負責分封《封神演義》中的365路神仙,顯然是比較合適的。



在《封神演義》當中,為什麼會產生兩個神仙的系列呢?一個是闡教系列神仙,教主為元始天尊;一個是截教系列神仙,教主是通天教主。因為,在《封神演義》成書的明代,在道教內部的各門派當中,闡教與截教的鬥爭最為激烈。這樣寫,既情節豐富、熱鬧,也頗接地氣。



可見,《封神演義》的作者非常聰明。他既討好了官府;又彰顯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理念;又吹捧了玉帝、老子和姜子牙這三位天、人、神三界的最高領袖;還摻入了明代闡、截兩派的激烈鬥爭。這樣的小說,不火就沒有道理啦。


所以說,《封神演義》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封神演義》,是中國平民娛樂文學的典範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