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中期是否處在內憂外患的階段?商王是如何改變頹勢的?

用戶3708573195


謝謝悟空小秘書的誠摯邀請。

首先,要回答樓主的問題,我們先了解一下商朝歷史的大致概況。

商朝又稱殷、殷商,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夏朝諸侯國商部落首領商湯率諸侯國於鳴條之戰滅夏後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

其後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後,“殷商”並稱。從公元前1600年至前1046年,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後相傳17世30王,延續近600年。

末代君王商紂王於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而亡。商朝是處於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

其次,我們來具體回答樓主所提到的商朝中期是否處於內憂外患的階段。

通過前面的介紹我們瞭解了商朝按照史學劃分為三個階段:先商、早商、晚商。樓主所提到的中期,應該指的是早商這一時期。

先商時期從商湯到太戊,歷經九王。早商時期從仲丁到盤庚,歷經十王。晚商時期從小辛到帝辛,歷經十一王。

早商就是從仲丁時代開始,為什麼呢?

因為仲丁即位初年,亳都(今河南商丘谷熟鎮西南)遭遇河決之害,遂將國都自亳西遷於囂(亦作隞;今鄭州滎陽一帶),商朝自此開始第一次遷都。當時,東南方的夷族興起,其中的蘭夷進攻商朝,仲丁出兵擊退蘭夷。仲丁死後,諸弟爭奪王位,造成九世之亂。

九世之亂是商朝自商王仲丁之後,連續發生王位爭奪和遷都,歷經外壬、河亶甲、祖乙、祖辛、沃甲、祖丁、南庚、陽甲共九王,故名“九世之亂”。九世之亂延續近百年,直到盤庚遷殷後才最終結束。

而從盤庚兒子小辛開始,直至帝辛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商紂王時期被周武王滅國,為晚商時期。

於是我們也可以說,早商時期就分為兩個階段:九世之亂+盤庚遷殷。

這一時期確實如樓主所問,處於內憂外患時期。



商朝時期的河南氣候與現在河南氣候有很大的不同,商朝時期的河南屬於熱帶雨林氣候,這裡滿地跑大象,在洛陽、安陽、南陽、商丘等河南多地均有大象骸骨出土,所以河南在《禹貢》中被稱為豫州。

因為熱帶雨林氣候,經常分為旱季和雨季,進入雨季期,黃河經常發大水導致人們很多正常生活不能進行,再在加上商朝的王位繼承製為“父子相傳”和“兄終弟及”相結合的繼承製度,這兩種制度的混用,造成王位繼承處於混亂狀態,並且與其他方國部落之間的征伐,為躲避雨季時期黃河氾濫與戰亂侵襲,尋找合適穩定的居所,商王朝因此進行了多次遷都,但進入了惡性循環,國家迅速衰落,諸侯莫朝。

最後,我們來回答商王朝是如何改變頹勢

決定並且完成改變王朝頹勢的偉大商王就是盤庚,盤庚遷殷也成為商王朝的一個重要轉折點。

因為到殷去有三條好處:

第一,殷地的土地比較肥沃,而且位於河南北部,緯度高氣溫較低,避免水患,自然環境和之下的商朝的幾個位於河南中部和東部的幾個都城比起來,無論是建設工事還是發展農業,都會比之前的情況要好很多;

第二,遷都以後,一切都得從頭做起,王室、貴族將會受到抑制,這樣階級矛盾就可以得到緩和;

第三。遷都可以避開那些活躍的叛亂勢力的攻擊,都城比較安全,外部的干擾少了,統治就可以穩定很多。

盤庚遷殷幾乎遭到舉國上下的反對,大多數貴族貪圖安逸,都不願意搬遷。一部分有勢力的貴族還煽動平民起來反對,鬧得很厲害。 盤庚面對強大的反對勢力,並沒有動搖遷都的決心。他樹起“天命”和“先王”兩面大旗,宣稱為人民打算來爭取民心。在當時,“天命”和“先王”無疑是有威力的,因此盤庚得以遷殷。

他把反對遷都的貴族找來,耐心地勸說他們:“我要你們搬遷,是為了想安定我們的國家。你們不但不諒解我的苦心,反而發生無謂的驚慌。你們想要改變我的主意,這是辦不到的。”



將遷之時,盤庚發出警告:“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奸宄,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就是說,有奸詐邪惡,不聽話的人,我就把他們斬盡殺絕,不讓這孬種遺留在新邑蔓延滋長。可見盤庚企圖通過遷都打擊貴族。

由於盤庚堅持遷都的主張,挫敗了反對勢力,終於帶著平民和奴隸,渡過黃河,搬遷到殷(今安陽小屯村)。既遷之後,盤庚重申:“無有遠邇,用罪伐厥死,用德彰厥善”,即不管與商王血緣的遠近,造罪就處死,立功便封賞;並宣稱自己有權“制乃短長之命”。這說明通過遷都,鎮壓了異己,商王權威上升了。

從此,商朝的都城就永久地固定在殷城,盤庚在殷整頓商朝的政治,商朝在這時政治上比較穩定,社會經濟和文化因此有了更大的發展使衰落的商朝出現了復興的局面。


盤庚遷殷避開了水患和宗室內部鬥爭的混亂局面,穩定的了商朝中央的統治,為以後的商朝中興奠定了基礎。使得商這個奴隸制國家,擺脫了困難的處境,並且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生產力、生產技術、製作工藝魏有了相當成就,是中國文明發展史上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使中國成為當時世界上的文明大國。


羚羊飛渡觀歷史


這個問題真有點高大上,真心不太懂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