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中印象最深的歷史人物是誰?

瓦爾登的船伕


商朝悠悠六百載,出現無數傑出的帝、相、人才……這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商後期的帝武乙:

武乙(?——公元前1113年),姓子名瞿;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可以看到有許多佔卜問神類的甲骨,說明商朝是很崇尚鬼神、巫師的,而這些巫師權力很大,常借鬼神的力量來控制和制約商王,使商王的很多治國措施得不到實施;而武乙在位時的商朝已經在衰落進行中,為了振興國家,武乙大膽改革,而巫師們卻常借用神鬼的意志來阻撓,有令不行的狀態需要他擁有更大的權力來保障落實;武乙為此用“射天”的方式打擊他們:他命人把裝滿獸血的皮袋子掛在高處,然後親自挽弓搭箭,射破皮袋,血液流出,高興的說‘天被他射了個大窟窿,以後就不敢和他作對了’……經過他的種種鬥爭,王權慢慢強過神權,推動了商朝國家政策的落地;現在看起來有點荒誕的“射天”行為卻反映了武乙敢於鬥爭,敢於改革,敢於挑戰舊勢力的革新精神;為了振興王權,他征服了西部和南部的方國……後來連武乙的死都有種說法是雷劈而死

武乙,比不上他的祖輩武丁大帝那樣的赫赫功業,也沒有他的曾孫帝紂那樣的知名度高,但“武乙射天”敢於改革、敢於向鬼神宣戰的精神是值得崇敬的、給人的印象是深刻的



南門嶺的柿子樹


託《封神演義》的福,大眾心中最熟悉的商朝人物大概就是紂王了。

這個人物不過是一個在歷史上被典型化了的亡國暴君形象,他和夏桀、周幽王這些末代君主一樣,都是面目模糊的,看不清楚,

同理,商的開國君主商湯,也是一個被典型化了開國君主形象,他和周朝的文王、武王在形象上都是非常相似的,甚至有些記載在他們頭上的事情可能都是互相混淆的。

所以不管是湯,還是紂,甚至包括伊尹這樣的賢臣楷模,這些一說到商朝就會讓人提起的人物,因為形象模糊的關係,都無法讓人有很清晰的認識,反倒是有一位只在史書裡記載了幾行字的商王,讓人印象很深。

他就是商朝的第二十八代君主,帝武乙。

他做了什麼事,讓人印象深刻呢?據《史記·殷本紀》記載:

帝武乙無道,為偶人,謂之天神。與之博,令人為行。天神不勝,乃僇辱之。為革囊,盛血,卬而射之,命曰“射天”。武乙獵於河渭之間,暴雷,武乙震死。

帝武乙無道,製作了一個木偶,把它叫做“天神”,自己和這個木偶搏鬥,讓別人帶動木偶活動。“天神”敗了,帝武乙於是拿了器具戳它羞辱他。後來他又在囊袋裡盛滿血,仰面拿弓箭射它,他把這種做法稱作“射天”。後來,武乙去黃河與渭水之間的地方打獵,天上突然響起一聲雷霆,震死了他。

這位帝武乙是紂王的曾祖父,也是一位無道昏君,但他的無道不是對人,而是針對天神,這就把他和他那些同樣無道的後輩帝王們分隔開來。後代那些君主,不管怎麼昏庸,也沒有敢去和“天”叫囂的。

那麼這件事的真相可能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商代還是一個巫文化很濃厚的時期,完全可以說是一個神權時代,神權在王權之上,而神權是被一個巫師階層控制的,他們通過掌管祭祀、占卜,溝通人神,從而影響朝政,就連王權也在他們的壓迫之下。

而帝武乙可能是一個改革者,他作為王權的代表,發動了一次對神權的鬥爭,就是所謂的“射天”,極力針對巫師階層,想要擺脫神權的奴役,最終達到政教分離,王權獨立。

但這種行為得罪了眾多巫師,於是便有了“武乙震死”的記錄。這條記錄極有可能是巫師們編造出來的,為了醜化他的形象以及用來恐嚇其他的君主。至於帝武乙真正的死因,那就不好說了,可能是自然病死,當然也可能是被巫師們謀殺,後面就是一個懸疑故事了。


耳食記


說到印象最深的,第一,肯定是,開國之君湯,湯滅暴君夏傑,建立了商朝。這時著名的人物當屬伊尹,其歷經五朝、輔政三代四朝,樹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名臣形象。

第二,印象深刻的,是亡國之君紂,紂新建酒池肉林,鑄炮烙之刑,殘害忠良,紂的殘暴統治被周部落所取代(領導者是後來的周文王,周武王),這就是著名的武王伐紂的故事,這時的名人有姜子牙,比干,黃飛虎等人。






周郎顧曲


無疑,幫助周文王和周武王推翻商紂王的姜子牙,並建立了大周王朝。


真誠做人真誠學習


印象最深的是商紂王。他不是《封神演義》中的昏君,暴君。史書記載他施政有方,尤其是對東南方的開發做出貢獻。毛澤東同志對他也有公正的評價。只是周朝在寫史時對他進行了醜化。“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竹葉青28958648



觀古說今


瞭解不多,商朝就知道一些紂王時候的事情,還得拜《封神演義》所賜。忠義之人,最服聞仲聞太師,還有比干丞相。老版電視劇中,兩個人的扮演者演技都不錯,尤其聞仲,其實是一個悲劇人物,他有匡扶社稷之心,卻無法阻止社稷崩壞,而最後也落得個被殺的結局。比干屢次進諫,紂王不聽,後反為所害。二人結局豈不悲哉!


伊人云夢


當然是殷紂王,智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其後有來者,紂王不死。


思方行正


是紂王。紂王統治時期實行暴政,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等在歷史上耳熟能詳。但是一切歷史都是思想史,紂王被歷史典型化了,其中《論語.子張》篇:“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格物致知566


就是商紂王帝辛,司馬遷寫的事蹟遺臭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