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滅亡時,畫面有多慘烈?

文史磚家


商朝滅亡的原因迄今尚無明確說法,其慘烈則廣為人知,但究竟慘烈到什麼程度,知道的人又不多了。可以說,商朝滅亡是一個被遮蔽的大事件,它首先是地緣政治改變的結果,其次才是紂王的各種政策。獵殺殷商是一場光天化日之下的陽謀,滅亡的慘烈又輕輕被面紗遮蓋了。


一、殷商滅亡的地緣政治背景

考古學界關於“輕便馬車”起源的研究,指向中亞哈薩克北部,其青銅輪牙、馬躔、曲轅等,與殷墟車馬坑發現的一致。因此,在沒有更多證據之前,通說認為中國的輕便馬車是公元前13世紀經草原路線傳播到中原的。這是一次非常關鍵的文化交流事件,其背後必定存在地緣政治格局的巨大改變。殷商便亡於這個世紀的末端。


人們所熟知的西岐周人崛起,其實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根據文獻和甲骨文資料,可以肯定殷商對周人是有控制力的,典型事件便是“文王之囚”,此事由《史記·周本紀》記載,甲骨文名篇《小臣牆刻辭》也有記錄,故為可信之事。2014年在周原發現的馬車,其形制基本上脫胎於殷墟馬車,也可以作為旁證,說明周人在殷商末期尚不具備超過殷商的武力(並未得到來自西北戎人的支撐)。後世所謂的“天下三分有其二”,並不是殷商滅亡的主要原因。

《史記·周本紀》:崇侯虎譖西伯於殷紂曰:“西伯積善累德,諸侯皆鄉之,將不利於帝。”帝紂乃囚西伯於羑里。閎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費仲而獻之紂。紂大說,曰:“此一物足以釋西伯,況其多乎!”乃赦西伯,賜之弓矢斧鉞,使西伯得征伐。曰:“譖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獻洛西之地,以請紂去砲格之刑。紂許之。

那麼,殷商面對的真正敵人是誰呢?答案並不意外——東夷。根據上述的世界史背景,可知居住於近東北亞的族群可能掌握了與殷商王室相當的軍力,他們得到草原交通的支持,在公元前13-12世紀崛起,於前12世紀末葉的武乙時期,開始大規模進入華北、黃淮地區。此事在先秦古籍中未見,但《後漢書》給出了記載。《後漢書》成書於南朝劉宋時期,當時正逢遊牧民族興盛之時,當有特定時代的洞見。《晉書》與之類似,對遊牧民族的身世瞭解,有著民族融合背景下的優勢。

《後漢書·東夷傳》:夏后氏太康失德,夷人始畔。自少康已後,世服王化,遂賓於王門,獻其樂舞。桀為暴虐,諸夷內侵,殷湯革命,伐而定之。至於仲丁,藍夷作寇。自是或服或畔,三百餘年。武乙衰敝,東夷浸盛,遂分遷淮、岱,漸居中土。及武王滅紂,肅慎來獻石砮、楛矢。管、蔡畔周,乃招誘夷狄,周公徵之,遂定東夷。

這批新入局的東夷人,徹底改變了殷商的地緣政治格局。直接後果是東夷人與當地的淮夷、萊夷、堣夷、鳥夷、島夷等融為一體,成為一個強大的新興勢力。甲骨文研究給出了紂王對東夷的戰爭,其烈度、規模均超過以往。山東半島考古上也有著名的“斷層問題”,即山東半島的考古文化出現斷層,從新石器末期或夏代直接進入商末周初。這也說明,《後漢書》記載的武乙時期東夷內遷,是很可能真實存在的。


殷商的地緣格局在武乙時期改變了,此前的主要威脅當來自北方和西北,尤其是前13世紀後半葉的武丁時期。當時草原上播遷的輕便馬車,武裝了一波又一波的遊牧民,威脅著整個帝國。而武乙之後,主要威脅已經轉向東方和東北方。這波遷徙潮相當兇悍,直接進入了中原腹地,對殷商而言,應該是心腹大患,西北的周人僅僅是癬疥之疾而已。


二、殷商滅亡的慘烈

比較公認的說法,都認為紂王在討伐東夷時,周人及其聯軍乘虛而入,又由於東夷戰俘的反水,導致牧野之戰慘敗,《尚書》對場面的描述是“血流漂杵”,可見慘烈異常。後世所罕知的是,周人及其聯軍並未在牧野之戰後將刀兵入庫,武王一直都在積極擴大戰果,用兵時間超過了2個月,也遇到了很大的抵抗。《逸周書·世俘解》記載了一批殷商侯爵級別的地方諸侯和盟友,分別是百韋、宣方、新荒、蜀、厲、霍、艾、佚等,真正擒獲的只有霍侯、艾侯、佚侯三位。據該書統計,殷商諸侯及盟友加起來達到652個,其中99個是“憝國”。憝國當然會被滅掉了,這些死硬諸侯、盟友首領,加上王廷大臣,總共100餘人,在周原的“燎祭”中被按照殷商法典處決了,其中包括肢解、烹煮、焚燒等。畫風當然是極為慘烈的。

《逸周書·世俘解》:……武王遂徵四方,凡憝國九十有九國,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凡服國六百五十有二。時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武王朝,至燎於周,維予衝子綏文。武王降自車,乃俾史佚繇書於天號。武王乃廢於紂矢惡臣人百人,伐右厥甲孝子鼎大師。伐厥四十夫家君鼎帥,司徒、司馬初厥於郊號。武王乃夾於南門,用俘,皆施佩衣,衣先馘入。武王在祀,太師負商王紂,縣首白畤,乃以先馘入燎於周廟。……告於周廟,曰:“古朕聞文考修商人典,以斬紂身。

實際上,“剪商”在紂王時期已經是一個公開的問題了,可以說是一個光天化日之下的陽謀。因為人人皆知,殷商帝國已經在地緣格局上出現重大危機,東夷問題已經是一場長達數十年的消耗戰了。因此,文王積極聯絡周邊的不滿勢力,密謀滅商,其中最主要的是江漢地區的夏朝後裔楚人,季連氏後代鬻熊就是核心人物。他很可能也是“剪商”陰謀的實際策劃者。作為夏貴族後裔,楚人長期以來就在抵抗殷商,可謂幾百年的世仇,當殷商出現地緣政治危機時,他當然不會坐失良機。在鬻熊的策劃下,庸、蜀、羌、髳、微、盧、彭、濮等西南8族加入了剪商聯軍,使得牧野之戰時的周人軍力達到了戎車4000乘、甲士45000人、虎賁3000人的規模。

《史記·楚世家》: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史記·楚世家》: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

參加剪商聯軍的各方一開始都畏懼殷商的殘酷,但太公望一直都很樂觀,甚至不理會孟津觀兵時的占卜凶兆,這當然是出於他的戰略考量——殷商的主力軍團都在與強大的東夷作戰,乘虛而入直取朝歌的軍事行動可以說是十拿九穩,完全看有沒有膽量而已。殷商滅亡後,戰爭實際上仍未停止,殷人的南方諸候竄入了武陵山區和巴蜀地區,北方諸侯和盟友在三監之亂失敗後,也逃亡到了北方、朝鮮半島,使得DNA-Y染色體的C南支在地理分佈出現兩頭大、中間小的特殊格局。


歷史咖啡


其實商朝滅亡時,並沒有多少慘烈,反而相對平靜,只是一戰就解決了連續500餘年的商朝。

商朝建立時,曾開創了太平盛世,但到了後期,國力日漸衰弱,國內矛盾尖銳,到商紂王帝辛在位時,經常發動戰爭,歷史上的商紂王帝辛是一個存在爭議的君主,但並不是一個昏庸的暴君,商朝傳到帝辛手中時,已是一個搖搖欲墜的王朝,帝辛即位時,東方的東夷及南方的五苗相繼發生叛亂,帝辛忙於平定叛亂,多年的征戰,讓商的國力進一步衰弱。



這個時候西邊周部落逐漸強盛起來,周部落生活在渭河流域,也就是今天陝西的關中平原,周滅商表面上看就是一場牧野之戰就滅亡了商,其實本質是歷經數百年的強盛,一步一步消滅商的。

周滅商從周文王時代,就開始做準備了,主要分三步走:

1、周向商示弱,維持關係,暗中發展;

周文王時期,周的勢力不足與商抗衡,周文王主動向商示弱,並且還一度被商紂王的囚禁,周文王用大量財寶才換回自由之身,回國後大力發展生產。



2、逐步用武力消滅商的屬從國;

周文王在逐漸強盛的過程中,先西征,再東征,加強自身力量,先是向西邊征討犬戎及一些小國,穩定西邊後,開始對商朝的屬從國朝廷討伐,由於商當時忙於與東方的東夷和南方的五苗的戰爭,無暇顧及,周依次消滅了一些從屬於商的小國。

3、尋找機會,乘商主力東征之際,會盟諸候,大舉進攻商朝都城朝歌。

周文王死後,周武王即位,這個時候的周實力已經強於商,周武王乘商主力東征之際,率戰車三百輛,虎賁士兵三千人,帶甲士兵四萬五千人,先是與對商不滿的諸侯會盟,約定一起討伐商紂,接著大軍進攻商朝都城朝歌,也就是今河南淇縣。



商紂王聽說周聯絡諸侯來攻時,將都城的囚犯、奴隸及衛戍部隊武裝起來,在離朝歌四十餘里的牧野,雙方大戰,結果商紂王的部分一戰即潰敗,周部落軍隊大勝,兵臨朝歌城下,商紂王見大勢已去,在鹿臺自焚而亡。

商朝滅亡時,周並有沒趕盡殺絕,反而優待商朝遺民。

1、商紂王的兒子。周武王滅商後分封諸侯,仍然將商紂王的兒子武庚封於殷地,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後,武庚叛亂,被周公殺死。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被封於商丘,建國號宋,以奉商朝的宗祀,宋國直到戰國時期還存在。

2、商朝的王族箕子。箕子是商朝的王公貴族,商紂王死後,不願意歸屬周,帶著族人去了朝鮮,建立了箕子朝鮮,可謂是朝鮮最早的先民之一。



3、商朝在外征戰的軍隊。史書沒有明確記載去了哪裡,有傳言是這部分軍隊去了美洲,是美洲印地安原住民的祖先。

商朝雖然滅亡,但在當時並不算慘烈,只是一戰定乾坤,之後周也較為善待歸屬的商朝遺民,並沒有大規模的趕盡殺絕,可算是朝代的更替中較為和平的了。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說到商王朝的滅亡,有一個特別慘烈的成語:血流漂杵!(《尚書·武成》所記:“前途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

人死的太多,血流得太多,以至於木棍都被漂起來了。你說這場面慘烈不?

其實歷史上有過類似的記載,比如1098年6月3日,第一次東征的十字軍靠突襲拿下西亞名城安條克,並屠殺了包括大量基督徒在內的一萬人。對此,阿吉埃的雷蒙在他那編年史中寫道:“那兒發生什麼了?若我吐露真相,你怕難以置信。這麼說想必就夠了:至少在神殿,在所羅門的廊下,血水高到騎手的膝蓋和馬的嚼環。”

總之,雖然可能有所誇張,但血流漂杵和血水高到騎手的膝蓋和馬的嚼環,都說明死人眾多。

那麼牧野之戰時真能死那麼多人嗎?

你想,商軍很多都是臨時拼湊起來的烏合之眾,混戰一起,這樣的部隊只有被屠殺的命。況且雙方的戰鬥人員多以羌夷居多,他們好殺好戰,絕無“不忍人之心”。而且,那些倒戈的東夷人很可能傷亡慘重,因為他們處在戰場中央。周兵奮勇追殺時,可不會管你是不是倒戈的人。而且,商軍的精銳部隊也必然做了最後的堅決抵抗。因此血流漂杵絕對是真實存在的歷史。

另外,周軍還擁有當時重要的大殺器,駟馬戰車!

根據出土墓葬與文物顯示,相對於商軍的雙馬戰車,周軍裝備的是由四匹馬所拉動的駟馬戰車!

由於牽引力更增加了一倍,周軍的戰車也就可以造得更為堅固。出土文物顯示,周代戰車相比商代戰車增加了很多青銅鑄造件,比如車軸、車輪部位,很大地加強了車體強度。

而且由於是四匹馬拉動戰車,所以平均每匹馬所要分擔的牽引力就小多了。因此,周代的戰馬身上被披上了防護性的皮質乃至是青銅的馬胄和馬甲。相對於裝備銅泡加強皮甲的商軍戰士,西周的戰車武士則開始裝備青銅胸甲。

另外,周軍在武器方面相對於戈,更喜歡長矛,而且是很長的長矛。根據周代的《考工記》記載,西周的長矛分為酋矛和夷矛兩種。其中酋矛長20尺,為步兵使用;夷矛長24尺,用於車戰。

顯然,更長的長矛便於周軍的戰車武士攻擊商軍的戰車武士與徒步士兵。而商軍手中那些較短的戈矛卻很難對此做出反擊。

此外,周軍戰車還有一個可怕的秘密武器,即在車軸的兩側軸頭上,周軍裝上了長矛形狀的青銅部件(軎wèi)。這種矛頭形狀的青銅部件隨著車軸快速轉動起來,就會成為一個毀壞商軍車輪的可怕工具,對於商軍的徒步步兵來說更是一個絞肉機般的恐怖兇器。

這種裝置在西方被稱為“輪刀”。波斯帝國的戰車上就出現過這種輪刀,但要比周代戰車最起碼晚了兩三百年。也有觀點認為,波斯戰車的輪刀也是收到周代長矛型車軎的影響而出現的。

總之,周軍戰車無論是在機動力、防護力和攻擊力三方面都對商軍戰車形成了全面的壓制與優勢。商軍戰車面對周軍戰車只能處於打不過也跑不過的窘境;而商軍的徒步士兵也很難抵擋住周軍戰車的衝擊,只能被屠殺……


冷兵器研究所


其實一點也不慘烈!

關於商紂王的事情,後世基本參照的是周代的古書,真不真實還不知道。

而商代,是一個分封的城邦制國家,商自己的地盤沒有多大,商滅亡的時候是各路諸侯一起討伐的,而且各路諸侯並沒有什麼屠城之類的事情(那個時候中國還沒有屠城的傳統)

所以一點都不慘


房房小建


周滅商經歷了文王、武王兩代,最終在牧野周商兩軍決戰,商軍主力在征伐東夷,由奴隸組成的軍隊臨陣倒戈,周軍一戰滅商。因此僅從戰場上來講,畫面並不慘烈,慘烈的是後續的政治清洗。牧野一戰周王國聯軍有戰車400輛,虎賁三千人,甲士四萬五千人,加上其它八百諸侯軍隊,周王國最多有六萬聯軍。商王朝發兵七十萬距周,這七十萬實有誇大之嫌,史學家認為商軍約17萬人。這次決戰只打了一天多,雙方傷亡約兩萬餘人,商軍倒戈而擊,紂王見大勢已去,就自焚而死。

夏、商、周時代戰爭藝術還不成熟,謀略運用得還十分少,雙方一般約定時間和地點,然後按照約定的時間達到約定地點,列陣而戰。說白了就是雙方一戰決勝負,沒有後世戰爭那麼複雜與迂迴,交戰雙方一般不擾民,老百姓也看不到戰爭,因為戰鬥一旦開始,一天就結束了!這種戰爭靠的就是士兵的勇氣與訓練,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要在戰士們精力充沛之時擊敗敵軍才能取得勝利。牧野之戰中,周軍先派出數百精兵挑戰商軍,打擊了商軍的信心,擾動了商軍的陣形,然後周武王親自領軍全面出擊,商軍不敵而後撤,最終商軍敗亡。

當然戰爭總是殘酷的,牧野之戰僅管沒有後世那麼慘烈,但是也沒有儒家說得那麼美好,周滅傷還是流血了,還是死了不少的人。周武王取得勝利後,按排人斬殺了妖婦妲己,並先用弓箭射了三箭紂王的屍體;然後用配劍刺紂王屍體;最後用利斧將紂王的首級斬下高掛城樓上。周武王虐待紂王屍體主要是為了表明紂王是他殺死的,這是他的功績之一。周聯軍勝利後在朝歌燒殺搶掠,《逸周書·世俘》中記載被殺死的商人有十八萬之多,被擄為奴隸的有三十三萬,還有一百餘名商朝貴族被當作人殉祭祀了周人祖先。周聯軍還獵殺了虎、熊、犀牛、鹿等動物,僅在武王名下就被獵殺了一萬多頭,並掠奪了大量的珠寶財物,僅佩玉就達到十八萬塊。

商朝被滅後,周聯軍兵分四路討伐商朝其餘部隊,不少忠於商朝的方國都被周聯軍消滅了。嬴族的是抗周最激烈的一族,他們在首領蜚廉的帶領下頑強的抵抗周聯軍,給周軍重大殺傷,同時蜚廉的兒子惡來(秦始皇的35代祖)也被周軍斬殺。周軍將嬴族打到東海之濱,徹底擊敗了嬴族,周武王俱怕嬴族的戰鬥力,不敢把嬴族留在老家東夷,於是將嬴族全部遷到西陲之地養馬戍邊,置於周王朝的嚴密監控之下。千里遷移,不少嬴族人死於路途,到了西戎之地後,受盡虐待,生活極端艱苦。最終嬴族通過救周王室立國,並完成了滅周的大業,建立了統一的大秦帝國。


大秦鐵鷹劍士


大家好,歡迎來到小王說歷史,歡迎大家關注、轉發、評論。

武王伐紂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看過很多遍了吧,大家差不多也都是在電視上的《封神榜》上了解的這一段歷史。

其實真正的歷史不是這個樣子的,紂王也不是《封神傳》中所講述的那樣荒淫無道,而且商紂王還是一個雄才大略的君主。

周就一直扮豬吃老虎,等待著打敗商朝的那一刻。

然後周發展自己的勢力,一直很鬆散的完成了對商朝的戰略包圍。

終於,等到機會了。

商朝大軍東征東夷,雖然取得了勝利但是卻一直打到黃河中下游的地區。在商朝最核心的地方守備空虛,然後周朝瞅準機會在商朝的軍隊回師之前打進了朝歌。

當時的商朝大軍在外,只能由少量的留守部隊武裝起戰爭抓來的奴隸。

雙方進行了牧野之戰,奴隸紛紛倒戈,紂王自焚,商朝結束。

商朝的抵抗還是很激烈的,但是諸位看官不要忘記那是什麼時代。

那是上古社會,參加牧野之戰的周朝和商朝兩個國家的人口加起來都不見得有我們現在的一個縣城人口多!

能有什麼太過於激烈的戰爭?

再說了周朝那是看準機會就動手,快、準、狠,商朝的真正主力在外,所以說牧野之戰算不上多激烈。

兩年之後商朝遺民發動了聲勢浩大的“管蔡之亂”,其範圍涉及今天的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地,周朝本土也發生了暴動。

經過曠日持久的近乎三年的戰爭,才真正的把叛亂平定下去。

喜歡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轉發、評論。


我當作者那幾年


立國近600年的殷商王朝到了紂王子受時期,便開始走向下坡路,而此時雄踞關中的周部落在文王姬昌、武王姬發的辛苦經營下,不斷地蠶食、吞併商朝的屬國,逐漸形成“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格局。而此時,商朝百萬大軍正在遠征淮河流域的夷人,由此給周部落滅商提供良機。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大會諸侯於盟津,隨即率軍猛攻防守空虛的商朝腹地,聯軍總兵力達4.5萬人。



盟津離商朝的國都朝野僅有咫尺之遙,所以當紂王得知消息後,立時間便驚慌失措。此時,百萬大軍尚在征討淮夷的戰場上,朝歌城內並沒有足夠的精兵禦敵,在加上沒有可用的戰車,單靠步兵根本無法抵擋對方衝擊力強大的車兵,所以從一開始,勝利的天平便已向周軍傾斜。


但是面對來勢洶洶的敵軍,紂王不甘心坐以待斃,便於倉促之間將大批的奴隸、戰俘武裝起來,連同守衛國都的軍隊,開赴牧野迎戰。關於商軍的總兵力,史料記載不一,按照《史記》的說法是70萬,但也有很多史料記載是17萬。但不管怎樣說,商軍至少在數量上遠超周軍,若不發生意外的話,完全可以遏制住對方的攻勢。



然而兩軍甫一接觸,情況便發生突變,面對著如下山猛虎般的周軍士兵和高大堅固的戰車,素無鬥志的商朝“奴隸軍團”便全線潰敗,為了逃生拼命地往回跑,由此也將陣後的精銳師團衝得七零八落。就這樣,牧野之戰以一種出人意料的方式收尾,周武王乘勝追擊,並迅速包圍朝野。紂王自知大勢已去,為了避免被俘後受辱,遂在鹿臺舉火自焚,至此,殷商王朝覆亡。


兩千多年來,史學家都喜歡將武王伐紂吹捧為一場正義之戰,貌似周族大軍不費吹灰之力便擊敗“獨夫”商紂王。其實,這是一個天大的謊言。因為按照《尚書》的說法,周商兩軍交戰場景異常慘烈,面對著強大的周軍,商朝“奴隸軍團”死傷極其慘重,真可謂血流成河,以至於長杆兵器都漂了起來。由此可見,武王伐紂絕不是正義之戰,不過是藉助精兵利器幹掉紂王而已。



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會於牧野。罔有敵於我師,前徒倒戈,攻於後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見《尚書·周書·武成》。


同樣令人對武王伐紂的“正義性”產生質疑的,是他進入朝歌后的舉動。且說,紂王兵敗自焚後,周武王率軍進入朝歌,然後拿紂王的屍體洩憤,不僅連射三箭,還將其首級砍下來示眾。正所謂“人死為大”,周武王對紂王的遺體進行如此羞辱,如今看來很是為人不齒,而他之所以這樣做,很大程度上是報復紂王當年囚禁其父文王之舉,屬於公報私仇。


周武王於是遂率諸侯伐紂。紂亦發兵距之牧野。甲子日,紂兵敗。紂走入,登鹿臺,衣其寶玉衣,赴火而死。周武王遂斬紂頭,縣之白旗。見《史記·卷三》。



再者說來,既然周武王打著“弔民伐罪”的旗號討伐紂王,那麼在後者伏辜後,理應廢除苛政、撫慰百姓,使天下局勢儘快恢復穩定。然而,周武王滅商的目的顯然不在於此,而是在大肆殺戮商朝官員、百姓後,將大批自由民抓捕為奴隸。而據史料記載,遇害的商民超過17萬,而淪為奴隸者則超過33萬(“馘磨億有十萬七千七百七十有九,俘人三億萬有二百三十。”見《逸周書·世俘》)。


正因為周武王伐紂的真實目的,在於掠奪土地、財富和奴隸,所以在王朝覆滅後,大批殷商移民因不願接受周朝的統治,便成群結隊地的向邊遠地區逃難,其中有數萬之眾跟隨紂王的叔父箕子逃到朝鮮半島,並在當地建國。另外,征討淮夷的主帥攸侯喜在亡國後率殘軍渡海出逃,最終竟到達美洲,成為今日印第安人的始祖,並創建燦爛輝煌的瑪雅文明(法國學者阿科斯塔、歧尼對此有詳細論述)。



而留在本土的殷商移民,也極不情願接受周朝的統治,所以在周武王死後沒多久,被封為邶侯、統治殷商故地的武庚(紂王之子)便發動叛亂,意圖恢復故國,可惜最終被周公派兵鎮壓。事後,周公又將殷商移民交由紂王的庶兄微子管理,並建立起宋國,至此局勢才逐漸穩定下來。


史料來源:《史記》、《尚書》、《逸周書》


文史磚家


商朝帝辛是商朝的最後一個帝王,牧野之戰後商朝徹底滅亡。要說商朝滅亡的景象有多慘烈,就從牧野之戰的慘烈鏡像說起吧!

西周經過多次的討伐帝辛,終於到了最後下定決心進攻商朝的都城朝歌的時候。周武王率領所有的將員帶上上百的攻城器具、戰車、士卒百萬,聯合各路諸侯一路到了朝歌附近的牧野會師。周武王一一列舉紂王的荒淫無道、殘暴不仁並向天下昭告後,命大軍進攻朝歌。

而這時候的紂王在幹嘛呢?紂王在和自己的一群美人在鹿臺是摘星玩月、嘻嘻玩耍、飲酒作樂唱歌跳舞。當有下屬向他稟告說周武王的大軍快攻入朝歌城了,這時候紂王身邊悉數能為他奔赴前線、為他抵擋分憂的人早已蕩然無存。身邊的這些愛妃寵臣聽說消息後,都在東躲西藏慌忙逃串。無奈紂王御駕親征,帶領的士兵哪裡是什麼正規的士兵,是紂王臨時召集的奴隸組成的一支殘兵。

當週武王的大軍與商軍交戰時,周武王的大軍氣勢恢宏,商軍見了未交戰便紛紛倒戈相向。紂王見此,也便知商朝到此以是末路。此事紂王被周武王的大軍所圍,無奈之下,紂王砸碎玉石,焚燒宮殿,心中滿是憤恨。最後自己縱身火海,商朝到此結束!





原love瓊1


歷史被有意識的篡改抹黑了。商最後實力還是強大的,但紂王上臺內部矛盾很大,他是老三,他媽媽當王后時生他成為嫡子繼承王位,而老大老二同樣是媽媽生的但媽媽沒成為王后結果是庶子,所以周打過來時候叛徒出現了。商對周防範意識很強的,有考證王季文王和伯考三代都被商王幹掉,武王也是在商遠征東夷主力在外的時候,利用內應滅了商。慘烈肯定是的,本來就是你死我活的事。


亢龍有悔44


《封神演義》是殷商結束1200年後杜撰出來!屬於演繹神話故事不是事實,真實的帝辛已經考古發現甲骨文證明,對此考古的郭沫若和毛主席也有正確論斷,周文王姬昌是殷紂姑父,周武王姬發是殷紂表弟,那個諸侯年代必須通婚才可以生存,故而朝代更替沒有大的殺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