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里为什么神仙们非要推翻商朝,商朝做错了什么?

二维化木卫六


封神榜》又名《封神演义》,按照《封神演义》顺应天命的中心思想,商朝是气数已尽,覆灭是必然发生的事,同时神仙们犯戒,昊天大帝又缺人手,所以让修仙的人参与到商周大战中,一是为了顺应天命颠覆商朝,扶持周朝,二就是帮昊天大帝选手下。

《封神演义》第一回中,纣王出场露相是一派祥和之象,原文:

瑞霭纷纭,金銮殿上坐君王;祥光缭绕,白玉阶前列文武。沉檀喷金炉,则见那珠高卷;兰麝氤氲笼宝扇,且看他雉尾低同。

又是瑞霭又是祥光的,与前文的:

纣王七年,春二月,忽报到朝歌,反了北海七十二路诸侯袁福通等。太师闻仲奉敕征北。不题。

诸侯造反形成一种前后照应,只是一种文学上的小技巧,读者会有疑问,即是一派祥和,为什么会出现叛军呢?也为下文纣王题诗失德留下伏笔。

随即商容建议纣王去给女娲上香,君臣一问一答后,纣王同意去上香。到了去女娲宫上香那天,本来女娲的圣像是被幔帐挡住的,结果突然起了一阵狂风,卷起幔帐,露出了女娲的像,碰巧被纣王看见,他起了淫心,做了首淫诗,结果惹下祸根。

如果不是天命使然,怎么会无缘无故刮起狂风,让纣王看见女娲像呢?

后来女娲看见了诗,大骂道:

殷受无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诗亵我,甚是可恶!我想成汤伐桀而王天下,享国六百余年,气数已尽;若不与他个报应,不见我的灵感。“

女娲知道商朝的气数将尽,恼纣王亵渎自己,于是坐着青鸾去朝歌,准备收拾纣王,却被殷郊、殷洪的两道红光挡住。于是女娲仔细一看,原来纣王还有二十八年的气运,结果女娲不敢造次,回到宫中闷闷不乐,招来三妖,要她们祸乱君心,助武王伐纣。

由此可见,天命最大,女娲虽然想动纣王,但时候不到,她也不敢乱来,但她又知未来会发生的事,知道武王会伐纣,商朝会覆灭,加上想出一口气,就派了妲己三妖去迷惑纣王。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

此段说明了神仙们为什么参战,其实就是三教借此来封神的,商朝倒霉刚好是气数将近之时,所以要推翻它。


榴莲晕倒




《封神演义》明写武王伐纣,实际交织着阐教与截教的封神大战。阐教非要推翻商朝,截教却想方设法阻止西周前进的步伐,双方神仙的真正目的是把对方送上封神台。至于商朝最后被推翻,并不是做错了什么,而是气数已尽。

“气数”,是个很玄幻的东西,即使女娲娘娘这样的大神都不可违抗。

当初纣王在女娲庙看见女娲神像容颜绝世,在墙壁上题写了不敬诗句。女娲娘娘回来一看勃然大怒,径向朝歌想取纣王性命,却在朝歌上空被两道红光阻止。女娲娘娘掐指一算,才知道纣王还有二十八年气运,不敢造次直接动手。

那么,这“气数”由谁而定,连女娲娘娘也无可奈何?在《封神演义》中,修为绝对高于女娲娘娘的,就一个鸿钧老祖了。但鸿钧老祖又得听命于昊天上帝展开封神大战,让他门下三教的徒子徒孙们互相残杀。其实,鸿钧老祖并不畏惧昊天上帝,而是遵循天道平衡。

天道是天地间万事万物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则,也就是说,天道注定纣王还有二十八气运,女娲娘娘就不可违背天道杀了他,否则天道失衡必遭天谴;而商朝气数该尽,就是截教势力强大,也保不了它。

坚持原创,我是烟斗的传说,欢迎交流关注。


烟斗的传说


要说商纣王的错,多得很呢。不敬女娲、宠幸奸妃、任用佞臣、滥杀忠良,简直是罄竹难书。

要推翻商朝,理由并不是商朝做了那么多坏事。而是另一个冠冕堂皇却莫名其妙的理由:气数已尽。

因为决定推翻商朝的时候,“纣王坐享太平,万民乐业,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四夷拱手,八方宾服,八百镇诸侯尽朝于商”,形式还是很好的。

商纣王的恶行,开始于调戏女娲娘娘。被调戏的女娲娘娘认为尊严受到了挑战,就派了三只妖精去“惑乱君心”。而纣王所有的罪恶,都起于这三只妖精的魅惑。这不仅是轻罪重罚,还有诱人犯罪、钓鱼执法之嫌了。

怎么解释这个悖论?

气数已尽。

反正气数这东西,你看不见、摸不着,又不能用尺子、量杯量,又不能用秤称,女娲娘娘说他“气数已尽”,他就是气数已尽。你能反驳吗?难道你比女娲还权威?


栖鸿看红楼


根据题主问题,从神仙层次进行解读(洪荒流设定为基础)

所谓封神,起源于昊天苦于执掌天庭却无人可用,又圣人门下不敬昊天,向鸿钧老祖哭诉,鸿钧老祖遂颁下“封神榜”“打神鞭”,封神开启

那么参与封神的仙人们都有那些呢

人教、阐教、截教、西方教

我们挨个看过来

人教,太清所立,门下弟子仅有玄都大法师一人,其余皆为记名,太清本身都不甚在意,而玄都必不能上榜

阐教,玉清所立,门下十二金仙,又有紫霄宫三千客之一、阐教副教主燃灯,南极仙翁以及福德金仙云中子,元始自诩为门下跟脚俱全,自然不该上榜

西方教,准提接引所立,门下修佛者甚多,然西方因早年道魔之争,土地贫瘠,准提接引所过之处,天高三尺,又怎可能好不容易发展的教众上榜?

唯有截教,东海金鳌岛上,上清通天开讲布道,有教无类,记名弟子无数,亲传嫡传也不少见,有万仙来朝之势,堪称仙人中第一大教派

而凡俗中,也是截教与商朝牵扯最深,闻仲做太师,几大关守将都与截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连续

所以说,仙人们集体针对的是截教,只不过截教与商朝相依相生,所以顺带着灭了商朝


我是Emma粉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封神榜》之中,由玄鸟生商到凤鸣岐山,预示着天命由商划归给了周,于是上演了一场修仙问道者齐心合力摧毁人间帝国的阴谋。虽然这个是神话小说,仅仅是借助武王伐纣的历史事件,根据民间杜撰和说书人的编纂形成的演义,并不完全是真实的。

在书中,商周易代之际,发生了一连串的故意预谋事件,歪史认为,从袁福通反叛开始就是一连串的针对商纣王的实质性阴谋的开始,当然原来的闻仲入仕是早就有了封神计划的一步棋。

在三教制定封神大计以后,截教率先布局,选择了扶商,派出了既有人才,如闻仲等人,大多是三代弟子,让他们建立功业以便来封神。面对这个局面,阐教因为人手不够,晚了一步,对人才进行专项培训,吸纳姜子牙作为二代弟子,选择新兴的周人,鼓动他们反商,以便建立功业。

不管他们布局早晚,他们必须都要有个由头才能建立功业。这就是矛盾点,封神不能白封,封神必须要有一个借口,不然即使神仙也办不到。就是这样,他们将眼睛盯上人间的帝王,活该帝辛倒霉,任上碰上这茬子事,一句天命所归,就遮掩了一切。

天命是什么?还不是那一些天仙随口胡诌的?一切还不是为了所谓的封神榜?商人做错了什么?什么都没有做错,看起来罪大恶极,穷凶极恶的帝辛不过就是提了一首诗,就招来了三妖祸乱朝纲,她们的目的就是为了兴周灭纣,顺应天命。

反过来说,纣王不管有没有这首诗,都要顺应天命来自取灭亡。没有其他的,应为这是天命。很简单的时期,亵渎女娲的是帝辛,直接胖揍他一顿不就完了?但是傲娇的神仙们偏不这样做,一步步的安排了陷阱来毁灭商王朝!商朝有什么错呢?他们的错就是拥有江山,他们是天下之主,神仙们需要他有错,这样好来惩罚他们。然后好建立功业,以便封神。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88045498173798141"} --}

歪史


纣王得罪了女娲,要知道圣人之中有几个女的,唯女娲和后土而以。孔子曰: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说的就是女子与小人难以相处。得罪了她,就玩命报复你,不整死你不算完。



用户3766163668


首先我们先来说说人间的事情,商朝从商汤灭夏开始,经历了五百多年传到了纣王帝辛,而纣王是一个贪图享受、迷恋女色、暴虐残忍的君王。他在位期间,亲小人、远贤臣、施酷刑、苦百姓,使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后来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辅佐下灭了商纣,开创了周朝的八百年基业,这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封神榜》就是以武王伐纣为背景的,在这部小说中,开篇女娲娘娘受到侮辱后就想毁掉商朝的江山,但是商朝气数还没尽,只好派三个妖精去迷惑纣王,让纣王沉沦在歌舞美人之中。随后姜子牙在师傅的授意下下山去辅佐周王灭商,建立新政权周朝。在灭周的过程中,周军遇到了很多的强敌,每一关都打的很辛苦。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各路神仙都使出了看家本领,倾尽全力帮助武王和姜子牙,在阐教各路大神的鼎力相助下,商朝终于被灭掉,纣王自焚而亡。

在神仙的世界里,万事都有定数,在神仙的眼里,这时商纣的气数已尽,由于纣王的残暴,惹得群臣无人再敢谏言,老百姓恨之入骨,纣王已经不能胜任管理国家了,需要改朝换代了。还有姜子牙的封神日期也已确定,灭商就成了各路神仙的任务,阐教的大神们不但要帮武王和姜子牙完成推翻商朝的大业,还要按时保量完成,如果不尽快完成任务,不但会耽误封神大事,也会损害仙界的名誉。(声明: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超哥说成语


并不是所有的神仙都希望推翻商朝!

因为商纣王昏庸无道,滥杀无辜,残害忠良,又调戏女娲娘娘!正好赶上鸿钧老祖派他的童子昊天为了统领三界而成立的天庭!天庭需要招兵买马,需要一批神仙去天庭工作。既然是工作,势必会受到约束,自然都不愿意,所以为了体现公平,鸿钧老祖派他的三个弟子(太清,上清,玉清)以商朝为主战场,让各自的徒子徒孙厮杀,死者即上封神榜,成为天庭员工!所以这中间有想推翻商朝的一方,也有想保护商朝的一方!


没有昵称73016805


话说崑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布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所以「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间必有名世者」,正此之故。因此商朝气数尽了。所以当灭。


苍梧的书屋


因为应了那句老话,天怒人(神)怨。这些个大小神仙,一致同意推翻商朝,说明商朝的气数已尽 。其实,说来说去,不外乎是古人心中的天人感应的那一套。



《封神榜》又称为《封神演义》,成书于明代,其作者为谁,现今仍有争议。不管怎么说,其作者不是先知先觉的神仙,而是根据史实演绎出来的故事。


武王伐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按照正史的记载,特别是在《尚书》中,还留有周武王讨伐商纣王的檄文。《尚书·泰誓》,即是周武王当众宣读的誓言,泰即大也。


予有臣三千,惟一心。商罪贯盈,天命诛之。


武王伐纣,是周取代商的最后一战。当时,暴虐的纣王已经是众叛亲离。关键在于,以正统的儒家观念来看,早已确立了周武王的合法性。在这个正确的基础之上,后世的道教门徒,就可以大肆借题发挥其想象力了。



纣王众叛亲离,是因为得罪了女娲娘娘(上天的代表);武王有臣三千,说明众神仙是同仇敌忾(一致反对纣王也);并且,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典故。


姜尚辅佐武王,成功建立大周,然后被封齐地。姜子牙,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异姓封建诸侯。久而久之,他还成为了中国神坛上的一位高居众神之上的神主。 既然,他的地位是超然的,那么,由他负责分封《封神演义》中的365路神仙,显然是比较合适的。



在《封神演义》当中,为什么会产生两个神仙的系列呢?一个是阐教系列神仙,教主为元始天尊;一个是截教系列神仙,教主是通天教主。因为,在《封神演义》成书的明代,在道教内部的各门派当中,阐教与截教的斗争最为激烈。这样写,既情节丰富、热闹,也颇接地气。



可见,《封神演义》的作者非常聪明。他既讨好了官府;又彰显了道教天人合一的理念;又吹捧了玉帝、老子和姜子牙这三位天、人、神三界的最高领袖;还掺入了明代阐、截两派的激烈斗争。这样的小说,不火就没有道理啦。


所以说,《封神演义》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封神演义》,是中国平民娱乐文学的典范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