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中此起彼伏的滾滾麥浪,裊裊炊煙中混雜的泥土芬芳…這樣的桃源生活,是無數被鋼筋混凝土包圍的都市人所向往的烏托邦。
然而,田野的風光無限好,田野中的他們卻有著“我命由天不由我”的無奈。
晨興理荒歲,帶月荷鋤歸。城市人夢中的恬靜田園,對農民而言,卻是一碗“苦”熬出來的生活。
“收成不好能怎麼辦?沒辦法啊,農民嘛,就是靠天吃飯”
乾旱、暴雨、冰雹、蟲害…農民的擔驚受怕、莊稼的豐收盈虧從來都是非人力可違。
很多時候,農民有著太多的困惑:是哪種害蟲讓今年的莊稼顆粒無收?為何降雨充沛的地方會突降旱災?為何自己的地比別人的收成少?為何今年的白菜價格不及去年高?
靠天吃飯,是農民的無奈。而有人卻想著“逆天改命”,用科技的力量解決農民的“難題”。
天上的眼睛
守護地上的人們
作為中國的“天眼”,高分六號衛星在農作物長勢監測、農業防災減損等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
高分六號衛星專為農業需求設置了兩個紅邊波段,這種特殊的“視網膜”,可以監測葉綠素含量等作物養分含量。
藉助監測數據,農業遙感研究人員能夠告訴農民什麼時候天降災害,什麼時候施肥收割,哪種害蟲需要注意,自家的田適合哪種作物,甚至今年種什麼能賣個好價錢…
民以食為天,中國的農民僅用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世界22%的人口;高分衛星,讓農民們可以從“看天吃飯”發展到“知天吃飯”。
不僅如此,高分衛星還在國土、海洋、防災減災、氣象和環保等諸多領域,扮演著“守護者”的角色。
16米遙感數據共享:
中國數據服務世界
如今遙感技術應用潛力巨大,然而大多數國家尚不具備衛星發射能力。
2019年11月6日,國家航天局推出了“中國國家航天局高分衛星16m數據共享服務平臺(CNSA-GEO平臺)”,宣佈
正式將中國高分16米數據對外開放共享。CNSA-GEO平臺由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總體設計和運維管理,華為雲、中科星圖、航天宏圖及中國資源衛星應用中心等多家單位共同研製創建。讓中國的“高分”成為了世界的“高分”,希望更多國家和更多人都能從中受益。
遙感智能體:
遙感產業化的加速器
隨著遙感衛星數據在社會生產和生活各領域的應用範圍不斷擴大,開放共享數據,將數據與各行業結合,探索全新的商業模式、構建產業生態,是遙感產業化的未來。
而每天PB級增長的海量衛星數據、耗費大量資源的模型訓練、安全以及成本的問題,都給遙感行業的產業化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華為雲遙感智能體,一站式智能遙感雲平臺,通過數據平臺和計算平臺,從數據接入、模型編排、地物提取算法、可視化、在線開發到遙感數據管理,幫助用戶聚焦挖掘時空數據核心價值。
華為雲遙感智能體基於昇騰芯片和鯤鵬服務器,提供EB級可伸縮的遙感大數據存儲能力、超大規模的並行算力、高性能AI一站式開發平臺,將開發週期縮短至“天”,可靠性達到5個9,為遙感產業化發展提供關鍵的技術支持。
在今天舉辦的華為雲年度峰會2020-華為雲遙感產業高峰論壇,中國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數據中心副主任趙文波介紹了在12月5日的廣東佛山大火事件中,高分衛星及時發現火情,提供了大量衛星遙感數據,幫助指揮滅火、識別受災情況,最終安全疏散轉移1381人,無人員傷亡。
趙文波表示:“遙感是一個很有前景的行業,能夠推進各行業的發展,最終普惠社會。雲計算是遙感產業化的加速器,雲+AI+5G等新技術的應用,標誌著遙感衛星產業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Cloud for Good,是華為雲一直以來的初心與堅守。
科技的發展不應只是物質生活背後冰冷的商業利益,更應該是人類文明的守護者。
國家航天局攜手華為雲,為農業、環保、資源、災害等各行各業傳遞科技的溫度和力量。
未來,華為雲願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攜手更多合作伙伴,讓更多人感受科技的溫度,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
閱讀更多 華為中國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