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诸葛亮不肯接受张昭邀请为孙权效力?


“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吴历》里曹操的这句评语,成为现代很多人对孙权的看法。这是建安18年曹操和孙权在濡须对峙时曹操对孙权军容整肃的赞叹语。

只是东吴和曹魏对这次对峙的记录完全不同:东吴的说法是曹操下令禁止弓弩射击江中的孙权军,表现了孙权的勇猛和从容;曹魏的说法是曹操下令弓弩射击,但孙权聪明,在回程时让船另一面也中箭,让船保持平衡。

曹操是否说过这句话,还是东吴人以讹传讹以来赞美孙权的,真相无从得知。但从孙权、曹操、刘备三人行为比对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strong>孙权是一个战术大师,但不是战略家。

之所以说孙权是战术大师,理由是:

1、 建安5年即位时,不服孙权即位的孙策部下庐江太守李术反叛,孙权用计让曹操拒绝援助李术而重夺庐江郡;

2、 在建安19年和刘备达成湘水为界后,建安22年就归附曹操,意图依赖曹操对付刘备,建安24年趁关羽北上攻打襄樊时夺取荆州;

3、 曹丕禅位称帝后,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孙权向曹丕称臣,避免了曹魏趁机南征,得以专心和刘备作战。

三国时人对孙权的评价主要有:

认为孙权知人善任、得人心。评价人物有孙策、周瑜、鲁肃、张纮、冯熙、刘基(三国时期非明朝的刘基)等。

认为孙权有谋略,评价认为有程昱、贾诩、刘晔等。

诸葛亮对孙权的评价比较复杂,认为孙权:早有称帝野心、虽然能任用贤能但度量有限、智略不足难以北伐。

刘备则一针见血的指出孙权能上不能下,不会屈人之下。

关羽、陈琳、彭羕、钟繇四人则极度鄙视孙权,认为孙权没有气节、没有原则。

总之,三国和孙权同时的人物对孙权的基本判断是:有仁义、知人善任、有谋略,但度量有限、无气节。

孙策和诸葛亮认为孙权能自保但不能夺取天下是基本符合事实的。


为何诸葛亮不肯接受张昭邀请为孙权效力?

配图


孙权的战略错误

一、 没有在曹操和袁绍作战时夺取刘表的荆州。

荆州对于东吴来说是自保和进攻的基地。其重要性,对东吴而言是致命性的。但孙权自从建安5年即位直到建安13年曹操攻打刘表吞并荆州时才击败刘表的部下黄祖。曹操在这8年时间里,完成了击败袁绍、袁谭、袁尚、高幹、乌桓等对手,基本一统北方。

东吴内部鲁肃、沈友、甘宁都先后建议孙权夺取荆州。鲁肃在建安5年加盟孙权时,就对孙权提出溯江而上、南北分治的榻上计:

“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孙权以自己没有称帝割据野心为由拒绝。

江东的沈友在加盟孙权时“陈荆州宜并之计”,虽然孙权表示接纳,但最后被孙权借被人诬告谋反为由处死。

甘宁加盟孙权时建议夺取荆州。甘宁指出荆州对于东吴的重要性:

“南荆之地。山陵形便,江川流通,诚是国之西势也。”

更指出夺取荆州的紧迫性,防止被曹操先夺取:

“至尊当早规之,不可后操”

最后提出夺取荆州、占据巴蜀的计策:

“图之之计,宜先取黄祖……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

虽然孙权采纳了甘宁的计策,但刚击败黄祖,曹操就夺取了荆州,最后不得不和曹操、刘备三分荆州。

与此相比,曹操对荆州就非常重视。官渡之战刚打败袁绍、袁绍还没有死的情况下,曹操就想要南下占据荆州。




下面以《资治通鉴》时间线来看看建安5年到建安13年曹操和孙权的行为:

建安5年:曹操击败刘备后,和袁绍进行官渡之战,孙权在孙策死后继位,曹操意图趁孙策刚死攻打孙权,但被亲孙权的张纮劝说而放弃,接受孙权的依附而册封孙权;刘表平定建安3年反叛刘表而归附曹操的张羡,重新控制长沙、零陵、桂阳三郡。

建安6年:曹操想要攻打刘表,但被荀彧以不给袁绍恢复机会为由而放弃,改为攻打袁绍,然后击败汝南的刘备,迫使刘备投靠刘表;孙权无记录。

建安7年:袁绍病死,曹操攻打袁尚、袁谭;刘表派遣刘备攻打曹操,刘备伏击夏侯惇;曹操要求孙权送质子,孙权接受周瑜建议而拒绝。

建安8年:曹操击败袁尚、袁谭,但在郭嘉劝说下,没有穷追,接受袁谭的归附,然后南下攻打刘表;孙权攻打黄祖,击败黄祖水军,但因为山越反叛,放弃攻打江夏城而回军平叛;

建安9年:曹操击败袁尚,杀审配,降伏高幹;丹阳太守孙翊被部下所杀而叛乱,孙权前往镇抚;

建安10年:曹操击杀反叛的袁谭;孙权派遣贺齐攻打上饶;

建安11年: 曹操亲征反叛的高幹,高幹逃亡路上被杀;

建安12年:曹操攻打袁尚依附的乌桓;刘备建议刘表趁机攻打许昌,刘表不肯;

建安13年:曹操攻打刘表,刘表病死,刘琮投降,刘备南奔被曹操击败;孙权击杀黄祖,占据半个江夏;孙权、刘备联合在赤壁之战击败曹操。

在这8年间,曹操夺取袁绍的翼州、幽州、青州、并州四州,孙权即位时就有6郡,虽然击败黄祖却只夺取了江夏郡南部——江夏郡北部还是被赶来支援的刘琦占据。

七年时间就攻取了半个江夏郡。

孙权即位时所拥有的大致疆域图:


为何诸葛亮不肯接受张昭邀请为孙权效力?

孙策死前的东吴疆域


孙策从依附袁术到夺取江东6郡只用了5年时间。且孙策死前的沙羡之战就重创黄祖,孙权若趁胜攻打不难夺取江夏郡。就算江夏的黄祖急切夺取不下,那么从豫章郡、庐陵郡攻打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还是很有把握的。

孙权没有在建安5年到建安13年这8年时间里夺取荆州,失去了和曹操争夺天下一统的机会。

同样的8年,曹操击败袁绍,一统河北,孙权只夺取半个江夏。


二、 没有在赤壁之战后攻占刘璋巴蜀、张鲁汉中

在赤壁之战后,荆州被三方割占:曹操占据南阳郡、江夏郡北部、南郡北部;孙权占有南郡南部、江夏郡南部;刘备占据长沙、桂阳、零陵、武陵四郡。如下图:


为何诸葛亮不肯接受张昭邀请为孙权效力?

曹孙刘三分荆州


蓝色区域为曹操掌控的荆州、紫色区域为孙权掌握的荆州、红色区域为刘备掌握的荆州,孙权夹在曹操和刘备中间

建安14年12月,孙权把长江南部的南郡土地给了刘备,刘备亲自驻扎,并改名为公安。

建安15年12月,刘备亲自去见在京口的孙权,要求孙权给长江南部的南郡土地都给刘备。周瑜不但建议不要给地刘备,还要孙权软禁刘备在京口。孙权没有给地刘备,但也没有软禁刘备。

同时周瑜建议让自己和孙瑜率军攻打巴蜀的刘璋和汉中的张鲁,孙权同意了,但周瑜在回江陵的路上病死了,此事也就作罢。

接任的鲁肃建议孙权把江陵等南郡南部土地借给刘备,让刘备和曹操直接对抗,避免刘备躲在东吴身后积蓄力量。于是孙权把南郡南部借给刘备。局势改变为下图:


为何诸葛亮不肯接受张昭邀请为孙权效力?

借荆州后曹孙刘三方局势


蓝色依然是曹操控制的荆州,黄色是孙权掌控的大致区域,红色是刘备掌控的荆州,紫色是孙权借给刘备的荆州土地,孙权从夹在曹操和刘备之间,变成了孙刘共同面对曹操的并肩作战姿势

周瑜在死前说得很清楚:曹操短时间内不会南攻,是西进夺取巴蜀汉中的时间;拥有荆州四郡的刘备必须防范。

实际上,当时是孙权进攻巴蜀的最佳时期:

曹操赤壁之战新败、关中马超等叛乱,无暇南下;刘备要治理南部四郡,积蓄力量;即便周瑜已死,孙权坐镇江陵,派遣吕蒙、甘宁(甘宁是巴郡人,熟悉地形)入蜀;原为刘表的秭归守将李严刚投降刘璋难以防守。

但孙权犯了很大的错误:既同意鲁肃借地给刘备以对抗曹操,又意图联合刘备共同进攻巴蜀,以实现周瑜攻占巴蜀遗愿。

<strong>孙权是想鱼与熊掌兼得——既要刘备和曹操直接对抗,又要刘备帮助自己夺取巴蜀;若攻打巴蜀失败,刘备伤亡惨重,孙权可以吞并刘备;若夺取巴蜀成功,无非是以长江为界分土地给刘备。

所有的好处都想要,又不肯承担风险,这就是孙权当时借荆州又要求刘备共同攻打巴蜀的盘算。只是孙权的盘算被殷观轻松破解——答应孙权的联合攻蜀要求但以荆州没有稳定为由拖延行动。

最后,刘备以关羽、诸葛亮等镇守荆州,自己带着庞统入蜀夺取巴蜀汉中。

孙权眼睁睁的看着刘备夺取巴蜀汉中,最终只能通过和蜀汉结盟来保障自己的安全,让周瑜遗愿落空。

孙权没有利用在巴郡颇有盛名的甘宁去夺取巴蜀,反而把进攻巴蜀渠道——江陵给了刘备,让本来不可能入蜀的刘备有了入蜀之路。


三、 夺取荆州后对荆州没有进行正确定位。

对于荆州,周瑜、鲁肃、吕蒙、甘宁都有定位。

“取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

孙瑜镇守巴蜀汉中,和马超结盟,周瑜与孙权以襄阳为基地进攻曹操。这就是周瑜对东吴未来的规划。

鲁肃两次对孙权提及荆州。第一次是鲁肃加盟孙权时:

“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

鲁肃在刘表死时又对孙权提及荆州定位:

“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高帝之业、帝王之资,鲁肃雄心勃勃的想要让孙权实现称帝——可惜到死鲁肃都没有能够实现,和周瑜一样。

吕蒙在劝孙权袭击关羽夺取荆州时说:

“令征虏守南郡,潘璋住白帝,蒋钦将游兵万人,循江上下,应敌所在,蒙为国家前据襄阳,如此,何忧於操,何赖於羽?”

东吴四大都督中周瑜、鲁肃、吕蒙都极度重视荆州,对荆州都有各自的定位:

对于周瑜,荆州是北伐基地;对于鲁肃,荆州是称帝基础;对于吕蒙,荆州是防御中心。

但孙权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后,竟然连襄阳都夺取不了,更别说发挥荆州的周瑜北伐、吕蒙防御基地作用。

孙权夺取荆州后,先是驻扎在刘备驻扎的公安,然后迁到武昌(今湖北鄂州市),称帝后迁都建业,没有丝毫以荆州作为北伐或防御的基地意思。

与此相比,曹操因为徐晃击破关羽襄樊之围,为徐晃置办宴席,亲自到7里地外迎接徐晃,可谓重视。

孙权对襄阳的作战记录有:

1、226年黄初7年,派遣诸葛瑾攻打襄阳,但被司马懿击败;

2、234年青龙2年,配合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孙权三路攻打曹魏:孙权亲自攻打合肥,陆逊、诸葛瑾1万多人攻打襄阳;孙韶攻打广陵;结果孙权听到曹魏大军救援,半路就退军;陆逊和诸葛瑾也只能半路退军;

3、241年零陵太守殷札劝孙权和蜀汉联合,夺取襄阳和寿春;孙权拒绝,随后派遣全琮攻打淮南、诸葛恪攻打六安、朱然围攻襄樊、诸葛瑾攻打相中;最后司马懿率军援救襄阳,吴军退走。

荆州在孙权手里,还不如关羽时的半个荆州有用。3次攻打襄阳,连襄阳城都没有摸到。


为何诸葛亮不肯接受张昭邀请为孙权效力?

配图


四、 没有趁刘备刚死、南中叛乱时占据南中,削弱蜀汉。

夷陵之战蜀汉新败,刘备不得不镇守永安以保持震慑。在刘备病死前后,蜀汉发生了两次叛乱,显示了刘备之死让蜀汉存在分裂和混乱态势:

1、 汉嘉太守黄元在刘备生病后,因为和诸葛亮不和,趁诸葛亮去永安见刘备时起兵反叛,意图夺取成都控制蜀汉,被采纳杨洪建议的太子刘禅派人平定;

2、 刘备病死后,雍闿、高定、朱褒在南中反叛。

雍闿反叛后,在士燮和步骘的劝说下,雍闿依附东吴,并把俘虏的益州太守张裔送给孙权。虽然孙权册封雍闿为永昌太守、刘璋儿子刘阐为益州太守,让雍闿攻打永昌郡,但并没有派军帮助雍闿夺取南中。这是孙权的一大战略错误。

雍闿在益州郡反叛,孙策可以从交州派遣一支军队从交趾进入益州郡,帮助雍闿夺取永昌郡,派遣招降牂柯太守朱褒和越巂太守高定,如此一来,南中四郡就被东吴控制。

在从交州派军协助雍闿夺取南中同时,从荆州江陵派军西上攻打永安,以牵制蜀汉发兵平定南中。

控制南中后,东吴就可以三路灭蜀汉:

1、 江陵一军西进逆水而上攻打永安进入巴郡;

2、 牂柯郡一军北上夹击巴郡,夺取江州;

3、 越巂郡和朱缇郡二军北上骚扰成都附近,逼迫蜀汉重兵防守成都,减少蜀汉巴郡防守兵力,为夺取巴郡创造条件。

一旦东吴夺取了巴郡,蜀汉离灭亡不久了。

路线见下图:


为何诸葛亮不肯接受张昭邀请为孙权效力?

夺南中灭蜀汉


在刘备刚死、雍闿等三人南中反叛而诸葛亮没有派军平定,是东吴第二次夺取巴蜀的最佳时机。但孙权一不派军协助雍闿,二不招降高定、朱褒,三更同意和蜀汉联盟,断送东吴最后夺取巴蜀的机会。

当时曹丕数次南征,但没有丝毫战果。这足以说明东吴有能力在抗御曹魏南下时,和蜀汉争夺南中。

五、 坚持与背叛曹魏的辽东公孙渊结盟。

册封公孙渊,可以说是孙权晚年最错的一件事情。张昭在劝孙权不要册封公孙渊时就说得非常明白:

“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图,欲自明于魏,两使不反,不亦取笑于天下乎!”

而且在232年孙权派遣联络公孙渊的使者周贺在回程时,就被派遣从海路攻打公孙渊的田豫在青州成山伏击。在出发前,虞翻就表示应该平定荆州溪蛮而非跑去遥远的辽东和公孙渊搞关系。

辽东和东吴距离太远,根本就不能彼此配合,除非双方或一方夺取山东半岛,否则联盟就显得毫无意义。

孙权派遣使者册封公孙渊的最大收获就是从公孙渊手下逃跑的秦旦、张群、杜德、黄强四人逃跑到高句丽国,和高句丽建立联盟。


综述

孙权在平定李术反叛、利用曹操势力夺取刘备荆州、利用曹丕势力在夷陵之战击败刘备这三件事情上表现很好。这说明孙权和法正、庞统、郭嘉、贾诩等一样都是擅长阴谋,和诸葛亮、刘晔、荀彧等擅长阳谋的人大是不同,更和曹操、刘备等创业型君主不同。

在曹操统一河北的8年时间里,孙权连刘表手下的黄祖都干不掉。这足以说明孙权不是一个开创性君主,更多是一个守成君主。

鲁肃刚加盟孙权,就建议孙权灭黄祖、夺刘表荆州、西占巴蜀;其后沈友也建议孙权夺取刘表荆州;最后巴郡甘宁又建议孙权夺荆州、占巴蜀。荆州三分时,周瑜建议不要借南郡给刘备,而是把南郡作为进攻巴蜀的基地,同时防备刘备坐大。这些建议孙权都没有听从,导致孙权一不能及时夺取荆州,二失去巴蜀,导致东吴失去一统天下的资格。

在拙文《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实为蜀汉最大失策》中已经论证了蜀汉若想一统天下,只有向东吞灭东吴,一统南方才具备统一天下资格。东吴也只有灭了蜀汉才有一统天下资格。

若孙权能在曹操平定北方时,吞并刘表荆州;曹操平定关中、凉州时,孙权攻占巴蜀。如此一来,在南方孙权足以抗衡北方曹氏势力,曹丕还敢禅位吗?

在曹氏和孙氏势力没有击败对方前,谁有也不敢废除汉帝——因为这就是给对方讨伐自己的合法性。

刘表时不夺荆州、周瑜死后不夺巴蜀、无力夺取襄阳作为防守或北伐基地、刘备死后叛乱时不趁机控制南中以进攻巴蜀,这些都是孙权在东吴战略上所犯的错误。

原因不在于东吴内部山越、溪蛮的反叛——这些反叛规模并不大,地方官员可以自行平定,而在于孙权的致命缺点:

“孙将军可谓人主,然观其度,能贤亮而不能尽亮,吾是以不留。”

<strong>看似任人唯贤,实则度量有限。

诸葛亮一眼就看穿了孙权,因此拒绝张昭提出加盟孙权的建议。

孙权在度量上,不如孙策和刘备。孙策用张昭是给张昭全权治理。孙策夺取江东时,面对北方士大夫纷纷赞美张昭的情形丝毫不在意:

“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

孙策把张昭当作管仲来使用。孙权在即位过渡期依赖张昭,但中后期更依赖周瑜、鲁肃等,甚至即位后,明明张昭是最适合的丞相人选,却因张昭经常不给孙权面子直谏而不用。

同样不给面子孙权的虞翻,命运比张昭更不济——最后连反对意见都不敢直接对孙权说。

东吴四大重臣除了张昭是孙策留下来的老臣,顾雍、诸葛瑾、步骘3人都比较温顺文雅的人物。

虞翻因为为人直率,对孙权说话不客气,最后被贬十几年而死;张温因为赞美诸葛亮治蜀成绩而被孙权以涉及暨艳事件下狱,最后病死;吾粲因为太子之争而被下狱处死;朱据同样因为太子之争被处死。

最悲剧的是,建议孙权夺取荆州、文武双全的沈友,因为不给面子孙权,竟然被孙权以别人诬告谋反而处死。

相比之下,刘备对诸葛亮、庞统、法正等都是完全信任。彭羕被杀,是因为彭羕确实想要劝马超反叛刘备。刘备虽然听信诸葛亮的话,稍微疏远彭羕,但让彭羕出任江阳太守,也不算薄待彭羕。


历史哨声原创,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