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做商業模式時最容易陷入的哪些誤區?

潮汕新天地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個人認為誤區有幾個方面:

第一,一葉障目:不清楚什麼是商業模式,把營銷模式或運營模式當做商業模式。

第二,紙上談兵:初創公司太注重所謂的“商業模式”,而忘記了初創公司最重要的是活下去,連生存都難還在討論所謂的模式。

第三,本末倒置:不清楚企業成長的規律而一味地追求所謂的“商業模式”。

第四,捨近求遠:創業是一個系統工程。孫子兵法講:古代打仗問五事,道、天、地、將、法。可以理解為:趨勢、環境、資源、人才、模式。設計商業模式一定對趨勢、行業、環境、項目、人才、資源、資金做系統評估後結合實際需求量體裁衣。

最後,切記:再好的行業,再牛逼的商業模式都離不開人才,人才是企業的核心資源。離開人才,一切都是扯淡!


度16463902


題主您好!非常榮幸參與回答您提的問題,希望能夠幫到您。

在當今激烈的商業競爭環境中,對於初創企業而言,一個出色的產品僅能作為市場而對敲門磚,而一種行之有效的商業模式才是支撐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用人失誤、擴張過快、忽視用戶體驗等可能會導致公司在短期內受挫,但是商業模式如果存在缺陷與問題,則往往是致命的。

  我針對商業模式中一些常見而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總結出了在商業模式構建上容易犯的7個錯誤:

  1、建立一個用戶喜歡但不賺錢的產品

  創業者建立了一個看起來很漂亮、也很神奇的一個產品,而且用戶群體和目標市場也愛上了這款產品。但如果創業者不能壓低成本,或者堅持花費高成本打造一個有價值的產品,而主導市場又不是奢侈品市場沒有人買單,那麼顯然這就變成了一個美麗的錯誤。近來,京東也似乎陷入了這樣的困境。上市以來連年燒錢卻始終未能實現盈利,一直承受著來自資本的很大壓力。

  因此,對於創業者而言,前期可以不盈利,但還是需要在用戶積累基礎上實現利潤零的突破。

  2、在用戶轉換成本低廉的市場,花費大量金錢去獲取用戶

  花費大量的錢去獲取用戶並不是一件錯事,但如果創業者所面向的市場中用戶的切換成本過低的話,這種狀況投入大量的金錢可能會導致很大的風險。因為創業者花費大量金錢獲得的用戶可能因為競爭對手提供了一點點價格優惠或更好的體驗就離去,切換到對方的產品上面去。

  3、對購買週期長的用戶關注過多

  警惕將太多的精力放在購買審核週期過長的用戶身上,當然,如果他們每次購買量極大而你也有足夠的資金來進行這場持久戰的話,那就算另一種特例了。比如創業者的產品主打是政府的話,他們有著大量的預算,但他們的決策過程會很長,因此創業者要考慮是否有足夠的現金流維持創業項目運轉,別在合同兌現前就 game over 了。

  4、花重金在新市場上以求獲得市場份額

  創業者進入一個新的市場,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要把這個市場打造起來,這將是一個花費大量金錢的過程。創業者不能像走進一個現有市場一樣,輕輕鬆鬆地邁進新市場,不過也有一種特殊情況:如果創業者非常擅於打持久戰,有辦法讓你的現金流一直維持到市場和用戶認可,這時考慮怎樣佔領到市場份額或許可行。

  5、將目標瞄準受限制的市場

  儘管創業者的產品有獨特的價值主張,但卻有個“看門人”拒你於眾多付費用戶門外。這個看門人可能是個人,也可能是個公司,或者其他掌握你市場鑰匙的實體組織,他們會盡一切力量阻止創業者進入市場。這就是亞馬遜和出版行業紛爭不斷的原因。

  6、在一個快速運作的市場上緩慢前行

  當談及為何速度是進入一個快速運作市場的一個重要因素的時候,技術行業應該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過早或過晚進入市場都會很不幸,因為創業者將面臨這一群難以掌控的用戶——要麼用戶不知道產品上什麼(過早進入市場),要麼因為有了更好的替代品而對產品失去了興趣(過晚進入市場)。

  7、忽視你的商業模式所處的法律環境

  即使是合法經營,即便創業者身披光環無數,也可能會因此陷入各種官司中。

  如果創業者的新產品具有開創性,甚至現在在這個方面還沒有健全的法律的話,那就需要準備跟一群老牌傳統的相關企業開展一場浩大複雜的戰役了。



商業模式設計導師


誤區一:以為網絡推廣就是網絡營銷

網絡推廣重在“推廣”二字,從字面上理解,意思就是使產品儘可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只要讓別人知道有這個產品了,那推廣的目的就達到了,也是一個成功的推廣。

網絡推廣投入比較少,從人力方面說,一個人也可以操作。網絡推廣的成功關鍵是執行力,比如換友情鏈接,這是一個很基本的推廣工作。

想做好這個工作,很容易,只要天天上網找人談就OK。即使不會談,但是在找過一萬個人的時候,總會換來上百個吧。這完全是看執行力。

網絡營銷則重在“營銷”二字,而營銷的目的,不僅僅是像推廣那樣,讓人知道了產品就OK啦,很關鍵的是產生實際的經濟效益。衡量營銷工作做的好不好,往往都是看賣出了多少產品或服務。而且通常網絡營銷投入也比較大,也不是一個人能夠搞定的,需要團隊協作。

網絡營銷成功的關鍵是創意。比如說事件營銷,大家都知道,很多人也都明白如何去操作。但是事件營銷的成功關鍵,則要看事件策劃的好不好,而這個,則完全靠創意。同樣的事件,是不可以複製的。也不是說執行力很強,很努力,就能想出好創意的。

誤區二:把網絡營銷當做是產品大賣的金鑰匙

企業重視網絡營銷是好事,但是個別企業呢,期待值則過高。特別是在一些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或者是企業自身遇到了瓶頸的企業,喜歡把網絡營銷當做救命稻草,以為單憑網絡營銷,就能救活一個企業。

這種想法是有偏差的。雖然相對於傳統營銷手段來說,可能更為廉價而有效,但是絕對不是說做了網絡營銷,就能讓一個瀕臨倒閉的企業起死回生。

一個企業能不能夠得到良性,完全取決於這家企業是否把用戶放在第一位,產品與服務是否過硬,這才是企業致勝的關鍵。

誤區三:以為做了SEO就是可以多等盈利

由於搜索引擎市場佔有率的提高及SEO技術的普及,很多企業都選擇了SEO做為網絡營銷的一個手段。但是SEO僅是一種網絡推廣方法而已,並不是網絡推廣的全部。而且前面說了,網絡推廣與網絡營銷,也還差著一層關係。

所以千萬不要以為做了SEO,就等於做了網絡營銷。即使通過SEO能夠帶來大量的用戶,但是不能留住,還需要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

誤區四:覺得網絡營銷不需要大量資金投入

相對於傳統營銷方式來說,網絡營銷確實投入的少,但投入少不代表不投入。特別是在人力這塊,很多企業的網絡部,就一兩個人,但是卻肩負著網站策劃、技術維護、內容建設、網絡推廣、線上銷售的任務。

甚至有的公司,還要求管公司的局域網和電腦維護。我不相信有這種十項全能型的營銷推廣人員。

誤區五:以為建個網站就是在做營銷

企業要做網絡營銷,需要先建一個平臺,比如說一個營銷型網站。做網絡營銷,確實非常有必要建一個漂亮的網站。但是這僅是網絡營銷的一個組成部分,而網絡營銷是一個系統工程,不是建立一個網站就可以叫網絡營銷的,建立網站只是第一步。

有很多工作在一線的網絡公司的銷售員曾被客戶質問:“我這網站做了都一年了,為什麼一點效果都沒有?”其實如果這客戶只是購買了網站建設這塊服務,網絡公司並沒有承擔網絡推廣義務的。

一個企業網站沒有做過任何網絡推廣工作,沒什麼訪問量,不能產生效果那是很正常的。一個不做任何網絡推廣的網站,它發揮的也只是一個電子樣本作用罷了。要想網站能發揮網絡營銷的效果帶來客戶的尋盤,那單純的網站建設還不夠,肯定要考慮網站推廣。

另外很多企業還有一個誤區,網站建好後,一味的盯著網站的IP、PV、收錄數。企業站不是娛樂站,不可能有多高的流量,而且企業站通常也不更新,也沒內容,更不可能有很高的收錄和天天快照,企業做網絡營銷,是為了帶來效益,追求的也應該是效益。


中培華創集團CEO


企業做商業模式最大的誤區就是自以為是,自以為這樣的模式很厲害,很牛逼,可以運營,心比天高,命比紙薄,好高騖遠,沒有任何落地的想法,這是最大的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