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七擒七縱,孟獲順服,如“復卦六三,頻復,厲,無咎”之意

復卦六三。頻復,厲,無咎。《象》曰:頻復之厲,義無咎也。


孔明七擒七縱,孟獲順服,如“復卦六三,頻復,厲,無咎”之意

意思就是,復卦六三。頻繁的返回,有危險但沒有災難。《象》:頻繁返回的危險,在道義上是應當沒有災難的

六三為陰爻居剛位,代表有動力,說明是本身就不太安穩。同時六三在下卦中,震為雷、為動,此時在復卦中,所以會頻繁的返回到正道上。故而為“頻復。”

當然頻繁的返回,就是飄忽不定、有患失患得之象,頻繁的返回,也可以說是反覆無常,有些意志不堅定,所以因為是有危險的,為。但是最後還是能返回正道,所以則無咎

因為在其做錯事、又錯誤、迷失方向時,是危險的,但返回後,自然危險有所改善,如此在道義上是不應當有災難的,故而為“

義無咎也”。

復卦六三就是說,其意志不堅定,在改過的過程中不堅決,還會犯同樣的錯誤,也可以說是壞習慣難改。通俗點說就是有時改過的,但過段時間又犯錯誤。

孔明七擒七縱,孟獲順服,如“復卦六三,頻復,厲,無咎”之意


不過還好的是他雖然舊習難改,但好在他最終還是迴歸正道。在他的努力下,最終走向正道。在這段改過的過程中,迷失方向時是危險,但當他重回正道時,自然而然的沒有災難。

當然也可以換個角度來看,為了做好一件事情,但做一次失敗了,只能重新開始。然後換個方法,但又失敗了。只能繼續換個方法,重新開始。如此的頻繁來回,在失敗錯誤中尋找正錯的方法。所謂失敗乃成功之母,最終在接連的失敗錯誤下,而找到了正確的方法和道路。

不論以什麼角度來看,復卦六三中的“頻復”字面理解可引申為就是太過頻繁、過於反覆,不過還好的是最終能迴歸正道,雖然在迴歸正道的路上吃了不少的苦,但至少是沒有災難的。說到這裡就想到一個三國時期孟獲的故事,孟獲反叛蜀漢,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最終讓孟獲心服不再反叛。

孔明七擒七縱,孟獲順服,如“復卦六三,頻復,厲,無咎”之意


七擒七縱

孟獲是三國時期南中的首領,後起兵反叛蜀漢。諸葛亮於是親自帶兵去征討。孟獲此人不僅作戰勇敢,而且還意志堅強,在當地還是有影響的,他被當地夷人和漢人所敬佩。當然孟獲雖勇卻缺少用兵之道,故而被諸葛亮打敗並被擒住。

諸葛亮為了讓孟獲徹底降服,決定對孟獲以德服人,畢竟孟獲在當地有影響了。孟獲被擒不服氣,諸葛亮就把孟獲放了。兩方約定再戰。

但不幸的是孟獲之後又被擒住,同樣他還是服氣,諸葛亮就又放了他。就這樣,諸葛亮為了讓孟獲真心的臣服,雖然之後又抓住孟獲數次,但每次都是把他放了。

孔明七擒七縱,孟獲順服,如“復卦六三,頻復,厲,無咎”之意


後諸葛亮的做法徹底打動了孟獲,讓孟獲從心裡是佩服諸葛亮的,當時孟獲就說“作戰中七縱七擒,自古沒有聽說過,丞相對我們仁至義盡了”,於是孟獲就率部歸降,不再反叛。

所謂兩方交戰,若被擒的一方不願投降,殺一個本無可厚非,因為放之就是給自己帶來麻煩,但諸葛亮明知明知會如此,還是接二連三的釋放被擒的孟獲,這就是因為孟獲一次一次的不願真心降服。

但諸葛亮的耐心應該還是有限度的,諸葛亮對孟獲七縱七擒已經仁至義盡了,若孟獲還是不願真心歸降繼續和諸葛亮作對,到時孟獲的結果可能就會悲慘的。

孔明七擒七縱,孟獲順服,如“復卦六三,頻復,厲,無咎”之意


還好的是孟獲最終能歸降蜀漢,孟獲頻繁的被擒、被放、和諸葛亮對陣,最終到歸降,這段過程就如復卦六三說的“頻復,厲,無咎”。正是因為孟獲的“頻繁”,所以才會被擒(厲、有危險),正是因為孟獲最終的“復”,才會沒有災難。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就想要孟獲真心歸降,當孟獲真心歸降後,理當是沒有災難的(義無咎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