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3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文 | 樂爸


幾年前,一位華人媽媽陳美玲在網絡上爆紅,因為她將自己的三個兒子培養進了斯坦福大學。因而她的育兒方法被大家爭相關注,希望能從她那裡學到培養孩子的真經。


所以,這位媽媽自己寫了一本書,來介紹自己培養孩子的方法,讓更多的人瞭解她是如何培養孩子的。


對於一個人,在眾多的能力中,到底哪一種能力最重要?


答案很多,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這位媽媽認為:教育最首要的目的是“自我肯定”。


她在進修兒童心理學和教育學的過程中發現“自我肯定”是兒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關鍵詞。那為什麼自我肯定如此重要呢?


因為,一顆認同自我的內心恰恰是人格形成的基礎。連自己都不喜歡自己,就不可能會喜歡別人。否定自己的孩子,也會否定別人。


3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3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那麼,怎麼做才能使孩子學會自我肯定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和他人比較”。


她的三個兒子,個性各異,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同的“優點”。大兒子處事認真,正義感強。二兒子有藝術氣質,情感豐富。三兒子善於交際,溝通能力強。因此,她集中精力增強他們各自的優點。


“快向你哥哥學習”這樣的話,她一次都沒有說過。


人無完人,每一個人有優點,當然也有缺點。


父母拿自己孩子和其他兄弟或別的孩子比較,否定這個孩子的真實本我,他就很難能有自我肯定的意識。


她常常告訴孩子們:“別人是別人,自己是自己。即便有一百個人和你意見不同,也要堂堂正正地把自認為正確的意見表達出來。”


就這一點,我們很多人都做不到,不隨波逐流,不跟風,堅持自己,這是自我肯定的第一步。

她也總是教導孩子們,“和別人不同並不是壞事。倒不如說反而是種‘恩賜’呢。”從平時就這樣向孩子灌輸,他們自然而然會形成“不需要勉強自己迎合別人,做自己就好”的觀念。


當然了,社會性規則和集體生活的規矩是必須遵守的。只是如果能保持“不讓別人束縛自己的觀點和生活方式”、“自由地想象,把自己想說的直接說出來就可以了”、“周圍的人也會認可我這個想法”這樣的思路,那麼孩子就會更有自信,喜歡真實的自己,也會明白自身是有價值的。


像這樣學會了自我肯定,就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優點並且連缺點也能一併接受和麵對,變得更積極地加以改正。

與此相對,不會自我肯定的孩子,也就不會喜歡上自己,總是處在焦慮的狀態中。


容易生氣,搞不好人際關係,在事情的處理上也無法積極向前看。結果,對學習和成績都將產生不好的影響。


3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3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雖然在家中家長不作比較,但難免外面的其他人會,從而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若這樣的事發生時,做父母的要幫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心。


她的大兒子開始上小學時,有一天回來跟她說“媽媽,我是不是不好看?”她大驚,問孩子:“誰說的?”孩子說:“學校的女孩子……”


她把孩子抱起來說:“看看媽媽。媽媽好不好看?”孩子點著頭說:“媽媽很好看。”她拿出小時候的照片,“你看,媽媽小時候的樣子,是不是和你很相似?”“哇!真的很相似!”“那麼,你說自己好不好看?”孩子大笑著說:“好看!”


她用手摸著孩子的小臉說:


“好不好看不是看外表,最重要的是心中美與不美。你的心美麗無比,不但好看,而且是太好看了!以後,同學們都會看得到的。”


孩子滿面笑容地說:“明白了,媽媽。”


不和他人比較,其實就是認可孩子最真實的模樣。不管學習棒不棒,運動能力強不強,都沒有關係。


因此,“你要是做好了,媽媽給你獎勵哦”這種附加了條件的疼愛方式,也是萬萬不可的。這會使孩子覺得“如果達不到這個條件,我就毫無價值”,從而致使他們失去自信,並養成沒有獎勵就不努力的壞習慣。

並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過就是好孩子”。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獎賞莫過於來自周圍的關愛。孩子身上的價值,不會因為他會幹什麼、不會幹什麼而有任何改變。


3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3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其次,觀察和挖掘孩子的興趣。


任何人與生俱來都有自己擅長的事。


那麼,為什麼有些人能夠發展才能,有些人卻一輩子連發揮才能的機會都沒有呢?其中的差別就在於是否擁有自我肯定能力。


能自我肯定的孩子,會天真單純地將自己的長處表現出來,這樣周圍的人容易發現他的才能,於是就有了擴展潛力的機會。


想要發現孩子身上的才能和潛力,首先,父母必須仔細觀察自己的孩子。而且,重要的是無論孩子做什麼都要津津有味地看著。


周遭環境如果給予孩子的行為以肯定和鼓勵,孩子就會越來越有信心,多多表現自己。通過這樣的做法,可以讓孩子發展自我個性與才能。

另一方面,失去了自信的孩子,會變得不願意將自己的長處向外展露。因為他們擔心“如果說這句話會不會被人笑啊?”“會不會被拿來和別人比較?”漸漸地,也就忘卻了自己的優點,或者乾脆放棄了。


孩子身上的隱秘才能,只有通過自己向外界表現出來才會被發現。誰都沒有發覺的話,才能和潛力就會流失殆盡。這是非常可惜的。


在平日的生活中,陳美玲還會認真地觀察孩子們,孩子們對任何事物哪怕表現出一丁點興趣,她都會積極鼓勵。


大兒子第一次表現出對做菜有興趣是在三歲的時候。剛開始的時候,搬一張椅子到洗滌臺前,讓孩子站在上頭切切蔬菜什麼的。等過一段時間,一起做做蛋糕、派、餃子皮啦,洗洗東西啦。只要孩子說想做什麼,作為媽媽她都不怕麻煩,讓孩子放手去幹。


如今,這孩子已變身為連她也甘拜下風的料理愛好者呢。


諸如此類,興趣也好,運動也罷,無論什麼領域都行。反正先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讓他自由地表達自己喜歡的事情。小孩子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是很有活力的。


幫助孩子找到自己的愛好、擅長的領域,拓展他的潛力,最終也會有助於學習。


告訴孩子“說說你的想法!”讓他積極、自由地表現自己,通過這些來萃取出孩子們的優點。


3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3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大部分孩子通過從父母那裡得到愛,從而擁有自信。


但是,由於某些原因,有時候這也會導致孩子的自尊心變得脆弱。即便如此,也不要放棄,因為自我肯定能力是可以恢復的。

實際上,陳媽媽本人曾經也是個自我肯定能力不足的小孩。她是家裡六個兄弟姐妹中的老四,三姐妹最小的那個,從小就一直被大人拿來和另外的美女姐姐、優等生姐姐作比較。


因此,她就一直覺得“自己一無是處”,煩惱“自己真是個可憐的小孩”。


而且母親經常會向周圍人聊起,懷上她時正好是家裡最窮的時候,可能她身上有哪些不足吧。每次聽媽媽這麼說,都會讓她深信“自己是個殘次品”,於是性格也變得越來越陰鬱。


小時候,她就是個全無自信、只剩自卑的小孩。在初中一年級時,轉機突然降臨。


當時她參加了一個義工活動,在活動現場遇到了很多不同背景的孩子們。他們有的身體有殘障,有的是難民的孩子,還有些是在女童院或孤兒院裡生活的小孩……


“為了給大家多一些歡笑”,抱著這樣的想法,陳媽媽在學校午餐時間通過唱歌,從同學們那裡收集食物給這些孩子們。


之後她慢慢發現,自己變得開朗了,很有行動力,朋友也多了,人很積極。後來還為了義工活動到各地學校去唱歌,成為當時的話題。到十四歲時在香港被髮掘,作為歌手出道。


對於她來說,終於有一個屬於她自己的優點了。


3個兒子都被她送進斯坦福,陳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經驗?


那麼為什麼她能夠恢復自信心,變得相信自己了呢?

那是因為當時的她“忘卻了自己”。她感覺這些孩子比她自己的煩惱要重要得多,在忘我參與義工活動的過程中,忘記了自己的自卑等等負面情緒。


因此不再介意他人的目光,變得能夠自我表現,將隱藏於內心深處的優點發揮了出來。

如果你的周圍也有自我肯定能力較弱、沒有自信的孩子,請讓他們暫時忘卻自己,找尋一下能夠讓他們“忘我”的事情吧。


比如主動和在學校受欺負的小孩說說話,幫助行動不便的老人提重物等等。


再小的事情也無妨,建議孩子們為了他人主動行動起來。當切實感受到自己的行為對誰有幫助,自己幫到了誰,對周圍確實起到了作用的時候,那麼這個孩子就會意識到自己原本就擁有優秀的價值。這麼一來,就可以恢復自我肯定能力,恢復自信。

世界上沒有兩片葉子是相同的,同樣,每一個人都有他的價值,只是有的人從小就發現了,而有的人窮盡一生都沒有找到。


所以讓我們幫助孩子建立自我肯定意識,找到自我的價值,這比考高分,拿名次更重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讓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