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3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文 | 乐爸


几年前,一位华人妈妈陈美玲在网络上爆红,因为她将自己的三个儿子培养进了斯坦福大学。因而她的育儿方法被大家争相关注,希望能从她那里学到培养孩子的真经。


所以,这位妈妈自己写了一本书,来介绍自己培养孩子的方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她是如何培养孩子的。


对于一个人,在众多的能力中,到底哪一种能力最重要?


答案很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这位妈妈认为:教育最首要的目的是“自我肯定”。


她在进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过程中发现“自我肯定”是儿童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关键词。那为什么自我肯定如此重要呢?


因为,一颗认同自我的内心恰恰是人格形成的基础。连自己都不喜欢自己,就不可能会喜欢别人。否定自己的孩子,也会否定别人。


3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3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那么,怎么做才能使孩子学会自我肯定呢?


首先,最重要的是“不和他人比较”。


她的三个儿子,个性各异,每个人身上都有不同的“优点”。大儿子处事认真,正义感强。二儿子有艺术气质,情感丰富。三儿子善于交际,沟通能力强。因此,她集中精力增强他们各自的优点。


“快向你哥哥学习”这样的话,她一次都没有说过。


人无完人,每一个人有优点,当然也有缺点。


父母拿自己孩子和其他兄弟或别的孩子比较,否定这个孩子的真实本我,他就很难能有自我肯定的意识。


她常常告诉孩子们:“别人是别人,自己是自己。即便有一百个人和你意见不同,也要堂堂正正地把自认为正确的意见表达出来。”


就这一点,我们很多人都做不到,不随波逐流,不跟风,坚持自己,这是自我肯定的第一步。

她也总是教导孩子们,“和别人不同并不是坏事。倒不如说反而是种‘恩赐’呢。”从平时就这样向孩子灌输,他们自然而然会形成“不需要勉强自己迎合别人,做自己就好”的观念。


当然了,社会性规则和集体生活的规矩是必须遵守的。只是如果能保持“不让别人束缚自己的观点和生活方式”、“自由地想象,把自己想说的直接说出来就可以了”、“周围的人也会认可我这个想法”这样的思路,那么孩子就会更有自信,喜欢真实的自己,也会明白自身是有价值的。


像这样学会了自我肯定,就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优点并且连缺点也能一并接受和面对,变得更积极地加以改正。

与此相对,不会自我肯定的孩子,也就不会喜欢上自己,总是处在焦虑的状态中。


容易生气,搞不好人际关系,在事情的处理上也无法积极向前看。结果,对学习和成绩都将产生不好的影响。


3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3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虽然在家中家长不作比较,但难免外面的其他人会,从而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若这样的事发生时,做父母的要帮孩子重新建立自信心。


她的大儿子开始上小学时,有一天回来跟她说“妈妈,我是不是不好看?”她大惊,问孩子:“谁说的?”孩子说:“学校的女孩子……”


她把孩子抱起来说:“看看妈妈。妈妈好不好看?”孩子点着头说:“妈妈很好看。”她拿出小时候的照片,“你看,妈妈小时候的样子,是不是和你很相似?”“哇!真的很相似!”“那么,你说自己好不好看?”孩子大笑着说:“好看!”


她用手摸着孩子的小脸说:


“好不好看不是看外表,最重要的是心中美与不美。你的心美丽无比,不但好看,而且是太好看了!以后,同学们都会看得到的。”


孩子满面笑容地说:“明白了,妈妈。”


不和他人比较,其实就是认可孩子最真实的模样。不管学习棒不棒,运动能力强不强,都没有关系。


因此,“你要是做好了,妈妈给你奖励哦”这种附加了条件的疼爱方式,也是万万不可的。这会使孩子觉得“如果达不到这个条件,我就毫无价值”,从而致使他们失去自信,并养成没有奖励就不努力的坏习惯。

并不是“做到了就是好孩子”,而是“努力过就是好孩子”。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的奖赏莫过于来自周围的关爱。孩子身上的价值,不会因为他会干什么、不会干什么而有任何改变。


3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3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其次,观察和挖掘孩子的兴趣。


任何人与生俱来都有自己擅长的事。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发展才能,有些人却一辈子连发挥才能的机会都没有呢?其中的差别就在于是否拥有自我肯定能力。


能自我肯定的孩子,会天真单纯地将自己的长处表现出来,这样周围的人容易发现他的才能,于是就有了扩展潜力的机会。


想要发现孩子身上的才能和潜力,首先,父母必须仔细观察自己的孩子。而且,重要的是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要津津有味地看着。


周遭环境如果给予孩子的行为以肯定和鼓励,孩子就会越来越有信心,多多表现自己。通过这样的做法,可以让孩子发展自我个性与才能。

另一方面,失去了自信的孩子,会变得不愿意将自己的长处向外展露。因为他们担心“如果说这句话会不会被人笑啊?”“会不会被拿来和别人比较?”渐渐地,也就忘却了自己的优点,或者干脆放弃了。


孩子身上的隐秘才能,只有通过自己向外界表现出来才会被发现。谁都没有发觉的话,才能和潜力就会流失殆尽。这是非常可惜的。


在平日的生活中,陈美玲还会认真地观察孩子们,孩子们对任何事物哪怕表现出一丁点兴趣,她都会积极鼓励。


大儿子第一次表现出对做菜有兴趣是在三岁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搬一张椅子到洗涤台前,让孩子站在上头切切蔬菜什么的。等过一段时间,一起做做蛋糕、派、饺子皮啦,洗洗东西啦。只要孩子说想做什么,作为妈妈她都不怕麻烦,让孩子放手去干。


如今,这孩子已变身为连她也甘拜下风的料理爱好者呢。


诸如此类,兴趣也好,运动也罢,无论什么领域都行。反正先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让他自由地表达自己喜欢的事情。小孩子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是很有活力的。


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爱好、擅长的领域,拓展他的潜力,最终也会有助于学习。


告诉孩子“说说你的想法!”让他积极、自由地表现自己,通过这些来萃取出孩子们的优点。


3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3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大部分孩子通过从父母那里得到爱,从而拥有自信。


但是,由于某些原因,有时候这也会导致孩子的自尊心变得脆弱。即便如此,也不要放弃,因为自我肯定能力是可以恢复的。

实际上,陈妈妈本人曾经也是个自我肯定能力不足的小孩。她是家里六个兄弟姐妹中的老四,三姐妹最小的那个,从小就一直被大人拿来和另外的美女姐姐、优等生姐姐作比较。


因此,她就一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烦恼“自己真是个可怜的小孩”。


而且母亲经常会向周围人聊起,怀上她时正好是家里最穷的时候,可能她身上有哪些不足吧。每次听妈妈这么说,都会让她深信“自己是个残次品”,于是性格也变得越来越阴郁。


小时候,她就是个全无自信、只剩自卑的小孩。在初中一年级时,转机突然降临。


当时她参加了一个义工活动,在活动现场遇到了很多不同背景的孩子们。他们有的身体有残障,有的是难民的孩子,还有些是在女童院或孤儿院里生活的小孩……


“为了给大家多一些欢笑”,抱着这样的想法,陈妈妈在学校午餐时间通过唱歌,从同学们那里收集食物给这些孩子们。


之后她慢慢发现,自己变得开朗了,很有行动力,朋友也多了,人很积极。后来还为了义工活动到各地学校去唱歌,成为当时的话题。到十四岁时在香港被发掘,作为歌手出道。


对于她来说,终于有一个属于她自己的优点了。


3个儿子都被她送进斯坦福,陈美玲有哪些成功教育经验?


那么为什么她能够恢复自信心,变得相信自己了呢?

那是因为当时的她“忘却了自己”。她感觉这些孩子比她自己的烦恼要重要得多,在忘我参与义工活动的过程中,忘记了自己的自卑等等负面情绪。


因此不再介意他人的目光,变得能够自我表现,将隐藏于内心深处的优点发挥了出来。

如果你的周围也有自我肯定能力较弱、没有自信的孩子,请让他们暂时忘却自己,找寻一下能够让他们“忘我”的事情吧。


比如主动和在学校受欺负的小孩说说话,帮助行动不便的老人提重物等等。


再小的事情也无妨,建议孩子们为了他人主动行动起来。当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对谁有帮助,自己帮到了谁,对周围确实起到了作用的时候,那么这个孩子就会意识到自己原本就拥有优秀的价值。这么一来,就可以恢复自我肯定能力,恢复自信。

世界上没有两片叶子是相同的,同样,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价值,只是有的人从小就发现了,而有的人穷尽一生都没有找到。


所以让我们帮助孩子建立自我肯定意识,找到自我的价值,这比考高分,拿名次更重要。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还复来!让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