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爱生活hxk


三国演义这部书,可谓古今中外的一部奇书。他并列于四大名著之中,但三国演义除了文学价值外,更可以说是一部经世济用之书。努尔哈赤当年能够用兵入神,讨平女真诸部,打败强大的明军,就是因为他深谙三国演义。我这里把三国演义的作用分为政治军事计谋(即将三国故事逐一对应到三十六计)、商战管理、职场人生三个主要部分,来一一跟大家分享。

一、三国演义与三十六计,在政治军事方面的启迪

1、 瞒天过海—青梅煮酒论英雄、草船借箭

刘备靠一声春雷隐瞒了自己的真实想法,逃过了曹操对自己的猜忌;

诸葛亮趁大雾及夜色的掩护欺骗了曹操十万只箭;

2、 围魏救赵—曹操官渡之战劫乌巢军营

避实击虚,击其必救。

3、 借刀杀人—曹操杀迩衡、刘备杀吕布

曹操先借刘表之手,刘表再借黄祖之手杀迩衡。黄祖是傻瓜。

刘备利用曹操之手杀吕布,曹操有顺势而为之意。

4、 以逸待劳—彝陵之战、定军山黄忠破夏侯渊

陆逊在虢亭之战丧兵失将后,做战略退却。在彝陵这个地方消耗刘备锐气,发现对方重大缺陷,一举破敌。

定军山是典型的防守反击案例,大家可以自行去看三国演义

5、 趁火打劫—吕布趁刘备征讨袁术夜袭取徐州;

刘备从陶谦收了徐州后,引狼入室纳吕布于小沛。曹操使计策让刘备攻取袁术,吕布趁机夜袭徐州得手。

6、 声东击西—曹操攻南阳张绣,用声东击西之计策,被贾诩识破

曹操假装重兵攻打东南角,但实际上计划从城防较弱的西南角攻入。被贾诩识破,将计就计,曹操大败。

7、 无中生有—诸葛亮智激周瑜;曹操杀粮吏以安军心。

在连吴抗曹时,诸葛亮无中生有激将周瑜,说周瑜要投降曹操;

曹操和袁术在徐州攻取战中,军粮告急。跟军粮官王亘商量用小斗发粮。待群情激愤时,反无中生有说王亘盗窃军粮,斩首以平众怒。

8、 暗度陈仓—邓艾历险度阴平

三国演义版暗度陈仓。

9、 隔岸观火—曹操隔岸观公孙度与袁尚、袁熙兄弟斗

实为郭嘉授计。袁尚、袁熙投公孙度,如果曹操迫之急则双方联合,如果隔岸观火,则公孙度终斩二人首级送给曹操。

10笑里藏刀—逢纪现藏刀计,袁绍取冀州。

韩馥为冀州主,袁绍军河内。逢纪先派人劝公孙瓒一起攻韩馥,另一方面又告知韩馥公孙瓒来攻。韩馥恐惧将冀州让给袁绍。

陆逊白衣渡江其实也是笑里藏刀。

11李代桃僵—司马昭任用成济杀曹髦,然后再杀成济以平众怒

成济代司马昭僵

12顺手牵羊—守残宫孙坚顺手得玉玺

在盟军攻取董卓得过程,董卓少了洛阳退到长安。孙坚奉命守残破的洛阳宫殿,在水井中发现了传国玉玺。

刘备赤壁之战后得荆州也算顺手牵羊吧

13打草惊蛇—蜀魏争夺汉中之战

黄忠定军山之后,曹操大军至。诸葛亮令赵云在曹操大寨旁边的山上,以五百兵依令时不时摇旗呐喊,曹操惊惧,怕防不胜防,于是撤军。诸葛亮以打草惊蛇之计逼退曹操。

14借尸还魂—诸葛亮星落五丈原后,回旗走懿

不解释了,是真的尸体

15调虎离山—孙策计取庐江

孙策假意给庐江守将刘勋大量钱财,请其攻打上缭,待刘勋中计后,攻取庐江。

16欲擒故纵—诸葛亮七擒孟获

不解释了,经典

17抛砖引玉—张飞计赚严颜

张飞入蜀攻巴郡。严颜坚守不出。张飞一面搦战,一面找寻小路。找到小路后,放风与严颜知道。严颜届时来劫道,却被假张飞所骗。是为抛砖引玉

18擒贼擒王—曹操割须断袍

潼关一战,马超打的曹操割须断袍,就是擒贼擒王之计

19釜底抽薪—诸葛亮计收马超

马超替张鲁攻刘备于叚萌关,双方不可开交。诸葛亮使人送宝物给张鲁手下杨松,说刘备可保张鲁为汉宁王。张鲁令马超退兵,马超不退。于是张鲁依杨松计策给马超非常苛刻的条件。马超于是终于降刘备。

20浑水摸鱼—曹丕乘乱得甄宓

曹操破邺城,命令任何人不许进袁府。但曹丕乘乱纳了袁谭之妻甄宓。木已成舟。

21金蟾脱壳—司马懿金蝉脱壳瞒廖化

六出岐山中,诸葛亮做了木牛流马,司马懿派人来抢,但蜀汉兵扭动木牛流马的机关,木牛流马就推不动了,曹魏兵都觉得神奇。司马懿因此自身也出动,不了中了诸葛亮计策,被廖化追杀。他把缨盔放在树林显眼处,金蝉脱壳骗过了廖化。

22关门捉贼—关羽水淹七军

水淹樊城。樊城是一个低洼地带,水淹形同关门。

23远交近攻—徐州攻伐战

曹操和吕布都用了远交近攻的手段。

曹操封官赠金给吕布,就是为了交结吕布,攻取袁术。吕布将自己的女儿嫁给袁术的儿子,就是为了交接袁术,攻取刘备。

24假途伐虢—刘备假道伐张鲁

刘备借四川伐张鲁,其实就是为了取四川。

25偷梁换柱—诸葛亮偷梁换柱逼反姜维

诸葛亮围姜维在冀城,放归被俘的魏国驸马夏侯楙。夏侯楙一路上看到很多百姓说姜维已反,并在天水看到假的姜维攻城,坐实了姜维已反。姜维不得不归降诸葛亮。

26指桑骂槐—曹操杀蹇硕

曹操在当北都尉的时候,杀宦官蹇硕给所有的宦官看。

27假痴不癫—司马懿假痴不癫赚曹爽

司马懿非常隐忍,一直装病,曹爽几次三番派人探视他,他都装的很像,仿佛生活不能自理。最终骗过了曹爽。

28上午抽梯—刘琦用计

刘琦是刘表的大公子,后母蔡氏欲对他不利。刘琦向诸葛亮问计,诸葛亮认为这是刘琦的家事。于是刘琦把诸葛亮骗到一个屋子里,把上楼的楼梯抽掉,诸葛亮不得不说。

29树上开花—猛张飞断喝长坂坡

张飞在长坂坡守当阳桥,后面树林命众兵马尾扬灰尘就是使用的树上开花的疑兵之计。

30反客为主—陶谦三让徐州刘备反客为主

不解释。

31美人计—貂蝉

不解释

32空城计—诸葛亮

赵云也摆过空城计,对吧

33反间计—周瑜用蒋干除蔡张,曹操用反间计挑拨马超和韩遂

曹操故意在阵前跟韩遂亲厚,并给一封书信,上面关键字段多有涂改,终于激起马超疑心。

34苦肉计—黄盖

不解释

35连环计—庞统

庞统献连环计,使曹操铁链连接所有大船是一计,与之后的火攻又是一个连环计。

36走为上—刘玄德马跃檀溪

刘备在荆州蔡瑁摆鸿门宴欲害他,尹籍报信,骑的卢马于东门跃过檀溪脱险。

二、三国演义与商战管理

三国演义对商业与管理的启迪非常大。一直以来有非常多的解释。笔者从自己对商业管理理解的角度,做一个抛砖引玉。

1、 桃园结义:团队创业的愿景

其实刘备团队创业是白手起家,非常成功的。其他曹操和孙权其实都是几代人的积累。而刘备团队就是贩夫屠夫。刘备团队的武将和谋臣,尤其是武将,是曹操都羡慕的。靠什么?这个团队之所以这么有凝聚力,就是一开始就有明确并激动人心的愿景。

刘备“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心同力,然后可图大事”。我觉得马云也就这水平吧。后期诸葛亮的加入,也是看中匡扶汉室这个愿景。

2、 隆中对:企业战略规划的重要性

三国演义表的很清楚,从诸葛亮加入团队后,团队就不再漂无定所,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在一开始夺荆州,夺益州,执行的非常不错。所以三分天下是从诸葛亮加入有隆中对开始的。任何好的企业要非常了解大的形式并有长远规划。

其实,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是一种战略规划。

3、 子午谷奇谋:风险管理的能力决定执行方案

子午谷奇谋本来是一出公案。但是诸葛亮其实在三国演义里已经把为什么不走这招险棋说的非常明白了。就是这招好是好,但是一旦失败,我承受不起这个风险。

当时的形式也是这样的,蜀国国小民弊,其实是经不起这样大的失败的。一旦失败不但国基不稳,相信诸葛亮自己的位置也坐不稳了。这样投降派谯周等就会占上风,蜀国可能提前被魏国吞并。

一个企业执行方案,必须考虑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不考虑风险或者不了解风险的企业,很快就会被淘汰。

4, 三让徐州、两让荆州:从仁义说信用

刘备政治上的仁义,就是现代商业中的信用。刘备的仁义在三让徐州过程中,跟反复无常的吕布有着鲜明的对比。三国演义所表达的一个主题,就是刘备在仁义中得到了天下。

在商业中可以说人无信不立。没有信用只得眼前之蝇头小利,那将寸步难行。

正如刘备自己所说“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吾不忍也”

5、木牛流马、诸葛连弩:从创新说竞争力

蜀国国小民弊,在与曹魏的竞争中,还能略占上风,这与诸葛亮的励精图治分不开的。其中,像木牛流马、诸葛连弩这样的技术创新,直接增加了蜀国的效率,阵斩大将张郃,直接见到了效果。这对尤其是现实的企业,启迪非常大。

三、三国演义与职场人生

1、 从诸葛亮事必躬亲看职场授权与灰度管理

诸葛亮事必躬亲是勤奋负责的一种表现。但司马懿就不这样看,他听闻,认为诸葛亮不久就要累死了。果真如此。

管理一个团队,必须做好授权并做好授权后的控制。打工皇帝黄俊曾说,管理人是让别人伟大,而不是自己伟大。一定要知人善用让每个人充分发挥作用,团队才有积极性,才有生命力。才能求胜。不作授权其实是不自信的一种表现。

当然诸葛亮不是不自信,他是对事情要求太高,一般人做的他看不上。万事不可求全责备,要做好灰度管理。华为这么牛,很大一部分就是灰度管理。

这点诸葛亮就要跟司马懿学习。司马懿在曹操帐下做参军,他献的计策曹操多有不用,后期更是被曹真压制直到装疯卖傻。诸葛亮送给他女人衣服他也不介意。实在不行就象征性的派兵出去对抗一下,并快马向大本营要禁止出战命令。这些其实都是大智慧的表现。

2、 从郭嘉的“十胜十败”说看激励的重要与向上沟通

郭嘉不仅仅是与袁绍官渡之战时候的十胜十败,包括在曹操与吕布征讨过程中,在征讨乌桓的过程中,都是在形式看起来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及时给曹操以激励,点明形势的重点和方向,事后看确实犹如神助。这也是曹操谋士这么多为什么独宠郭嘉的原因。

在与领导的沟通中,要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多用激励。在团队建设的过程中,也是要多用激励。

田丰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明知道袁绍多忌,偏偏每次都是批评袁绍,然后袁绍不听,事后事实就打袁绍的脸。不死才怪。

据说郭嘉从来不主动向曹操献计,平时非常低调。但是只要曹操一问,就是条理清晰,切中要害,这也是曹操喜欢郭嘉的一个原因,并欲托之以后事。这也是我们需要向郭嘉学习的地方。

三国演义堪称一本古代智慧工具大典,反复攻读,反复有收获。可以说是万用之宝。以上是笔者的一些心得。这道题就回答到这里,谢谢。


洗云忘言


正所谓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认为《三国演义》让我们学到了什么取决于我们从《三国演义》中读到的是什么。中国自古流传有一句话:“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指年轻人不该读《水浒传》,否则容易会整天想打架,思想上变坏;而老年人不应该读三国,因为其中人物善于用计使诈,处心积虑、勾心斗角,作为应该“知天命”的老人应该安度晚年,不能整天想着算计别人,对自己身心无益。

人物的形象

《三国演义》书中刻画了近二百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诸葛亮是“贤相”的化身,他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风亮节,具有经世济民再造太平盛世的雄心壮志,而且还赋予他神机妙算的本领。曹操则被塑造成一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出枭雄,既雄才大略,又残暴,是一个野心家和阴谋家。关羽“威猛刚毅”、“义重如山”,但主要以个人恩怨为前提。刘备则被塑造成为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知人善任的仁君典型(恰好和曹操相反)。

战争的艺术

《三国演义》善于描写战争场面智斗,描述各战事精彩绝伦,手法多样,如亲历其境之妙,让人往往感到一场场刀光血影的战争场面。其中,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战争的描写被认为是波澜起伏、跌宕跳跃,使人读来惊心动魄。《三国演义》在日本战国时代常被当作是军事政策的指南,例如:在三方原之战,德川家康效法诸葛亮的空城计,让武田信玄中计。

权谋及策略

现时不论是东方或西方的机构,有不少都以《三国演义》的故事教训来做商业政策。例如,香港的冯两努就出版了一辑十多本的《三国启示录》,教导商家如何把《三国演义》策略运用于商场上,以及日本松下电器创办人松下幸之助也是运用《三国演义》内容于商场和员工教育训练上。

文化及典故

《三国演义》及三国故事对整体文化的影响至今仍随处可见,在人们处于竞争环境或奋斗阶段,可能会以三国的场景、人物关系作为考量。其间的褒贬争论也一直没有停止过,但无论褒贬的结论如何,人们对三国中人文精神的认可已经根深蒂固,难说会有较大改观。《三国演义》也留下了不少成语,如桃园结义、青梅煮酒论英雄、三顾茅庐、草船借箭、乐不思蜀、赔了夫人又折兵、蜀中无大将、三分天下……等等。一些俚语也与《三国演义》有关,如“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说曹操,曹操到”等等。

《三国演义》绝对是一本启蒙教育的好书,无数人可以从这里得到了无数的常识与智慧,从这本书里学会了看书写信作文的技能,从这本书里学得了做人与应世的本领。从这本书里学到……


史极揭秘人


《三国演义》,我们能从中学到的东西太多了。姑且不论其文学价值,艺术手法,从中窥探出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及民族风貌。作为一个自然个体人,定能从中获得人生感悟,处世哲学,处事智慧。即使是一位企业家,政府领导人也能从中获得“治企理政”的有益借鉴及经验教训。一如唐太宗李世民言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一、自然个体人可以学到众多人生智慧

(一)“机会总是留给时刻准备着的人”。“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东汉末•诸葛亮。诸葛亮有过美好童年,亦经历了伤痛苦难的少年。青年时代为躲避战祸,保全性命,几经辗转至南阳卧龙岗隐居耕读度日。此时的东汉末年,天下“群雄逐鹿”均欲“问鼎中原”,天下纷争战火连天民不聊生。虽历经苦难,又生逢乱世,但均没能消磨诸葛亮的锐气与雄心壮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淡泊无以明志”,把心静下来再静下来,终日苦读,勤学苦练,“酷暑不滞,严寒不休”饱读诗书。成就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博学之境,也常常在乡邻面前自吹自擂“自比管仲乐毅”。也就是说,诸葛亮积蓄能量时刻准备着,等待一位明主相邀出山共创大业。后在徐庶徐元直举荐之下刘备刘皇叔屈尊礼下“三顾茅庐”请其出山“匡扶天下”。相见恨晚,交谈甚欢《隆中对》一语成谶,“未出茅庐,已天下三分”。可惜天妒英才天不假年伟业未成殒命五丈原。

唐•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写的就是诸葛亮。后人为了评述诸葛亮一生功绩为其拟了一副对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广交天下友,俗语云“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诸葛亮能成就一番伟业,一世英名,“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除自己有真才实学外,还有就是广交天下友,不遗余力结交当世天下名士,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也就是现今一个成功人士其中一定有一条,就是人们常说的“人脉广”。如:崔州平、徐元直、罗广元、孟公威等。也是徐庶向刘备极力举荐自己才会有后来的丰功伟绩。

)、该高调时就得高调,要学会把自己当作“性价比”极高的商品大力推销出去。在南阳卧龙岗隐居时,除了勤于耕读,吟诗作赋外,闲暇时光就是与当世名士聚会,谈经论道,分析天下大势,把自己的满腹才华悉数抖露出来。高谈阔论胸藏丘壑,让当世名士及乡邻知道,自己标榜“自比管仲乐毅”并非自卖自夸,而是实力就是如此。刘备接受并采纳了徐庶举荐诸葛亮的论述“如果我是萤火,诸葛孔明就是明月”后“三顾茅庐”。《隆中对》诸葛亮极尽之能事,一番“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让刘备心服口服相见恨晚尊拜为军师。一如现今众人前去应聘怎样“包装自己”,怎样让面试官一下子全面了解自己,从而得到肯定录用自己如出一辙。

)、为人要大气,气度要从容,气魄要宏大,胸襟要开阔。“,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主人公周瑜雄才武略气宇轩昂,但又妒贤嫉能心胸狭隘气量狭窄。对于“战略盟友”诸葛亮机尽加害,没曾想诸葛亮有先见之明,缕缕化险为夷躲过灾祸。还“三气周瑜”把其活活气死,临死前还发出惊天悲叹“既生瑜何生亮”。由此可见,一个人胸襟开阔有多重要。为人处事要懂得“敬畏对手”,也应“尊重对手”。要有容人的雅量与气度,往往“对手”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是自己不断进取不断超越的“磨刀石及垫脚石”。

)、为人处世要有孝心,要有气节,节操。“身在曹营心在汉”讲的主人公就是徐庶。徐庶生母被曹操掳去当做人质,为的就是胁迫徐庶背叛刘备为己所用。中国古代读书人把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要,“一仆不能事二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可为了生母的人身安危,不得不“舍气节,全母命”,试想当时徐庶何等悲痛。没曾想见到母亲言明事件原委后,母亲骂其“食汉禄,安然侍汉贼”自杀身亡。多么气节高古,深明大义的母亲,而后徐庶立誓“不发一言,不献一策”,直至郁郁而终。

)、人这一辈子,有时洞悉人心也很重要。比如诸葛亮为了保全“蜀汉政权”,没有办法只好说服刘备“联合东吴共同抗曹”。游说东吴“舌战群儒”,让吴主孙权明了亦如蜀汉一般,自己也身处险境,唯一出路就是“吴蜀联合共同抗曹”。最后吴主孙权权衡利弊同意吴蜀联合共同抗曹。可此行自己也深知东吴大都督周瑜是个妒贤嫉能心胸狭隘之人,必能凶险。自己也就步步为营时时处处提防做好万全准备。你说要不是诸葛亮有洞察人心的本领安然既促成大业又毫发无损保全性命返回西蜀。二如周瑜“假道伐虢”,也因诸葛亮洞悉周瑜的表明欲取西川实则欲取荆州之谋,避免了丢失荆州之祸。所以关键时候洞悉人心何等重要,有时可以保全性命,避免飞来横祸。

………。

二、企业家亦能从中获得很多有益借鉴及经验教训。“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三国演义》里的各个故事就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利益无休止纷争”的生动教材。为了自己利益的最大化,用现今时髦语说“占有多大市场份额”,恨不得“垄断”整个市场,“垄断”天下。不断纷争,扩大自己的地盘,“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犹如现今企业不断扩张,兼并收购其他企业一般,“商场如战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今日是朋友,但为了各自利益明日或许就是“敌人”。在利益面前有时情义一文不名,犹如“魏蜀吴”三国关系,开初吴蜀为了各自生存只能联合抗曹,抗曹成功后又彼此纷争战事连连打的不可开交。

三、政府亦能从中获得很多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一个国家一个政府要想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兴旺发达必须体恤百姓,爱民如子。必须还政于民,切切实实为民办事,办实事,办好事,办大事。把老百姓的疾苦长掛心间,把老百姓的迫切需求铭记腑内。一切工作为了老百姓的利益出发,着眼老百姓幸福安康。这样国家政府才能繁荣昌盛长治久安兴旺发达永葆青春活力,而不至于民声载道民怨沸腾国家动荡不安。


一朵芙蓉著秋雨


“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是一种对四大名著的看法。既然流传也说明一定道理。水浒英雄讲究的的行侠仗义,少青年血气方刚,读了水浒容易意气用事,惹下大祸。而三国则讲究的是行军布阵,善用谋略。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乱世。各路军阀割据,群雄逐鹿。这种乱世没有谋略是无法生存的。从貂蝉的故事我们学到那个时代美色成为一种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重要手段,吕布为了貂蝉可以与原来的政治盟友靠山董卓翻脸,并杀掉。 从赤壁之战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诸葛亮舌战群儒义激孙权,这本是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了。




东野洛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三国演义》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我自己小说先先后后看了两三遍,电视剧也看了两遍。从中究竟要学什么?能学到什么?谈谈我的看法。

一是学做人。这部小说成功地宣扬了”忠义“的观念,我们大家所熟知的”桃园三结义“,以及刘备、关羽、张飞和诸葛亮等人物在为人处事待方面,表现出来的忠诚、厚道、诚信等品格,无过过去还是现在,以及将来都是人们需要学习和修养的重要品格。

二是学谋略。三国演义描写了诸多惊心动魄的战争,但作者并不将笔墨集中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的较量上,而是详细的描述了战争的特点和具体条件下不同的战略战术的运用。学习这些谋略的精髓,有利于我们在工作、生活中,能够有得放失应对各种复杂的局面,使我们更好地做人做事,成为一个有思想、有谋略的人。

三是学写作。小说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有条不紊的叙写。作者运笔上不仅有实写、虚写、详写、略写、插叙、倒叙等手法,而且善于通过细节的刻画,来塑造个性鲜明的人物,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义胆忠肝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忠厚老实的刘备等等。同时,书中引入大量的诗词歌赋,来表达人物情感,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气势磅礴,让人感到一股浩然之气,读后意犹未尽。这些写作手法和方式都是我们需要学习和研究的。

以上是我就《三国演义》我们学什么,谈了自己的看法,如有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欢迎大家在留言区进行讨论。


品经味典


其实,正如鲁迅先生评价小说《红楼梦》的主题道:“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一样的道理,不一样的读者,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也能学到不一样的东西。有人学会管理、有人学会勇敢、有人学会尽忠,还有人学会交流。

今天,我们就以诸葛亮为例,看看我们应该怎么读《三国演义》,又能从三国演义里面汲取怎样的知识和力量。

一、初出茅庐——士为知己者死

熟读《三国演义》,我们知道,诸葛亮原本“一介布衣”,“躬耕于南阳”,是刘备,在听取谋士许攸的建议之下,三顾茅庐,方将其请出山,为刘备所用。

在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之中,我们可以看到,诸葛亮在不断地考验着刘备,观察着刘备的“贤能”。刘备前两次拜访,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看看刘备的诚意。果然,刘备三顾,诸葛亮不仅隆重献策,更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应允出山,不仅应允出山,更是一生驱驰。

生于乱世,无论是从刘备的角度还是诸葛亮角度来看,两人都是互为倚重,相互扶持,对于刘备来说,他在用诸葛亮,但是,对于诸葛亮来说,他也是在用刘备。这样看来,从诸葛亮的身上,不难发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来。而诸葛亮更是充分考查了刘备之后,方能出山效忠。

如果,诸葛亮怀疑刘备,或者说刘备的诚意不足以打动诸葛亮,那还会有“定三分隆中决策”之美谈吗?

二、七擒孟获——以德服人

却说诸葛亮来到南蛮之地,双方第一次战役,诸葛亮就大获全胜,然而,孟获不服,认为诸葛亮使诈。诸葛亮轻摇羽扇,一笑放之。第二次俘获孟获,孟获不服,诸葛亮再放之。如此七擒孟获,孟获方服,臣拜诸葛亮。

荀子说:“养心莫善于诚。”

巴尔扎克也说:“坦白真爽最得人心。”

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人,最起码,在对待孟获的时候,他依靠的是坦诚。

既然孟获你说,我诸葛亮使诈,那就再战一次;既然你找借口,那就再战一次。

总之,能让孟获心服口服,估计也只有诸葛亮。

三、草船借箭——知己知彼

曹操攻打孙权,孙权和刘备结盟。

原本,这是好事。

然而,孙权军中大将周瑜,内心极度惶恐,一心认为自己远胜于诸葛亮,一次次故意刁难诸葛亮。

这一天,周瑜闲来无事,觉得应该逗逗诸葛亮。于是乎,便请来孔明说希望诸葛亮能在十天之内赶制出10万枝弓箭。

诸葛天微眯着眼,看看天。便一口答应下来了。

此时,诸葛亮心中有一个人可以相帮,这个人叫做曹操,多疑的敌人。

一天,大雾。诸葛亮在船上包扎好草人,用船拉到曹营门口。然后,让军士擂鼓呐喊。

曹操果然中计,认为孙刘大军来劫营。但是,雾气太重,曹操不敢贸然出兵,只好以箭相射。

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便得弓箭十万。

在草船借箭这一事件中,诸葛亮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得益于自己的智慧,但更为重要的是曹操的相助。

看来,只有知己知彼,知人弱点,方能一招制敌,立于不败之地。

四、空城计——遇事不慌

失守街亭,诸葛亮挥泪斩杀马谡。后来,退居西城。

司马懿得知这件事,便引15万大军来袭。只见兵士蜂拥,如黄水滔滔,如万马奔腾。而当时,诸葛亮身边连一个大将都没有,只有一班文官和2500名士兵在城里。

怎么办?

是仓皇逃跑,还是闭门谢客?是勇敢应敌,还是举旗投降?

如果均如上所为,那么,诸葛亮就不是诸葛亮了。

他羽扇一挥,藏起旌旗,打开城门,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谈笑风生。

司马懿率先头部队到达城下,见状认为,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于是撤退。

能在千军万马之阵营中抽身而退,靠的,绝对是大智慧,大淡定。

关于诸葛亮的典故,数不胜数,每一则典故,都能给人以启示,让人醒悟。

读《三国演义》也是如此,每一段文字,都是视觉享受;每一段故事,都是智慧的演绎。

因此,请相信,捧起《三国演义》,细读细品,必有所得。


语文小管家


1.刘备的经历告诉我们:集团总裁,完全可以从摆地摊做起。

2.诸葛亮的经历告诉我们:进私企,其实比进国企更有发展空间。

3.吕布的经历告诉我们:频繁的跳槽,直接导致没老板敢录用你。

4.庞统的经历告诉我们:长得太丑,可能会影响你的应聘效果。

5.马谡的经历告诉我们:专业课学得再牛B,工作时基本用不上。

6.杨修的经历告诉我们:在职场上,总搞得比领导高明,你会死得很惨。

7.甘宁的经历告诉我们:有不良前科,不影响你考公务员。英雄不问来路。

8.袁绍的经历告诉我们:如果市场自由竞争,国企未必干得过私企。

9.曹操的经历告诉我们:想在市场上大有作为,必先高举国家政策。

10.蒋干的经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庄家放出的利好,一般都是为了套你。

11.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大型企业被兼并,高层管理者肯定会关注员工的心理动态。

12.姜维的经历告诉我们:双学历,有时比考研更具竞争力。

13.司马家族的经历告诉我们:为人打工,不如自己创业。

14.张飞的下场告诉我们:要善待员工,若是长期压制奴役,必将得到报复,即使不报复也会导致集体罢工或跳槽。

15.于吉的经历告诉我们:神鬼可以不信,但不可以不敬。

16.刘禅的经历告诉我们:富二代自己没有本事,即使有再牛的职业经理人也难免被兼并的命运。

17.曹植的经历告诉我们:职场有时没有兄弟,只有利益!

18.周公瑾的经历告诉我们:遇到和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时,要沉得住气,扬长避短。不要把个人的成败输赢盖过了大局的利益!

19.三顾茅庐告诉我们:一个人有没文凭工作经验并没有关系,主要是会懂得推销自己,自我炒作提高知名度,到时候自然有人提款上门高薪聘请,同时别忘了耍耍大牌,更能提高身价。

20.董卓的下场告诉我们:儿子是不能乱认的,尤其是有前科的,更何况自己是大款,为得家产甘当孙子的都有。

21.魏延的经历告诉我们:跳槽不能太盲目,尤其是被老板的得力助手看不顺眼,这种公司没有发展前途,与其继续做下去不如再次跳槽。

22.木牛流马告诉我们:先进的机械没备是必须的,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减轻人力资源。

23.诸葛亮告诉我们:大型企业光靠个人能力是很难突破业绩的,要懂得如何管理、分配、开发下级员工之能量、给予重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团队,以防人才短缺。

24.孙权的经历告诉我们:有时候守业比创业更难。

25.汉献帝的经历告诉我们:当家族企业被亲戚朋友或外姓人参股,而股份大过自己时,最终肯定是要更换董事长的。

26.曹操请徐庶的故事告诉我们:人才的恶性竞争是可以不择手段的,哪怕到了自己公司白拿薪水不干活,也不要将他让对手抢了去搞策划,影响自己的企业前途。

27.袁氏兄弟企业告诉我们:家族企业更应该合睦、和气、团结,不该搞分裂、解体,否则会导致没落。

28.貂婵的经历告诉我们:傍什么样的男人都无所谓,不管老少美丑,最主要的是要有实力。

29.董卓的经历告诉我们:在分公司做副总,不如在总公司做经理。

30.三国的战士告诉我们:没有钱权,永远只是一棋子,任人摆布宰杀,只有勇于就义才能改变命运。


6别无选择6


有人看《三国》看到了文笔,有人看《三国》看到了权谋,有人看到了英雄。

我却看到了一种无奈后的洒脱。正所谓“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尊刘抑曹”是全书的主要思想,在作者心中刘备的蜀汉政权,是集中了作者所有的政治理想的。“君臣兄弟”“明君贤相”“爱民如子”这些八字很难凑齐的美德都被蜀国凑齐了,可见作者对它的偏爱。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手下文武的配备都是顶配,文有卧龙,凤雏。武有赵云,关羽,张飞,马超,黄忠,姜维……。

可是,蜀汉“风景美如画”的结局又是什么呢?关羽荆州被杀,张飞睡梦中殒命,刘备白帝托孤,诸葛秋风五丈原,姜维独木难支。

在三国之中反而是第一个被灭亡的,作者也只能如《诗经 黍离》的作者一样感叹“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其实,发出这个感慨的又岂能只有罗贯中一个人。试想如果曹操和孙权在世,看到后世子孙的不争气,二人又当作何感想?

曹操梦见“三马同槽”就对马腾家下手,不就是为了消除子孙的隐患吗?可是人终究要死,司马懿的超长待机让他终于等来了曹家“蠢猪笨驴”一样的曹爽,装孙子几十年的司马家把曹家子孙欺负的还不如汉献帝。

估计曹阿瞒即使活着也得气死!

再说孙权,“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何等的牛逼!谁承想,自己才死没几年,就出了个孙皓这么个不争气的家伙。“一片降幡出石头”怂的不能再怂。如果孙权看到了估计也得气昏了!

也许有人说,三家都败了,只有司马懿是赢家。其实,哪个王族不想千秋万代,可是翻开史书看看,司马家才到第四代就出了个“何不食肉糜”的傻子皇帝。

以高智商著称的司马仲达若泉下有知不知当作何感想?

“功名富贵若常在,汉水亦应西北流”,人人都希望历史这艘船按照自己驾驶的方向来,可是历史的大洋自有自己的洋流和风向,人在历史的规律面前还是太渺小了。

所以,惯看改朝换代的“秋月春分”之后,还是把一切都付与“一壶浊酒”吧。

人生不过百年,谁不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所以,还是洒脱一点过得好!


关东书场


看三国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人物众多,随便拉一个人出来都有一个学习或反思的亮点。

刘备三顾茅庐、礼让徐州。是一个宽厚、仁慈、礼贤下士的人。

曹操孟德献刀,煮酒论英雄,官度之战,赤壁之战,华容道,杀华佗。是一个奸诈,智慧,残忍,爱才,多疑的人。

孙权赤壁之战,东吴称帝,公孙渊降吴闹剧。是一个谦虚,爱才,识人,明智的人

关羽桃园三结义,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诸文丑,千里走单骑,水淹七军,大意是荆州,灵山显圣。是一个坚毅,忠诚,有胆色,重信义的人。

诸葛亮隆中对,舌战群儒,智激周瑜,草船借箭,借东风,三气周瑜,永安托孤,安居平五路,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星陨五丈原。是一个谨慎,谦虚,智慧,有才能,执法如山的人

从不同的人物上,我们可以学习他们不同的品质,完善我们自身。刘备的宽厚可以让我们更加的和别人相处,曹操的智慧可以让我们在商业利于不败之地,诸葛亮可以让我们更加的处理好事物。


每天十点一本书


刘皇叔第一次去请诸葛亮的时候,门童问客人姓名,皇叔大概是想摆摆谱,答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豫州牧皇叔刘备。门童说:我记不得那许多名字。皇叔很无奈:你只说刘备来访。这也就是门童机灵,换个憨厚的,回去告知先生,先生问:“何人来访?”门童答:“……名字太长没记住。”遂,诸葛亮误以为刘备未至而飘然投奔他处。后,刘备兵败被杀,三国演义全剧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