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為先,可以從哪些方面去完成,誰知道?

小週四哥


百善孝為先,論心不論跡,論跡世上無完人!

我認為首先應該在思想境界的層面上要有一個正確的孝道觀,孝是血緣關係的本來,無論我們是獨生還是多親,我們都要盡好自己的職責,盡到自己的孝心,發自內心的愛自己的父母,如父母養育兒時的我們一樣!至於其他的兄弟姐妹怎麼做,無關緊要!

我曾問過母親,她們那個年代,各種資源匱乏,飯都吃不飽,一對夫妻可以養活幾個甚至十幾個子女,為什麼到了現在,條件好了,這麼多子女為什麼就養活不了這老頭老太太?在我們農村有一個詞叫做:攀伴!都是“攀伴”惹得禍,你不管,我也不管,你管一頓飯,我也管一頓飯!簡直可笑!

正確的孝道觀樹立以後相信後面具體的事情就簡單了,盡心盡力就好!富有富的孝心,窮有窮的孝法!做好自己,切勿攀伴!共勉!





智立星君


敬孝,最重要的是陪伴。給再多的物質和金錢,不如在他們生病需要時,能及時陪伴在身邊。上次家人手術,我陪夜。同病房一個阿姨。不知道什麼病,說是已經花去五六十萬。家中兩個女兒很有錢,錢沒有了就打給他們,讓她儘管在醫院住著。但是醫院裡,卻只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伴陪伴。晚上,阿姨一會兒要小便,一會兒要喝水。有時候叫很多遍,老伴都聽不到。醫院的護士都看不下去。每次看到他睡夢中驚醒的樣子,我都心疼。就想著,我哪怕再窮,千萬不要讓我的父母出現老人陪老人的情況。太心酸。這樣的情況,你只要在醫院呆過,看到的不是一個兩個。好多老人現在都是這種情況。兒女或許有很多無奈,但是這樣的場景,實在太讓人心酸。


甩不掉的白白肉


像老人曾經對我們那樣去對待他們!

千萬不要以為這句話很容易做到,我看到過太多太多做不到子女,當年父母給我們餵飯是常態,現如今幾個子女能堅持?當年父母給我們端尿擦屎毫無怨言,現如今又有幾個子女能做到這樣?當年父母給我們花錢毫無保留,現如今的子女能做到嗎?當年父母可以為孩子放棄一切!今天的你,能做到嗎?

如果具體說從哪些方面去完成百善孝為先,我因為這幾年長期照顧九十一歲的爺爺,我就從自身出發就我能想到的幾個方面談談吧:

一,孝順孝敬,既孝且順,有孝有敬!

孝與順和敬是分不開的,因為人到老年,會有記憶力衰退,性格喜怒無常如同小孩,固執愛發脾氣等等很多問題出現,有時候甚至讓我們無法正常交流溝通,那麼我們就需要像照顧不懂事的孩子一樣充滿耐心,不厭其煩。



其實這個有時候比照顧孩子還困難,孩子我們急眼了可以說幾句嚇唬嚇唬,但是對老人堅決不行,只能哄,曉之以理動之以情。



我爺爺一輩子通情達理,性格寬善,不急不躁,不過最近偶爾也會有些小脾氣,比如讓我給買什麼東西,就說門口早市就有,現在買現在拿來,我說早市我找了沒有,他就不幹了,就不樂意了......他要的東西我必須馬上給他拿到面前,有時候我工作太忙也確實無法做到隨叫隨到,不過他發脾氣我就哄著唄,這歲數了,能對我發脾氣也是我的一種福分!



二,偏疼兒女,讓你心寒怎麼辦?還是得包容!

這在很多家庭中都比較常見,拿我自己舉例子吧,我爺爺一兒兩女三個孩子,唯一的兒子也就是我父親去世了,兩個女兒不管他,我把他接到身邊照顧,兩個女兒大約兩年來那麼一次,買幾十塊錢東西甚至空手來只為了要錢,這我爺爺出去就吹上了,女兒這好那好,唉,他拿女兒兩年給你花的錢還不如我這個大孫子一天給你花的多呢。



哈哈,不計較了,人老了,有時候思想意識都模糊了,不要去計較兄弟姐妹誰付出的少了,自己付出的多了,是不是自己吃虧了,哪怕其他子女都不管,咱自己照顧老人咱們有福,更對得起天地倫常,問心無愧,這就夠了!



三,老人是用來孝順的,不是用來啃的!

我一個同事,五十多了,就像買車,想開車想了幾十年,不是買不起,十萬八萬的車現在多數人都買得起,可是他的錢都花在了孩子身上,給孩子買房買車娶老婆,甚至他兒子跟他說過這樣一句話:你的錢早晚都是我的,不給我花你給誰花!



真是氣得我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這養了個什麼東西?父母把我們養大,不欠我們任何東西,只有我們欠父母的,一輩子用盡全力都還不清!千萬不要把父母的付出認為成是應該的!父母本該到了安享晚年的時候,還要砸骨賣血為我們的幸福人生鋪路!不要去心安理得的啃老,讓他們在所剩無幾的人生道路上,也享受享受吧!

總之吧,孝順孝敬發於心,現於行,用心去對待陪伴老人,不計較,不生氣,哪怕自己工作壓力大辛苦點,也要騰出時間給老人,因為曾經他們對我們就是這樣的,這也是給你的子女上的最好的一堂人生教育課!


一孝傾城


“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孝”為百善之首;還有一個意思,孝開了百善都開了,因此 孝為人之本,為人不能忘本,要飲水思源,同時孝為德之本,我們常 說一個人,“厚德載物、德高望重 ”這個德都源自於孝道。

我們老祖宗非常有智慧,上頭是個“老”的上半部分,下邊是個“子”,看到這個“孝”字就想到老與子是一體,上面的老人關愛著下面的子女,下面的子女呵護著上面的老人,前無始,後無終。

我們看教育的“教”是“孝”+“攵”。

因此要做到父母要教孩子,同時孩子要孝老人,才能算孝。教育下一代的如何盡孝,是長輩對下一代應盡的責任。

想讓孩子孝順,必須自己要先做好榜樣,如果你對父母都不孝順,後代就會模仿你的行為。

言傳身教要從自身做起,不能光用嘴說的。

依稀記得小的時候,4歲左右吧,我的老太太(爸爸的奶奶)癱在床上,爸爸媽媽是怎麼伺候的,那還是生產隊的時候,各家條件都不是很好,但只要有一點好吃的,爸媽都是讓我把最大最好的先送給老太太,吃飯也是第一份讓我先端給老太太。我那時還小,其實不太捨得也不願意去,畢竟緊缺經濟的時代,有點好吃的也不多,另外也不愛到老太太的屋子裡,因為老太太那個時候已經大小便不能自理,那個屋子裡的味道實在不好聞,當我有次送東西實在不是很樂意的時候,媽媽便語重心長地和我談了一次話,她說你的老太太是最喜歡你的,在你還不記事的時候,有點好吃的都不捨得吃留給你,現在老人家病了,你能做的就是每天多陪老太太一會兒,再說了,好吃的東西本來就應該分享,長輩優先,還記得孔融讓梨的故事吧。只能說那會兒我朦朦朧朧的似懂非懂。但爸媽的行動我一直都記得,老太太屋子裡那麼大的氣味,媽媽每天也都會進去給老太太端屎端尿,擦拭身體,拆洗被褥,當老太太吃飯都不能自理的時候,也是爸媽一口一口地餵飯,直至伺候老太太去世。

要知道,媽媽可是老太太的孫子媳婦,現在想來,媽媽做的真是仁至義盡,當然,在老太太身體好的時候,我也是由老太太帶著的,就是這樣,這份愛互相傳遞著。

今年,我的姥爺99歲了,媽媽也是近80的老人,依舊和幾個姨輪流伺候著姥爺,快80歲的老人,說實話自己的起居已經不便了,我的爸爸身體也大不如從前,一身的疾病,但媽媽依然用行動在影響著我們這一代,最近的幾個月,姥爺輪在父母那裡,媽媽除了給老人家改善生活,每天也還是要給姥爺擦拭身體,看的出來,畢竟快80歲的老人,已經明顯力不從心了,但媽媽依然盡心盡力地做著她作為女兒應該做的。這些,作為子女,我們作為下一代,都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愛,依然在傳遞。

實際上這幾年對於父母還是很愧疚的,因為工作,和父母不在一個地方,而父母也不習慣我所在的城市。不在父母身邊,我基本兩三天會和父母通一次視頻,讓他們看看孫子,也和他們聊聊天,也能感覺他們的心情和身體狀況。

上一次回老家和爸媽小住了一段時間,看的出,他們心情非常好,隔三差五變著花樣做我小時候愛吃的包子、餃子、手擀麵和炸魚,我能做的就是每天帶著他們散散步,做個體檢,教他們用智能手機,也會陪著爸媽看養生的電視節目,陪他們一起逛商場、菜市場,教他們做幾道我所在城市的幾道菜,還帶爸媽去了洗浴城,辦了電影院會員看了幾場大電影,生活雖然平凡,但其樂融融。

養兒方知父母恩,趁著父母健在,我們做兒女的能做的就是多陪陪他們,讓他們感覺老了並不孤獨。孝敬老人,爸媽是我的楷模,愛在我這一代同樣會傳遞下去!


漁人草舍


傳統文化中的孝指兒女的行為不應該違背父母、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種穩定倫理綱常關係的表現,是統治者維護社會安全環境的思想工具。

到了現代社會,我們一般認為的孝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權力、物質和情感。

所謂的權力是指長輩思想觀念以及對於事物的決策判斷的權威性,對於引導家族發展方向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當然這裡並不是指長輩權威的不可挑戰性,老溼在之前“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中已經強調過,隨著社會發展變革的日新月異,年幼的晚輩更容易獲取到前沿的科技信息,如果明知道長輩的決策或觀念裡有錯誤,也不盡到普及、周知的責任,那麼才是真正的不孝!

所謂的物質,其實很好理解,但一定要注意的是,孝中關於物質方面的解釋已經超越了過去單指贍養行為的含義,現代更好的解釋應該是:晚輩不僅要有在物質方面贍養長輩的意識、觀念、價值觀,更要在行為上積極的履行。當代社會中思想觀念裡沒有孝道的人基本已經沒有了,但是能將孝道昇華為價值觀的人就沒有這麼多了,再者可以積極履行贍養義務的人更少,所以這裡的物質方面有兩個層面上的含義。

所謂的情感,更多的是指對於父母、長輩的感恩。他們辛辛苦苦將晚輩拉扯到,這種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必須得到回饋和感恩。感恩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情感,這種情感不會在乎得失和影響。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其實,隨著經濟的發展,孝文化也處於不斷的發展變革之中。《孝經》一開始就講到:“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

意思就是孝開始於愛惜自己的身體(當代指愛惜自己的方方面面);經過於忠心侍奉國君,現代引申義已經沒有了這層含義,我們可以理解為對於職業已經工作價值的高度認識;最後孝終止於揚名後世,顯達父母,這裡其實就是指要用自己的工作成果來獲取相應的名聲和名譽,彰顯父母的養育之恩。

所以百善孝為先,我們必須做到:愛惜自己、努力工作、感恩之心、贍養之行、學習的反哺、名譽的獲得。當然僅僅有這些還不夠,聖賢孔子《論語》中有說:“子夏問孝。子曰:色難。”

這是什麼意思呢?對於所有人來說,禮節方面的孝順完全不存在問題,但是隨著自己年齡、閱歷、聲望的提高,要長期保持對於父母的和顏悅色是困難的。孝一要發自內心,二也要經過時間的檢驗。

舉報/反饋


可惜不是你yl


百善孝為先,孝為百行源。

第一從心念開始,要從心裡不能有一絲對父母不好的心念。比如去寺廟祈福可以先為父母祈福,這樣哪怕自己沒有為自己祈福自己也獲福無量。

第二從語言開始,現在很多人聽不得父母嘮叨,或者說你好煩啦,有完沒完啦,或者動不動就衝父母發脾氣,這是大部分人的通病。

語言上說話要對父母和氣,不要帶走脾氣,

多與父母溝通,一些你好煩,你不懂,這樣的話要少說。

第三從行為改變,幫助父母做些家務,幫父母按摩肩膀,洗父母的衣服,幫助父母洗腳。(有多少現代人為父母洗過腳幫父母剪過剪指甲)

第四錢財供養每月給父母一定錢財。

我個人在現實生活中基本上都是這樣做的!

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亦如電


百孝為先,要孝敬父母,父母很不易,把我們養大,付出了心血不可用數字來表達,孝敬父母是一。既便父母說錯了話,也要尊重他們。孝敬當先。

孝敬師長,他們為了我學習成長,在杜會上有著不可思議地成績,感思師長,沒有你們,我們不能與社會共存。我們要感恩老師一片敬意 ,我們要在工作中回報師長。

孝敬醫生,當我們有病時,你們給我們看好了病,使我們地身體得健康!我們好在工作中以心報答你們。

孝敬同友,在困境中,你給我指指出了正確的路,才沒有便我在因境中倒下,你們地無私奉獻,給了我有勇氣,脫離了困境,走向正軌。回報就是敬意。

孝敬黨和國家,在和平的年代,我們有著幸福的生活,我們要發揮自己特長,獻給黨和社會,做一個有用地人。也是一個回報給人民。


劉國民81223781


該結婚的時候找到一個溫容體貼大方孝順的女孩結婚

該生孩子的時候生個大胖小子

有兄弟姐妹的,互幫互助

努力工作,讓父母面對別人的炫耀能不丟面子

每隔一段時間,帶著老婆孩子買些東西回家

不幹危險的事,不讓父母擔心,平平安安的。

我都想到的暫時這些。





凌風御劍


百善孝為先,首先得善良,一個內心扭曲,對人惡毒的人,無論如何都做不到孝順的。

善良的人,又得肯吃虧,不與人斤斤計較,如果有姐弟不能和姐弟計較,沒有姐弟就只剩下不和父母計較了。


人生活在人群之中,要做到目空一切也是不可能的,你得有妻子或者丈夫,一但和某人產生了共同利益,那就變得複雜了,所以要想做到百善孝為先還得擺平本末配偶的意見,這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原因了。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9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73628dbd53df4d858cf0ce920101b267\

電影聽


任何人事,我覺得應該是重心更重形,形源於心,心顯於形,甜言蜜語終會膩,偽心惡語更會殤

對於孝心,更是如此,既要發自內心,又要表現出來。不能自顧心裡有,卻從不call不送禮;也不能平時打call勤送禮,卻惡語相待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關於孝心,既要勤call勤禮,更不要色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