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與困惑——通過《少年維特的煩惱》看中學生性心理健康狀況


接受與困惑——通過《少年維特的煩惱》看中學生性心理健康狀況

《少年維特的煩惱》是德國作家歌德創作的中篇小說。該書於1774年秋天在萊比錫書籍展覽會上面世,併成了暢銷書。小說主人公維特出生於一個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受過良好的教育,能詩善畫,熱愛自然,多情善感。偶然結識並愛上了一個名叫綠蒂的姑娘,而姑娘已同別人訂婚。愛情上的挫折使維特悲痛欲絕。之後,維特又因同封建社會格格不入,感到前途無望而自殺。小說描寫進步青年對當時鄙陋的德國社會的體驗和感受,表現了作者對封建道德等級觀念的反應以及對個性解放的強烈要求。

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出版不久,便有某些失戀青年效法維特,穿衣打扮及髮型都與維特很相似,而且用手槍自殺。為此,歌德不得不在該書的卷頭寫下這樣的詩句:“可愛的讀者喲,你哭他,你愛他,請從非毀之前救起他的聲名,請看,他出穴的精靈在向你目語:做個堂堂的男子,不要步我後塵。

整部作品像一篇感傷的抒情詩,坦率、真實,坦露心扉,毫無矯飾,毫不做作,無論是主人公愛的歡愉或痛苦,都躍然紙上,像是捧出一顆跳動的心,激起讀者情感上的強烈共鳴和精神上的極度震動。

正如歌德所說:“這主要是因為它的出現適逢其時的緣故。就像爆炸一隻地雷只需一點導火索那樣,這次在讀者中引起的爆炸也是這樣。”

重溫經典名著,再讀維特煩惱。本文從分析維特煩惱的成因入手,通過其所處的時代和社會背景、成長經歷和麵臨的心理困境,探尋維特在接受與困惑中產生的迷惘與矛盾、反叛與抗爭的心路歷程。並在第三部分聯繫實際,針對青少年“青春期的迷茫”產生的性心理期的心理狀況以及如何加強青少年科學的性健康教育、培養他們的性道德等方面提出觀點和看法

願我們能夠讀懂維特,並時刻警醒地看到那出穴精靈的目語:不要步我後塵。

維特形象:

美國學者 H.沃爾波爾有句名言:“這個世界,憑藉理智來領會是個喜劇,憑感情來領會是個悲劇。”在維特的身上,我們似乎看不到屬於理性的光芒,感性佔據了他的整個內心。

維特是一個悲觀消極、情感細膩的青年,卻因為抑鬱的性格陷入了迷茫的夢幻中不能自拔,在沉思冥想中逐漸沉淪毀滅自己,最後被不幸的激情,一種無止境的愛情所粉碎,用一顆子彈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1、內心孤獨的維特

維特在工作和社交中充分暴露了缺點:倔強並缺乏合作,激情有餘而理智不足。高傲、離群、孤芳自賞的維特不被自己的上司賞識,也不被身邊的同僚喜歡。

維特結識了很多朋友,善良的他能夠平等地與身邊的人交往。但是他的內心是孤獨的,他的身邊圍繞著形形色色的人們,卻沒有人能讓他覺得可以互相傾訴心聲。

維特對身邊的朋友最大的感受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有哪些讓人喜歡的地方,能讓身邊的人喜歡自己、心疼自己,每當與他們一起度過一段時間後,就感覺自己與他們還是有些不同,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將自己的不同掩藏起來。直到遇見綠蒂,互為知己的感覺衝破了理智的約束,儘管知道沒有結果,維特還是放縱了奔放的內心情感。

維特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他厭惡虛榮無聊的小市民、矯揉造作的貴族和保守迂腐的官場,儘管面對無處不在的排斥、指責和打擊,以致時時在感情的痛苦和心靈的矛盾中掙扎,他仍義無反顧地反抗著世俗和傳統。

鬱悶和不快在維特的心靈中紮根越來越深了,互相交織也越來越緊了,漸漸佔有他的全部身心。精神的和諧完全破壞了,內心的激憤和煩躁耗盡了他全部天賦的力量……他變了,變成了憂愁的伴侶,常常鬱鬱不樂,常常顯得不公道,也更加不幸了……

2、放縱感情的維特

我應有盡有,我對她的感情吞噬了一切;我應有盡有,沒有她我便一無所有。”

維特對綠蒂的愛如此深刻,但卻無法達成所願。傾注了所有的期冀,還是隻能以自己的孤獨,來結束這一場寂寞的愛情。儘管最初他就知道綠蒂是有未婚夫的。但他還是放縱著自己的感情。

綠蒂每次和他談起她的未婚夫時,維特都覺得自己像是被剝奪了榮譽和尊嚴的人。可是每當無意間與綠蒂的觸碰,都會讓他熱血奔湧,不能自己。

在維特的心目中,綠蒂是神聖的。在她的面前,一切慾念都沉寂了。在她的身邊,他已經神魂顛倒了。

在愛的夢幻破滅的一瞬,他的心理防線最終崩潰。 “綠蒂啊,但願我能夠享受到為你去死、為你犧牲的幸福!如果我能夠重新給你帶來安寧,帶來生活的歡樂,我願意勇敢地、愉快地迎接死亡。但是,哦!古往今來,只有少數高貴的人肯為他們的親人流下自己的鮮血,由於他們的死亡,給他們親友的生命增添百倍的光亮。”維特對綠蒂堅貞不移的愛情,是造成他悲劇的主要原因。


接受與困惑——通過《少年維特的煩惱》看中學生性心理健康狀況

3、不融於世俗的維特

維特認識的一個長工被解僱了,因為長工愛上了僱主寡婦。而寡婦的弟弟不允許自己的姐姐與他結婚,並另外僱用了其他長工。被解僱的憤怒的長工殺死了新來的長工,他的理由是“誰都別想得到她,她也別想嫁人”。

維特曾費勁力氣,試圖拯救那個愛上女主人,又因愛情謀殺“情敵”的莊稼漢。他慷慨激昂地向法官陳述自己的看法,他費盡口舌,法官也不同意他的看法,並責備他是在袒護殺人犯。如果按他的意見去辦,那麼法律就要統統取消,國家安全將徹底毀掉。可是維特還是不死心,甚至提出希望法官“睜一隻眼, 閉一隻眼”,讓自己幫助殺人犯逃跑。被法官拒絕了。

他覺得自己與這個可憐的男人同命相憐,面對愛情,他們有著同樣不幸的遭遇。維特從莊稼漢的境遇中,聯想到自己所遭受的種種挫折和磨難,他墜入了迷惘的深淵,一切的不快在腦海裡重又呈現。從維特內心世界的波瀾,也可以預見他最後的“

悲慘的結局”。

現在,他生平一切不愉快的遭遇,任職公使館時令人憤慨的經歷,種種失敗,種種屈辱,全部襲上心頭,在他心中上下 翻騰。……他沒有目的又沒有希望地耗盡自己的精力,只能越來越接近一個悲慘的結局。”

抑鬱使他走向死亡:

1、青春的迷惘

情慾毀滅英雄,情慾毀滅理智,明知毀滅仍執意追求,猶如飛蛾撲火,這就是希臘人的悲劇性格和悲劇命運。”而這也成了維特性格悲劇的根源。

他把愛情看做生命中的全部。“我這麼專一,真摯,充實地愛她,她以外的事情我一點兒不知,也不需要…… ” “我擁有很多、很多,然而,因她而生的感情卻把一切吞沒;我擁有很多、很多,沒有她一切對我都毫無意義。”

青春的迷惘”並非僅存於歌德一時一世,它有著普遍性的歷史根源。“青春迷惘”始終是一個未曾消散的話題。 “精神源泉”是任何一個時代背景中不能忽視的重要因素。

維特很不幸,他處在鄙陋的環境、汙濁的人際關係、壓抑個性、窒息自由的社會秩序中,他只有在大自然的接觸中,在與兒童的交往中以及閱讀荷馬的作品中才能得到慰藉。他酷愛荷馬史詩,西方濃郁的悲劇氛圍使他本已壓抑的心靈又鋪上了一層濃霧, 他為荷馬情節悲喜折服。

長期的浸染,彷彿他自己就處在那個濃郁的時代,他欣賞那時的英雄事蹟故事,崇拜的不加掩飾。這也潛移默化地為他的命運注入了古老的預言:他將受盡愛情的折磨,孤獨憂鬱而最終走向死亡的階梯

孤寂正是治療我心靈的珍貴的良藥。”他的書信字裡行間,無處不透視著他的消極處世。那透著淡淡的憂傷,濃濃的無可奈何的文字,使世界在他的心底變得黑暗無光。

鬱悶和不快在維特的心靈中紮根越來越深了,互相交織也越來越緊了,漸漸佔有他的全部身心。精神的和諧完全破壞了,內心的激憤和煩躁耗盡了他全部天賦的力量……他變 了,變成了憂愁的伴侶,常常鬱鬱不樂,常常顯得不公道,也更 加不幸了……

繁盛熱鬧的城市生活壓得他喘不過氣,他厭倦了燈光酒綠的浮華,看透了人生卑劣的一面,內心向往鄉村的寧靜。和鄉村的孩子們聊天,會讓他的心靈得到安撫,有他看來,最幸福的人不過是像兒童一般無憂無慮過日子的人。

從維特穿越到現在,有那麼幾首歌曲曾風靡一時:《越長大越孤單》、《不想長大》。它們受到青少年的追捧,被無數孩子們傳唱。驗證了孩提時代確實是美好的、快樂的、無憂無慮的。可誰又能沉浸在孩童期的美好裡而一直沉睡不醒呢?

人總要學著慢慢長大,必須要在人生的風雨中成長。這就需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樂觀的心態是消除消極的一劑良藥。

我在迷茫中繼續朝這個世界微笑。”

維特相信美好,不願被現實打破,寧可通過想象來彌補現實的無情。用想象給世界穿上一層華美的嫁衣。在冰冷的現實中,他缺乏的是給自己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虛構的幻覺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要面對生活中的苦難,

他既無法為市民階層、貴族階層所認可,愛情上又得不到芳心,所以缺乏歸屬感,找不到人生的意義,“我不過是個漂泊者,是個來去匆匆的過客。”

2、現實社會的鄙俗

《少年維特之煩惱》 所描寫的是 18 世紀後半葉的德國社會。當時的德國正處於封建分裂、經濟落後的時代, 德國的一些城市的知識分子和先進青年結成社團, 奮筆疾書, 他們崇尚自然, 鼓吹個性解放和情感自由, 抨擊時世,掀起了一場革新運動, 這就是德國曆史上著名的 “ 狂飆突進運動” 。

但是, 由於當時德國的政治和經濟過於落後, 革命力量過於弱小, 運動以失敗而告終,德國又恢復到死水一潭的境地。

恩格斯曾這樣描述過當時的德國社會:“這是一堆正在腐朽和解體的討厭的東西。 沒有一個人感到舒服。 國內的手工業、商業 、工業和農業極端凋敝。 農民、手工業者和企業主遭到雙重的苦難……一切都很糟糕, 不滿情緒籠罩了全國。甚至連德國最優秀最堅強的思想家都對自己祖國的前途不抱任何希望。

這就是維特所處的那個社會的現實情況, 到處瀰漫著悲觀厭世的消極情緒, 處在這樣的現實環境裡, 發生維特的悲劇, 應是必然的結果。這個平民出身的具有 “狂飆突進” 時期知識青年思想特徵的維特, 在只重視出身、權勢、地位和等級的社會里, 儘管有出眾的才能, 高尚的情操, 奔放的熱情, 遠大的抱負, 仍免不了處處碰壁、頭破血流的結局。

他愛大自然, 愛人生, 同情孤苦無依的貧苦人民, 然而,在那樣的社會里, 卻動輒遭人白眼, 受人非難。他追求愛情的幸福, 尋找志趣相投的伴侶,可惜和他情投意合的綠蒂已經屬於他人,他所追求的只能是個美麗的泡影。

他失戀了,失望了。他在寫給威廉的信說:“我看, 這痛苦的終局, 只有墳墓

。”想到了自殺。但他很快就戰勝了自己,投身到社會中去, 以擺脫失戀的苦惱。可是,在社會上的種種不平等的遭遇, 使他本已傷透的心再次受到重創, 無異於在傷口上又撒了一把鹽, 使他對人生、愛情、社會、事業徹底失望, 進而失去了自制力, 被迫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

恩格斯對《維特》的這個歷史功績曾給予高度的評價:“歌德寫成了 《維特》,建立了一個最偉大的批判的功績。《維特》 決不象那些從人的觀點來讀歌德的人們所認為的只是一本平凡的感傷的戀愛小說。維特的自殺, 不是為了他的戀愛,而是因為他不能認清自己和世界的相互關係。”

所以, 《維特》 雖是一部愛情小說, 卻入木三分地再現了那個時代的腐朽, 一針見血地批判了那個人吃人的社會的殘忍。從某方面來看, 它不僅是一部愛情的悲劇, 而且是一曲時代的悲歌。

維特的命運影射著億萬少年的內心矛盾掙扎。如果有個良好的思想導師引領著維特。那麼,他的命運或許將會改寫。


接受與困惑——通過《少年維特的煩惱》看中學生性心理健康狀況

當今少年維特的煩惱:

1、青春期概念:是指少年兒童開始發育最後達到成熟的一段時期,即由兒童向成人的過渡階段。青春期出的特點是開始發育,因此又稱為性成熟期。國外醫學界將青春期的年齡定為10至19歲,我國醫學界將其定為13至18歲。而且男女有差別,一般女孩較男孩早1至2歲,青春期是人體生長髮育的第二個高峰。

2、青春期的主要生理特徵

<code>   共同特徵:身體迅速成長/<code>
<code>   男生:喉結突出 聲音變得低沉  長出鬍鬚 出現遺精/<code>
<code>   女生:乳房隆起  嗓音尖細  肌膚柔嫩  月經來潮/<code>

3、學生在青春期的心理變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個方面:

  • 成人感與幼稚性並存

一方面強烈要求成熟並感受成熟,渴望來自成人的社會的理解、信任和尊重。另一方面,他們在認知能力、思想方式、人格特點及社會經驗上都具有幼稚性。

  • .反抗性與依賴性並存

一方面對一切都不順從,不願聽取成人的意見,另一方面,他們又沒有完全擺脫對父母的依賴,希望從精神上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他們將自己的內心封閉起來,很少表達;同時,他們又感到孤獨,不斷的找朋友, 希望有人關心和理解。

4、青春期的萌動

隨著青少年的性生理發育和成熟,心理上也在發生著一些微妙的變化。

  • 性心理的朦朧性和神秘感:

中學生的性心理只是一種生理急劇變化帶來的本能作用,很多人並不瞭解多少有關性的知識,只是對性有一種神秘感而已。

  • 性意識的強烈和表現上的矜持:

一方面非常重視自己在異性心目中的印象與評價,另一方面卻又在異性交往中表現得拘謹、羞澀和冷淡。

  • 性心理的動盪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性能量最旺盛的時期,由於這時不少中學生的心理不夠成熟,沒有形成穩固的性道德觀,加上自我控制的能力很弱,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動盪不安。

由於青少年身體的成熟早於思想的成熟,往往會在一些問題上出現困惑或不健康的想法。若得不到正確引導,他們可能通過不正當途徑來探討有關兩性知識,從而受到毒害

5、學校、社會、家庭要共同構建青少年性教育體系,保證青少年的全面、健康成長

  • 通過正規途徑,對青少年開展必要的性知識教育和性道德教育:

通過系統地講授男女人體器官的構造和功能,達到清除對人體器官的神秘感,從而給他們提供系統的科學知識。

  • 對青年進行性道德教育:

家庭和學校一方面要鼓勵他們進行正當的男女接觸,另一方面又要引導他們不要早戀,尤其是在戀愛過程中不要發生不正當的性接觸。提醒避免婚前性行為的種種惡果,是非常必要的。

  • 培養學生愛的情感,正確認識和區別友誼與戀愛

青春期學生早戀是一種非常普遍的問題,正確地引導青春期學生早戀是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內容。

  • 培養學生心理承受抗挫能力

青春期學生的心智發展還不很成熟,對於挫折的抵抗力也不如成年人,所以引導青春期學生如何自我調整挫折,也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課題。

性道德教育不僅是中學生的客觀需要,也是指導他們走向遠大前途和幸福人生的基石。只有建立起正確的性道德觀念,他們才會掙脫不良性心理的羈絆,順利完成中學階段的學習任務,為形成正確的人生觀鋪平道路

關愛青少年的成長,不要讓他們在本該放聲大笑的時候突然憂鬱落寞,不要讓他們在最好的年紀把世界想的太過灰暗。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鍾情? 妙齡少女誰個不善懷春? 這是人性中的至潔至純,為什麼從此中有慘痛飛迸? 可愛的讀者呦,你哭他,你愛他,請從非毀之前救起他的聲名; 請看,他出穴的精靈在向你目語:做個堂堂男子,不要步我後塵!

” ——歌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