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01悲劇原產地:家庭?

前段時間,弒母案被推至風口。

為什麼對母親犯下慘絕人寰的罪案,自毀前程後成為男模,遊離夜場和紙醉金迷的生活?

這個疑團,讓它一度成為全網矚目的慘案。

為了深挖犯罪人吳謝宇的犯罪動機,各網的貼吧,各路新聞拿出了所有的資源,分析吳謝宇。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罪犯落網後,各種報道的挖掘分析,吳謝宇變成了“俄狄浦斯式的悲劇人物”。

而那個母親卻僅僅只是一個造成悲劇的角色存在。

她只是造成悲劇的人?

是這樣嗎?

27號,改編自直木賞作家角田光代的同名小說:

《坡道上的家》播出。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同樣講述家庭悲劇,但這一次不是“弒母”。

是虐童死亡。

年輕的媽媽安藤水惠,在經過艱難的懷孕過程後,終於懷上了孩子。

從渴望成為母親,到終於如願以償,接下來應該是幸福的生活,但安藤卻做出了一件驚世駭俗的事情。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她竟然溺死了自己才8個月大的孩子!

事件一出,震驚日本。

而這個時候,剛剛從全職媽媽的身份,重新進入社會工作的女主裡紗子,成為了這件案子的陪審員。

在進入社會工作之前的裡紗子是幸福的,她有個很溫柔的丈夫,還有個可愛乖巧的女兒。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然而這一切,在她成為陪審員以後,悄悄發生了變化。

第一次的庭審,所有的證詞都直指這個母親“一聽自己的孩子比別人發育的慢,就各種不滿”

“她什麼都喜歡跟別人比”安藤的丈夫在說出這些話的時候,還在自責沒有及時發現安藤情緒的變化。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但一個想進入上流社會的女人,只因為女兒發育太慢所以一怒之下殺了。

這個動機未免有些太過牽強。

但是對第一次出席庭審的裡紗子來說,是安藤“她根本不知道怎麼做一個母親”。

然而因為工作和家庭兩頭顧不上,裡紗子這個看似幸福的家庭也逐漸出現了問題。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首先是女兒哭鬧任性的時候越來越多,因為工作的原因,丈夫開始對“一回家沒有熱乎飯吃”不滿。他甚至對裡紗子假意把發脾氣的女兒丟在路邊的行為,視為虐待。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因為“安藤虐童”事件,裡紗子對丈夫的指責就更是極度敏感錯愕。

她開始變得極度敏感,細聲細語的裡紗子開始會突然大聲吼女兒。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甚至夢見自己變成安藤,殺死了8個月的孩子。

這些鋪天蓋地的精神壓力,像洪水猛獸淹沒了裡紗子,但她的丈夫卻只會說

“帶孩子難道工作能比我累?不行就不要逞強,乾脆就不要工作了”。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這句話看似沒什麼問題,但對處於育兒緊張階段的女性來說,無疑是一枚定時炸彈。

“是我在外面拼了老命工作,撐起家庭的開銷!你不就帶個孩子,有什麼可累的……”

這種社會默認的共識,我們一定不陌生。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對於裡紗子這樣的全職太太來說,她揹負的不僅是丈夫的妻子,還有孩子的母親。

一旦出錯,全部的錯誤都會歸在裡紗子身上。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試想,我們光是負責自己的生活,就會因為工資、房租、工作等問題的壓力而多次瀕臨崩潰,

作為孩子的母親,她們不僅要負責家庭飲食起居,還要承擔一個人成長是否良性的代價。

如果這個孩子後來成為小偷,甚至是殺人法……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所以那個在法庭上一言不發的安藤是否也經歷過這些精神壓力?

或者說,她比她能想象到的精神壓力更大?

甚至可能達到了抑鬱的程度?

02我身邊有條黑狗,名叫抑鬱

4月18號,上海一個90後的媽媽因為產後抑鬱,給整條街的欄杆織滿了各種顏色的毛衣。

毛衣幫她擺脫了抑鬱帶來的危險,就像《少年維特的煩惱》幫助歌德走出了陰霾。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但是沒有走出抑鬱的媽媽,卻走向了毀滅。

3月14日,山東棗莊年輕媽媽羅某玲被以故意殺人罪判決三年有期徒刑,緩刑三年。

原因是大兒子夭折,患上抑鬱後掐死了才十幾天大的孩子。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5月1日,福建漳州90後母子三人失聯。

60小時後,再次出現的母子三人,卻是以屍體的形式……

原因是不堪家庭的精神摧殘。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這句話包含了多少的“不堪重負”我們根本不會知道。

然而我們都知道,精神壓力是最可怕的“極刑”

就像安藤虐童案,就像羅某玲案,女性一旦結婚生育,從懷胎十月到坐月子,到撫育孩子長大,其中就必須要犧牲事業,成為全職媽媽。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生育是幸福的,但與日俱增的恐懼也一定會有。

試想我們回家半個月,就會因為無所事事被嫌棄而感到恐慌。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雖然這個例子多少有點牽強,但在成為全職媽媽的女性身上呢?

之前張嘉倪就透露自己在懷孕期間,就非常恐懼自己再回到社會上,就已經被人遺忘,而工作可能就已經被後來居上者取代。

恐懼久之,就成了抑鬱。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大數據顯示,“有65%在職媽媽有潛在的抑鬱傾向,而90%的職場媽媽認為沒有孩子目前職業發展會更好”

然而這些數據再真實,再令人錯愕,女性在生育後的狀態卻依然沒有引起社會重視。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就像家庭對青少年教育的“他還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社會對成為母親之後的女性依然持著“哪有什麼抑鬱不抑鬱,就是想太多,閒的。”

把複雜問題簡單化是我們目前對家庭問題的常態

,因為害怕陰暗,所以就乾脆不面對。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然而這並不會讓我們遠離黑暗,這隻會延長危險的蟄伏期,加強危險程度。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就像棗莊掐死十幾天大女兒的羅某玲;就像90後失聯的母子三人,就像延伸到另一場悲劇的弒母案……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直擊你內心深處的恐懼,這部劇有90%的人不敢看


粉刷問題,只會讓“裡面”爛的更快。避免悲劇的辦法,處以極刑是問題出現災難性的事情後的暫時解決辦法,而我們一直選擇性忽視的源頭或許才是更應該加大力度重視的問題。

以上圖片皆來自豆瓣、原視頻

如違規請聯繫刪除

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