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2019年10月20日,大連沙河口區發生一起故意殺人案,一年僅10歲的女孩在補習班放學路上,離家只有“拐個彎就到”的距離處被害。令公眾感到極度不適的是,到案嫌疑人是一名2006年1月出生、年僅13歲的未成年人!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2月25日,四川省眉山市公安局東坡區公安分局發佈信息稱,2月25日0時許,該局接劉某某報警稱,自己將母親卓某殺害於家中。經查,2月24日晚,劉某某(男,13歲)因家庭瑣事與母親卓某(女,36歲)發生爭吵後殺死自己的36歲的母親。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先不說孩子發生問題是什麼原因,但孩子處於青春期,家庭教育對不對頭很關鍵。我們現在處於網絡時代,需要什麼信息隨時可以從網上“調取”,那麼,這兩個孩子,前者教育缺失,長期處於無人監管的狀態。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案發後,記者聯繫到一位住地此地的年輕女士,她稱去年夏天8月至事發,曾三次被蔡某某騷擾。第一次在今年8月,她進樓後聽到腳步聲,回頭看到蔡某某。蔡某某伸手拍了她的肩膀,“就是手從後邊伸過來拍肩膀,很熟的人都不會那樣拍,很不舒服。他說幫我提東西,我說不用。”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上述女士稱,不久後,她再次在上樓時發現蔡某某尾隨。她見到後折返出了樓門,不一會兒看著蔡某某跑下樓,這次她拍到了蔡某某的照片,照片顯示其身體健壯。第三次,她在路上遇到了蔡某某,據她回憶,“他和我說,你長得真好看。還說讓我不要怕。”她說,曾經常見蔡某某在小區附近遊蕩。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此次事發後,她曾到派出所反映此事。“正好碰到一箇中年男人,他也是向派出所反映,說蔡某某之前騷擾過他女兒。”

而弒母案,媒體報道孩子平時很聽話。春節前上山去給爸爸掃墓,這個孩子還由於恐懼不敢走在最前面,還小聲的叮囑媽媽小心腳下。很難把這樣一個聽著還挺乖巧懂事的孩子和“殺人犯”這個事實聯繫在一起。但是仔細觀察,這個家庭的狀況比較特殊。孩子的父親七年前癌症去世,家裡面只有他和媽媽相依為命。估計是為了兒子,這位母親沒有改嫁,卻換回了親生兒子的絕情弒母。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作為家長,孩子怎麼教育心裡要有個譜,至少,應該看看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相關知識,比如,我網上查詢後瞭解到,青少年步入青春期後,心理發育迅猛,主要體現在:

1、性意識驟然增長。由於生理上出現性發育加速,使得青少年對性知識特別感興趣,對異性有強烈的交往慾望,性的好奇感和神秘感與日俱增。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2、智力水平迅猛提高。對問題的精確性和概括性發展迅速,逐步從形象思維為主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

3、自我意識強而不穩。獨立慾望增強,對事物能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見解,但對自我的認識和評價過高或過低,常被一些矛盾所困擾,如獨立慾望與缺乏獨立能力的矛盾,自己心中的“成人感”與成人眼中的“孩子氣”之間的矛盾等等。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4、情感世界充滿風暴。常常表現出幼稚的感情衝動和短暫的不安定狀態,孤獨、憂傷、激動、喜悅、憤怒微妙地交織在一起,組成一個強烈、動搖和不協調的情感世界。

5、興趣愛好日益廣泛。青春期後,孩子的求知慾與好奇心強烈,富有理想,熱愛生活,積極向上,樂於參加各種創造性活動,對於競爭性、冒險性和趣味性的活動更是樂不知疲。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當然,處在青春期的學生,會漸漸地從家庭中游離出去,更多地與同伴一起交流、活動,結交志趣相投的同學為知心朋友。此時的他們,感覺自己長大成人,於是,在朋友之間無話不談,形影不離,視友誼至高無上,甚至為朋友兩肋插刀在所不惜。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而這介時期,也是性心理萌芽期,表現為開始比較注意自己形象,特別是異性同學對自己的評價,既渴望接觸,又擔心別人撞破內心的秘密。所以,被稱為“少年維特之煩惱”。

孩子到了十二三歲,正是難管的時候,我們如何去帶孩子,相信大家都有不少的親身體驗。

我有個朋友也是老師,她向我發來信息訴苦:“同一件事,我說了十遍,孩子就是聽不進,但換了同學說,孩子就接受了。”十分感慨地說:這孩子究竟怎麼了?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朋友的孩子讀初二。媽媽明顯地感覺到孩子和自己越來越疏遠,有時候說話,正說著孩子就不高興,突然變了臉色,但一旦接到同學的電話,孩子又馬上變得溫和起來,有說有笑。不知何時起,“我同學說的”成了孩子的口頭禪。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對此,心理學教師吳橋解釋,這種情況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的片斷。人都喜歡和同齡人接觸,因為有共同語言、容易產生共鳴。而到了青春叛逆期的孩子面對家長有壓力,和同學們一起時感到更輕鬆更快樂,因此容易不間情感依賴。

孩子進入青春期,做父母的要少說少指責少批評多關心

這不,一下子就把家長的擔憂解決掉了。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必太憂心,在交流中應多反省自己交流的方式方法,少說教、少指責、少吆三喝四,多體諒、多關心、多設身處地的為孩子著想,相信孩子一定會有所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