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雎》因何居《詩經》之首

《關雎》因何居《詩經》之首

浩浩蕩蕩的中國文學大河,源頭是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所產生的305首詩歌的彙編——《詩經》,大學中文專業的課堂裡講述中國古典文學,第一課講得就是 它。《詩經》原名很通俗很明白,就叫個《詩三百》,意思是這裡頭收集了三百首詩。這個命名的方式就如同家裡把排行老二的叫個二小兒,排行老三的就叫個三娃 一樣。假設就一直這樣叫下去,中國文學興許要換個模樣,如同現今社會里,很難想象一個叫王三娃的能成為新媒體界的大咖。

但是,即便這三百首詩 確乎是上好佳作,也未見得從古至今的中學、大學課堂裡就一定要講它。可是,後來《詩三百》成“經”了,於是情況大不相同。《詩經》之成“經”,起作用最大 的當屬孔子,尤其到西漢,“獨尊儒術”,儒家大拿孔子做過廣告的《詩三百》更是一變成“經”,即為《詩經》,且列“五經”之首。一旦成經,身份倍增。《詩 經》自被奉為“經”獨佔文學鰲頭已歷二千餘年矣,竊以為還將獨佔下去。

《关雎》因何居《诗经》之首

說了半天《詩經》,其實是為了說《關雎》。《關雎》是《詩經》中排行第 一的詩。中國曆來重視座次、排行、秩序,不可能不好好掂量這305首詩的排列次序,誰來做第一方隊的領隊。掂量的過程我們無從考察,但是,結果有目共睹, 那就是《關雎》出線。按照目前的普遍理解,《關雎》是一首表達男子對女子相思的戀情詩。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皇皇《詩經》為什麼把《關雎》置於首位?我堂 堂大中華文學何以起源於一首男歡女愛的言情詩?

《關雎》裡最有名的兩句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評劇《花為媒》中《鬧洞房》一出就引用 了,有興趣的朋友可重溫。這對名句對仗工整,聲韻悅耳,頗富古典雅意。但是,現在人往往將此句理解為“漂亮女人男人喜歡追”,這實在是曲解原意且大煞風 景。何謂窈窕?“美貌曰窕,美心曰窈;美狀曰窕,善心曰窈”,“窈窕”就是道德品行善良並且形容舉止優雅,是心靈美兼儀表美。《漢書·杜欽傳》裡記載杜欽 對皇帝廣徵美女一事頗有微詞,認為按照“禮”的要求“必鄉舉求窈窕,不問華色,所以助德理內也。”意思是說,皇帝找女人不同於老百姓,你要考慮的是“助徳 理內”,只有“窈窕”的女人才能起到這個作用,所以不能僅看她是否“華色”,即是否漂亮。因此,“窈窕淑女”指的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品位女、賢淑德高能力 強的內涵女,而不是隻有顏值高分的女子。看看,古今意義的差異顯出來了吧。其次,“君子”在先秦時代是特指那小部分政治地位崇高的人,即貴族和統治者,甚 至還專指君王;“好逑”之“好”不讀四聲而讀三聲,“逑”不是動詞追求,而是名詞伴侶之意。“君子好逑”意思就是“君主的好伴侶“之意。“窈窕淑女,君子 好逑”的意思是:端莊賢淑的女子是君主的好伴侶。亮明這個觀點以後,《關雎》接下來寫遇到這樣一個難得的女子後,君主如何去獲得她的芳心:什麼寤寐思服吃 嘛嘛不香了,什麼輾轉反側翻來覆去睡不著了,進而彈琴鼓瑟接近她了,鳴鐘擊鼓討好她了……總之,為了得到這個好女子助力事業騰飛,君子也是拼了!

漢代毛萇說《關雎》寫的是“后妃之德”,今人多認為這一釋義牽強附會。在我看來,《關雎》固然不是直接寫“后妃之德”,也是 寫的“君子之德”。這個“德”就是明白自己身上的重任,知道什麼樣的女子可以襄助自己完成大業,並且,認準之後,矢志不渝,將以事業為中心的愛情進行到 底。

孔子和儒家試圖解決的中心問題是人在世間的秩序問題,這一中心的中心是政治秩序問題,而中心的核心是君王后院穩定,後院穩定的關鍵是選好 后妃。作為儒家經典之首的《詩經》的第一首詩完成的就是這個使命。孔子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信矣!怎麼可能有邪呢,這是正經國家大事 啊!毛萇說,《關雎》是“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信矣!這不就是讓老百姓們知道君子選媳婦應該看重德操而不 是臉蛋麼,上行下效,老百姓也要效仿君子,這樣,男人們重德不重色,女人們也會重視德操修養而少去美容院,這樣,家庭就穩定了,風俗就淳厚了。於是乎,天 下太平,實現了儒家理想的大同世界了!

中國文學的美很少離開道德,善和美的交融構成的大美,是中國文學的境界。這一追求,從中國文學的開篇之作就註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