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為何《關雎》會成為《詩經》首篇

《詩經》是我國古代第一部詩歌總集,作品產生的時代,上起西周初年(約公元前11世紀),下迄春秋中葉(約公元前7世紀)。它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經典之一。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為何《關雎》會成為《詩經》首篇

《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這是一個溫婉美麗的愛情故事,寫的是一個青年男子對一位姑娘一見傾心,而後心如鹿撞,朝思暮想,茶飯不思,狀如發痴,再而憧憬幻想,最後經受不了相思的煎熬,下定決心擊鼓鳴鐘去向愛慕的女子表白。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為何《關雎》會成為《詩經》首篇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關關鳴叫的雎鳩(一種水鳥的名稱,據傳此鳥一生只結一伴鳥,用情專一,生死相伴,不離不棄。),相互依偎在河的碧綠的沙洲。嬌媚明麗的少女,是男子的佳偶。

首句男子於河邊沙洲邊見到一美目盼兮,巧笑倩兮(出自《詩經·衛風·碩人》,引用一下咯,那麼美的醉人的形容)的姑娘,對她是一見傾心,愛慕之情無法自已。沙洲上雌雄水鳥相互依偎,此情此景,男主不禁想象:她若是能成為自己的妻子,兩人如同這水鳥一般日日相依不捨那該多好啊。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任意採摘船兩邊鮮嫩的荇菜(一種可以食用的水草),不需顧及左右其他。日夜都希望那位嬌媚明麗的少女與我攜手。男子回想日間姑娘隨手採摘荇菜的情景。姑娘的婀娜的身姿,嬌美的面龐在眼中、心間縈繞不去,男子心中愛慕深情已然深深種下。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為何《關雎》會成為《詩經》首篇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如此美好的她一定難以追求,日夜想的我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情不知所起,剪不斷,理還亂。這句生動的表現了男子內心愛慕卻又不好表白的心情,他心亂如麻,她是否會看上自己呢,我應該怎麼做呢。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高低鮮嫩的荇菜,在船的左右隨手採摘不需要擔憂。對,我要彈琴鼓瑟,去親近結交哪位嬌美明麗的少女。男子暗自設想要彈著琴鼓著瑟去主動認識少女,看看能否打動她的芳心。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為何《關雎》會成為《詩經》首篇

“參差荇菜,左右芼(mào,擇取之意)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船兩邊高低鮮嫩的荇菜,任由挑選採摘不需要煩惱。我要擊鼓鳴鐘,讓那嬌媚明麗的少女永遠伴隨我。那日,紅暈嬌容的姑娘泛舟採摘荇菜的美麗景象始終在男子腦海裡抹之不去,他實在受不了這相思之苦,下定決心,要不顧一切的擊鼓鳴鐘去向她求親。

自古中國就是一個詩的國度。《詩經》在成書之前,早就口頭流傳了,史載在西周前後,官方有專門收集詩歌的人到民間“采詩”,然後記錄下來;或是宮廷樂師編寫,再配上樂律和宮廷音樂,伴上舞姬表演。周時把所有收集到的詩歌彙編起來,據傳有三千多首。

到了春秋末年,“道德喪而禮樂崩”,晚年的孔子有感於這些詩歌的教化意義,決定把它們編訂成冊,將三千多首詩刪到三百篇。取名《詩三百》,遂成《詩經》。

從此,《詩經》做了“六書”(《詩經》、《尚書》、《禮記》、《易經》、《春秋》、《樂》)之一,到了宋代還被選入《四書五經》,稱為古代讀書人上進登科的必讀之物。《詩經》在我國文學史、經學史,以至於在人類的文化史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

那麼,孔老夫子把一首愛情詩放在《詩經》的第一篇,有何用意呢。

所謂“食色性也”(語出《孟子·告子上》,孔子生於春秋,孟子生於戰國,孟子是孔子的鐵桿粉絲,甚至是狂熱的追星族,孟子認為,堯舜禹和孔子比,都還差了一點,孔子是古今“集大成者”,是真正的大聖人。《孟子》“自生民以來,未有盛於孔子也”)。他認為,食和性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誰都無法迴避,但不迴避並不意味著放縱,慾念是需要尺度的,即剋制,而一切的剋制都要從約束男女之慾開始。孔夫子將《關雎》放在開篇,意在教化人們剋制自己的慾望。

孔子曰:“詩三百(詩經),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關雎》即是“思無邪”的典型。《關雎》所寫的愛情,其情感是剋制的,行為是謹慎的。這種愛的方式,符合封建的婚戀觀念,也符合儒家“以明教化”的本義,因而被編在《詩經》的首篇可謂適得其所。

《關雎》這首詩,既有唯美而不褻瀆的美人形象描繪,也有真誠、矜持、羞怯的心理特寫,所描繪的這種愛,樸素而健康,純潔而珍貴。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愛慕方式,含蓄內斂,悸動而羞澀。

讀這首詩,從中感受到的是淡淡的、遠古的、樸素天真的自然氣息。同時,美,入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