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品小官幫助朱棣一件事,朱棣給他升官,他又改變了明朝的軌跡

明朝初年曾經有三位股肱大臣歷經成祖到英宗(朱祁鎮)四朝,他們為成祖到英宗之間的明朝建設作出巨大貢獻。也許是老天有意安排,這三位大臣不只是同時期的輔臣,而且他們的姓氏相同楊士奇、楊榮、楊溥,史稱“三楊“。在他們輔佐的這幾十年裡,內閣用人適當,明朝蒸蒸日上,使成祖朱棣連年征戰,大興土木,已經是疲憊不堪的明朝經濟大幅恢復,這也直接創造了之後的仁宗到宣宗的盛世。不可不畏之治世之能臣,明朝之幸也。可三人中有一人早期的經歷比較特別,他幫助朱棣一件小事,朱棣給他升官,沒想到,他又改變明朝走向,他就是楊榮。

七品小官幫助朱棣一件事,朱棣給他升官,他又改變了明朝的軌跡

楊榮生於洪武四年,跟帝王出生的氣象相比,這些大臣往往沒有那麼大的場面,只有行為上的異象。所以楊榮就屬於這個類型,據說他出生時的哭聲讓他祖父覺得非常雄壯,覺得他日後必能讓楊家榮華顯貴,於是取名子榮。建文二年的時候,他不負眾望終於在殿試中以二甲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被封為一個七品小官翰林編修。也可能是建文朝比較短,所以在朱允炆的時代裡沒有太大作為。真正讓他開始嶄露頭角是在永樂年間。

建文四年時候朱棣一路披荊斬棘最終來到了南京城下,不日則南京城破,建文失蹤,經過了四年的波折坎坷,終於寶座已經就在眼前,這時候的朱棣心裡一定是長出了一口氣且非常高興。進南京城直接走向了南京皇宮,這時突然有一個人攔住了他的去路,行完禮節後,問了朱棣一句話,燕王殿下您是先去謁陵,還是先去登基,這句話就像當頭一棒槌,打醒了朱棣,朱棣趕忙回答,我此行正是了謁陵而來,於是掉轉馬頭直接奔向了明孝陵。當時南京投誠的官員有一百多個,就這麼一個七品小官幫了他一次,於是朱棣記住了他的名字。

七品小官幫助朱棣一件事,朱棣給他升官,他又改變了明朝的軌跡

為什麼說楊榮幫助了他,這就涉及到朱棣靖難了。當年奉天靖難一文中寫得好,我是俸朱元璋的祖制清君側。朱元璋當年怕皇帝周圍有奸臣,於是規定藩王可以前來幫助皇帝清掃奸臣。當然這個規定只是被朱棣給斷章取義地借用了,因為朱元璋還規定,清君側必須皇帝下旨召喚才能來,再有就是完事後立馬撤出南京城。而如果朱棣直接去登基的,那就相當於昭告全天下我朱棣就為了皇位來的,清君側只是個藉口。所以楊子榮的這句話算是拯救了朱棣。祭拜完成登基後的朱棣直接給他改了名字,姓楊名榮,還把他調到內閣做事受到朱棣的重用。

永樂二年老實巴交但不受待見的朱高熾被冊封為太子,朱棣也為他選好了班底,這其中就有楊榮。可是朱高熾這個太子朱棣很不喜歡,因為朱棣覺得我這個老大一點不像他,又胖又不會打戰。相反他的二子朱高煦深得朱棣的喜愛。對於這個自己不喜歡的老大,朱棣當然就是各種難為,所以朱棣的前期,太子日子相當不好過,找各種理由去折磨他,讓朱高熾覺得他這個太子隨時可能就不存在了,但是朱高熾自己不知道正在有一股潛在的力量幫助他,這股力量可能朱棣還在的時候,不會有太大作為,但是他們的力量足以改變明朝的歷史,這就是文官集團,而對他幫助最大的當屬楊榮了。

七品小官幫助朱棣一件事,朱棣給他升官,他又改變了明朝的軌跡

永樂二十二年第五次出征的朱棣根本沒有發現敵人,在楊榮的卻說下最終班師回朝,可是在達到榆木川的時候,朱棣撒手人寰了,留下楊榮和五十萬大軍,大軍在外將帥已死,這時候非常危險,身邊的太監已將不知所措,這時候就看出楊榮的能力了,他淡定自如先是緊急命令融掉軍中所有的錫器打造一頂棺材,殺掉所有工匠,然後秘不發喪,朱棣每天正常的飲食照常,然後緊急派人通知朱高熾,封閉城門馬上登基。其實楊榮做的這個決定相當正確,足以改變明朝發展軌跡,當時不只是外部的阿魯臺會隨時出現,明朝內部也不是很安生,主力軍在外內部兵力很是空虛,漢王朱高煦虎視眈眈皇位已久,如果這個時候消息走漏,漢王一定會起兵,對於能征善戰的弟弟朱高熾根本沒有勝算。後來朱高熾順利登基,對楊榮更是欣賞,曾經五次收到仁宗賞賜的銀印,其中有一枚刻有“繩衍糾繆”,是仁宗專門賜予楊榮,讓他密奏朝堂之過失,也是體現了君臣之間關係的密切。

七品小官幫助朱棣一件事,朱棣給他升官,他又改變了明朝的軌跡

其實看完楊榮的一生,我覺得他是一個心思縝密、辦事沉穩的人。而他對於君臣共事之道更有自己的見解。事君有體,進諫有方,是他對於君臣之間共事的基本原則,這也是他歷經四朝而不衰的原因。而他的心思縝密又改變了明朝的軌跡,使明朝再一次避免內亂,也給削弱漢王等勢力贏得了定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