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接觸15秒就能感染病毒?專家說跟時間長短沒關係

男子出門買菜沒戴口罩,與人在同一攤位僅接觸僅15秒,就被感染並確診新冠肺炎,可能嗎?

專家解釋,如果空氣中病毒濃度足夠大,不用15秒也會被感染,這並不在於時間長短。飛沫在空曠場所傳播1.5米會被稀釋吹走,而在密閉空間傳播能達8米。

根據通報,上述寧波男子在菜市場接觸的是一位61歲女性,而後者當時並沒有任何症狀,直到8天后才出現低熱。也就是說,還沒有發病的感染者也可以傳染病毒。至於為何只他一個人感染,則與體質及運氣成分等有關。

為什麼接觸15秒就能感染病毒?專家說跟時間長短沒關係

寧波男子被感染的菜市場。圖/澎湃新聞

接觸15秒就能被感染?

接觸15秒就被感染,理論上來說確實是可能的。

外科副主任醫師 解釋,在空曠的室外,空氣流通情況下,飛沫傳播1米到1.5米距離,就會被空氣稀釋、吹走。而在密閉空間內,直徑3微米的飛沫,可以到達2.5米的距離;更小顆粒的飛沫,傳播能達8米。

致病性的飛沫,要比普通飛沫傳播更遠。

以流感病毒為例,病人飛沫到了1.5米距離,由於被空氣稀釋,達不到一定數量級,就沒有致病性了。菜市場內空間大,但也屬於室內環境之一,只要和患者距離在一米之內,對方打了個噴嚏,這時候你剛好吸氣,患者飛沫進入你的鼻孔,感染就發生了。

為什麼接觸15秒就能感染病毒?專家說跟時間長短沒關係

“感染不在於時間長短,如果空氣中病毒的濃度足夠大,哪怕不用15秒,也照樣會被感染。”據梨視頻,樹蘭醫院感染科副主任盛國平醫生表示,公共場所空氣不容易流通,病毒在空氣中存留的時間就會特別長。

感染源來自哪裡?

根據通報,上述寧波男子發病前14天內,沒有疫區居住及旅行史,沒有野生動物接觸史,也不認識該區之前確診患者。病發前主要在江北轄區活動,包括一些菜場、超市、餐廳等。

感染源來自哪裡?專家分析可能有三種: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處於潛伏期的感染者或者已確診患者。前兩種雖然還沒有發病或者沒有任何症狀,但可以通過密切接觸傳染。如果潛伏期足夠長,就會導致被感染者已經發病,而傳播病毒的人卻還沒發病的怪事。

根據公安部門視頻比對,1月23日早,上述男子在雙東坊菜場買菜時與路人在同一攤位有過短暫(約15秒)的近距離共同駐留。這位“路人”是一位61歲女性,1月19日參加祈福活動(活動及密切接觸者中共25人確診),在2月1日出現低熱後確診。也就是說,買菜時她本身也還沒有任何症狀。

不過專家表示,雖然找到一個感染者,但是要說病毒一定來自她,證據還是不夠充分。

為什麼他人沒被感染?

為什麼只有他一個人感染,菜市場其他人以及攤位老闆沒有感染?

專家解釋稱,這和易感人群有關。也就是說,上述56歲男子抵抗力較差,容易被感染上。“純粹和體質相關,當然,還有那麼一點點的運氣有關”。

除了飛沫傳播,病毒也可以通過接觸傳播。比如肢體直接接觸,或者通過各種途徑把病毒留在某個種物體表面。比如菜市場裡,那名女性用現金買菜,錢上面就會留有病毒。寧波男子又恰好收到她摸過的錢,把錢上的病毒粘到手上,又去摸鼻子和眼睛,就有可能導致感染。

“15秒近距離駐留,只是寧波男子感染上病毒的可能途徑中,最大的一種可能性,但不是唯一的可能性”。專家表示,要確認到底是哪種途徑導致感染,非常困難。

過安檢摘口罩安全嗎?

15秒就可能感染的話,在過火車站、機場等密集場所過安檢時取下口罩,是否容易造成傳播?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介紹,安檢過程中,面部識別短時間取下口罩,一般不會造成傳播,要注意和別人保持一定距離。實際上安檢過程中設置了安全距離線,安檢完迅速戴上,不會造成傳播。

如果和病人接觸,關鍵在於距離以及是否採取防護措施。新冠肺炎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呼吸、講話、咳嗽、打噴嚏都能產生飛沫,呼吸傳播少距離短,講話會多一些遠一些,咳嗽又會遠一些,打噴嚏又會遠一些。如果病人講話咳嗽打噴嚏時你近距離接觸,又沒有采取防護措施,是容易發生感染的。

上述外科副主任醫師也表示,避免感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宅著,如果實在要出門,一定戴口罩,儘量避開去人多密集的室內,此外一定要勤洗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