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接触15秒就能感染病毒?专家说跟时间长短没关系

男子出门买菜没戴口罩,与人在同一摊位仅接触仅15秒,就被感染并确诊新冠肺炎,可能吗?

专家解释,如果空气中病毒浓度足够大,不用15秒也会被感染,这并不在于时间长短。飞沫在空旷场所传播1.5米会被稀释吹走,而在密闭空间传播能达8米。

根据通报,上述宁波男子在菜市场接触的是一位61岁女性,而后者当时并没有任何症状,直到8天后才出现低热。也就是说,还没有发病的感染者也可以传染病毒。至于为何只他一个人感染,则与体质及运气成分等有关。

为什么接触15秒就能感染病毒?专家说跟时间长短没关系

宁波男子被感染的菜市场。图/澎湃新闻

接触15秒就能被感染?

接触15秒就被感染,理论上来说确实是可能的。

外科副主任医师 解释,在空旷的室外,空气流通情况下,飞沫传播1米到1.5米距离,就会被空气稀释、吹走。而在密闭空间内,直径3微米的飞沫,可以到达2.5米的距离;更小颗粒的飞沫,传播能达8米。

致病性的飞沫,要比普通飞沫传播更远。

以流感病毒为例,病人飞沫到了1.5米距离,由于被空气稀释,达不到一定数量级,就没有致病性了。菜市场内空间大,但也属于室内环境之一,只要和患者距离在一米之内,对方打了个喷嚏,这时候你刚好吸气,患者飞沫进入你的鼻孔,感染就发生了。

为什么接触15秒就能感染病毒?专家说跟时间长短没关系

“感染不在于时间长短,如果空气中病毒的浓度足够大,哪怕不用15秒,也照样会被感染。”据梨视频,树兰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盛国平医生表示,公共场所空气不容易流通,病毒在空气中存留的时间就会特别长。

感染源来自哪里?

根据通报,上述宁波男子发病前14天内,没有疫区居住及旅行史,没有野生动物接触史,也不认识该区之前确诊患者。病发前主要在江北辖区活动,包括一些菜场、超市、餐厅等。

感染源来自哪里?专家分析可能有三种: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或者已确诊患者。前两种虽然还没有发病或者没有任何症状,但可以通过密切接触传染。如果潜伏期足够长,就会导致被感染者已经发病,而传播病毒的人却还没发病的怪事。

根据公安部门视频比对,1月23日早,上述男子在双东坊菜场买菜时与路人在同一摊位有过短暂(约15秒)的近距离共同驻留。这位“路人”是一位61岁女性,1月19日参加祈福活动(活动及密切接触者中共25人确诊),在2月1日出现低热后确诊。也就是说,买菜时她本身也还没有任何症状。

不过专家表示,虽然找到一个感染者,但是要说病毒一定来自她,证据还是不够充分。

为什么他人没被感染?

为什么只有他一个人感染,菜市场其他人以及摊位老板没有感染?

专家解释称,这和易感人群有关。也就是说,上述56岁男子抵抗力较差,容易被感染上。“纯粹和体质相关,当然,还有那么一点点的运气有关”。

除了飞沫传播,病毒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比如肢体直接接触,或者通过各种途径把病毒留在某个种物体表面。比如菜市场里,那名女性用现金买菜,钱上面就会留有病毒。宁波男子又恰好收到她摸过的钱,把钱上的病毒粘到手上,又去摸鼻子和眼睛,就有可能导致感染。

“15秒近距离驻留,只是宁波男子感染上病毒的可能途径中,最大的一种可能性,但不是唯一的可能性”。专家表示,要确认到底是哪种途径导致感染,非常困难。

过安检摘口罩安全吗?

15秒就可能感染的话,在过火车站、机场等密集场所过安检时取下口罩,是否容易造成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介绍,安检过程中,面部识别短时间取下口罩,一般不会造成传播,要注意和别人保持一定距离。实际上安检过程中设置了安全距离线,安检完迅速戴上,不会造成传播。

如果和病人接触,关键在于距离以及是否采取防护措施。新冠肺炎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呼吸、讲话、咳嗽、打喷嚏都能产生飞沫,呼吸传播少距离短,讲话会多一些远一些,咳嗽又会远一些,打喷嚏又会远一些。如果病人讲话咳嗽打喷嚏时你近距离接触,又没有采取防护措施,是容易发生感染的。

上述外科副主任医师也表示,避免感染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宅着,如果实在要出门,一定戴口罩,尽量避开去人多密集的室内,此外一定要勤洗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