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驢打滾”,甜香軟糯,簡單易學

美食者不必是饕餮客,而製造美食者,必定閱過人間百味,又能返璞歸真,回到食物本身。

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驢打滾”,甜香軟糯,簡單易學

哈嘍,大家好,我是愛囉嗦的厲大叔,歡迎大家來和大叔一起交流美食,如果想了解更多的美食製作,請大家關注大叔,大叔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一些美食製作的方法的。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美食是:【驢打滾】。

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驢打滾”,甜香軟糯,簡單易學

今天我們所要分享的依然是老北京十三絕小吃,就是這道名字非常奇特的“驢打滾”了,說到這個驢打滾,咱們先分享一個關於它的小笑話給大家。

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驢打滾”,甜香軟糯,簡單易學

話說有一位生活在南方的老外,自詡是一位中國通,上知天文下至地理的那種,有一次去北京辦事,朋友請他吃飯,在餐廳點餐時這位老外看到朋友的點菜單上有一道“驢打滾”,旁邊的英文標註是“RollingDonkey",以為是“活叫驢”那種殘忍的菜,當即就NO!NO!NO!的大叫不要吃,不能吃”翻滾的毛驢“,太殘忍了。最後朋友笑得眼淚都出來了,半中文半英文的解釋半天,才總算弄明白了這道菜是”帶有甜豆粉的粘性大米做成的卷“,是一種老北京傳統小吃,弄得老外一臉懵逼,這玩意怎們就跟驢掛上鉤了呢?

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驢打滾”,甜香軟糯,簡單易學

那麼驢打滾為什麼叫驢打滾?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弄不清楚,連清人寫的《燕都小食品雜詠》中也覺得不可思議。有詩為證雲:“紅糖水餡巧安排,黃米成團豆裡埋,何事群呼驢打滾,稱名未免近詼諧。”還進一步指出稱:“黃米拈面蒸熟,裹以紅糖水餡、滾於豆麵中,成球形,置盤上,售之。取名驢打滾,真不可思議之稱也。”其實驢打滾只是一種雅號俗稱,它真正的名字應該叫”豆麵卷子“,是一種起源於東北地區,盛行於老北京的古老的小吃品種,因其在製作成型以後需要在炒熟的黃豆麵中滾一圈,裹上一層黃豆麵,酷似毛驢愛在黃土中打滾一樣,所以才被趣稱為驢打滾,導致叫了200多年以後取代了其真正的名字,這也說明了咱中國人非常有想象力,一道與驢沒有任何關係的小吃硬是被生生與驢扯上了關係,像外國人不懂咱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他就永遠無法感受到這種文化的魅力。

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驢打滾”,甜香軟糯,簡單易學

驢打滾的做法很簡單,也沒有那麼精細,下面咱們就來分享一下這道京城名小吃的做法吧。

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驢打滾”,甜香軟糯,簡單易學

驢打滾的做法:

【食材】

糯米粉250克,大米粉100克,豆沙250克,黃豆粉150克,細砂糖100克,色拉油25克

【做法】

第一步:取一個乾淨無油的煎鍋,將黃豆粉倒入,小火將黃豆粉炒熟後放在盤中備用。

第二步:取一個大碗,倒入250克糯米粉,100克大米粉,細砂糖100克,攪拌均勻後分多次加入大約250克清水,和成麵糰後再加入25克色拉油,將色拉油充分揉搓到麵糰中。

第三步:取一個深口盤,鋪上一層保鮮膜,將和好的糯米麵團平攤在深口盤中,蒸鍋上汽,將糯米糰上鍋大火蒸40分鐘左右,取出備用。

第四步:案板上刷上一層色拉油,將蒸好的糯米糰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擀成方形的麵皮。

第五步:將豆沙餡均勻的抹在麵皮上,麵皮上下兩邊稍微留2釐米左右不要抹,然後從下往上捲起,捲成桶形面胚。

第六步:將卷好的面胚放在黃豆粉裡滾上幾圈,使面胚上均勻的裹滿黃豆粉後放在案板上,用刀切成段後即可裝盤,裝盤時可以再均勻的撒上一些黃豆粉會使裝盤更加好看。

小貼士:

沒有光使用糯米粉加了一些大米粉是為了成品更加的筋道,這是一個麵點師傅給的建議。

網上有說如果做多了怕硬可以將糯米粉和大米粉也炒熟再和成麵糰。吃不完的一定要單個保鮮膜裹上保存。

不喜歡吃豆沙餡料的可以用紅糖餡或者黑芝麻餡等其他餡料代替。

案板刷油是為了防止粘連,也可以直接撒一些黃豆粉在案板上,這樣卷出來的面胚每層也都會帶一些黃豆粉。


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驢打滾”,甜香軟糯,簡單易學

這樣,一道軟糯美味的驢打滾就製作完成了,宅在家中的你如果有材料,趕緊給家人做來嚐嚐吧,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也可以收藏起來以免找不到哦。

老北京十三絕小吃之“驢打滾”,甜香軟糯,簡單易學

對於今天分享的美食:【驢打滾】大家有什麼看法或者建議嗎?歡迎大家在留言區給大叔留言,跟大叔一起分享,交流美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