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都街道:“小人物”的大情懷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2月10日訊(程湘樂 李萍萍)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二都街道黨工委迅速應對,轄區人們抗疫精神高漲,不僅有守護在地獄門前的紅十字會醫院的醫護工作者、衛戍在一線陣地的街道社區幹部黨員,更有一位位飽含真情的良善好人,一個個“小人物”的自發參與,無不彰顯了普通群眾的家國情懷。

無畏無私的共產黨員--陳集海

陳集海,男,漢族,1966年9月出生,中共黨員。一直以來,該同志時刻以優秀黨員的標準要求自己,處處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在此次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戰爭中,陳集海以大無畏的精神,堅守初心,衝鋒在前。

在工作時,陳集海得知陳氏祠社區4組居民馬儉初老伴和大女兒一家3口、小女兒一家4口於1月21日從武漢自駕車回石門過春節,之後一家人全部在家隔離。由於家庭人口較多,原來家中採購的生活物資僅維持了一週,急切的陳集海立即在家自菜園地摘了一蛇皮袋蔬菜,又從家裡提了一塊臘肉,送到該返鄉人員大門口。第三天,又免費為他們灌煤氣並送上門。2月1日,陳集海再次提了一袋大米、一桶菜油和60個雞蛋送到該戶家中。

陳集海的善舉得到了周邊群眾和朋友的支持響應,在他之後又相繼有3位居民分別為社區送來了口罩、生活用品、消毒液等物資。

二都街道:“小人物”的大情怀

(圖為陳集海帶領黨員先鋒隊為居民送去糧油)

浪子回頭的進步青年--馬進海

2020年1月23日,在社區進步青年馬進海的倡議下,馬安、陳碧軍積極響應來到了陳氏祠社區8組建檔立卡貧困戶門口,遞給馬紹崗一個紅包,裡面裝著1500元錢,並告訴他們兩位老人,大家本是一家人,我們會力所能及地給予老人關心和幫助。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馬進海積極報名成為一名志願勸導者,在值勤點一站就是10多個小時,對喜歡外出、防控意識較弱的居民進行新型冠狀病毒相關知識的科普,並好言相勸不要隨意出門,出門也要做好防護。

馬進海年少時好打抱不平,曾經也是讓父母擔心、社區憂心的人,但通過多年社區的正面教育和引導,近年來,他多次參加社區公益活動,長期在社區老年協會做義務服務工作,得到了許多老年同志的肯定。

二都街道:“小人物”的大情怀

(圖為馬進海義務到疫情防控勸導站值班)

勤勞致富的善良女士--劉宏娟

劉宏娟,女,現年47歲,南峰社區創業人士。在疫情發生後,口罩成了社區最為緊缺的物資,她力所能及的在第一時間為社區送去300個口罩,解社區之所急,她用自己的最真誠的方式表達了在疫情面前的真情。

劉宏娟因年少家境貧困,高中畢業後就外出打工,作為一名女同志,吃了很多苦,付出了很多努力,才有了現在的一個加工廠。劉宏娟為人誠懇善良,熱情好學,因而能得到別人的認可,生意在行業內做的有聲有色。劉宏娟同志常說的一句是“寧願自己吃虧,也不要虧別人”。

做為“愛心人士”的劉宏娟,在得知九峰片區單獨居住老人吳先國生活較為困難的時候,積極主動願意一幫一結對這位老人,除了逢年過節提前為該老人送去物資和現金外,時刻了解和關心該老人的生活狀況,有一次得知吳先國老人腿摔傷住院後,第一時間為老人送去慰問,出院當天親自攙扶著老人從醫院接回家中休養。

劉宏娟同志的善舉,讓社區的群眾紛紛豎起大拇指,交口稱讚,遇人就說劉宏娟女士人美心善。

二都街道:“小人物”的大情怀

(圖為劉宏娟為社區捐贈口罩)

二都街道:“小人物”的大情怀

(圖為劉宏娟為一對一幫扶貧困老人送去錢糧)

再戰“疫”線的52歲村醫--毛祚化

“毛醫生,天下著雨,你可得注意安全啊。”二都街道南峰社區村醫毛祚化一早揹著自己的藥箱趕到張文靜家,為他從武漢務工回家過年的兒子進行體溫測量、記錄情況,然後又匆匆趕往下一個排查點。17年前,還是年輕小夥子的毛祚化在皂市當村醫,奮戰在抗擊“非典”一線。如今,作為南峰社區的村醫,他又戰鬥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最前線。

南峰社區位於石門縣二都街道西部,社區居民多外出務工謀生。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來襲,毛祚化積極承擔急難險重的工作任務,成為一名“逆行者”。社區居民吳某是石門縣首例新冠狀病毒肺炎確診患者,毛醫生得知後,在沒有防護服的情況下,主動請纓帶領縣紅十字會醫院的醫護人員到吳某家進行相關疫情防控工作。自大年三十晚上,接到防疫通知後,毛祚化連續15天定時上門為從湖北返鄉的43名居家隔離人測量體溫,幫社區公共場所消毒,給居民科普防疫知識。作為一名紮根基層30餘年的村醫,他說“我是一名村醫,也是一名黨員,越是危難時刻,就越是要有奉獻精神!”

二都街道:“小人物”的大情怀

(圖為毛祚化為居家隔離人員測量體溫)

一個好人樹立起一根道德標杆,一群好人鑄就充滿真情的文明街道。有了他們,籠罩在二都街道上空的不再是可怕的夢魘,而是得益於我們這一個個良善人所創造的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