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疫情】網絡一旦不通,我連吃飯的心思都沒有​——“小人物、大作為”系列報道之四

“我院移動檢務平臺已經調試完畢,請大家及時安裝登錄使用,如有技術問題,請及時與檢察信息技術處聯繫……”,2月16日一大早,三門峽市檢察院所有幹警都收到了同樣內容的短信。發短信的人是三門峽市檢察院檢察信息技術處副處長楊曉超,他是讓領導和同事們知道,移動檢務平臺已經激活,這樣既減少人員聚集,又提升工作效率。

據檢察信息技術處處長陳柏林介紹:由於相關單位的網絡連接與應用環境發生變化,看守所和法院的網絡地址春節前都進行過重新規劃,要想重新啟動遠程提審、遠程庭審和遠程送達系統,需要做大量的聯調測試等工作。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2月3日春節後第一個工作日,楊曉超就接到市院主要領導的命令:全面啟動網絡辦公,保障辦案系統正常運行,確保疫情防控和業務工作兩不誤。

“疫情當前,我沒有更多的豪言壯語,大家跟著我一起把工作幹好”。在年輕的團隊面前,楊曉超擲地有聲。

他帶領團隊,憑著自己勤奮學習、多年工作練就的網絡管理、軟件應用開發等技術,首先調試好視頻會議系統,辦公辦案系統,與基層檢察院一一聯繫,無縫對接。接著,與公安、法院信息技術部門溝通協調,保障遠程提審、庭審系統處於良好的運行狀態。那些日子,工作千頭萬緒,一方面領導和同事們辦公辦案的急切需要使他壓力倍增,另一方面與外部的聯繫還存在著諸多不確定因素。

為了確保疫情防控期間智慧檢務和信息化辦公辦案的順利進行,他吃住都在辦公室,生怕因一時疏忽造成遺憾,耽擱同事們辦公辦案。恰好在這時,妻子正在手術恢復期,兩個年幼的孩子無人照料,他就懇求雙方老人承擔起照顧妻子和孩子的責任,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

疫情防控期間,他利用遠程視頻技術,召集部門人員合理規劃,統籌調度,對可能會涉及到的信息化應用工作進行科學安排。上午出現在遠程提審室,對兩級網絡設備、線路和視音頻設備進行自檢,下午又與看守所、法院相關人員聯繫,協調解決網絡連接和設備配置,確定聯調時間,及時克服了幾個單位之間因網絡結構、應用環境不同以及法院科技法庭庭審主機、語音識別系統IP地址變更等帶來的視音頻對接難題。針對個別基層檢察院遠程提審系統網絡不通,而案件即將到期的緊急情況,他放棄週末休息時間,一面指導基層院的同志排查線路和設備故障,一面遠程調試網絡設備和安全設備的配置信息,最終排除故障,確保了第二天案件提審的順利進行。移動檢務平臺上線後,有的同事手機出現異常,影響平臺正常使用,他就不厭其煩,手把手的教。有一天中午因工作脫不開身,同事把午餐給他捎回來後,可他一忙起來卻忘記了吃飯,等他想起來的時候,竟然已經到了晚上。他告訴同事,網絡一旦不通,我連吃飯的心思都沒有。

就是他這種忘我的精神和意志,確保了各個應用系統處於正常運行狀態。在他和同事們的努力下,截止目前,全市兩級檢察機關共使用遠程提審16人次,遠程庭審使用2件次,召開視頻會議10餘次,都做到了互聯互通,順利進行。

同事們說,他是網絡醫生,用心診斷網絡病灶,綜合施治,治病救“網”;他是網絡城管,用愛維護網絡秩序,開具良方,清除故障;他是網絡劍客,用情維護網絡運轉,擔當盡責,敢於亮劍。

這就是楊曉超,一個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在檢察信息技術領域追求卓越的檢察尖兵。(王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