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會精神在基層】“小人物”發揮“巨能量”——對話基層社會治理組織當事人

  新華社杭州11月19日電 “平安大姐”、老兵驛站、吳美麗工作室……這是總人口45萬、其中35萬為外來人口的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織裡鎮探索社會治理體系中的典型元素。

  近日,記者深入到“中國童裝之都”織裡,感受這裡治理的活力,在一些由普通群眾自發組建的基層社會治理組織中,對話當事人,感受平凡的“小人物”在社會治理大課題中發揮的“巨能量”。

  “平安大姐”:合夥辦公司,效益全部拿出來做公益

  織裡的“平安大姐”團隊成立於2015年,現在核心成員有25人,來自13個省份,都是在織裡創業的女企業家。至今已經累計調解糾紛800多起,涉及1200多人次,調解成功率97.3%。

  “外來人口較多,過去矛盾也相對較多,尤其是勞資糾紛。”“平安大姐”團隊負責人徐維麗說,“團隊現在有名氣,每週一、週五固定地點辦公,有糾紛的當事人會主動來找我們。”

  長期堅持下來,經費如何保障,是很多人關注的問題。對此,徐維麗說,團隊成員出資成立了“安姐實業”公司,作為公益企業,收入用來幫助有困難的群眾或者給經營有困難的商戶擔保。前年企業收入60多萬元,去年有100多萬元,全部拿出來做公益了。

  而且,“我們可以通過親戚、同鄉等關係做工作,既講法、講理,也講情。”徐維麗認為,理、情結合,比政府直接去做工作效果更好。

  老兵驛站:傳遞正能量,發揮應有的作用

  去年8月1日,織裡軋村警務站民警陳建如發揮退伍軍人作用,牽頭建立“老兵驛站”,和政府一起聯動,共同參與社會治理,團隊現在已有2位民警、12位輔警。

  “現在電信詐騙高發,我們為防止群眾受騙,就和老百姓宣傳,如果你接到電話準備匯款時,給我們打個電話,我們幫助你判斷是不是詐騙。如果經過我們把關,你還是被詐騙了,那麼由保險公司進行賠付。”陳建如介紹說,自今年3月21日以來,“老兵驛站”已經堵住13起詐騙案,為百姓防損24.56萬元。

  記者問,這個是出於什麼想法?

  陳建如說,作為一名退伍軍人,感覺到有必要和戰友們溝通思想,幫助他們。剛開始我一個人在做,後來很多老兵看到了就說“我們都是老兵,咱們一起做。”“老兵驛站”從一個人發展到現在的158人。

  “老兵驛站”衍生了老兵工廠,幫助老兵創業,為其他老兵解決就業、創業難題。陳建如說,目前已經幫助了80多名老兵就業。

  吳美麗:“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15年前,織裡童裝產業發展還不是很規範,家庭作坊式的經營導致勞資糾紛比較多。織裡鎮政府決定成立織裡鎮矛盾糾紛調處中心,這也是浙江省第一次成立這種矛盾糾紛的大調解中心,吳美麗作為司法所長一直在那邊工作。

  矛盾調解工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此,吳美麗也認為,調解是一件很辛苦很麻煩的事情,一起又一起糾紛,常常是一波不平又起一浪。但大家信心十分堅定,牢牢記得“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調解工作總要犧牲個人時間,犧牲家庭時間,有時連年夜飯都不能一起吃。但是調解成功了一起糾紛,我會覺得很欣慰,很有成就感。”吳美麗說。

  十多年前,一年平均下來調解1000多起。談起現在,吳美麗頗為自豪,近些年織裡需要調解的大的矛盾一年比一年減少,因為社會治理已經非常規範了,制度也逐步完備了。“我一直工作在一線,明顯感覺到織裡的社會治理程度越來越高。”(記者 嶽德亮 馬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