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5 甘肅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小人物”致敬“農民的女兒”

中新網蘭州1月14日電 (丁思 張婧)“脫貧”是今年甘肅“兩會”的關鍵詞,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小人物”--基層扶貧藏族女幹部張小娟及其扶貧精神讓代表們動容。

在回顧總結2019年脫貧工作時,甘肅省省長唐仁健在報告裡提到了因公殉職的舟曲縣扶貧辦女幹部張小娟。他說,“這裡面,凝聚著各級幹部尤其是基層幹部的巨大付出和心血汗水,用他們的辛苦甚至生命換來了貧困群眾的幸福,體現出崇高的奉獻精神和價值追求。”

話畢,會場響起掌聲。在現場的甘肅省人大代表、蘭州市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建敏落下了眼淚。13日,她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回憶了自己的扶貧經歷。

作為企業家,尹建敏自2014年參與到甘肅扶貧隊伍中,紮根農村。“我們要做紮根式扶貧,挖掘每個縣的特色產業,每個產品不僅是當地獨一無二的,更要是當地農民所喜好的、願意去從事的,而不是一種浮於表面的扶貧,這就需要前期多次深入農村,去調研、去和農民打交道。”尹建敏說。

張小娟2007年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2008年6月主動放棄北京工作,回到深度貧困地區的家鄉,歷任駐村幹部、副鄉長、鄉紀委書記、縣扶貧辦副主任。

談及張小娟,同為“80後”的甘肅省人大代表王迎春有些哽咽,她是舟曲縣南峪鄉勒地別村村民,與張小娟接觸較多。她說,“舟曲自然條件不好,交通不便,扶貧任務重、難度大,扶貧幹部都特別辛苦;她付出了很多,我們會永遠記得她。”

舟曲是國家重點扶貧開發縣,山大溝深、基礎薄弱。對此,王迎春建議,希望政府能夠投入更多資金改善當地交通,助力脫貧攻堅,這不僅有助於當地產業與外界及時聯通,也加快促進當地旅遊業發展,讓外界能夠更多瞭解獨特的甘南藏族風情。

任職期間,張小娟的足跡踏遍了舟曲縣所有貧困村,做到了對各類脫貧數據、標準、規定、政策的精準掌握,也因此成為各鄉鎮、各部門24小時在線的“業務聯絡員”,更被譽為舟曲扶貧的“移動數據庫”和“活詞典”。

這種踏踏實實的精神激勵著甘肅每一位扶貧幹部,包括甘肅省人大代表、武威市古浪縣黃花灘生態移民後續產業專業合作社黨委書記胡中山。他說,“看張小娟的紀錄片,發現她總是帶著一個筆記本,走到哪兒記到哪兒,而不是走馬觀花地看,她是掌握著農民們的第一手資料,把每家每戶的底子摸得特別清楚,找得特別準,這種無私和踏實值得我們學習。”

“為什麼她走了以後,很多老百姓都哭了,因為她對老百姓付出了真感情,對於老百姓來說,她不僅是一位公務員,更是農民們的女兒。”胡中山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