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發代首》的傳說和《望梅止渴》的典故,稱得上是曹操的經典智慧嗎?

天香雲外飄


曹操本來就是一個有雄才大略之人,劉備孔權很肯定不能如之相比,割發代首既顯出了曹操言出必行,以身作則軍令嚴明,又能威振三軍。望梅止渴更顯示出曹操的智慧,既解決了一時口渴,提起了士氣,又穩定了軍心,這傳承了千年的故事當然可以算曹操智慧的經典。


道法自然ID


割發代首說得是在一次行軍中,曹操為了籠絡人心,下令嚴禁士兵踐踏麥田,違者斬首,可偏偏事與願違,曹操自已的馬受驚,竄入麥田,號令發了,白紙黑字,為了顯示公正公平,曹操讓下屬把他斬首,這下事難辦了,斬了曹操,怎麼行呢,可不斬,發下的號令如同兒戲,最後身邊的謀士想了一個法子,割發代首,終算把事糊過去了,之所以是傳說,是著書人為了顯示曹操的謀略過人之處,成大業者不拘小節。

望梅止渴也說得是在一次行軍中,天氣很熱,一時找不到水喝,士兵們精疲力盡,走不動路了,但離目的地還很遠,如果停下來休息的話,很可能當天到不了目的地,可沒有水喝的話,是根本不能再堅持下去了,身邊的謀士一下子也想不出辦法來,這時曹操自己想到了一個法子,讓人傳下去說前面不遠處有一個梅林,有很多的梅子,士兵們聽了,一下振奮起來,馬上可以吃到梅子了,就加快了行軍速度,可到了目的地卻也沒見到梅子,但行軍是順利結束了。這個典故同樣說明了曹操的智慧過人之處。

割發代首和望梅止渴不一定是真實的,只是作者用來描寫曹操的謀略和智慧的過人之處。


用戶歲月靜好5588


割發代首和望梅止渴算不上是曹操的大智慧,只是曹操的小計謀而已。割發代首是不得已而為之的,曹操愛民如子,待之如父母,要求行軍不得踩踏百姓莊稼,而自己的座騎卻踐踏了青禾 自己制定的軍法,自己違反了,曹操就準備自刎來維護軍令,這讓眾軍士驚駭不已。但是軍隊不能無首,在眾人的提議以割發代首來取代處死的方法。望梅止渴,由於長途行軍大家焦渴難耐,報怨頗多,為了加快行軍,在路途中看到有大片樹林,曹操便急中生智,說前方有梅林,到了梅林大家可放開盡情地吃梅子。一聽前方有梅林,大家頓時口中生冿,緩解了難耐的乾渴,而且還加快了行軍步伐。這都不能說是曹操的大智慧。曹操真正打大智慧,是治國,安邦,削軍閥,平內亂,統一三國,使國家有亂到治。

東漢末年,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平定內亂,收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擴大屯田,興修水利,獎勵農桑,重視手工業,安置流亡人口。

實行“租調製”從而使中原社會出現穩定和諧的發展局面。曹操被史家稱為“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在做事和決策上有些獨和霸被稱為奸雄,特別是挾天子以令諸侯,讓人詬病不已。

曹操的大智慧主要表現在安邦治國方面,和卓越的軍事領導才能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