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父母的道歉方式都有哪些?

王振华


表达歉意的方式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因文化而异,因此简单区分中国式和美国式显然是不科学的。我理解你想问的是现代中国父母表达歉意的方式有哪些?简单来说,有当面直接道歉的,有回避矛盾主动释出其他方面的善意隐晦道歉的,有在矛盾问题上做出妥协行为默认自己错误的事实道歉的,有自我反省或者自罚行为代替道歉的,有向第三方倾诉希望代为化解矛盾的迂回道歉的,有故作遗忘掩饰道歉的等等不一而足。(当然拒不道歉也有多种形式,[呲牙])这些方式随着世界交流加深、文化趋同,全世界父母的道歉方式也都差不多了。


线上夜班


我会直接和女儿说:“宝贝儿,对不起,是老妈做错了,你原谅老妈好吗?”

中国式的父母,有很多人认为自己就是错了,也没必要给孩子道歉,认为给孩子道歉就是威信丧失了,我觉得这个观点是不可取的。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人都会有缺点,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做的事都是很正确的,所以有很多时候伤了孩子,自己都不知道,只有孩子在反抗的时候,我们当父母的才意识到自己有些事情可能处理的并不完美。

说说我和女儿吧。今年正好是个特殊的时期,我退休在家,女儿大学放假也正好没有事,我们有机会经常在一起讨论人生的话题,有时候聊着聊着,聊的深入了,女儿就向我哭诉,说小时候很自卑,大概就是源于一家人都喜欢她堂哥,不喜欢她,这件事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孩子说出来以后,我才意识到年轻时由于工作忙、粗心等,亏欠了孩子很多。

我看过一篇文章,说一个人最大的教养,是接受父母的不完美,既然孩子能做到接受父母的不完美,那我们做父母的为什么不肯向孩子道歉,说一声对不起呢?我的想法就是父母知道自己错了,一定要和孩子道歉,让孩子体验到你的诚意和对她的真心。所以,我认为善于道歉的父母才是合格的父母,这应该也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最好的相处之道。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希望和大家共勉。





我的退休生活


上次去表哥家吃饭,表哥的孩子东东在吃完饭后和我聊了一件事。原来他上个月和爸妈吵了一架,这倒是让我很意外,他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个懂事听话的乖孩子。

原因是他告诉父母想要学吉他。我其实是知道他一直很喜欢吉他,因为每次每次去他家看他看电视,看的都是和吉他的比赛和音乐节目。但是他父母却是从小就想要他学钢琴,并且也和他说过很多次了,甚至都联系好了老师。

他一直不愿意,他父母也拿他没办法。直到这一次,情绪彻底爆发,对他骂出了很多难以入耳的脏话。他也很生气,吼了父母,回房把门关上了,然后一直冷战,就这样双方僵持着。

"我妈妈后来晚上喊我出去吃饭,经过了大半天,我也没那么生气了,就出去吃饭了。吃饭的时候,他们什么也没说,仿佛这件事没发生一样。结果第二天,我爸给我买了一把吉他,并且告诉我已经报了吉他兴趣班。"

"虽然我已经不生他们气了。但是,他们真的做错了,我是他们的孩子,一直都是很听话的,他们怎么能因为这一件事而对我说出那么伤人的话?我真的很希望他们能道歉,给我一个解释,不然我心里会一直很难受。"

父母应该向孩子道歉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自然是肯定的,任何人做错了事情,都是应该道歉的,父母也不例外。

但是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父母是不可能向孩子道歉的。就算他们意识到自己错了,都开始用行动去补救孩子了。然而道歉的话语,也是不可能说出来的。

有的父母说:"我们都是成年人,没必要向孩子道歉,父母需要维持自己的权威性,孩子才会听话。"

对于父母不会向孩子道歉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好面子,拉不下脸,向孩子低头:也许是父母为了不想让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形象受到损害,造成以后孩子不听话…… 总之对于内敛含蓄的中国人来说,歉意的表达是非常难的。

若是真的让父母向孩子承认错误,在心里总会有个过不去门槛儿。

对中国人来说,越是亲密的关系,"对不起"就越难说出口。他们可以很自然地和路人,很公司的同时说出这三个字,对于亲人,尤其是孩子,却往往谁不出口。

有人会说:都是朝夕相处的一家人,说对不起有那么重要吗?真正的爱是用行动表达出来的,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形式主义压根什么用都没有。

为什么家长应该道歉呢?

纪伯伦说: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的生命确实是父母给予的,但他们每个人又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人格。他们有自己的人权 ,有权利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纵使父母对孩子再好,和孩子再亲近,但是孩子终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有自己的人生要走、要过、要经历。

所以,父母犯错对孩子造成伤害后不能因为自己的身份,就掩盖自己错误的事实,让事情不了了之。

父母对孩子犯下的错,虽然孩子会因为自己年纪小等原因而不会对父母提出抗议。但是,父母犯下的错却可能深深留在孩子心里,对孩子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所以,不管这样,只要父母犯下错误,依然还是是要对子女道歉的。

家长常用的3种道歉方式

吃饭道歉法

外国友人曾在网上说过这样一个段子:妈妈和孩子吵架,错在父母。孩子觉得自己很委屈,非常生气,又没法发泄,就回自己房间把门关上生闷气。后来妈妈也认识到自己错了,但碍于面子,就是不到歉,而是烧了一大桌子好菜,然后朝房间里喊一句:孩子吃饭了。就算是道歉了。

而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气大不识相,依然坚持和跟父母赌气。父母也是不可能让步的。所谓想要父母向你低头,给你道歉简直是痴心妄想——这时候的父母往往会立刻回到吵架中的状态,冲着房间再喊一句:"我给你放这了,你爱吃不吃,不吃拉倒!"也不管孩子是否出来,就自己吃自己的去了。

在父母看来,我叫你过来吃饭,就是已经做出让步的表现。如果孩子不吃,那就是孩子的原因,不够大度,无理取闹。

附加条件式道歉

现在的有些父母是新世纪父母,他们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是赞同也是能做到道歉的。然而,这种道歉却是有附加条件的。

比如之前有个家长和我说她的孩子都上高三了还喜欢打篮球,每天放学都是打上个把小时才肯回家写作业。担心孩子成绩的他们非常反对,觉得面临高考,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一气之下就将孩子的宝贝篮球一股脑儿全扔了。

结果孩子备考压力本就大,这下连唯一的课余爱好都被剥夺了,情绪彻底爆发了。一连好几天,回来就不理他们,做的饭也是一点没吃。她急坏了,只好妥协,和孩子说:"只要你这次月考进了全班前三,我就准许你继续打篮球。"

只能说,她的孩子还是很优秀的,能达到他父母的目标。像一般的孩子,根本达不到父母所要求的那样。父母的这种附加条件式道歉,只会让他们更加崩溃。

默默无闻行动式抱歉

这应该是绝大多数父母选择的道歉方式,他们认为作为父母是没有错的,就算做错了事,也无需向孩子道歉。但是心里又觉得伤害了孩子,非常过意不去,于是采取行动,在别的方面弥补孩子,做到让自己心安。

这些道歉方式有什么危害

大多数情况下,父母不愿意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是因为他们将父母这个角色看得太神圣了。他们以为,父母应该是孩子的榜样。为人父母,是不应该有错的。说到底,不到歉还是为了在孩子面前维护自己的权威。

为人父母,都会教导孩子知错能改。但是,连父母自己都做不到,又如何让孩子信服呢?孩子往往是父母的镜子,大多时候都是跟着父母学习的,如果父母都无法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又有什么资格心安理得地去做孩子成长学习的榜样呢?

道歉的正确打开方式

时间适宜,及时道歉

心理学家表示,道歉也是有诀窍的。根据他们的研究结果最好在失言或失误10分钟以后再道歉,但最长不宜超过两天时间。

大多数的孩子,尤其是才上幼儿园或小学低年级的小孩子对于所谓的犯错的意识没有那么强烈。往往他们受委屈的时候生一场气哭一会儿就忘记了。

但是,父母却不能因为他们的不在意而不重视。成长之路很漫长,虽然他们此时不是很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父母的这种行为一点点堆积,会在他们心中产生不可磨灭的负面影响。这对孩子的一生都是不利的。

态度要真诚,解释不是找借口

父母对孩子道歉的时候,态度要真诚,对于错的事情要敢于承认,不能因为对象是自己的孩子就随便找个理由胡乱搪塞过去。更不能因为好面子而找借口解释推脱罪责。要真心诚意地道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歉意,让孩子能够愿意接受道歉

方法要合适,并且要尝试弥补

对于年龄小的孩子来说,深奥的道理是听不懂的。父母应该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清楚,并加以实际行动,如买根棒棒糖等,孩子会更好接受一些。

而成熟的大孩子,父母则应该耐心地和他们讲道理,将错误分析透彻,这也能教育孩子如何去面对错误。

我是尼莫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长白山下有故事


个人觉得跟年代,父母职业,文化水平,个人个性不同而异。1.例如我妈的道歉方式:我是70年代出生的,父辈都比较质朴,不善表达自己的感受,比较内敛。婚后有次与好强的老妈产生误会,老妈的道歉方式是:第一步,先回避几天不联系,安排老爸出面问候并解释,找台阶下;第二步,缓冲几天,打电话给我回家吃饭。一进门,老妈热情问候“女儿,回来呀,先吃点水果”,呵呵,当不愉快没发生。2.现在我与小孩的道歉,就是直接表达歉意。例如“妈妈这个事确实做的不妥,让你受委屈了,别生气了,妈妈下次不这样了”,有时再加送小礼物表达。



南乡芳姐


以前的中国父母是很少道歉的,随着国民素质的提高,也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现在年轻一点的父母很多会给小孩子直接道歉。老一辈的一般就是买点东西,叫你吃饭,给你讲道理,说点好听的,就是表达歉意了。我记得我小时候有时因为一点小事被父母冤枉了,我很委屈😣,也很生气,当天晚上妈妈做了我喜欢吃的饭菜,我就不生气了,那时我觉得的父母是很爱我的。现在在家里如果我有什么不对的,孩子给我说了,我就会跟孩子道歉,因为我要教育好他们,以身作则,让他们学习做一个懂事,懂礼貌的好孩子!



善良的娜娜


我觉得父母的道歉方式很简单,给你做点好吃的、顺便再唠叨你几句。

记得有一次,有一件事情被妈妈冤枉了,后来妈妈知道错怪我了,就给我做了好多我爱吃的菜,我本挺生气的,看到妈妈给我做了好吃的就什么都忘记了😂



谁瞅我了


中国父母爱面子,要向自己的子女道歉是非常困难的!自己是长辈,却要向子女道歉,无论如何也抹不开这个面子。中国父母接受的是传统的文化教育,长者为尊,即使有错,也不会开口的。我的岳父母多年前买了一套房子,是我按揭贷款还的。前年,私下低价卖给别人,去年我却高价买了一套二手房。岳父母可能心里面觉得亏欠了我们,但却从未说什么,只是平时的时候往我们家送一点东西。我从未说过岳父母什么,心想这也许是中国式父母的道歉方式吧。


星火kj


绝不会说对不起,只会说:过来吃饭了嗷~ 我:来了~。第二次我妈错了的时候,这次我一定要坚持住自己的阵地,我也是个有原则的人,过来吃饭了~,我不吃!快点的啊我再说一遍!来了来了×3~,下次你威胁我,我也不吃,我也是有脾气的人!


小雷咻咻说


家长常用的3种道歉方式

吃饭道歉法

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段子:妈妈和孩子吵架,错在父母。孩子觉得自己很委屈,非常生气,又没法发泄,就回自己房间把门关上生闷气。后来妈妈也认识到自己错了,但碍于面子,就是不到歉,而是烧了一大桌子好菜,然后朝房间里喊一句:孩子吃饭了。就算是道歉了。

而这个时候,如果孩子气大不识相,依然坚持和跟父母赌气。父母也是不可能让步的。所谓想要父母向你低头,给你道歉简直是痴心妄想——这时候的父母往往会立刻回到吵架中的状态,冲着房间再喊一句:"我给你放这了,你爱吃不吃,不吃拉倒!"也不管孩子是否出来,就自己吃自己的去了。

在父母看来,我叫你过来吃饭,就是已经做出让步的表现。如果孩子不吃,那就是孩子的原因,不够大度,无理取闹。

附加条件式道歉

现在的有些父母是新世纪父母,他们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是赞同也是能做到道歉的。然而,这种道歉却是有附加条件的。

比如之前有个家长和我说她的孩子都上高三了还喜欢打篮球,每天放学都是打上个把小时才肯回家写作业。担心孩子成绩的他们非常反对,觉得面临高考,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一气之下就将孩子的宝贝篮球一股脑儿全扔了。

结果孩子备考压力本就大,这下连唯一的课余爱好都被剥夺了,情绪彻底爆发了。一连好几天,回来就不理他们,做的饭也是一点没吃。她急坏了,只好妥协,和孩子说:"只要你这次月考进了全班前三,我就准许你继续打篮球。"

只能说,她的孩子还是很优秀的,能达到他父母的目标。像一般的孩子,根本达不到父母所要求的那样。父母的这种附加条件式道歉,只会让他们更加崩溃。

默默无闻行动式抱歉

这应该是绝大多数父母选择的道歉方式,他们认为作为父母是没有错的,就算做错了事,也无需向孩子道歉。但是心里又觉得伤害了孩子,非常过意不去,于是采取行动,在别的方面弥补孩子,做到让自己心安。



晓聪生活趣事


“吃饭了”

爸爸妈妈想道歉时,他们只需要喊一句:“吃饭啦!”

而每当这时,如果孩子想原谅他们的话,就可以顺着回一句:“还挺香!”

将责任重新转移

“妈妈不该骂你,但妈妈也是为了你好。”

“我不该对你发脾气,但如果你乖乖吃饭我也不会发脾气。”

大家看了都哈哈一笑,可是这些道歉是真的道歉吗?

我们大家都清楚,并不是。

真正的道歉应该是勇于承认错误,并请求孩子原谅,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的轻松略过又或者以一句“为你好”将责任重新转移到孩子身上。

有的父母为了长幼尊卑不愿意道歉,有的父母为了面子不愿意道歉,有的父母为了发泄自己心中的邪火压根没想过道歉。

可是他们都没有想过,是长幼尊卑、面子、发泄戾气重要,还是孩子一辈子的精神成长和快乐重要?

曾经听说一个姐姐家的孩子,5岁在幼儿园误以为自己放在桌上的零食被另一个孩子吃掉了,他就过去抢那个小朋友的东西,然后两个人推搡了起来。

后来才知道是老师给他收到他的书包里了。

老师要他给那个被错怪的小朋友道歉时,他却倔强的不肯认错,并大喊:“我妈妈冤枉我的时候,也没有道过歉!”

父母要相信言传身教的力量,父母的表现会成为孩子学习模仿的对象,父母如果不懂得道歉,孩子也会学着逃避责任。

一位学者曾说过:重要的不是道歉,而是学会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

如果父母在犯错后,能放下身段向孩子承认错误,说一声“对不起”,不仅不会影响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反而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父母负责任、有担当,进而拉进亲子关系让家庭更和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