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企業 復工標準、流程以及經營規範 請參照這份防控指南

新冠肺炎發生以來,不少餐飲企業選擇了暫時性閉店歇業。隨著部分企業、行業復工,為了有效保障城市正常運轉,維護穩定的社會生活秩序,餐飲企業的復工需求也隨之產生。那麼,此前暫時選擇閉店歇業的餐飲企業如果想要復工,

需要達到怎樣的標準呢?復工流程又是怎樣的?如果順利復工,在經營過程中又該遵循哪些規範?

成都餐飲同業公會面向各會員單位、餐飲單位印發了《成都市餐飲行業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期間經營服務防控指南》(以下簡稱“《防控指南》”),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明確。

餐飲企業復工標準有哪些?

復工前必須對返工人員逐一核查

必須準備充足的防護物資

首先是人員排查到位。《防控指南》明確,餐飲單位在復工前,必須對返工人員逐一核查,每天對員工進行體溫測量並登記,建立《企業員工健康情況申報卡》,同時填寫《回蓉返崗復工人員疫情防控信息採集表》並上報。核實是否有湖北籍人員、14天內有過病例接觸史、14天內有過湖北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居史、14天內與湖北等地區人員有接觸史的,如發現有以上情況,必須要求相應員工在家自我隔離14天以上,同時對相關信息進行登記上報。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不瞞報、漏報,確保將危害降到最低。

其次是防護物資到位。《防控指南》指出,餐飲單位在復工前,必須準備充足的防護物資,包括但不限於:醫用外科口罩、醫用消毒水/酒精、紫外線空氣消毒燈、空調系統專用消毒劑、洗手液等防護用品,配備紅外線測溫儀等。必須及時補給防護物資,確保防護物資數量和質量達到安全防控標準。制定企業防護物資發放辦法並做好臺賬領用記錄。

再次是登記管理到位。餐飲單位在復工前,必須建立好登記管理制度,落實好專人負責對進入經營場所的顧客進行體溫檢測,並對其相關信息進行詳細登記,建立檔案。

其四是宣傳引導到位。餐飲單位在復工前,必須通過視頻、微信、電話等方式對企業內部員工宣傳正確佩戴口罩、手套等防護用品知識和全面宣傳新型冠狀病毒防護知識。必須在辦公場地和經營場所設立提示標牌,普及科學防控知識。

最後是信息報備到位。餐飲單位在復工前,必須建立報備制度。全面做好信息採集工作,制定統一的信息溝通渠道。

復工流程又是怎樣的?

需向屬地相關管理部門和

屬地街道辦提出申請報備

《防控指南》要求,餐飲單位達到復工標準後,必須向屬地相關管理部門和屬地街道辦提出申請報備,達到疫情防控要求後方可復工,同時將復工信息抄送成都餐飲同業公會。

企業恢復營業的申請材料包括:成都市商貿流通企業申請復工備案表、企業員工健康情況申報卡、企業承諾書等,提供具有符合營業所需的防護用品、消殺物資等技防管理的證明性材料。

餐飲單位該注意哪些經營規範?

從現場技防、環境管理等

四方面入手

《防控指南》指出,各餐飲單位要藉助互聯網平臺,大力開展“點餐自取、團膳直送”等“無接觸”式用餐服務。禁止舉辦群體性聚餐活動。

同時,《防控指南》還從四個方面對餐飲單位經營規範進行了明確。

一是現場技防。要加強營業前公共區域、工作區域的消殺管理,做好進店人員的體溫檢測、登記工作,做好餐廳、宿舍等人員密集場所的通風、消毒和防疫工作。配備洗護、消殺用品,加強餐廚垃圾分類管理工作。設置廢棄口罩專用容器,按環衛要求正確處置。每天對在崗員工進行晨檢記錄。人流大的工作區域要採取分批覆工、錯時上班、多點設置等方式檢測。日體溫檢測不少於3次,體溫檢測正常方可進入工作崗位。如發現有發熱(體溫超過37.3℃)、感冒、咳嗽、咽痛、胸悶、呼吸困難、乏力、噁心嘔吐、腹瀉、結膜炎、肌肉痠痛等可疑症狀,應立即停止其工作,及時就醫。在崗員工必須配戴口罩上崗,並及時更換口罩。員工應加強洗手及消毒頻次,尤其注意在工作前、操作後、如廁後等嚴格洗手,切實加強個人安全防護。在餐廳入口處須設置體溫檢測設備,對到店消費者進行體溫測量,發現有發熱(體溫超過37.3℃,餐飲單位有權拒絕接待)、感冒、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狀的,應勸離並提醒其根據自身情況採取居家隔離措施或就醫。對體溫正常的消費者,在徵得消費者同意及私人信息保密承諾的基礎上,須登記至少一人的姓名及有效聯繫方式,建立可追溯制度。如有員工宿舍應每天對宿舍進行不少於3次的清潔消毒和通風管理。

二是環境管理。加強餐飲就餐場所和加工場所的空氣流通,維護通風和空淨系統的正常運轉,加大通風換氣量,確保營業空間內具有當前條件下最高的換氣頻次。各持續營業和復工經營的餐飲企業、單位可適當縮短營業時間,且採取消費者電話訂餐、預約餐位、限流消費的方式進行經營管控。

(1)只開放大廳原有餐位數50%的接待量。

(2)對沒有窗戶、空氣對流不暢的密閉性包間,禁止投入使用。

(3)大廳採取減少桌椅擺放,桌與桌之間保持不低於3米的距離;條形等小餐桌採取餐椅單向擺放;消費者隔桌就餐等方式,加大就餐者之間空間距離,儘量減少病毒傳播風險。

加強對就餐區域、人員通道和洗手間等場所的消毒滅菌,每日不低於3次,並公示消毒情況。洗手間應配備洗手池及洗手液、消毒液等,每日對洗手間內物體表面使用含氯消毒液濃度250~500mg/L進行擦拭,每日不低於3次。未配備洗手間及洗手池的單位應配備充足的免洗手部消毒液。加強對桌面、椅子扶手、門及把手、樓梯扶手、電梯按鈕、收銀臺、地面等處,做好清潔消毒,每日不低於3次。有檯布和一次性檯布更好。對廚餘垃圾要儘可能使用加蓋式垃圾桶並使用垃圾袋,按照垃圾分類處置要求進行分類處置,做到日產日清。使用過需廢棄的口罩、一次性手套應該放在密閉的垃圾桶內,並使用有效氯濃度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噴灑在垃圾上,對垃圾消毒後置於有害垃圾中丟棄。

三是食材管理。《防控指南》指出,餐飲單位應選擇具有合法經營資質並在疫情期間允許經營的供貨商採購原材料,嚴格執行食材進貨查驗。落實採購各環節索票索證制度並存檔記錄,尤其是對肉及肉製品做好索證索票工作,不採購或使用病死、毒死及死因不明的禽畜動物肉類及肉製品。禁止經營、貯存野生動物或野生動物製品;不採購、使用需現場宰殺的活禽畜動物,不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禽畜動物。食物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分開存放。冷藏食品在0~8℃儲存,冷凍食品在-15℃以下儲存,或依據食品規定儲存條件儲存。按照先進先出的原則,加強對原材料的常溫、冷藏、冷凍儲存環節管理,確保原材料保持新鮮;堅持通過覆蓋儲存(如使用保鮮膜等方式)防止食材交叉汙染。

四是加工管理。《防控指南》指出,餐飲單位要嚴格按照《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範》要求加工製作食品。做到加工工具分開。菜品需燒熟煮透,烹調製作菜品時的中心溫度應達到70℃及以上。對於需要再次加熱食用的菜品,加熱時中心溫度達到70℃及以上。傳菜過程中,傳菜員工必須佩戴口罩和手套,並在菜品上加一個蓋子或者使用保鮮膜罩住菜品,確保菜品在傳菜過程中不被汙染。上菜的員工也要佩戴口罩,戴手套,覆蓋在菜品表面的蓋子或保鮮膜不要提前剝離,等放到消費者的桌子上再揭開。製作外賣食品時應在廚房內裝盒完畢,並確保冷菜保溫在8℃以下,熱菜保溫在60℃以上。對於餐飲具,要做好正常的清潔消毒。提倡顧客進行分餐制和一菜一公筷、公勺方式就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