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把金融槓桿思維運用到生活中?

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槓桿原理其實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驅動力之一,這個原理在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從剪刀到起重機,從天平到自行車。在金融市場上,槓桿更是第一性原理,咱們個人買房也好,企業負債經營也好,都是利用槓桿。所以,金融機構乾的就是提供槓桿的活。

那槓桿到底是什麼呢?

按照物理學的解釋,在力的作用下,能夠繞著固定點轉動的這麼一個機械,比如說硬棒,那就是槓桿。那人類為什麼要使用這種裝置呢?按照最古老的槓桿原理的論述,也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阿基米德的話,給我一根足夠長的槓桿和一個支點,我就能撬動整個世界。

如何把金融槓桿思維運用到生活中?

所以說,對於人類社會來說,槓桿的本質就是放大效用,你去用小的力量撬動大的力量。那在金融領域,就是用少量資金撬動大量資金。

金融的第二原理就是“資金集聚”,用金融工具、合約、制度、市場,去把散落的資金組織和聚集起來,配置到更有效率的地方去,這樣的集聚就可以很多倍地放大資金的效用。企業貸款、個人房貸,都是利用這樣的放大效用,使用這種金融工具,我們就獲得了用小資金撬動大項目,獲得了更快速度和更大幅度增長的機會。金融這個行業就是槓桿的行業,就是資金使用的放大器。

但要注意,這種放大效應是有兩個特徵的:

第一,它是不分方向的,你的收益可以放大,損失也可以被放大。槓桿用得越激進,這種放大效應就越強烈。

第二,放大效應的最終結果,取決於資金使用的地方。如果你的資金是被配置在一個低效的,或者是錯誤的地方,那麼,這種放大效應就更容易形成泡沫。那如果有大規模的配置錯誤,甚至就可能造成全局性的崩盤。

更重要的是,槓桿的這些基本邏輯並不只適用於金融市場,槓桿原理是人類社會最基本的驅動力,因為它包含著兩種特別重要的思維模式。一種,稱為借力思維,另一種叫硬核思維。

如何把金融槓桿思維運用到生活中?

1. 借力思維

以小力撬動大力,這就是槓桿的核心。人發展的根源在哪?就在於我們能找到各種槓桿,以更少的能量創造更大的能量。

吳軍老師講過,科技的進步就是人類生存的最大槓桿。比如說長矛的發明,使我們智人在同等的力量、體積的情況下,投擲的距離有了急速的進步,成為種群競爭的勝者;同樣的,蒸汽機、電腦、通訊技術的發明,都是讓人類獲得了更大的能力,

換句話說,槓桿思維是借力的思維,因為給定生物的天然或者天生的稟賦差異,它並不是那麼巨大。誰要能拿到最優的、最長的那根槓桿,最成功地借力,誰就能夠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這樣的道理在人類社會關係、個人的成長中是非常適用的。

為什麼你要進入更好的學校學習,到更好的企業工作?因為學校也好,企業也好,都是槓桿。同樣的專業,985大學的畢業生就能夠得到更多的面試機會,同樣的創業項目,BAT出來的創業者就會得到更多VC的關注,更容易拿到啟動資金。

同樣的,你周邊的人際關係網絡也是你的槓桿,一個能夠擁有密集和高能社交網絡的人,就會讓人感到能量巨大,其實本質上就是他們能夠以更低的能耗,更高效地完成事情,去創造新價值。

如何把金融槓桿思維運用到生活中?

所以說,企業也好,個人也好,它的發展過程中,找到合適的槓桿是非常重要的。所謂合適,就是平時說的,適合自己,也就是能力槓桿。那更重要的是什麼呢?就是適合某個時間節點,也就是時間槓桿。

對普通家庭出生的人來說,這個槓桿真的是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比如說為什麼80年代到90年代初,成立的很多製造企業是成功的?為什麼在2000年之後,中國的城市居民的財富暴漲?這背後因為有兩個巨大的槓桿,一個是中國的工業化,一個是城市化,凡是用到了這兩個槓桿的企業和個人就容易致富,容易成功。

同樣的,為什麼08年開始,原來很多好的行業和企業都不行了?尤其從2013年開始,很多商業模式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呢?因為原來那種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槓桿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中國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數字化、社會結構的網絡化開始成為新的槓桿。

如果你弄錯時間的槓桿,你就沒有辦法借到時代的力,這是很難成功的。所以,找到正確的槓桿是每個人的必修課。

如何把金融槓桿思維運用到生活中?

2. 硬核思維

除了借力之外,槓桿原理中還有一個核心詞是什麼呢?支點。

沒錯,如果你沒有支點的話,多長的槓桿都是白做工,如果支點不是實實在在,而是虛的,那就更麻煩,因為它會導致短期內一個虛幻的放大效應。換句話說,槓桿效應要在正確的方向上起作用,硬核是一個必要的條件。

這個在金融市場上非常好理解。企業負債經營,如果是個優秀項目,槓桿經營就是放大收益,反之呢,很有可能就拖累企業破產。那如果整個市場的金融槓桿是缺乏實體經濟和項目的內核的話,那就是所謂的資金空轉,槓桿的線路越長,導致的虛幻的收益泡沫就越大,然後市場就會陷入一個擊鼓傳花的惡性循環裡面,最後崩塌。

這幾十年來的金融危機,像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次貸危機,本質上都是債務危機,就是因為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持,槓桿被無限度地放大而導致的。這也就是諾獎得主羅伯特·希勒先生說的,好金融,壞金融,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裡?就是金融的槓桿效用是不是有好的項目、好的實體經濟、好的核心的支持。所以,為什麼中國政府一直強調,不允許資金空轉,金融要服務實體,也就是說金融槓桿要有硬核作為支持。

如何把金融槓桿思維運用到生活中?

這個道理其實在人類成長上就更顯著了,這個槓桿的支點是什麼呢?就是個人的核心競爭力。一個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人,就是缺乏核心資產的金融產品。這種產品的槓桿沒用,即使短期有用,也是泡沫。

給你舉個特別有意思的例子。社會上有一類人,各種飯局、應酬不斷,張三、李四、王五麻子全都認識,你就會覺得他能量很足。但是,你發現他真正辦個事兒的時候,這些應酬的關係根本沒用。所以,他這種所謂的槓桿,因為沒有支點,都是白費力氣。

而一個具有硬核的人,你就會發現,借力周邊就變得非常容易。只要你有內核在,槓桿是容易得到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講,槓桿是創造的而不是碰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