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陰跌中仍需緊抱“防守”思維!

一、上週回顧


1,上週行業表現回顧


上週,28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有26個行業上漲。其中,休閒服務、國防軍工、建築材料表現居前,漲跌幅分別為5.73%、4.70%、4.36%,採掘、紡織服裝、電子錶現居後,漲跌幅分別為0.28%、-0.70%、-1.22%。


市場陰跌中仍需緊抱“防守”思維!


2,上週基金市場回顧


上週國內基金普漲,其中QDII型基金漲幅最大為4.53%,其次是股票型和指數型基金,漲幅分別為1.62%和1.61%。


市場陰跌中仍需緊抱“防守”思維!


二、重要新聞解讀


1,疫情之外,股市突遭多個“利空”


上週五以來,在外圍股市沒有出現大跌的情況下,A股出現持續下跌,我們整理了一些利空因素:


1)IPO發行速度陡然加快--確認!


上週五收盤後,證監會核准5家企業IPO,同意2家企業科創板註冊。而年初以來,平均每週核准3家企業IPO,同意2家企業科創板註冊。近幾周,從每週3家、到每週4家,再到每週5家,這也引發市場關於IPO審核是否加速的猜想,給A股帶來新的“心理壓力”。


Wind數據也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A股有51只新股發行,累計融資額781億元,同比分別大幅增長65%、205%。與此同時,A股IPO的過會步伐明顯加快。截至2020年3月31日,54只新股上會(科創板13只),其中48只已審核通過(科創板9中),過會率較上年同比提高約20%。截至3月31日,上交所已受理223家公司的科創板上市申請,有69家處在活躍狀態。


針對市場的擔憂,昨晚證券時報發文、援引從權威人士的消息稱,為了發揮好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發展、服務維護經濟穩定發展大局的作用,只會“適當加大支持企業融資力度,但不搞大躍進式的集中核發批文”。這幾乎明示了新股發行的常態化,並未能安撫市場。我們需要觀察後面每週五的獲批家數、融資數額,才能進一步判斷其影響。


2)官媒出來吹風T+0?--小道消息。


證券日報發表了一篇題為《A股基礎制度體系日趨完善 “T+0”改革可期》的文章,這篇文章登上了很多財經網站頭條,引發熱議。在文章開頭,提到一位“業內人士”,他表示,“今年A股發行制度改革重點,在於推進註冊制的落地”,“退市制度會逐步完善並常態化”,“T+0交易制度時機已經成熟”,這被部分人解讀為“官媒出來吹風T+0”。


如果A股取消漲跌停製度實行T+0,確實能夠進一步提升市場的活躍度,但也會帶來巨大風險,比如大部分股票會在很短時間內出現較大下跌,迴歸真實估值水平;A股加速港股化,股票分化很短時間內完成,出現很多幾毛錢的仙股;去散戶化。


對此,中國證券報記者4月12日從接近監管人士處獲悉,T+0交易制度對投資者的適當性要求、配套制度的完善要求都比較高,還需要時間孕育。


3)一季度創業板和中小板預喜比例偏低


近期上市公司正在緊鑼密鼓地披露2019年年報,同時,2020年一季報業績預告也在進行。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0日,兩市共有921家上市公司對一季度業績進行了預告,其中預喜公司354家(包含預增153家、略增136家、扭虧38家、續盈27家),預喜的上市公司佔比約38%,這意味著另有超過六成的上市公司業績不盡如人意。


從整體業績來看,目前一季報預告中,創業板和中小板預喜比例偏低,其中創業板預喜比例不足35%。而主板和科創板預喜比例均在六成左右。


市場陰跌中仍需緊抱“防守”思維!


已經完成預披露的創業板, 2020Q1預計盈利同比增速僅為-25.8%,扣除溫氏股份和邁瑞醫療後為-38.1%,創業板中僅有養殖、消費電子、產業互聯網、新能源、食品和醫療預計一季度實現正增長。


我們也看到,近期創業板和科技股跌幅較大。


這些負面因素,導致在外圍市場沒有發生大跌下,本被認為最具配置價值和避險角色的A股,再次出現堡壘被從內部攻破的局面。


2,公募基金二季度策略:鍾愛基建、看好科技


多家公募基金公司發佈了二季度策略報告。總體上的觀點,短期震盪持續,但中長期看好A股。


短期而言,海外市場情緒的修復以及國內對沖政策的加碼有望構成對於市場的底部支撐,但考慮到疫情形勢尚未明朗、經濟下行的潛在風險並未消除,預計市場短期大勢或仍以震盪整固為主。目前潛在的風險在於,全球疫情的最高點還未到來,國內也有可能面臨輸入型病例帶來的二次疫情風險;同時疫情對於企業盈利的負面影響,尚未完全顯現出來,投資中需要警惕。


但中期來看,利率中樞下移的背景下權益類資產在大類資產中仍有較好性價比。從跨年度的時間週期看,未來每一個季度都將可以看到企業的環比、同比增長。


分領域來看,基金公司青睞的領域大多比較類似,主要集中於基建、科技、消費。


基建(包括傳統基建、新基建)是最受基金公司青睞的板塊,幾乎所有基金公司都表達了對基建的喜愛。這裡受益於政府投資的基建,包括建築、工程機械等傳統機械,也包括IT、5G、電氣設備等新基建。


雖然近期調整較大,80%基金公司仍推薦科技股。理由是,一旦疫情趨穩,外盤恐慌情緒因積極政策推出而逐步修復,A股成長板塊尤其是科技類板塊細分行業龍頭將繼續顯示出高彈性優勢,也將取得更好的超額收益。


此外,50%的基金公司在二季度策略中推薦消費行業。包括醫藥、白酒、汽車、家電等消費板塊。也有觀點認為,基建相關的修復速度快一些,但可持續性差一些;而消費修復速度慢一些,但修復(上升)週期可以持續2年以上,這對於投資而言,是極為難得的時機。


此前科技類基金“日光”的火熱場面,現如今開始轉場到消費主題基金中上演——近期,各大基金公司開始密集發行消費主題基金,不少公司更是派出自家王牌選手。例如易方達基金經理蕭楠時隔近一年半後再度發行新基金,明確投向消費行業,僅僅1天時間,募集上限80億的新基金就被“一搶而空”。


而從3月20日市場見底以來,剔除次新股後有49只股票創出歷史新高。其中,大消費板塊牛股成群,合計貢獻了32只股票,佔比近七成。有分析人士表示,大消費板塊抗風險作用在本輪行情中得到凸顯,而低位的大消費板塊龍頭品種,有望在未來跑贏大盤。


還有,在疫情擾動對市場情緒產生衝擊和壓制時,具有高股息率特徵的相關行業例如銀行、煤炭、鋼鐵、交運等有望獲得更好的相對收益。


與此同時,在結構上,重點關注海外業務收入佔比低、上游供應鏈/原材料不依賴於進口、全年業績確定性較強的內需品種、北上持股比例低的佔優;同時要規避部分海外營收佔比高的板塊、個股。


三、盤面分析


1,上證指數


上週我們提到,經過流動性恐慌的極端時刻(美股多次熔斷,多國海量流動性注入,股市企穩,更多屬於超跌反彈的屬性),歐美股市企穩反彈;接下來有望迎來海外疫情的拐點(確診病例達到峰值,市場信心將加速恢復、確認反彈有效,估值開始修復),如確認,反彈會進一步擴大;後面進一步需要關注的是經濟修復出現拐點(也就是經濟觸底信號,市場會提前反應、加速反彈,後面企業盈利也會驅動價值迴歸),報復性復甦的程度將決定股市反彈空間和斜率。


不過很遺憾的是,這次不是外面,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北上資金就上週五、今天不在,市場就成為了無頭羔羊。這正好驗證了兩週前我們也提醒的:當前行情在每次絕望中,都會給你一絲希望,但瞬間又被新一輪恐慌和不自信打垮。


市場陰跌中仍需緊抱“防守”思維!

時間週期2020.1.13-2020.4.13,日圖


現在從技術面看,短期處於反彈的小型上升通道,但依舊較為脆弱,賺了指數不賺錢,很多板塊在陰跌。且上檔阻力重重。短期的話,行情反彈到目前這個階段,包括美股也是到達一定高度後,之前超跌反彈、政策刺激的影響力在逐步減弱,後市可能存在震盪和反覆的風險。所以,依舊是那句話,不要在衝高行情去追高,寧可在大跌或回調時去買。長期看,目前的投資價值還是叫我明顯的,這個我相信不用我們再多說了。


從1-3年的角度,可以在配置上做的更靈活些:


一是防禦類:債和黃金做底部防禦性資產,搭配醫藥、食品、消費類的藍籌基金,即便疫情持續個1-2年,經濟衰退,這部分資產抗跌性都會強些,甚至可能還會有正收益。可以配置3-5成的資產在這裡。


二是進攻類:這裡首推基建、新基建(5G、新能源車、雲計算等為主),次推創業板指數和調整充分後的科技題材。前面是經濟刺激時期的受益品種,後者是防備疫情意外超預期好轉,成長股觸底反彈,我們可以參考保留至少1/3的資產在這裡,博取未來的高成長機會。


然後根據疫情的情況、經濟衰退的程度和時間,還可以進行靈活的權重轉換,或者具體產品的微調。


四、交易指導


接下來這部分是好買研究部的觀點,供大家分享。


1,偏股基金


由於全球流動性危機逐步緩解及國內政策加碼,國內外市場處於階段性反彈中,海外方面,道瓊斯工業指數上漲12.7%、德國DAX指數10.9%、日經225指數9.4%、英國富時100指數7.9%、國內方面恆生指數上漲4.6%、上證綜指1.2%。


回顧政策端,為了緩解流動性風險,海外各大央行紛紛降息和重啟量化寬鬆政策。其中美聯儲已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下調至0-0.25%的超低水平,通過了高達兩萬億美元的經濟救助法案,大量政策出臺後,流動性危機開始緩解,大類資產也回到了正常的避險組合表現,同時國內政策也在不斷加碼,貨幣政策方面,央行分別下調了7天期逆回購中標利率、定向下調部分中小銀行存款準備金率以及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3月M2同比增長10.1%(預期值8.5%),相比2月提升1.3個百分點;3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同比增長11.5%,相比2月提升0.8個百分點,說明前期推出的貨幣政策已在逐步落地。


財政政策方面,截至3月底今年新增地方債15424億元,同比增速15%。此外,3月27日政治局會議還表示將適當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海內外政策端的加碼,對流動性的穩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基本面上,1,2季度經濟數據承壓的現狀仍在延續,1~2月投資消費,進出口,工業增加值數據表現疲軟,另外根據一季度披露的1000家左右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來看,各版塊盈利均有較大幅度的下滑,實際披露率雖然較低,但有一定意義的代表性,同時外需的承壓預計會是一個相對較長的影響,但我國目前更多的還是內需驅動型經濟,隨著消費補貼和新基建的進一步啟動,內需政策的進一步加碼,經濟隨後逐步企穩的拐點可期。


另外,目前整體A股估值水平仍然處於歷史合理低位水平,同時經過3月的回調,部分高估值板塊個股性價比在逐步修復,疊加海外資金近期正逐步加速重新流入中國市場,中長期來看,我們認為A股的性價比仍然較高。風險點方面,歐美疫情仍在發展高峰期,但勢頭有減緩跡象,不過仍需要警惕疫情在第三世界國家的蔓延情況。


免責條款:本文內容為基於公開資料研究完成,並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應審慎決策、獨立承擔風險。

欲知更多的精彩內容,請關注好買商學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