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來論|徐成彬:重塑產業體系要有“揚棄”思維

來論|徐成彬:重塑產業體系要有“揚棄”思維

產業興則中山強,產業衰則中山弱。振興產業,是中山重振虎威的重中之重。當下,中山必須牢牢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積極謀劃、主動作為,加快產業重構步伐,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中山工業經濟重振虎威增添新動力。

做強龍頭骨幹,穩定工業基本盤

在重振虎威的號召之下,首先要對中山經濟基本面有客觀的認識。

去年,中山主要經濟指標下滑明顯,其中原因較為複雜,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這是否意味著中山產業經濟的基本面發生了實質性變化?答案是否定的。從億元級別企業這一群體來看,部分企業經營情況受影響較大,但是絕大多數億元企業保持穩中有進,所以,中山產業經濟的大盤仍然是穩的。

目前,全市共有總部企業70家、龍頭骨幹企業46家,擁有年產值億元以上企業826家,億元企業數量佔規上工業企業比重24%,產值佔比80%。這些企業是中山市工業經濟的“壓艙石”“穩定器”。這些企業的穩定發展,保證了中山產業經濟發展的基本盤。

在重振虎威的當下,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大力地服務好、發展好、支持好這個群體,穩住中山產業經濟發展的基本盤。近年來,中山通過大力實施龍頭骨幹企業培育計劃、著力發展和完善總部經濟發展服務體系等,從政策扶持、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全方位的服務,對重點企業進行重點扶持,推動“潛力股”迅速發展壯大。

要穩住企業,才能保住產業、振興產業。中山當下應該重點解開企業家的心結,讓企業家看到發展前景,對中山抱有信心。

如何讓中山工業重振虎威?就是要不惜重本、敢下血本地支持企業的發展。

政府部門要做好“店小二”,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千方百計想盡一切辦法解決企業投資、落地、發展的問題。

沒有重點工業項目的動工建設,就談不上重振中山虎威。2019年以來,在市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和推動下,一批項目相繼動工建設,獲得了企業的廣泛好評。不久前,市委、市政府領導親自部署,組建了“推進重大工業項目落地”微信工作群,構建了項目交流、解決問題的常態化機制,讓重大項目推進工作從“幕後”走到“臺前”,破除了信息障礙和審批壁壘。接下來,中山將實施製造業“千百十”強企工程,著力提升企業發展能級。

打造兩大產業集聚區,加快產業重構步伐

要重塑產業結構體系,必須解決“新”與“舊”、“去”與“留”的問題。

“雙區驅動”是中山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要主動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充分發揮中山的區位優勢,加強區域間產業協作,大力打造高品質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和先進製造業集聚區,進一步優化中山產業佈局。

做實深圳—中山產業拓展走廊,打造高品質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瞄準世界科技前沿,聚焦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健康醫藥等新興產業,加快佈局新能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新材料、綠色低碳等新興產業。充分利用好深圳的科技創新、金融資本等優勢資源,找準產業融合對接點,將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健康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成中山新的產業增長極。

以共建珠江口西岸高端產業集聚區為契機,打造先進製造業集聚區。與深圳、廣州、佛山、珠海、江門等城市加強合作,做優做強家電、五金、燈飾、板式傢俱等優勢傳統產業,推動產業加速向高端邁進,夯實中山的產業存量。堅持立破並舉、揚棄結合的原則,對基礎優勢明顯、轉型發展空間廣闊、前景良好的傳統優勢產業進行引導升級,順應產業價值鏈延伸與智能化升級趨勢,推動產業再造,同時,對“徒有虛名”、附加值低、缺乏轉型潛力的落後產業進行選擇性淘汰。

加快推動“新”“舊”產業同時發力,一定能夠實現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提升,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重振中山工業虎威。

徐成彬(作者系中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作者】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