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價值投資不能保證我們盈利,但是價值投資給我們提供了走向真正成功的唯一機會 。
任何金融產品興起的時候,都會興起一股“投資風”和“韭菜風”,無論是區塊鏈還是外匯、期貨,和A股和美股的“韭菜”長相都是一樣的,思維都是一樣的。
在實現財富自由的路上,不創業必投資。
“投資”目前成為廣大民眾的剛需,但是卻受困於“人性”和“大眾的韭菜思維”,在市場屢戰屢敗。
“收割”你的韭菜思維,雖然無法立刻讓你成為合格的投資人,但是至少, 可以幫你降低很多的虧損。
1、堅信這是一個長期高勝算的市場
趙老師給學員定下的投資天條之一:堅持長期持有,不做短期買賣。
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願意長期持有?
只有一種情況—— 選對資產,並且堅信自己的資產從長期來看(至少三五年甚至十年)必然不斷增值!
就好像中國過去10年的房產,每個人有錢就會不斷買入房產,來讓自己的資產進行增值。
中國目前是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說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適合投資,一個是美國,另一個就必然是中國!
未來20年,中國必然會出現越來越多優秀的好公司,投資這些好公司,成為他們的股東,就是在共享他們的利潤。
對比起中長期持有一家公司,大眾習慣把那種在市場上快進快出的短線“投機客”稱為“投資人”,巴菲特說這就好像大家把不斷髮生一夜情的愛情騙子當成浪漫情人一樣。
巴菲特給的投資建議是:如果你不願意擁有一家公司十年,那就不要考慮擁有它十分鐘。
也可以這麼說,你持有的這家公司,大概率能穩定增值十年以上,這需要你對它的深入瞭解,你才有投資的高勝算!
2、不要從眾、不要迷信任何大v
在華爾街一個段子:華爾街沒有新鮮事。
如果你讀過一些歷史書,經常會提到“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最終你會得出真相:大眾從未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窮查理寶典》中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提到: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做“社會認同”,我們會不自覺地受到其他人的認同的影響。因此,如果大家都在買一樣東西,我們會認為這樣東西很好,我們不想成為那個落伍的傢伙。
這也是我們經常講的“從眾心理”,在某方面保護著我們,但是在投資中,卻禍害著我們。
在投資中基於三個真相:
1、大眾從未從歷史中汲取教訓。
2、從眾心理
3、投資——七虧二平一盈
基於這三個真相,你就知道,“跟著大眾幹”,在投資領域,是穩賠不賺的絕佳措施。
巴菲特經常提到:“在市場貪婪時恐懼,在市場恐懼時貪婪”。
你知道了,但是真到了牛市瘋狂期,你身邊的人不斷告訴你,買哪個好,他們賺了多少錢,你還能保持“恐懼”嗎?還是跟著他們“一起貪婪”,你會堅信自己的決策時正確的嗎?還是想著還是“跟著大眾”,會更加正確呢?
90%的人,最終還是選擇“從眾”,血本無歸。
巴菲特給出的建議是:“你必須獨立思考。我常常驚訝於一些智商極高的人在市場上無意識的跟隨大眾。我從沒通過和別人談話得到過好的主意。 ”
跟隨大v投資,也是一種“從眾”,根據我的經驗,這種帶著大眾投資的大v,分兩種。
一種是以“賣產品”為主,有了一定知名度後,可以接各種廣告,以賣廣告和產品來賺錢,想想都知道不靠譜;尤其是堅定地為某個產品站臺的人,這樣的人是無利不起早。
第二種是真正的投資高手,本著以“回饋社會”的心態,做一些投資分享,因為每個人投資能力的成長都離不開別人的幫助,但是這樣的人,在網上公開自己的投資邏輯,經常會被批鬥成騙子,所以目前沒有多少人, 真的願意公開自己的投資經歷。
即使你真找到了, 也不應該把對方的所有的投資邏輯,不測試直接用。不然就是拿自己的錢開玩笑。
控制風險的最好辦法是深入思考,而不是投資組合。
對你的投資進行壓力測試,投資一家公司,到底有多少成分,是靠著從眾和大v的結論,有多少成分,是靠著你自己的觀察和深入思考?
別瞎忽悠自己就好,最後虧的還是自己的錢。
3、不要想賺到市場上每次波動
巴菲特:想要在股市從事波段操作是神做的事,不是人做的事。 如果我們有堅定的長期投資期望,那麼短期的價格波動對我們來說就毫無意義,除非它們能夠讓我們有機會降低我們的投資成本。
投資靠的是波動,有小波動和大波動,小波動無數,大波動不多,我們投資的主要靠長週期大波段。
投資就像一場充滿胡話和瘋好的賠博,市場偶爾會有定錯價格的良機。你們可能沒有聰明到一輩子能找出100次機會的程度。當你們遇到好機會,就全力出擊。就是這麼簡單。
選擇哪種投資策略,這其實也是一種概率論的邏輯,想想你一生中抓住100個機會容易,還是抓20個機會容易?
顯而易見是後者,無知的人總想著抓住各種機會,而智者只會在勝算最高的幾次機會里全力以赴。
為了投資者重視每次投資,巴菲特提出了一個“20次打卡”的概念。
在商學院講課時,巴菲特說:“我用一張考勤卡就能改善你最終的財務狀況;這張卡片上有20格,所以你只能有20次打卡的機會這代表你一生中所能擁有的投資次數。當你把卡打完之後,你就再也不能進行投資了。”
他說:“在這樣的規則之下,你才會真正慎重地考慮你做的事情,,你將不得不花大筆資金在你真正想投資的項目上。這樣你的表現將會好得多。”
如果你一生中找到三個傑出的企業,你就會變得非常富裕。
趙正寶老師也提過:你一輩子找到3個“通靈”的公司,對公司的大部分情況瞭如指掌,那麼他們就是你的提款機。
4、不要覺得自己無所不能
投資人並不需要做對很多事情,重要的是不要犯重大的錯誤。成功的關鍵是投資者如何把一些平凡的事,做得極不平凡。
投資成功與否並非取決於你瞭解的東西,而在於你能否老老實實地承認你所不知道的東西。
巴菲特不投資科技股,不是迷信,而是遵守自己“能力圈”的概念,在自己的能力圈做到極致,就是最安全的措施,既不會犯重大錯誤,而且可以獲得超額收益。
每個人的能力其實都有一個邊界,只有在能力邊界內採取行動才安全。
對巴菲特投資原則建立影響非常深刻的是一名美國“年度最佳擊球手”,他在棒球手球迷中的地位不亞於巴菲特在金融領域的地位,他提出一個觀點:高擊打率的秘訣是不要每個球都打,只打“甜蜜區”的球。
正確地擊打甜蜜區的球,忽略其他區域的,就能保持最好成績。
“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擊球手,你必須等待一個好球。如果我總是去擊打甜蜜區以外的球,那我根本不可能入選棒球名人堂。”
他把擊打區域劃分為77個,每個區域只有一個棒球大小。只有當球進入最理想區域時,才揮棒擊打,這樣能保持0.4的擊打率。如果勉強去擊打位於最邊緣位置的球,他的擊打率會降到0.3或0.2以下。所以,對於非核心區的球,任其嗖嗖從身邊飛過,絕不揮棒。
“甜蜜區”就是我們的能力圈,而超出“甜蜜區”的事情,強行去做,只能得到糟糕的結果。
5、不要投資垃圾公司
巴菲特:尋找超級明星——給我們提供了走向成功的唯一機會。
如果我們僱用一堆比我們矮小的人,那麼我們會變成一堆侏儒,但相反地若我們僱用一堆比我們高大的人,那麼我們終將變成一群巨人。
投資一家優秀的公司,其實就相當於讓這家公司的老闆為我們打工,有一群巨人給我們工作,我們就會變成一流的巨人。
一個二流的企業最有可能仍舊是二流的企業,而投資人的結果也可能是二流的,因為你僱傭的是一群侏儒。
如果投資了一家垃圾公司,那可能就是垃圾收益,還會讓你血本無歸!
尋找所謂有“轉機”的公司,最後很少有成功的案例,與其把時間和精力花在購買價廉的爛公司上,還不如以公道的價格投資一些物美的企業。
長期的歷史經驗表明,經營盈利能力最好的企業,經常是那些現在的經營方式與5年前甚至10年前幾乎完全相同的企業。(想想可口可樂、蘋果、沃爾瑪,足夠簡單)
巴菲特對於好公司的標準:你應該選擇投資一些連笨蛋都會經營的企業,因為總有一天這些企業會落入笨蛋的手中。
至於如何避開垃圾公司,你可能需要學習一些財報的知識,比如說識別公司是否連續虧損幾個季度,至少懂得避開有面臨“退市風險”的企業。
6、不要總想著收益
《窮查理寶典》中查理芒格提到一個農夫的話:“如果我知道我將在哪裡死去就好了,那我就不會去那裡”。
看起來很荒謬的話,其實是在告訴我們“逆向思維”對於“看起來無法解決的問題”,經常有出乎意料的效果。
比如說“怎麼讓印度越來越強大?”,可能比較難想清楚, 那麼用“逆向思維”,換成“怎麼把印度變得越來越弱小?”,把答案列出來,然後一一避免。
“怎麼讓一個人成功?”換成“怎麼讓一個人一敗塗地?”,把答案列出來,然後一一避免,答案你可能也很清楚,就是“懶惰”和“言而無信”。
“怎麼讓一個人投資成功?”換成“怎麼讓一個人投資有鉅額虧損?”
把全部家產投入,甚至借錢投資
聽消息投資,跟風投資,不要自己做決策
投資持續虧損的公司
你可以繼續列出來,然後一一避免
7、熱愛生活,理解運氣和因果邏輯
《活法》中稻盛和夫提到:一個人的一生,由運氣和因果決定。
有的人做了很多好事,但是階段性的結果不怎麼好,那是因為運氣不好,而有的人做了很多壞事,但是並沒有獲得相應的懲罰,那是 因為運氣太好。
但是,因果的影響要遠大於運氣,做善事,必然會有好結果,這是古代聖賢通過各種方式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人生哲學,《了凡四訓》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做投資,最終的收益,也是取決於因果,短期靠運氣,長期靠因果。
這不是迷信,而是眾多投資人經過實踐得出的結論,你會發現成熟的投資人很少交流投資的細節,更多的時間,他們用於學習傳統文化的哲學,進行修身養性,聚會大都是以“禪修”的方式,而這讓他們在投資市場,戰無不勝。
始終記得投資的目的:讓生活變得更加美好,讓未來更少焦慮。
所以千萬不要因為投資,亂了生活,亂了工作,要懂得熱愛生活。
閱讀更多 創投商學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