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帶火了在線教育,是“曇花一現”還是“柳暗花明”?

作者 | puuuuuma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

進入2020年,一場“新冠”疫情席捲了全國,其分佈之廣,影響之深,遠甚於當年的“非典”。諸多行業受疫情影響嚴重,首當其衝的便是服務業,如餐飲、酒旅、娛樂等。教育行業作為一項比較特殊的服務業,也受到了比較大的衝擊。而寒假與暑假並列,恰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培訓高峰。

不過,與酒旅這種完全依靠線下消費的行業不同,線上教育的模式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已經基本跑通,衍生出了在線1對1、小班、大班課,錄播、直播等多種形式。於是,在線下渠道基本停滯的前提下,大量教育機構選擇了plan B。

“新冠”疫情令2020年的春天略有些黯淡與寂寥,但在線教育的春天卻似乎格外明朗。

1

這場疫情可以說是一劑催化劑,助攻了在線教育的發展。

其實從在線教育的發展來看,這種形式基本從有網絡開始,就已經存在了。只不過早期的在線教育侷限於網校這種形式,其實質是錄播課,既沒有師生互動,也沒有學習的反饋機制。這也導致在此後的十幾年間,在線教育並沒有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線教育真正開始爆發,是在2010年前後。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各種在線工具、內容、平臺開始出現,互聯網巨頭切入這個賽道之中。並且,一些線下平臺也開始向線上轉移。在線教育的廣度和縱深被空前放大。

疫情带火了在线教育,是“昙花一现”还是“柳暗花明”?

在線教育發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對線下教育的競爭。它解決了線下教育的一些痛點,如可以隨時隨地接受教育,可以通過AI手段因材施教等等。如果看在線教育的發展,它也有很多痛點。在我看來,重要的是兩個其一為獲客成本,其二為下沉。

獲客成本高是在線教育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沒有實體校舍的在線教育機構普遍通過網絡、樓宇、地鐵等廣告營銷獲客,網絡營銷稍微精準,而後者則無異於廣撒網,導致獲客效率非常低。而獲客之後留存率也是一個問題,特別是一些教學力量薄弱的機構,在投入大量資源獲客後卻難以留存。

而這次的線下停課倒逼課外輔導進入線上,則變相的大幅降低了在線教育的獲客成本。以往是到處是找客戶,現在則是客戶找上門來。

另一個痛點是下沉。教育質量與教育資源的分佈基本與經濟水平呈正比,將東部優質的教育資源通過網絡的形式搬運到西部地區,當然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方式。然而現實卻往往恰恰相反,因為一二線城市的基礎設施更發達,用戶的接受度也更高,使得一二線城市的在線教育普及度還高於低線城市。但在線教育機構想要做大,就不得不考慮下沉市場,因為它們靠的是規模優勢。

以往,這個廣大的下沉市場是很難觸及的,新東方和好未來做下沉做了這麼多年,進展也不理想。但到了今年,情況則大不一樣了。

從我的今年春節返鄉(西部三四線城市)的觀察來看,線下停課後,大量培訓機構轉向了線上。比較大的機構,如好未來新東方都有自己的線上平臺,可以直接轉換。而小的培訓機構,則尋求與線上教育提供商合作,如松鼠AI、作業幫等。

所以說,疫情雖然無情,卻間接地培養了人們接受在線教育的習慣,推動了在線教育的普及。

2

實際上,已經有一些在線教育公司的股票開始聞風而動了。香港市場上,純正的在線教育有且僅有一家,那就是新東方在線。節後香港股市雖然因為疫情影響,表現不佳,不過新東方在線逆勢領漲,截至發文時上漲了41.4%。另外,網龍也有在線教育佈局,再加上又是遊戲概念,同期的漲幅媲美新東方在線。

疫情带火了在线教育,是“昙花一现”还是“柳暗花明”?

另外就是美股的在線教育板塊,好未來因為有學而思在線也被計算在內。不過,除了好未來與跟誰學以外,市值都較小,而且大多都未盈利。

疫情带火了在线教育,是“昙花一现”还是“柳暗花明”?疫情带火了在线教育,是“昙花一现”还是“柳暗花明”?

A股的在線教育板塊則比較雜,既有直接提供在線教育課程的昂立教育、立思辰、中公教育等,又有提供基礎設施的視源股份、佳發教育等。在春節後的第一個交易日中,一些在線教育股逆勢上漲,成為一片綠色中少有的那點紅。之後幾天,漲勢依舊,投資者似乎達成了默契,就是凡是涉及在線教育的,都是先漲為敬。

疫情带火了在线教育,是“昙花一现”还是“柳暗花明”?

其實,在線教育一直以來都是景氣度很高的行業。從2012年至2018年,在線教育逐漸走向成熟,市場規模擴張了4倍,市場規模超3000億元。

與行業景氣度呈鮮明對比的是,這個行業內的公司大部分卻活的並不“滋潤”,甚至說有點慘。前面提到在線教育的獲客成本高是一大痛點,國內的在線教育普遍獲客成本都在幾千元左右。

重營銷輕教學成為一些中小機構的通病,有個數據是說,95%的在線教育公司都沒有實現盈利。這一方面是由於重視營銷輕教學;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競爭激烈,市場上一時供大於求。

所以理論上說,疫情擴散利好在線教育,這個邏輯雖然成立,但並不適用於所有公司。很簡單的道理是,雖然這塊蛋糕變大了,但是疫情也倒逼部分線下機構轉向線上,所以競爭者也變多了。

實際上,A股除了佳發教育等少數幾家做教育信息化的公司外,並沒有純正的在線教育股。港股則只有新東方在線。這些線下轉線上的教育機構,要麼已經有成熟的線上系統和經驗了,要麼是臨時抱佛腳,或者借用其他的系統。對於後兩者而言,線下教育還是大頭,一時半會不可能轉型線上教育。所以說,當前轉到在線教育,更多的可能只是應急,是對線下的補償。

對於很多教育機構而言,2~3個月後才是大考,因為教育機構預收費用是三個月。現在是退不退費的問題,到時候就是續不續班的問題了。現在疫情預計持續時間比較長,對很多機構其實都不樂觀。

另外,一些頭部玩家看到了這一時期的線上化趨勢,抓住一切機會引流,爭相開放了自己的在線教育課程和系統。如騰訊教育組成了“不停學”聯盟,聯手多家合作伙伴,為公立院校提供免費課程內容、為學生在家學習提供免費平臺和課程內容、為線下教培機構轉線上提供平臺工具等。猿輔導、作業幫、新東方在線等均推出了海量的免費課程供學生在線學習。

所以,消費者即便從線下轉到線上,也會優先選擇那些口碑好、教學質量好、師資強的線上機構。這場疫情不僅是一次培養消費者習慣的好機會,也是加速行業優勝劣汰的過程。

疫情带火了在线教育,是“昙花一现”还是“柳暗花明”?

我們預計這場疫情的持續時間可能在半年左右,到時候正好又是暑假,這個每年競爭最為激烈的時間段更會加速行業的產能出清。

3

尾聲

在線教育與線下教育,可以說各有優劣。未來,它們之間一定不是誰取代誰的關係,而是並行發展,或者說是共生的關係。譬如,現在已經非常普遍的雙師課就是一種線上+線下的輔導模式,而新東方在線的東方優播,也在線下建立了線下體驗中心。

我們更傾向於推薦那些教育質量突出,教育與營銷並重的在線教育機構,並且看好線上+線下的相互協同。推薦新東方在線,依靠母公司的強大口碑與辦學經驗,以線下帶上線良性循環;推薦網龍,遊戲+在線教育雙輪驅動,佈局教育基礎設施,估值低有安全邊際;推薦跟誰學,利用名師+大班的模式成功率先實現盈利,上市之後開啟加速擴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