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隔離觀察點是怎樣一種體驗,記者實地探訪

2月7日凌晨,城區某處的賓館房間內,榆陽區工業商貿局的工作人員吳澤霖站在落地窗前,靜靜的看著街對面的一處3層樓高的小酒店,像一個盯哨的士兵一樣聚精會神。

1月26日,也就是正月初二,接到榆陽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指揮部通知,要求吳澤霖所在的工業商貿局迅速落實一家酒店,以備隨時隔離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的密切接觸者。

1月30日,榆林市首例確診病例公佈後,其有關的密切接觸者隔離工作也緊鑼密鼓的展開。當天,30名密切接觸者被帶到這家酒店進行醫學隔離。

“酒店隔離會否發生交叉感染?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如何開展工作?這些密切接觸者在裡面過得怎麼樣?”在酒店啟用一週後的2月7日,帶著這些疑問,記者實地走訪了這個隔離觀察點......

酒店隔離會否發生交叉感染?

——“全流程的無縫對接,才能最大限度阻斷疫情的傳播”

當天早晨9點鐘,記者在隔離密切接觸者的酒店門口看到,工作人員穿著防護服,帶著護目鏡、N95口罩和醫用手套正在對路面進行消毒。

榆陽區工業商貿局副局長、隔離觀察點工作小組負責人樊樹君告訴記者:“酒店周邊交通便利,離主要醫院也相對較近。在隔離人員入住之前,我們嚴格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對這裡進行了專業消殺和改造。”

在隔離觀察點是怎樣一種體驗,記者實地探訪

在隔離觀察點是怎樣一種體驗,記者實地探訪

據樊樹君介紹,改造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拆除了賓館原有的毛地毯,方便對賓館地面、走廊進行消毒工作。二是將原有門鎖更換為只能外開的電子門鎖,並把二樓房間窗戶全部安裝防盜窗,防止被隔離人員私自外出。三是在賓館背面焊接鐵製樓梯作為醫護人員專用通道,保證醫患住行分離。“被隔離人員入住後,榆陽區中醫院的醫務人員每天還會定時對大廳、走道、房間進行兩次消毒。”樊樹君說。

“注意消毒,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我們還為隔離人員房間配備消毒洗手液、消毒泡騰片。解除隔離的房間也會進行徹底消殺。”被抽調到酒店的榆陽區中醫院醫護人員朱娜說。她和醫院的同事們24小時輪崗,每天中午11點30分換崗。

在隔離觀察點是怎樣一種體驗,記者實地探訪

據瞭解,隔離酒店的工作人員分別來自榆陽區工業商貿局、公安榆陽分局和榆陽區中醫院,共計10人。其中工業商貿局的工作人員和公安榆陽分局的民警住在隔離酒店對面,榆陽區中醫院的醫護人員住在隔離酒店內。

在這個臨時隔離觀察點的職責分工上,工貿局綜合協調兼後勤保障,公安負責安保和突發事件處理,醫護人員負責酒店內部消毒、觀察隔離人員身體症狀等具體事務。不同是的職責,相同是的辛苦。1月30日啟用隔離酒店起,醫護人員一直沒回過家。

朱娜告訴記者,密切接觸者在這裡過了14天潛伏期後,會由相關部門經過嚴格程序解除醫學觀察,再由家人接回家中。“如果出現疑似症狀,我們會立即上報有關部門,再由他們派專人專車運送到指定醫院。”朱娜說,“全流程的無縫對接,才能最大限度阻斷疫情的傳播。”

據悉,截至目前,30個密切接觸者中已有16人解除隔離。

工作人員和醫護人員如何開展工作?

——“如果裡面的一個都沒有,那麼我們就是最安全的。”

“第一步消毒、測量體溫,核對信息、發放體溫計和房卡,掃碼進入微信群,進入自己提前分配好的單獨房間。”朱娜說,這些密切接觸者在酒店裡幾乎都是單人單房,只有一個特殊情況——一名小孩需要大人陪同,是兩人一間。

在隔離觀察點是怎樣一種體驗,記者實地探訪

工業商貿局的工作人員屈鵬飛告訴記者,據他所知,這些被隔離的密切接觸者測量體溫的方式還和別人略有不同:“他們先要用普通體溫計測自己體溫,同時醫護人員拿紅外線在額頭上測,如果兩者數據相差在一定範圍內的,就予以記錄。如果偏差比較大的,就必須持續測量體溫,一直測到準確為止,確保發生症狀及時救治。”

“因為房間的門只能從外面開,被隔離人員時是沒法串門的。”朱娜說,密切接觸者住2—3樓,2樓有一個她們的辦公室,住宿的地方在酒店後院的一個小房子裡。除對密切接觸者進行消毒、測量體溫和收集垃圾外,醫護人員從不和他們主動接觸。被隔離人員如果有需求,可以在微信裡面反饋,這樣也能有效避免交叉感染。

“水果、毛巾、拖鞋、牛奶、礦泉水......”被隔離人員向醫護人員說出需要的東西后,醫護人員轉達給在外的的工作人員,由他們負責統一購買。屈鵬飛說,只要是合理要求,他們基本都會滿足。為此,他們必須要24小時有人值守,隨時為酒店內的醫護人員和密切接觸者提供服務。

在隔離觀察點是怎樣一種體驗,記者實地探訪

吳澤霖是隔離工作組裡唯一的單身青年,今天前,他已經連續值了4個夜班。昨天晚上,組裡的老同志頂替他後,才美美的睡了一個回籠覺。

吳澤霖告訴記者,值班期間必須24小時開機,因為它害怕隨時有狀況發生。“有一個密切接觸者是輕度抑鬱症患者,前幾天藥吃完了,醫護人員打電話通知我們出去買;有時候醫護人員穿著防護服白天忙碌一天,沒吃上飯我們晚上還會送去方便麵;小酒店供暖不好,裡面的人晚上冷得睡不著,我們就去吧單位的電暖氣拿來給他們用......”說起值班時候的點點滴滴,吳澤霖娓娓道來。

屈 鵬飛說:“輪班後回到家中,妻子都會從上到下對她噴酒精,外套脫掉還要噴秋褲,鞋底子都要噴。這裡的每個人都是這樣。”

樊樹君說:“我們時常想的是,如果裡面的一個都沒有,那麼我們就是最安全的。”

密切接觸者在裡面過得怎麼樣?

——“真沒想到在這裡我還能過這個生日,非常感謝你們”

鼠年的正月對於劉雨(化名)來說,就像是一個悲喜交加的夢。正月初六(1月30日),榆林市公佈首位確診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後,劉雨作為密切接觸者被安置到了酒店進行醫學隔離。

一個人空蕩蕩的房間,每天只能和家人通過視頻的方式“見面”,隨著時間的推移,劉雨的心裡越來越不是滋味。更重要的是,2月5日是她的生日,難道就要這樣度過這個難忘的日子麼?

生日當天,劉雨低落的情緒引起了幫她測量體溫的醫務人員的注意,經過溝通談心後,才得知今天是她生日。醫務人員立即將這一情況反饋給了樊樹君,他當即表示:“我們一定要做點什麼,讓她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配合醫務人員開展工作。”和工作的幾人商量後,大家一致認為應該給劉雨購買生日蛋糕,表達一份祝福。

在隔離觀察點是怎樣一種體驗,記者實地探訪

由於當前正值疫情防控期間,各蛋糕店均已關門,經幾名工作人員多方聯繫,終於在下午四點委託醫務人員將蛋糕送到了劉雨手中。看到生日蛋糕這份充滿愛心的禮物,她激動說:“真沒想到在這裡我還能過這個生日,非常感謝你們。”

和劉雨一樣,趙文(化名)因為和首例確診患者曾在統一診所治療也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不同的是,他的隔離生活要過的充實一些。

2月7日當天,記者電話聯繫趙文之前,他正在和家人視頻,家人勉勵他要積極配合有關部門做好隔離觀察,他則希望家人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趙文告訴記者,來到這裡已經一週左右了,平時除了玩手機之外,還會看看電影和書。“我來之前就帶了幾本書,想著能打發時間。”趙文說,等著這次疫情過去了,他最想做的事就是和朋友們一起去踢足球。

中午12時,從指定飯店訂購的30餘份盒飯送到了樊樹君所住的酒店。嚮往常一樣,他帶著其他3名工作人員,從隔離酒店後面的專用通道沿梯而上,把盒飯送到了門口。待他們離去後,醫護人員再過來把用小推車盒飯依次送到每一個密切接觸者手中。

記者看到,今天的盒飯每一份都有燒茄子、土豆燉雞肉和一碗小米粥。“這裡的一日三餐都是對外訂外賣。在條件容許的範圍內,我們會盡最大努力調劑飲食。”樊樹君說。

據瞭解,截至目前榆陽區共有7家酒店作為臨時醫學觀察點,分別由相關部門派駐工作人員成立工作組24小時值守,負責各方人員的日常保障工作。

榆林日報記者陳靜仁

轉自榆林日報~~~~~~為他們點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