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过了那么多假曹操,我还你一个真的

在中国历史上,说起英雄,人们一般会想到项羽,刘邦、岳飞等,而提起奸雄,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曹操。

他的经典名句“宇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给他贴上了“奸雄”的标签。“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则是后人对曹操的评价。

但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奸雄”二字。他的形象,不论是在电视剧《三国演义》 、电影《赤壁》中,都被刻画成为一个反派人物。

但是真正的曹操,却是一个文学造诣极高,有勇有谋,重情重义的大英雄。就连鲁迅先生也曾说道:“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

你看过了那么多假曹操,我还你一个真的

01 曹操的英雄形象

他的英雄形象,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文学造诣高,是“建安文学”的领军人物

曹操流传在世的著作有很多,有一些诗篇,无论小孩大人,都朗朗上日。其中有反映当时社会真实现状的,如因混战所带来的国家倾颓、社会残破等现象的《薤露行》、《蒿里行》 。也有抒发自己雄心壮志的,如《短歌行》中的“周公吐哺,天下归心”,《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的诗,内容充实,感情饱满,读来振奋人心,自成一种风格,被后世称为“建安风骨”。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此外,曹操还精通音律、擅长书法。

《曹瞒传》中记载:“太祖好音乐,倡优在侧,常以日达夕。”曹操当时在邺城建铜雀台,设鼓乐声伎,对汉魏时期的音乐起了集大成之作用,更为以后的音乐奠定了基础。

曹操在书法方面,擅长于草书,亦工隶篆。唐代张怀瑾在《书断》中将书法家分神品、妙品、能品三类,曹操被列入妙品中“章草八人”之一,评语为“尤工章草,雄逸绝伦”。

你看过了那么多假曹操,我还你一个真的

二是会打仗,有勇有谋

曹操不仅文学造诣高,在军事上,也毫不逊色。

建安十年,曹操平定乌桓后,袁绍之子袁尚,袁熙又率少数亲随,投奔辽东太宇公孙康。

一些能臣武将都认为,根据现状,应该一鼓作气,平定辽东。

而曹操此时却下令回师许昌,众人不解,曹操抚须笑说:“公孙康早就畏惧袁氏会吞并他,现在二袁在他那里,必会导致公孙康疑心重重。若我这时去讨我他们,反而会促使他们团结起来对抗我。缓一时讨伐他们,二袁必会谋取公孙康的地盘。不用我出兵,公孙康也会杀了二袁的。”

不出曹操所料,数日后公孙康派人送来了二袁的首级。曹操不费一兵一卒,轻松地取得了此战的胜利。

类似战役还有很多,在官渡之战中,曹操在敌我力量悬殊,战事不利的情况下,亲率五千军士去夜袭乌巢,烧毁了袁军的粮仓,彻底扭转了战局,打败了主要对手袁绍,并在数年之内控制了中国北方。

曹操用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谋略,成为了三国时期顶级风云人物。

你看过了那么多假曹操,我还你一个真的

说起重情重义的典故,很多人都会想到“桃园三结义”,但在真正的历史中,曹操并不亚于刘关张三兄弟。

建安五年,曹操亲征徐州。此一战颇为顺利,曹军势攻下了城池,将刘备赶走,还生擒了关羽。

按理说,被俘之后,理应享受俘虏的待遇。但曹操擒获关羽后,非常看重关羽,《三国志》说:曹操拜关羽为“偏将军”,礼之甚厚。但此等款待,也没能留住关羽。当关羽知道刘备的下落后,他毅然离开曹操,想要回到故主身旁。

曹操的部下忿忿不平,想拦截关羽,曹操知道后说:“彼各为其主,勿追也”,就此放过了关羽。

曹操对关羽的情谊,一直延续到最后,当孙权处死关羽,并送交给曹操的时候,曹操先是放声大哭,并封关羽为“忠义候”,还以“王公之礼”厚葬了关羽,可谓极其重情重义。

你看过了那么多假曹操,我还你一个真的

02 真实原因

看了上面的这些内容,很多人可能要提问了,那为什么在历史长河中,要把曹操改编戚“奸雄”呢?

一是源于小说的特色

《三国演义》是一本小说,众所周知,小说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创造活生生的典型形象,这其中就少不了正面典型和反面典型。这些人物的塑造,必须具有独特而鲜明的个性。即好就是好,坏就是坏。

但在真实的历史中,曹操却是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奸诈狡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阎王脾气,菩萨心肠;英雄气派,儿女情怀……

这么多张脸,长在一个人身上,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无疑增添了难度。但是罗贯中基于正统立场,在小说中极力张扬“拥刘反曹”主旨,从而把一切好人物形象、优秀品质都堆加在刘备身上,而奸猾多疑等负面形象,都给与了曹操。

比如,在吕伯奢事件中,《三国演义》中说的是曹操在离开董卓,返回乡里的途中,经过吕伯奢家,夜晚听到他们食器碰撞的声音,误以为是想谋害自己,于是在夜里杀死了吕伯奢的家人,还凄枪地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在正史《三国志》中,却是这样描写曹操的,他悲抢泪下,说道:“宁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

这句话按正常的理解应该是曹操错杀了好人很伤心,但事已至此,已经无法挽回,只能这样自己安慰自己。但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为了表述作者为曹操设定的文学人格,将天下人拉了进来,无形间激起群愤,扩大了影响范围,制造了一个自私、奸诈、残酷的曹操形象。

你看过了那么多假曹操,我还你一个真的

二是源于艺术的要求

有很多人对于三国时期这段历史的了解,都是由《三国演义》或者是其相关影视、戏剧中所得到的。这固然能够让人们对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有所认识,但是演义毕竟是演义,会有许多虚构的成分。所以为了符合老百姓朴素的价值观,不得不把一个个人物性刻画到极致,这就导致许多人物都变得脸谱化了。

正如著名京剧《唱脸谱》中所唱的:“蓝脸的窦尔墩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脸谱分为各种颜色,其中白脸多指代反面人物,阴险狡诈之人,在戏曲舞台上,曹操出场时脸上总是涂满白色的油彩,而在戏剧领域,脸谱上涂红色代表忠诚,黑色代表正直,黄色表示果断。无色表示仁爱,白色代表奸诈,所以在戏剧舞台上,白脸的曹操就成了最著名的奸诈形象。

通过类似戏曲、剧本、二次元的改编等,给三国人物画上一张张脸谱后,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这些三国人物本身的性情,多少被隐藏了一些。

因此,关于曹操的负面故事从未消失,无论在他生前和身后都持续地传播着。

你看过了那么多假曹操,我还你一个真的

03 结语

曹操所处的已经离我们远去,一千多年的风风雨雨,任意改写了曹操的形象,罗贯中当年给曹操留了首《邺中歌》,结尾是:“书生轻议冢中人,冢中笑尔书生气”。意思就是后人对三国中的英雄人物,不要妄加评论,以免被逝者所笑。

所以不要再黒曹操了,其实他真的称得上是一代英雄,无论是从政治抱负还是思想文采,都值得后人去学习,我们一定要用历史的眼光,去看一代伟人的真实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