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不起”,與家庭教育關係很大,三種方法讓他更有競爭力

小敏正在廚房忙活,四歲的兒子突然興奮地跑進來對她說:“媽媽,剛剛我和爺爺下象棋,我贏了!”雖然明知道是爺爺故意讓孩子贏的,小敏依然給兒子豎起大拇指,對兒子說:“寶寶真棒!”

其實,小敏對爺爺經常讓著孩子的做法並不贊同。因為她感覺現在兒子的好勝心越來越強了,無論做什麼都要贏。如果贏不了,他就會大發脾氣,又哭又鬧的。

小敏擔心爺爺經常這樣做,會令孩子形成“輸不起”的心理,這樣對孩子以後的社會適應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等等,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孩子“輸不起”,與家庭教育關係很大,三種方法讓他更有競爭力

孩子和爺爺在下棋

在生活中,確實很多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贏了就沾沾自喜,輸了就大發脾氣,為自己找各種理由開脫。孩子“輸不起”,其實與家長的教育不當有很大關係。

例如,很多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理所以平時經常告誡孩子,做事只能贏,不能輸。而且,他們還會想方設法地為孩子解決各種問題,儘量為孩子排除一切干擾,以便孩子能夠順利地成長。慢慢地,孩子就形成“輸不起”的心理了。

其實,“輸不起”的心理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畢竟,在生活中,孩子的成長不可能永遠一帆風順。如果孩子不能正確地面對失敗,那麼,他就很難有所作為。


孩子“輸不起”,與家庭教育關係很大,三種方法讓他更有競爭力

很多孩子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

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正確地面對挫折,例如告訴孩子,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隻贏不輸的,讓他明白,失敗和成功一樣,都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然,而且會伴隨著每個人的一輩子。輸了不重要,只要學會把失敗化作成功的動力,那麼,依然可以獲得成功。

孩子“輸不起”,雖然是孩子渴望成功的表現,也是孩子好勝心強的體現。如果孩子不能正確面對成長中的挫折,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就覺得痛苦,情緒低落,會影響孩子形成健全的性格。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教孩子學會合理地調節自己的情緒,告訴他“輸”並不丟人,不值得時刻放在心上。


孩子“輸不起”,與家庭教育關係很大,三種方法讓他更有競爭力

父母要教孩子合理地調節自己的情緒

三種方法讓培養孩子的良好心態

只有讓孩子形成“勝不驕,敗不餒”的心態,他才能很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無論是輸還是贏,都能坦然地面對。那麼,父母應該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養成這樣的心態呢?不妨試試以下建議:

一、不要故意讓孩子“贏”

很多父母在陪孩子玩遊戲的時候,都喜歡讓著孩子。例如,陪孩子下棋、拍球的時候,他們會為了滿足孩子想贏的心理而讓著孩子。看著孩子獲得勝利後興奮歡呼的樣子,自己也覺得很開心。


孩子“輸不起”,與家庭教育關係很大,三種方法讓他更有競爭力

父母為了滿足孩子,而故意讓著孩子

雖然父母認為自己只是在陪孩子玩,讓讓孩子也沒關係;但是,對於孩子來說,那可不是“遊戲”,他會像看待“工作”一樣認真。如果父母經常讓著孩子,會導致孩子以後不能再接受“輸”的結果。因為他在心底裡認定,自己就是第一的,他不允許別人超越自己。

但是,孩子總會長大,他會接觸越來越多的人,這些人不可能像父母那樣,時時處處都讓著他,所以,他遲早需要面對會輸的現實。

所以,父母的正確做法,在是平時的生活和遊戲中,不要為了讓孩子高興而讓著孩子,而是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只有讓孩子嘗一嘗輸和失敗的滋味,他才會明白,輸和贏在生活中,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孩子“輸不起”,與家庭教育關係很大,三種方法讓他更有競爭力

父母可以讓孩子嘗一嘗失敗的滋味

二、“輸不起”的孩子,讓他多輸幾次

如果父母發現孩子有“輸不起”的心態,那麼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故意讓他多輸幾次。如果孩子在輸後大哭大鬧,那麼,父母可以任由他發洩,不要理睬他。這樣,孩子很快會因為覺得無趣,而逐漸減少哭鬧了。而且,這種做法,可以鍛鍊也的受挫心理,培養他“輸得起”的心態。

另外,媽媽陪孩子下棋時,如果孩子輸了就哭鬧,那麼在孩子下次要求媽媽陪他下棋的時候,媽媽可以直接拒絕,並且告訴孩子自己不想和他玩,因為他怕輸。這樣,可以給孩子一個教訓,讓他明白,“輸不起”會令別人不喜歡,會影響自己和別人的關係的。

父母要想辦法讓孩子明白,在生活中,無論做什麼都會有輸贏。如果需要別人讓著自己,那麼贏了也不光彩。只有輸得起,才能獲得別人的歡迎和尊重。


孩子“輸不起”,與家庭教育關係很大,三種方法讓他更有競爭力

對於輸不起的孩子,父母可以讓他多輸幾次

三、讓孩子明白,可以輸給別人,但不能輸給自己

在生活中,父母要告訴孩子,輸給別人並不可恥,但是,不能輸給自己。即使暫時比不上別人,但是,如果和自己比是進步了,那同樣也是勝利。

父母在給孩子制定目標時,不要把“超過某人”當成是目標,而是把超越過去的自己當成是目標。只要孩子把過去的自己當成“競爭對手”,那麼,他就不會把最後的輸贏看得太重要,也就不會出現“輸不起”的情況了。


孩子“輸不起”,與家庭教育關係很大,三種方法讓他更有競爭力

可以輸給別人,但不能輸給自己

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 我們要教育孩子正確地看待輸贏,讓他明白,失敗並不可怕,只有“輸得起”,才有贏的可能。只有擁有“輸得起”的心態,才更容易成功。

各位朋友,你們覺得卡卡媽的說法有道理嗎?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