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行為明明是缺愛,父母卻驕傲的以為孩子是高情商,可悲

網上看到有人曬自己孩子,說自己的孩子多懂事,見人會問好,在家會幫自己拖地、打掃衛生,跟別的小朋友玩耍時也會主動禮讓別人,從不亂髮脾氣。

這些行為明明是缺愛,父母卻驕傲的以為孩子是高情商,可悲

於是下面跟帖的一陣羨慕嫉妒恨,紛紛說自己家的娃多不老實,多不聽話,三天不打上房揭瓦,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

看的我是實在好笑。

其實我也理解,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聽話、懂事、懂禮貌呢?你看看我們出去,要是看到一個懂事的孩子,我們都會忍不住要誇獎“真乖”、“真懂事”,父母聽了這話,也心裡美滋滋的,往往還會掩飾性的罵孩子“懂啥事,不給我惹事就燒高香了。”

我理解父母的這種希望孩子高情商的心情,但是我很想跟這些父母說,高情商的孩子也許有,但是大多數所謂的“高情商”的孩子,只不過是他們缺愛後的表現。

不是高情商,而是缺愛

我為什麼這麼說呢?

看看另一個網友的回答:

我小的時候被送到外婆家,從記事起就很聽話懂事,也不敢哭鬧,總是偷偷的大量大人的情緒。如果大人不高興了,自己就總是用多幹活少說話來討好他們。在自己家吃東西,如果他們不說可以吃,自己絕對不敢去哪。

他們並不是真的想去表現的好像“高情商”,他們只是被逼的。為了贏得父母的愛,不被父母打罵,他們學會了刻意的假裝,學會了壓抑自己的情緒,學會了察言觀色討好別人,於是就表現的好像高情商的孩子。

試想,如果他們有父母足夠的關愛,他們無論怎麼做,父母都會疼愛他們,他們會假裝“高情商”嗎?

這些行為明明是缺愛,父母卻驕傲的以為孩子是高情商,可悲

事實上,從兒童心理發展的角度來說,“高情商”本來就不應該出現在孩子身上。

高情商具備以下兩個重要特點:

1、換位思考

會換位思考,才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待問題,才會不讓人難堪,才會說出別人喜歡聽的話。

2、擅於控制自己的情緒,理智,不容易衝動

高情商的沒有一個是衝動易怒的,動不動就發火的人,還談什麼高情商?

但這兩點與兒童的心理發展嚴重不匹配。

首先,兒童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高情商的第一個重要特點是“換位思考”,但是兒童恰恰缺少的就是換位思考的能力。因為兒童的心理發展過程是從以自我為中心向去中心化發展的。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做過一個經典的“三山實驗”,證明歲前的孩子是以自我為中心的。

皮亞傑設計了一個假山模型,然後要求兒童從4個角度觀察觀察模型。再給兒童一組照片,讓他選出對面玩具娃娃看到的假山模樣。結果大部分6歲前的孩子都無法完成這個任務,皮亞傑以此來證明兒童的“自我中心”的特點。

這些行為明明是缺愛,父母卻驕傲的以為孩子是高情商,可悲

只有當孩子6歲以後,隨著社會活動的增多,與人交流互動的增多,兒童才開始逐漸由以自我為中心過渡到去中心化,開始學會換位思考,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和觀察問題。

所以,那些父母所謂的高情商的表現,比如禮讓、禮貌等行為,並不是孩子從別人的角度思考後的結果,只是他們知道這樣做了父母會高興,會表揚他們罷了。

其次,兒童的情緒大腦是領先於理智大腦發育的

“高情商”的第二個重要表現是“情緒控制能力好,不亂髮脾氣”。這與兒童的大腦發育也是相違背的。

看下面這張圖,圖上標註的是人的邊緣系統和額葉的發展。邊緣系統主要負責的就是人的情緒,而額葉主要負責的就是人的理智。

這些行為明明是缺愛,父母卻驕傲的以為孩子是高情商,可悲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整個成長過程中,額葉的發展一直是落後於邊緣系統的,直到24歲左右額葉才會發育成熟。因此在24歲以前,孩子更容易受情緒支配,這種支配越是低年齡就越明顯。正因為如此,我們才會發現孩子很容易因為一點小事就又哭又鬧,但是很快就又變得開心了。根本原因是他們的額葉不夠發達,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表達。

所以,對於孩子來說,又哭又鬧的很正常,要求他們充滿理智的控制情緒不現實。而現在孩子卻表現的如此懂禮貌,不隨意的哭鬧,那就只有一個原因:生存受到了威脅,為了更好的活下去,不被父母打罵,只能是有苦也得忍著。

說到這裡,大家也應該明白,哪有什麼高情商的孩子,都是父母嚴加管教下壓抑本性的結果。

他們並不是真的具備了情緒控制能力,懂得了換位思考,為別人考慮,他們只是因為顧慮父母,不希望被父母打罵罷了,是被逼無奈的選擇。

這些行為明明是缺愛,父母卻驕傲的以為孩子是高情商,可悲

不好好管教,難道由著孩子為非作歹?

可能有的父母會疑問,不打壓他們,難道由著孩子為非作歹、無法無天?

管教沒錯,但我們反對的是過度的打壓孩子,刻意的去追求孩子多麼懂事、多麼聽話、多麼高情商。什麼年齡就應該什麼樣的事。

我們可以以身作則,引導孩子向這方面發展,而不是通過批評打罵的方式逼孩子,讓他們小小年紀就表現的和成人一樣老成持重。在孩子心理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時候就逼著成為這樣的人,這樣做無疑是拔苗助長,難為孩子。

作為父母,不要老想著一步登天,一下子就把孩子培養到位,要學會靜待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