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小曼:做渣女是条不归路

提及民国时代的渣女,陆小曼若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

陆小曼:做渣女是条不归路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可能是上天给她的好牌太多了,所以她不懂得珍惜,不知道经营。她的第一位丈夫王庚,乃是中国近代一位优秀的将领。他曾留学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西点军校,与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是同班同学。“巴黎和会”期间,他曾跟随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陆征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赴法谈判,同时担任中国代表团上校武官,兼外交部外文翻译。回国之后,他任中华民国航空局委员,两年之后就升任至陆军上校。官运亨通,前途似锦,又生得仪表堂堂,英姿飒爽,称得是当时无数丈母娘眼里的国民女婿。

陆小曼:做渣女是条不归路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陆小曼嫁给他,称得上是郎才女貌,门当户对。在“名媛”还不是个贬义词的民国时代,陆小曼当真无愧为其中翘楚:出身名门,家境优渥。父亲是财政大臣,母亲是大家闺秀。她生为独女,得到了那个年代最好的教育。她笔墨丹青无所不能,琴棋歌舞无一不精,兼通英文和法文,会弹钢琴能谙昆曲,备受望族大家们的赞誉。画家刘海粟曾夸赞:“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的特色;写文章,蕴藉婉转,很美,又无雕琢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郁达夫则将她推崇为“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胡适更不顾及悍妻江冬秀的感受,直截了当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这些恭维之词一方面源于陆小曼的才华卓越,另一方面来自她美丽绝伦的容貌:一张淡雅柔和的瓜子脸,五官精致,笑眼弯弯,被上海人形容为“花描”,皮肤莹白,略扑点儿粉,能达到“光艳照人”的效果。她又生就一袭婉约典雅的气质,一颦一笑摄人心魄,一举一动落落大方。她十几岁即被外交部邀请去接待外宾,彬彬有礼,翻译精准,得到了顾维钧的赞誉,震动了京城。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见了她,也不得不承认她“媚眼诱人,秀发缠绕”,生就的美人胚子,自愧不如。

陆小曼:做渣女是条不归路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如斯美貌,如斯才情,如斯背景,如斯万千宠爱于一身,陆小曼养成了恣意任性、我行我素的风格。如果说李小璐的“公主病”到了癌期,陆小曼人家直接活成了公主。王庚初遇陆小曼,她才十九岁。王庚与许多爱慕者一般,对她展开了热烈的追求。追求的区别在于,别的男性都是走上前去向美人献媚。王庚则是立即托人到陆家求婚。陆父慧眼赏识这位青年才俊,不过一个多月,就将女儿嫁给了他。

1922年,在北京金鱼胡同的海军联欢社里,王庚与陆小曼的婚礼极尽奢华,轰动一时。中外来宾数百人。伴娘团除了曹汝霖、章宗祥、叶恭绰等高官家的大小姐,还有几位英国小姐做陪衬。为了排场,结婚的一切费用都由陆家承担。王庚虽然出身官宦世家,无奈家道中落。他一心想以个人的功业来重振门楣,于是将大量精力用到了工作方面。婚后第二年,王庚升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同年晋为陆军少将。地位的高升使他保证了陆小曼能够尽情买买买、逛逛逛、玩玩玩。除了物质的倾力供给,王庚对陆小曼非常忠诚,从未有过婚内出轨与娶姨太太的想法。只是作为一名军人,王庚的作息规律极严格,每周一到周六,他早起早睡,很少参与聚会。陆小曼却对王庚非常失望。她喜欢跳舞,王庚不陪她;她喜欢热闹,王庚不热衷;她需要浪漫,王庚没兴趣;她需要体贴,王庚没时间。王庚紧张的是仕途,是家国天下戎马纵横,陆小曼渴望的是良配,是张敞画眉烂嚼红茸笑对檀郎唾。她抱怨“王赓是个木头人”,她哀婉:“婚后一年才稍懂人事,明白两性的结合不是可以随便听凭别人安排的,在性情和思想上不能相谋而勉强结合是人世间最痛苦的一件事。”

陆小曼:做渣女是条不归路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王庚得知,心生内疚,却无法从紧张的日程里分出精力。他除了继续用朴素又本分的方式爱他的妻子,就是趁同门师弟徐志摩来访的时候说:“志摩,你替我陪小曼聊天吧。”;“志摩,你替我陪小曼去玩吧。”;“志摩,你替我陪小曼逛街吧。”……一回约二回陪,陆小曼与徐志摩之间产生了熊熊之火般燃烧的爱情。后来就是惊世骇俗的离婚案了。王庚一开始并不相信,相信后不愿意离婚。后来徐志摩拜托刘海粟摆酒劝说王庚,刘海粟在祝酒时以反封建为话题,谈到夫妻之情应该建立在相互之间感情融洽的基础上。王庚终于舍得割爱,他举杯向刘海粟、徐志摩,也向陆小曼,说如果她认为与徐志摩在一起幸福,他愿意离婚。此时的王庚,权势已非寻常官员可比,他从始至终没有难为过徐陆二人,哪怕陆小曼为了离婚打掉了腹中胎儿,哪怕陆小曼转身就与徐志摩在北京城里举办了婚礼——民国时代的离婚依然是一件不光彩的大事,名人的离婚尤其容易招致街巷非议。王庚为了陆小曼,一切都忍了。

陆小曼:做渣女是条不归路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奇葩的是,找到了灵魂伴侣的陆小曼,在第二场婚姻里过得也不怎么美满。蜜月的激情过后,陆小曼已不满足于二人游山玩水、踏青赏花、古楼听戏、吟诗作画的消遣。她需要的是回归以前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环境。此外,她对料理家事是生疏的,不感兴趣的。她每天睡到日晒三竿才起床,下午写信、会客、见朋友,晚上跳舞、打牌与听戏。徐志摩为了娶她,与父母师友闹翻,被家里断了经济支援。陆小曼却要求徐志摩带她迁居上海,租住豪华公寓,一口气请了14个佣人。在家庭开销方面,陆小曼每个月最少花掉五六百块的大洋,相当于现在的25000—30000元人民币。徐志摩为了供养她,不得已同时在光华、东吴、大夏三所大学讲课。课余赶写诗文、赚钱稿费。即使如此,他都一度需要请朋友周济。有一次,徐志摩窘迫到了写信请朋友代他垫付丝绸手帕的钱。陆小曼变本加厉,以流产伤身为由抽起了鸦片。更以推拿为借口,邀着十里洋场的花花公子翁端午登宅入室,为她按摩身体,缓和身体的疼痛。

陆小曼:做渣女是条不归路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翁端午何许人也?他的祖父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父亲翁绶祺任过知府,以画鸣世。翁端午在家庭熏陶下,长成为一个会唱京戏擅国画,懂得鉴赏古玩,又会做房地产生意的文化掮客。他懂得女人的弱点,擅长逢迎拍马与讨好。他家中有妻有子,还断不了与戏子厮混,曾与女学生生下一个私生女。陆小曼与他做了朋友,变得更加颓废,更加懒散,浑浑噩噩,索求无度。徐志摩忍无可忍,劝她戒烟。陆小曼大发雷霆,把烟枪摔在徐志摩的脸上,将他的金丝眼镜摔得粉碎。徐志摩愤懑地离开上海,翁端午趁虚而入。历史再次重演……

陆小曼:做渣女是条不归路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值得一提的是,陆小曼这一次的移情别恋,建立在徐志摩坠机身亡,她生活无着的基础上。二人维持半同居关系近30年。此期间,翁端午待她还算不错。但是随着政治风向的转变,翁家逐渐走向落魄。翁端午将自己的所有收藏变卖不遗。1960年前后三年,物质奇缺,为了一包烟,一块肉,翁瑞午不惜冒着酷暑、顶着严寒排长队去张罗。郁达夫的前妻王映霞偶遇陆小曼,她已经年老色衰,颊萎腮瘪,满口牙齿唯剩一两颗。王映霞询问她在徐志摩去世之后的光景,陆小曼唏嘘道:“过去的一切好像做了一场噩梦,甜酸苦辣,样样味道都尝遍了。如今我已经戒掉了鸦片,不过母亲谢世了,翁端午另有新欢了。我又没有生儿育女,孤苦伶仃,形单影只,出门一个人,进门一个人呢,真是海一般深的凄凉和孤独,像你这样有儿有女有丈夫,多么幸福……”其实,解放后的陆小曼蒙了陈毅的怜惜,好歹在上海文史馆有一份谋生的工作。可惜她不善理财,无亲无靠,家徒四壁,又患着肺气肿和哮喘病,尝尽了生活里的辛酸。1965年4月3日,一代倾城红颜陆小曼在上海华东医院过世,享年63岁。她死后连殡葬用的新衣也没有,还是在翁端午死前交托的好友赵清阁的慈悲心下,裹了一套被赠送的新绸衣裤入殓。

陆小曼的前半生享尽荣华,备受万千宠爱,活得骄纵自我,不知饥馁与冷清何滋味;后半生病痛缠身,饱受流言与歧视,在悔恨与痛苦中虚度了光阴。与她同时代的名媛们,郭婉莹在兼顾家庭的闲暇,与好友在上海国际饭店开办了中国第一家现代女子时装设计的“锦霓”沙龙,文革期间饱尝磨难,依然穿着旗袍优雅地清洗厕所、穿着皮鞋在菜场卖咸鸭蛋,每天准时准点的用搪瓷杯喝下午茶;有“84号小姐”之称的上海富家小姐严幼韵,在日军偷袭珍珠港期间,她的丈夫被捕杀害,她带领一家老小将房子的花园开拓成菜园,挖地种菜,养鸡养猪,在战乱年月把苦日子过成了散文诗……她们如陆小曼一样,有着抛物线一般的人生经历,年轻时候长得好、学得好、嫁得好、爱得好,当中年的残酷狰狞着袭来,她们纷纷昂起头颅,用自己的骨气与豪气,回击给了岁月更响亮的巴掌。

唯有陆小曼,始终像个自私贪婪的孩子,对于自己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的东西混无珍惜,对于自己该尽的义务、该担当的责任能逃就逃,能躲就躲。对于世界送来的诱惑,却是毫无自制,骄傲而无畏地去触碰。可惜,岁月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会让任何一个人永远有年轻犯错了可以重头再来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