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州文献资料初编之三:人物(1)

桥渡二谢事迹。谢良琦。谢济世。

谢良琦

《今世说》〜清·王晫。风度。

谢石臞判常州,日持一卷书坐厅事。有吏抱牍至,辄挥之。乡先达请宴,见者亦往往谢去。顾喜与诸生论古今,以文章争胜负。人目之为傲吏,辄欣然有喜色。(283页)

《王士禛全集》〜清.王士禛。杂著之十四。《香祖笔记》卷四。

全州谢良琦,字石臞。能为古文,康熙初,以明经通判常州。恃才傲物,意不可一世。常以谒巡按御史,与予邂逅公廨。初未相识,彼此不交一言罢去。既而知其予也,乃遣使过江致书问,通殷勤。后遗其刻集,中有为予《洋渔诗》序,予笑语人:“谢君何前倨而后恭耶。”会同年江陵胡默斋(在恪),官江南提学,闻谢名,过毘陵,因召见之。谢时有母之丧,要绖而往。甫登舟,胡亦卞急人也,望见之,怒甚,急使麾去。谢傲然不屑。予按唐李林甫欲致萧穎士,时穎士居丧广陵,闻召,诣京师,缞麻谒林甫于政事省。林甫大恶之,即令斥去。穎士忿,乃作《伐樱桃赋》以刺之。与良琦事正相类。(4547页)

全州文献资料初编之三:人物(1)


桥渡村旁龙洞清溪为清湘八景之一


《粤西词载》曾德珪。

谢良琦。字仲韩,又字石臞,号献庵,广西全州人。明崇祯十五年举人。入清后,历淳安、蠡县知县,皆有异绩。两为常州,延年通判,皆以馋去。为人忠质、浑厚。友王渔洋。著《醉白堂诗文集》,附诗余一卷。兰陵杨廷鉴序其集,谓先生具雄伟拔出之才,为海内词坛领袖,自名公巨卿,骚人墨客,得其片言只韵,吟咏爱玩,以为希世之宝。(20页)

谢济世

《清史稿》〜近.赵尔巽等撰。卷二百九十三。列传八十。

谢济世,宇石霖,广西全州人。康熙四十七年,举乡试第一。五十一年,成进士。雍正四年,考选浙江道御史。未满旬,疏劾河南巡抚田文镜,营私负国,贪虐不法,列举十罪。上方侍文镜,意不怿。命还济世奏。济世坚持不可。上谕曰:“文镜秉公持正,实心治事,为督抚中所罕见者、贪脏坏法,朕保其必无,而济世於督抚中独劾文镜,朕不知其何心?”夺济世宫,下大学士、九卿会鞠,济世辨甚力。刑部尚书问:“指使何人?”对曰:“孔孟。读孔孟书,当忠谏,见奸弗击,非忠也!”命夺济世官,往阿尔泰军前效力赎罪。济世至军,大将军福彭颇敬礼之,济世讲学著书不稍辍。高宗即位,诏开言路,旋召济世还京师,复补江南道御史。乾隆三年,疏言:“母蒋年七十一,行动艰难,耳目昏愤。臣欲归养,则贫不能供甘旨;欲迎养,则老不能任舟车。乞敕部以州县降授湖南、广东,臣得母子聚首。”上特授湖南粮储道。

八年,济世闻衡阳知县李澎征赋纵丁役索浮费,易服伪为乡民纳赋者以往,察得实,济世详劾。巡抚许容庇澎,以济世荡栓逾闲列状入告。上命解任,交总督孙嘉淦会鞠。容令岳常澶道仓德代济世,布政使张璨附容指,贻书仓德,令更易长沙府详牒。仓德不直璨所为,发其书上嘉淦,嘉淦庇客,寝其事。上命侍郎阿里衮如湖南会嘉淦按治,而仓德以嘉淦寝其事,揭都察院奏闻。上责嘉洤,召还京师、解容、璨任,夺澎官阿里衮寻奏济世被诬劾,请复官,上命奖仓德,调济世驿盐道。

蒋溥代为巡抚,賺济世所著书,斥为离经畔遒,上曰:“朕不以语言文字罪人。”置不问。未几,复言其老病,乃命休致。归家居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八。(节录《清史稿列传八十》)

《清儒学案》〜徐世昌等编。卷五十五。 穆堂学案。 李绂。万承苍、谢济世、陈法。穆堂交游。谢先生济世。

谢济世字石霖,号梅庄,全州人。康熙壬辰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雍正四年,迁御史。劾疏河南巡抚田文镜。上召入,还其疏。复力争,上疑与穆堂为朋党而倾文镜,夺官,发阿尔泰军前效力。在戍所撰《古本大学注》,将军论劾,谓有怨望语。廷议罪当死。是时有陆生楠,与同戍,撰《通鉴论》非议时政,被诛。同缚使视行刑,乃宣旨释之。高宗即位,召复官。以所撰《大学注》、《中庸疏》进上,具疏略曰:“臣蒙世宗宪皇帝赦其重辜,留之荒塞,俾得索居省过,闭户读书。九年以来,四书麤晓,虽论、孟之笺未就,而《大学注》、《中庸疏》早成,《大学》一书,经振武将军顺承,郡王保参其诽谤程朱,世宗并不诘问。又经九卿科道议其讽刺朝政,世宗复加宽容。盖以诽谤者因先儒之有疵,讽刺者特行文之失检。今书中九卿科道所议讽刺三句,臣已改删,惟是分章释义遵古本,不遵程、朱。习举业谢有成规,讲道学者无历禁。当世道方隆之时,即圣学大明之日,但当发挥孔、曾、思、孟,何必拘泥周、程、张、朱?臣所虑者,程、朱之说固非,臣之说亦未尽是。乞睿鉴舍其瑕而取气瑜,不胜惶悚。”上严饬,还其书。寻出为湖南粮储道。发衡阳善化浮征弊。巡抚许容庇县令。反劾解任,下总督孙嘉淦按治。岳常澧道仓德代其任。布政使张璨阿容指,贻书令更易长沙府详牒,仓德以其函通揭,事得白。改驿盐道。蒋溥代为巡抚,密进所著书,斥为离经畔道。上置不问。又言其老病,乃罢归家居。十二年,卒。著有匧藏十经、丧礼宁俭录、史评、西北域记、篡言内外篇。(参先正事略)。附录:先生篡言有曰:“元之儒许与刘,明之儒薛与邱,欲睹洙泗之俎豆,惜其拾洛闽之麸薄也。新会、馀姚归陆逃朱,能翻考亭之科臼,惜其袭象山之箕裘也”。观此可见其为学之旨。(篡言)(2191〜2192页)

《郎潜纪闻.三笔》〜清.陈康祺。卷一。

士大夫立朝风节,多由读书养气而来。亦有少日贫贱,即不肯稍自枉绌者。盖天赋劲骨,异日必有树立者也。全州谢观察济世。雍乾间号疆疆直臣。年十八,应学使者试。学使跣而坐于堂,命跪而呈卷。先生不从,逐之出。请罪于其母,母笑曰:“儿何罪?今日为一领蓝衫屈,它日仕宦,窥狗窦,为门生义儿。皆此忍辱求荣一念之误也。汝能是,吾无忧矣!”(按:观察木疆憨直,取怨同朝,幸遭际圣明,不为范滂耳。若其母,虽滂母何愧焉。)

全州文献资料初编之三:人物(1)

桥渡村的诰封碑


《郎潜纪闻.三笔》〜清.陈康祺。卷四。

田文镜抚河南。御史谢济世劾其贪赃坏法。适临川李侍郎入觐,于上前奏文镜举劾失平。世宗遂疑言官受指使,命王大臣严讯。侍御曰:“文镜之恶,中外皆知。济世读孔孟书,粗识大义,不忍视奸人罔上,故冒死以闻。必欲究指使者,乃独有孔子、孟子耳”。拷掠急,复大呼圣祖仁皇帝。王大臣瞿然起立,乃罢讯。入告曰:“是狂生,妄欲为忠臣,口刺刺称孔孟不休,终不言指使者”。世宗意亦解,曰:“是欲为忠臣,且令从军”。遂命往阿尔泰军前效力。乾隆朝复再起,再被劾,卒获昭雪放归。生际圣明,直如弦者,固不至死道边也。

《郎潜纪闻.三笔》〜清.陈康祺。卷四。

雍正间,田文镜劾河南属吏黄振国、汪诚、邵言纶等。直督李公绂言其冤,钦往按验,还奏文镜所劾非是。御史谢济世又劾文镜贪黩,奏入,与绂语多同,上疑焉。命九卿科道集刑部讯交关状。谢公辨无有,而刑部尚书励杜讷曰:“是当刑讯”。御史永丰陈公学海在班中,忽走庭中,北向大言曰:“与谢某交通者,我也”。大臣皆愕然。陈公故以部郎从钦使河南,得文镜欺罔状,又为奏争不能得,归尝发愤为同僚言之者也。大臣将以闻,请并讯。俄有旨罢讯,谢公革职,发军前效力,陈得无事。然明年卒以告病验不实,亦遣戍去,盖亦铮铮血性男子矣。

《淡墨录》〜清.李调元。卷十。

谢济世,字梅庄,广西全州人。康熙壬辰庶吉士,改御史。三日,即奏劾河南总督田文镜。世宗疑有指使,交刑部严讯,济世称指使有人。问为谁,曰:“孔子、孟子”。问何为指使,曰:“读孔孟书,便应尽忠直谏”。上怜其直,谪军前效力,时雍正丙午十二月初七日也。今上登极,敕还职。济世疏求外用,授湖南粮道。长沙人士感奇遗爱,片纸只字,俱珍重至。而狱中和东坡诗甚传。

《国朝先正事略》〜清.李元度。卷十五。名臣。谢梅庄观察事略。

谢公名济世,宇石霖,号梅庄,广西全州人。康熙戌子,领解额。壬辰进士,授检讨。雍正四年,改御史,未浃旬。露章面奏河南巡抚田文镜不法状,世宗不怿,曰:“彼号能臣,朕方倚任,尔毋惑浮言诬奏!”掷还其疏。公伏地不肯起,争益力。上震怒。先是,文镜劾疏属吏黄振国、邵言纶、汪诚等,直隶总督李绂过河南,面斥文镜有心作蹂践读书人。文镜密奏绂与振国同年,将结党为被劾诸员报复。既而李果面奏,退复连疏纠之。上先入文镜言,将罪李。公劾疏亦及振国、言纶、诚等事。上益疑为朋党,命九卿科道集刑部讯,公辨甚力。励尚书杜讷命刑讯,问“指使何人”?公曰:“孔孟”。问何故,则曰:”读孔孟书,自当忠谏,见奸勿击,非忠也!”奏上,议大辟。得旨免死,令往阿尔泰军前效力。平郡王福,彭公博尔,屯伯钦拜皆待以殊礼。钦公筑馆受经,称弟子。而振武营将军某希要人旨,遣官搜其书,得古本《大学注》,劾公毁谤程朱。廷议座讽刺朝政,复下狱。将刑,缚至市曹,诸受学者皆哭送,且设祭邸舍中。已而,将军王宣旨赦之。公归舍,炷香未烬,酒尚温,乃揖祭者曰:“生受可乎?”诸弟子执爵言曰:“先生真不动心哉!何就缚时无惧容也。”

在戍九年,高宗登极,召复原官。以母老乞外补,授湖南粮道。衡阳令李澎,善化令樊德贻,巡抚许容心腹也。其征粮浮费,皆倍蓰。公易服为乡民往纳,得实,乃访拿李令顶役,且揭参樊令。皆格不行。诣巡抚面陈,状词过激,巡抚恚甚,反列款纠公。于是湖南士民揭帖讼冤。有旨交总督孙嘉淦会鞠,公解任,以岳常澧道仓德代。时布政使张瑧,按察使王玠锻炼成狱。谓所访衡阳丁役一节,皆子虚,而长沙守张琳原详稍征实,与劾疏歧。适玠擢川藩,过岳州,手致璨书于仓公,请密易原详。仓公不可,虑撄众忌,遂以书呈总督总漕两大府,督寝其事。总漕移牒都察院,刘文正统勋为总宪,上之。御史胡定采民谣以闻。有旨命侍郎阿里衮驰谳。至则士民数万,焚香跪马首称冤,尽得阴谋倾陷诬罔周内状。狱具,督臣亦免官,公得雪。改授盐驿道。新抚蒋公溥知公贤,而心终嗛之,奏其离经叛道,并上所著书。上览曰:“朕不以语言文字罪人也。”未几,以老病休致。家居十二年,卒,年六十有八。所著有《匧藏十经史评》、《西北域记》、《篡言·内外篇》。

公直声震天下。慎郡王闻其名,思一见,平郡王为道意。谢曰:“曳裾王门,非义也。”值朝会,廷臣咸集,平指之曰:“此谢侍御也。”乃前握手,如平生欢。及在阿尔泰军前效力时,为钦拜草疏。乾隆丁巳春,平入觐,高宗首赞钦疏曰:“钦拜有古大臣风”。平以实对,上顾左右曰:“果不出朕料所也”。平尝遣嗣王从学,会得猎犬二,拟进奉,谢曰:“进犬非王事,孰与进贤”。平颔之。其初至军前也,姚中允三辰、陈御史学海亦以谪戍至,偕谒将军,问仪节,或告曰:“三叩首”。姚、陈悽然,谢怡然曰:“此戍卒见将军,非我见将军也”。及见,将军免礼,赐座赐茶。出,姚、陈怡然,谢夷然曰:“此将军待废官,非将军待我也”。曰:“然则子为谁”?曰:“我自有我在”。

《啸亭杂录》〜清.昭槤。卷九。

谢侍郎济世,广西桂林人。中辛丑进士,补谏官。三日,劾河督田文镜偏袒知县张球,而妄劾黄振国、邵捷春之事。时田督以风励自恃,为宪皇帝之所倚任。疏上,上震怒。以公偏庇科目,必有所主使者,因下刑部,严鞠主使之人。公昂首曰:“果有其人”。众讯之,公曰:”自幼读孔孟书,知事上以忠荩,即谓孔孟所指使也”。讯者语塞。狱上,遣戍军营数载。纯皇帝登极,赦还。洊任至湖南督粮道。复与巡抚许容龃龉罢职,人争惜之。

《永宪录》〜清.萧爽。卷四。

(辛未)新授浙江道监察御史谢济世,参河南巡抚田文镜,贪赃枉法,诸事忤旨。令革职,严讯其朋比。上谕:“田文镜秉公持正,乃天下督抚中所罕见。谢济世于天下督抚中独参田文镜,不知何心?从前圣祖仁皇帝见科道官朋比作奸,私卖本章,嚇诈贿塞,荐举参劾多由嘱托。及败露之后,籍口风闻,以解免其罪。是以屡降谕旨,停上风闻之事。朕即位以来,惟恐政务未能周知,故令文武及科道皆用密摺奏事。乃科道崔致远等挟私妄奏,是以摒其密摺,专用本章。犹恐恶习尚存,是以淳淳训诫。若自恃言官,可以白简从事,而胸怀诡诈,颠倒是非,为国法所断不可容。朕岂不知诛戮谏官,史书所戒。然审其缓急轻重,诛戮谏官之过小,而酿成人心世道之害大。古人云“礼义不愆,何恤于人言。”朕为天下主,岂恃此区区小节,而忘经国远图哉。谢济世但称风闻,是显侼圣祖仁皇帝之谕旨,而钦差大臣审定之事,尽欲翻案。并将各案始末情由,及田文镜纳贿徇情诸事,委曲描写,若所目睹,则其受人嘱托,听人指使,欲假田文镜以快其报复可知。若不严刑讯问,则如鬼如蜮之伎俩,得行于光天化日之下,人心风俗何由端正乎!倘有谓言官不应加刑者,即据情陈奏,不得面从而退有后言。” 按:风闻言事,始于唐武后之残害忠良,宋人遂援为故事,失平明之政。此圣主所深恶也。(327〜328页)

全州文献资料初编之三:人物(1)


桥渡村大桥


《熙朝新语》~清.徐锡麟。卷八。

全州谢梅庄济世为御史时,奏劾河南总督田文镜,朝廷疑有指使,逮问命刑部严讯。曰:“指使有人。孔子、孟子”。问何谓指使,曰:“读孔孟书,便应尽忠直言”。上怜其直,谪军前效力,时雍正丙午十二月也。有《次东坡狱中寄子由韵》二首寄其从弟云:〖严霜初陨陡回春,留得冲寒冒雪身。纶綍乍转浑似梦,亲朋相庆更为人。敢愁弓剑趋戎幕,已免锒铛礼狱神。早晚扶归君莫恸,蹒跚勃窣亦前因。 尚方借剑心何壮,牍背书词气渐低。已分黄泉埋碧血,忽闻丹阙放金鸡。花看上苑期吾弟,谖树高堂仗老妻。且脱南冠北庭去,大宛东畔贺兰西。〗高宗登极放归,乞外用,授湖南粮道。长沙人士至今称之。

《新世说》〜民国.易宗夔。卷一。言语第二。

(15)谢济世劾奏田文镜。

谢梅庄为御史,未浃旬,露章面奏河南巡抚田文镜不法状。世宗疑其与李穆堂为朋党,命九卿科道集刑部讯公,公辨甚力。励尚书杜讷命刑讯,问指使何人?公曰:“孔孟”。问何故,则曰:”读孔孟书,自当忠谏,见奸勿击,非忠也!”(谢名济世,广西全州人。康熙壬辰进士,授检讨。雍正四年,改御史。面奏田文镜不法,世宗不怿,曰:“彼号能臣,朕方倚任,尔毋惑浮言诬奏!”掷还其疏。公伏地不肯起,争益力。帝震怒。先是,文镜劾疏属吏黄振国、邵言纶、汪诚等。直隶总督李绂过河南,面斥文镜有心作蹂践读书人。文镜密奏绂与振国同年,将结党为被劾诸员报复。既而李果面奏,退复连疏纠之。帝先入文镜言,将罪李绂,而公劾疏亦及振国、言纶、诚等事。故帝益疑为朋党,而下公于狱)。(34~35页)

《新世说》民国。易宗夔。

卷八。忿狷第三十一。

谢济世不为学使屈膝。

谢梅庄年十八,应学使者试。学使跣而坐于堂,命诸生跪以呈卷。谢忿不从,学使逐之出。请罪于其母,母笑曰:“儿何罪?今日为一领蓝衫屈,它日仕宦,窥狗窦,为门生义儿。皆此忍辱求荣一念之误也。汝能是,吾无忧矣!”(谢名济世,广西全州人。雍正时谏垣直臣也。)(464页)

《清稗类钞》近。徐珂。

第七册。狷介类。

谢济世母不欲子为蓝衫屈。

全州谢观察济世,雍正朝之谏垣直臣也。年十八,应学使者试,学使跣而坐于堂,命跪而呈卷。谢不从,逐之出。请罪于其母,母笑曰:“儿何罪?今日为一领蓝衫屈,它日仕宦,窥狗窦,为门生义儿。皆此忍辱求荣一念之误也。汝能是,吾无忧矣!”(2338页)


《清稗类钞》〜近.徐珂。第七册。

狷介类。 谢济世谓自有我在。

谢济世既以直声震天下,慎郡王闻其名,思一见,平郡王为道意。谢曰:“曳 裾王门,非义也。”值朝会,廷臣咸集,平指之曰:“此谢侍御也。”乃前握手,如平生欢。及在阿尔泰军前效力时,为钦拜草疏。乾隆丁巳春,平入觐,高宗首赞钦疏曰:“钦拜有古大臣风”。平以实对,上顾左右曰:“果不出朕料所也”。平尝遣嗣王从学,会得猎犬二,拟进奉,谢曰:“进犬非王事,孰与进贤”。平颔之。其初至军前也,姚中允三辰、陈御史学海亦以谪戍至,偕谒将军,问仪节,或告曰:“三叩首”。姚、陈悽然,谢怡然曰:“此戍卒见将军,非我见将军也”。及见,将军免礼,赐座赐茶。出,姚、陈怡然,谢夷然曰:“此将军待废官,非将军待我也”。曰:“然则子为谁”?曰:“我自有我在”。(3238〜3238页)

《清朝野史大观.三》清人逸事。卷六。谢济世不屈于学使。

士大夫立朝风节,多由读书养气而来。亦有少日贫贱,即不肯稍自枉绌者。盖天赋劲骨,异日必有树立者也。全州谢观察济世。雍乾间号疆疆直臣。年十八,应学使者试。学使跣而坐于堂,命跪而呈卷。先生不从,逐之出。请罪于其母,母笑曰:“儿何罪?今日为一领蓝衫屈,它日仕宦,窥狗窦,为门生义儿。皆此忍辱求荣一念之误也。汝能是,吾无忧矣!”(按:观察木疆憨直,取怨同朝,幸遭际圣明,不为范滂耳。若其母,虽滂母何愧焉。)(12页)

《清朝野史大观·三》清人逸事。卷六。

卫司空(哲治)历任封疆,以廉能著。抚粤西,时谢侍御(济世)子范法,公锻炼其子,因波及侍御,随园曾作书规之。一日召对,高宗问近日封疆大吏臧否,公谢无状。上言:置汝姑勿论,其外究竟孰为优劣。对曰:“惟江西巡抚阿思哈耳。”时阿宠眷最渥。而公敢撄之,亦难能也。(12页)

《骨董琐记》〜邓之诚。卷三。禁书。

谢梅庄身后禁止遗书刊行。缘乾隆三十三年,浙江齐周华家有梅庄所为《添髯记序》因查出《梅庄杂著》一本。中多乖谬怨望之语,以身故不究,唯将其所著书籍板片销毁禁行。未几复令销毁傅占衡、李任瑛、李绂遗书,以代远年湮,不罪其子孙。翌年复禁钱谦益初学、有学二集。是后遂著为功令,销毁禁书、逆书。督抚牧令,望风希旨,前后禁书无算。私家几于不敢藏书,实秦火以来一大厄。(90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