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错事,作为大人的你,应该怎么批评教育最为合适?

语文基础小学霸


若水有话讲,和你不一样。

孩子的教育没用永远的标准,千人千面,各有各的方法。即使面对同一个孩子,不同阶段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正如小孩阶段,惩罚手段最有效,而青少年阶段,可能有理有据的说服更有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句听着无用的话,却是真理。作为一名普通教育者,我就此问题提出几点看法,仅供参考。

批评之前的态度调整

批评之前,家长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如果可能需先把孩子做错事的来龙去脉弄清楚,现实中很多家长一听孩子做错事,立刻火冒三丈,情绪已经失控,这时候对孩子进行批评,已经失去了理性和逻辑,批评本身很多时候变成了愤怒情绪的发泄,不仅达不到批评教育孩子的目的,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自然是最好先弄清事情的前后经过,然后从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错误。这样的批评有理有据,有感情有换位,孩子很容易接受改正的。

孩子犯错的归类

开篇我就已经说过,不同人不同环境错误是不一样的。我把这些错误归类四种

一是孩子的错事对别人造成影响,比如在电影院大声喧哗,由于孩子年龄的问题,可能对此并无很强的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出于好奇心理,对没有见过的东西好奇,问这问那,惊呼不已;再有就是小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这种情况更容易发生,本来孩子就爱说爱闹,几个孩子在一起那就更永无宁日了。这个时候自然要及时制止,如果无法制止无效应该带离公共场合。这就要求我们家长在出门的时候就要和孩子约法三章,不准做一些影响别人的事情,家长提醒孩子应立刻改正,如果孩子能完美遵守给与一定的奖励。

二是孩子的错事对别人造成伤害,人身或是财物。比如用一些小石子砸向同学,或是挥舞树枝划伤周围人的皮肤、眼睛。当然是要提醒制止,放下手中的事情,要耐心的告诉孩子为什么不能做这些事情,伤害到别人,不但以后没有小伙伴玩了。如果孩子已经造成了伤害,比如把别人的玩具弄坏了,这个时候要让孩子承担后果,父母先承担赔偿损失,然后告诉孩子:错事是你犯的,你应该有你的赔偿责任,所以这些钱要在你的零花钱中扣除,或者利用自己的空闲时间挣去零花钱还我。

三是孩子的错事对自我好习惯造成影响,比如在上课时玩手机、看小说,再比如在完成课后作业时抄袭同学的,这些事情都会对好习惯的养成造成影响。这个时候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抄袭,为什么上课走神。是听不懂不会写?还是不愿听不愿写?还是没有来得及写?弄清以后,问问孩子,你理解他想学好的心,方法有些不对,然后问问自己和孩子:自己应该怎么帮助他(她),或监督或辅助。反正你所要做的就是积极引导,给他向上的力量,给他从善的动力,帮助他养成好习惯。

四是孩子的错事对自身造成了伤害,比如经常在楼梯间的扶手滑来滑去,或是经常攀爬学校的墙头。当然要告诉他,他的这些行为会造成自身的伤害,如果提醒不听,而伤害后果又非常轻微的话,那就可以让他自己体会这种后果,自身的疼痛比说教有效果。但如果伤害比较大的话,那你就要让他看一些这样的真实案例,让他意识到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危险,父母批评他的目的是:害怕失去他,想保护他。

总结:孩子的错事又可归类为:有意识犯错,无意识犯错;对于有有意识犯错,必须给出惩罚机制,说教意义不大,对于无意识犯错,要有提醒机制,有耐心的说教,也有相应的惩罚机制。事情发生时让孩子意识到错误,为什么错,应该怎么做,事情过后让孩子意识到这样的错要承担什么后果。在此过程中,家长做好提醒的角色,监督的角色,惩罚的角色,帮助的角色,引导的角色,鼓励的角色。但绝不是情绪宣泄者的角色。

我是若水,只为遇见你。


上善若水5202014


孩子容易做错事是比较常见的,只要改了就是好孩子,没有缺点的孩子就是优秀的孩子,也就是说一般的孩子改掉缺点就成了优秀的孩子了。如何改掉缺点呢?下面给大家几点建议:

1、经常鼓励孩子。努力发现孩子的优点,有优点就及时表扬(和学校老师配合好,如今天老师说你作业做全对了。。。等等).

2、先表扬,再说缺点。现在孩子自尊心都比较强,若看见孩子就批评,孩子会感觉到自己在家长的眼里没有任何优点,不但不利于孩子的转化,还容易使孩子更加的叛逆!

3、认真沟通。孩子就是犯了错,决不能不说三四一顿批。应该和孩子心平气和地沟通,让孩子知道自己的错误,为什么错,这件事应该怎么去做,家长帮孩子分析怎样做才能做好,今后孩子再遇到这样类似的事情不会再出错了!

4、切记打骂。孩子做错了事,应该以教育为主,孩子实在不听话,用教育方式他在不改的话,可以适当惩罚,决不能用暴力和打孩子这种方法去教育。

5、孩子认识错误了,是要鼓励的!孩子做错事,敢于承担自己做错事责任,一定要及时表扬,这样孩子长大特别有担当,也会有出息的。

6、一身作则。大人犯了错误,也要承认错误,这对孩子影响是很大的!

我的观点是否合适,请大家讨论!


许金文666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是民间流传的一句古老谚语,它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对孩子属于放养型,记得他三岁以前,带他去玩玩沙子,玩滑滑梯,每次都会一身脏兮兮的被老婆念叨。另外他摔倒了或者和别的小朋友抢玩具,甚至和人打架,被人推倒。不到万不得已,我都是让他自己去处理。我觉得这样可以让他更好的适应环境和社会。

至于他犯错了,我一般是分三步:讲道理—警告—打屁股!家长要切忌打耳光,以免对耳膜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和让孩子对你产生强烈的敌意。

我记得他第一次被打屁股是两岁半,他被打屁股的原因有:影响我开车;在公共场所安静的环境下,大声喧哗;不尊敬长辈和由于与妈妈发生误解而情急动手打妈妈;当然在学习方面也被打过……

倒是随着他的年龄增长,我会尽量的控制自己,现在他犯错时,我对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要自己给自己留面子!”或者他确实有些过份的话,我也最多是吼一吼。因为孩子是父母的复印机,你怎么对他,他就可能怎么对别人。所以我也会把握好尺度。

至于在其他方面,我会赞成他买书,适当的玩益智类游戏和玩具。学习方面,以提高他的兴趣爱好为主,不强迫他做什么事情,让他主动自觉的学习。情感方面,我会像好朋友一样主动与他交流。往正能量方面引导,让他“换位思考”,教他宽容大度,积极向上。所以,我在他面前充当着三个角色:我即是他那有些威严的爸爸,也是他的“知识渊博”的老师,还是可以帮他排忧解难的知心朋友。

我觉得教育要趁早,12岁之前,最好能树立孩子正确而积极向上的人生三观,从而让孩子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以免孩子进入青春期的叛逆期之时,做家长的无所适从。也许到那时,一切都有些晚了。




zuo288


我认为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孩子容易做错事,作为家长的就得让孩子,把自己做错的事情让孩子去改正,那怎么才能让孩子在他做错事的时候,他愿意去改,去承认自己做错的事情呢,首先告诉孩子,你怎么做错事了,是因为什么原因,你为什么要做这些错事,和孩子心平静的说,和孩子交流孩子想法,在就先鼓励孩子,说做错了事,只要改了,那就是个好孩子,以后再不要犯这样错事,我觉的孩子做错了事,应该以教育为主,孩子实在不听话,用教育方式他在不改的话,可以适当罚罚站,总之不能用暴力和打孩子这种方法去教育,这样做是行不通了,还得以教育鼓励孩子为主,你多用鼓励话,来和孩子交流,孩子做错事的事情,这样孩子长大敢于承担自己做错事责任,他还以后不会做错事,经常用鼓励的话语,跟孩子交流,这样孩子长大特别自信,也会有出息的。




严化萍


如何批评孩子,做孩子“美丽的敌人”

能够接受批评,是一个人不断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不能接受批评,往往是造成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多领导人和成功人士犯错,一个常见的原因就是不能接受批评。我们需要别人给我们反馈,指出我们的问题,这样我们才能进步。爱默生曾经说过,“在朋友身上,我寻找的不是盲目让步,对我千依百顺的人,相反,我想找到的是一个美丽的敌人。一个能够质疑我的人,一个能够敦促我向前行的人,一个能够帮助我寻找真理的人。”

因此,作为家长,我们也自然而然地希望孩子能虚心接受批评,改正错误,不断进步。甚至希望孩子面对批评能够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然而这样的希望对于孩子来说真的是要求太高了,因为不喜欢批评是人的天性,很多成人,甚至是很多成功人士都做不到。我们当然可以教育孩子培养能够接纳批评的心胸,把正确接纳批评作为一种重要的品德培养,给孩子讲一些接纳批评的美德故事,以及教孩子形成应对批评的健康心态。但是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批评方式,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学会更好更有效地批评,让我们的批评使孩子更容易接纳。

爱默生所说的“美丽的敌人”,“敌人”代表不同的观点,代表批评,而“美丽”则代表了用意善良,同时又能有技巧地让人更能接受批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美丽的敌人”,孩子也不例外。

如何批评才能更好地被接纳呢?

首先,我们要确立批评的原则。第一是用意良善,为了对方好,这一点对家长老师来说都不是问题。第二就是批评要有技巧,要达到使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错误的效果,不引起孩子的反感。这一点却常常被我们忽略,总以为我是为了孩子好,却不注重方式方法,最后达不到效果,甚至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适得其反。

有效的批评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批评的时机。批评要及时,要在孩子犯错误之后比较及时地给予反馈,不然事情过去之后,孩子可能已经忘记了。但是批评的及时并不是马上,立刻。请参照下面第二点和第三点的论述。

(2)批评的地点。“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批评孩子最好是在私下的场所,只有家长和孩子在的情况下,避免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孩子虽小,也是要面子的,当着众人批评孩子会让孩子很难堪,也很难接受批评。“扬善于公庭,规过于私室”是晚晴名臣曾国藩总结的管理经验,就是说表扬的时候要在公开场所,才会有更好的效果,而批评则最好在比较私密的场合。因此,如果孩子在公开场所犯了错误,可以先制止错误,但是深入的批评可以带孩子回家后,或拉到一旁教育。批评的及时不是立刻马上,等到了合适的场合再批评批评仍然是“及时”的。

(3)避免情感冲突。批评不是要挑起情感战争,带着愤怒的批评往往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激起孩子情绪上的抵抗。因此家长在带着愤怒的情绪的时候,需要先平静一下自己的情绪,再批评。这一点对家长来说尤其困难,但是十分关键,是家长自身修炼成长的一个关键点。

(4)建立情感链接,营造谈话氛围。很多时候谈话的氛围甚至比谈话的内容更重要,要让孩子能更好地接受批评,还必须营造一个好的氛围。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是为他/她好;其次,要有同理心,多关注孩子的境遇和心情,以及为什么犯错的原因,可以试图让孩子讲一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多倾听。

(5)批评行为而非人格。经过一系列准备,终于可以批评了,但是要注意批评的内容要针对错误的行为而非贬低孩子的品格和人格。更不能上纲上线,说出侮辱孩子人格的话,如骂孩子是蠢货、胆小鬼、骗子等。要陈述事实和行为,以及错误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

(6)承担责任,面向未来。要让孩子认识到做出错误行为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并主动承担责任,想出补救措施,以及如何在未来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多引导和提问,让孩子自己主动提出解决方案。

(7)批评者以身作则。要使孩子接受批评,还需要我们自己以身作则,不能一方面批评孩子,另一方面自己也做自己批评的事情。言传身教,身教的价值往往更大于言传。

批评也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去修炼而不是一蹴而就,通过不断地学习和练习更好地批评孩子,我们会成为孩子“美丽的敌人”,也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知困


首先,孩子做错事是可以理解的,孩子本来就是一个学习教育成长的过程,偶尔做错事也不必太过分在意,更不要不依不饶。

其次,孩子做错事还要看是什么性质的错事,有的是原则问题,有的是小节问题,有的可能是大人的观念或理解问题,这需要认真分析。但不论什么问题,都要冷静处理,更不要在火头上或自己心情不好时,借机发泄情绪,甚至对孩子又打又骂,这种方法极不可取,也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孩子的教育需要方法,特别是孩子出了带有原则性的问题,作为家长更要有耐心,要找到问题的原因,尽量用说服讲理的方法让孩子知道问题所在,或采用大人试错法让孩子知道问题的严重性,以此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会的未来,教育好孩子是每个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河山毛体书法


孩子犯错,大部分家长甚至我自己有时都会采用惩罚的方式来处理,很简单,相信惩罚管用,同时很多父母采用惩罚的方式,是因为这让父母有一种控制感,尤其是当惩罚能暂时制止孩子的问题行为的时候,父母不想娇纵孩子,所以就选择了惩罚。

惩罚也是为父母的愤怒和沮丧提供一个释放的途径。想想吧,一个孩子要用砖头打人,一个孩子不但打碎了花瓶还说假话,这些是不是足以让父母们火冒三丈?所以更愿意用这样的方法对待孩子的错误,同时认为孩子必须经受痛苦才会吸取教训。

惩罚可以达目的吗,还有什么方法吗?

为什么自己会因为相同行为而一次次惩罚孩子,这很好说明了惩罚不会有长期的效果。因为惩罚很多是带着情绪的发泄,所以在愤怒和发泄负能量的时候,建设性的学习很少会发生。当孩子认为你在对着他们发泄自己的情绪,他们的行为会通常更差。

那如果我们更专注于教孩子知道他们的行为会对别人有影响,让他们知道如果他们正在伤害别人,大人会帮助他们停止这种伤害。而孩子们会学到,对于自己发生的这些事情,有更好的处理方法,这样的方法会不会更棒一些?

例如当孩子和小狗玩得粗暴,惩罚型父母会责骂、唠叨,威胁,吼叫。我们可以把孩子和小狗分开,并对孩子说,当你准备好和小狗和平一起玩时,再和小狗玩吧。当一个孩子打了同伴,惩罚型父母会吼叫或是威胁,你可以拉着自己孩子的手,然后轻轻地拍或是拉拉同伴的手,说“拍,拉,轻轻的”。

闭上你的眼睛,想一想你小时候犯了错误时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讯息。

那都是些什么讯息呢?是不是这样的声音:

你为什么总犯这样的错?

你怎么这么差劲?

你真是太糟糕了!

你太令人失望了,怎么这么笨手笨脚?

当你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你对自己怎么看,对接下来怎么办做出什么决定?你当时或许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决定;但当你现在回过头去看时,你当时的决定通常就很清楚了。

有些人认定自己无能或者自己是坏蛋;另一些人因为害怕做得不够完美而受到羞辱,从而决定不再冒风险。太多的孩子决定变成个 “讨好者”,以他们的自尊为惨重代价去取悦大人。另外还有一些孩子会决定掩盖自己的错误,并想尽办法避免被抓到。所以这是能鼓励孩子发展有价值的生活技能的讯息和决定吗?当然不是。

不需要以降低孩子的自我价值感为代价——就能真正激励孩子做的更好。那就是,我们自己要学会、而且也要教孩子学会把犯错误看做一个让人兴奋的学习机会。

要是我们能听见一个大人对孩子这样说话该有多好:“你犯了一个错误,太好了!我们从中可以学到什么?” 对,的确实是“我们”。

在孩子犯的大多数错误中,我们都难辞其咎。

孩子的很多错误是因为我们没有花时间训练并鼓励他们。我们要做勇于接受“不完美”的榜样,以便孩子从我们身上看到犯错误确实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想想如果我们这样对待错误,孩子又会怎么看待自己犯的错误?当他犯了错误以后会怎么处理?他还会偷偷摸摸遮掩么?

孩子犯错,他不是犯罪,不代表着他在道德上低人一等。我们也没有任何条件要求孩子去低头的去改正错误,每个人都会犯错,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要让孩子有尊严的面对自己的错误,让孩子有信心的时候去面对自己的错误。

对孩子的错误,我们没有在惩罚,但并没有对问题置之不理,而是保持平静、尊重孩子和自己的前提下,积极的帮助孩子学习如何运用恰当的方式处理问题,这就是错误是学习的好机会。


凯航的小红旗


人总是在不断的自我修正过程中成长的!

不同的是有人一错再错,执迷不悟,有的人在错误中磨练和成长!

孩子处于成长期,处于探索期,犯错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犯错以后我们如何去引导和教育他!

有的家长,孩子一犯错,就歇斯底里,把自己的不满情绪撒到孩子身上,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有的家长过于溺爱孩子,孩子犯错后,无论错误大小,只是蜻蜓点水,这也是不对的!

要处理好这个问题,需要两点:

第一:区分孩子犯的错误是原则性还是非原则性;

第二:教育和引导方式,是说教,惩戒,引导,案例等!

怎么来区分原则性错误和非原则性错误,举例来说:

非原则性错误:比如孩子打破一个果盘;

原则性错误:比如说孩子从别人家带了个玩具回来;

简单来说,非原则性错误,是不影响孩子“道”的,即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性格,人格等;原则性错误,是影响到孩子“道”的!

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一定要教育批评,而且要惩戒!当然要注意方式方法。

比如说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你一上去就俩耳刮子,一顿臭骂,孩子被你搞得莫名其妙,在孩子心里,你是强权,以强凌弱,这起不到任何教育的作用,反而会有副作用。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有“法”,而后有“邢”!

应该问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知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不管是他回答知道还是不知道,家长只需回答:我今天再告诉你一次,这样做是错误的,以后类似的错误不能犯,犯了以后你会受到何种惩罚!

当孩子下次再犯同类错误的时候,你只需问他,知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上次说犯了这种错误,应该受到什么惩罚,这时候你要做的是依“法”行“邢”,切勿心软!

这样你能够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同时你的“威”也可以在孩子心中树立起来!

总之,孩子犯了错误,有根据初步的类型,视孩子的具体情况而进行教育,切不可千篇一律!



德易通牧时


批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建设性批评,一种是破坏性批评。其中破坏性批评就是在发泄家长的负面情绪,这种批评方式对孩子的成长以及亲子关系都具有很大的破坏性,是不可取的。

建设性批评着眼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在错误中得到成长,这需要家长的智慧。

对于建设性批评具体操作我们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1、找到孩子行为的积极动机。

NLP认为任何行为背后都有积极动机。这里所说的积极动机是对当事者本人来说的。比如说孩子在学校打架,他的积极动机可能是维护自己的权益、可能是维护自己的权威、可能是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些就是当事者的积极动机。

2、跟孩子一起分析行为的结果。

找到孩子的积极动机以后,我们可以利用nlp中的先跟后带技术与孩子沟通。“你打他是为了维护你的尊严是吧?”这样呢,孩子会觉得家长理解他,不会对家长过度防御。有了好的亲和关系,家长说的话孩子才会听。接下来跟孩子说:“同时,你看一看,你用打架的方式来维护你的尊严得到的结果是什么?”(自己违反纪律、对方受到伤害、家长要做出赔偿……)这样我就可以让孩子意识到:动机是对的,但是结果不是他想要的。

3、和孩子一起找出替代方案。

接下来可以问孩子:“如果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你觉得怎么办更好?”和孩子想出三到五个解决办法并找出最好方法。

4、和孩子一起研究就这次行为的后果做哪些补偿工作?

“我们已经知道了以后再遇到类似的事儿怎么解决了?这次你把对方打伤了,你觉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这样孩子可能会想出一些办法来弥补这次错误带来的后果。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到错误而且使孩子在以后遇到同样事情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孩子得到了提高,得到了成长。


范先稳


这要看多大的孩子!根据孩子年龄性格的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来教育才是正确的!

4周岁前,孩子如果犯错了,要立即指出其对错!孩子更容易就当前事物认知出对错!但是如果是大些的孩子,教育起来就要有点技术含量了!第一,最好不要当着亲戚朋友、众人的面教育,因为孩子也和大人一样——好面子!否则很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第二,事后教育比当时教育效果更好,有的时候孩子犯错后,自己事后也觉查到了,这时父母再稍加引导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