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印度每次阅兵都要叠罗汉表演各种杂技?

万航林


印度每次阅兵都能吸引全世界的目光,那摩托车上的各种花式叠罗汉,让人忘了阅兵的“严肃”氛围,让人捧腹大笑。

印度阅兵之所以选择摩托车叠罗汉,主要有三个原因:

首先,印度军队觉得摩托车叠罗汉,能够展现印度军队的实力,能够达到阅兵的“耀武”的功能。


其次,叠罗汉在印度有深厚的民间基础,老百姓喜欢玩叠罗汉,印度军队在阅兵时表演摩托车上的叠罗汉对印度普通老百姓有很强的吸引力。

最后,印度曾经是英国殖民地,英国人比较推崇摩托车,叠罗汉和摩托车两相结合,就成了如今印度阅兵时的摩托车上的叠罗汉。

你觉得印度阅兵摩托车上的叠罗汉,能展现军队实力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老李有刀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各国的情况不同。

每个国家阅兵都有自己的特色。

法国阅兵还有很多骑兵乱窜,英国阅兵带着传统的熊皮帽子,俄罗斯阅兵有打扮成当年红军的方阵。

我军以前阅兵和汇报表演,还有铁枪刺喉、胸口碎大石这种玩意。

印度的摩托车表演,是英国佬的遗产。

印度被英国殖民地到1947年才独立,之前军队都是英国人在管理。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英国开始在部队推进摩托车,以取代战马,迅速成为燎原之势。

到了二战期间,英军更是装备了大量摩托车,用于侦察、联络、通讯、警戒等等。

仅仅诺顿公司就为英军提供了10多万辆摩托车。

英国人是死板严谨的民族,同德国人差不多。任何武器只要装备部队,就要好好学,好好用,并且还有严格的考试。

20年代,摩托车兵们必须参加精准驾驶摩托车的考试,不通过考试会被打回去继续做骑兵。

既然有训练有考试,也就需要向军官汇报展示。

1927年,英军有成立了皇家信号兵摩托车表演队,选择最优秀的车手进行表演,参加传统阅兵展示。

很快,这股风气传到了英国的各个殖民地,包括印度。

有意思的是,印度人颇为喜欢摩托车表演。

印度莫卧儿王朝也是马背上的王朝,战士颇为擅长马术。

同时,谁都知道印度人擅长瑜伽,身体具有特殊的柔韧性。

在以往印度教节日期间,印度人经常表演一些多人合作的东西,比如著名的叠罗汉(每年印度教的黑天圣诞节,为了庆祝黑天神的生日,印度教教徒会以叠罗汉的方式来摘取悬挂在高空的酸奶罐),还有印度的搭天梯(印度的建摩斯达密节,民众要扮成克利须那神搭人梯,庆祝克利须那神的诞辰)等等。

这些东西本来是融入马术表演。

但马奔跑起来很颠簸,这样表演有很大的危险性。

摩托车进入印度以后,在平地上行驶非常稳定,很适合这种表演。

最终,印度的摩托车表演青出于蓝,比英国人还要厉害十倍了。

到了今天,印度军队摩托车表演其实就是类似于杂技,是一个很搞笑也比较精彩的玩意。

每次阅兵,摩托车表演必然作为压轴项目,还越来越牛。

其实我们之前也搞过这红摩托车表演的


印度军队之所以这样表演,主要是吸引年轻人对军队的兴趣。

去年11月份,印度陆军“龙卷风”摩托车特技表演队创造了一个新纪录,在一辆摩托车上进行了58人的特技表演。打破了2010年也是由印度陆军创下的56人的世界记录。


萨沙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三哥来开挂!

<strong>

骑摩托叠罗汉已经是印度阅兵的最大看点了,这种阅兵方式虽然搞笑,但不得不说,绝对是每个人最为期待的节目。

没错,阅兵确实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许多人对印度每次阅兵都要叠罗汉表演各种杂技这件事儿,也表示过不满。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曾提过印度的叠罗汉,希望他们下次不要再骑摩托车了。


但印度军方有自己解释,他们认为摩托车上的人肉金字塔可以体现出印度军队的厉害,要知道摩托车在印度野战部队中最十分普及的,娴熟的技艺也从侧面反应了印度摩托化步兵的作战能力。

而且这还能让别人知道他们的军人不止可以保家卫国,在其他方面也能做到高效率(表演杂技吗?开玩笑的哈哈!)

其实,这项表演的目的更多的是为了活跃一下气氛,起到的是一种暖场的效果,或者说这是人家的一种文化习俗。比如人家的国庆日阅兵,本身就是一种庆祝活动,有着这样欢愉的节目出现,也是挺不错的。

咱们以前国庆的时候同样有着类似的项目出现!

而且这都是在正式阅兵之后出现的,人家的正式阅兵也同样在非常严肃的展示武器和军威。

其实这种方式,也是一种致敬,早在二战时期的英国,就出现了大批骑着摩托传越在枪林弹雨之中的信号部队。他们为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1939年到1945年间,有高达4362名皇家信号部队的战士牺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

而为其做宣传的白色头盔摩托车表演队就应运而生。

英国白色头盔摩托车表演队

印度作为英联邦的一员,将这个优良传统很好的继承了过来,并且发扬光大,创造了许多的记录。说实话,人家那些动作,以及娴熟的驾驶技术,咱们不一定能做的出来。

而这并不是不实用。

举个例子吧,就在喜马拉雅山麓,那里较统不便,道路陡峭,山地摩托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

事实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印度人的摩托情节,印度是一个摩托车制造大国,如此得表演,那可是最好的广告啊!

所以咱们不必过多的去指点,甚至于嘲笑人家。

尊重别人的文化,这是起码的一个礼貌。

<strong>


白话历史君


说起各国的阅兵式就不得不提印度,印度的阅兵很有趣,其士兵擅长各种高超杂技,还经常以叠罗汉的形式出现在大众眼中,大家除了拍手叫好之外,其实也就图个乐,对于印度军人为什么这样做,确实很少了解,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印度为何每次阅兵都要叠罗汉。

相比我国庄严的阅兵式,在外人看来印度的阅兵略显夸张浮夸了一点,因为印度阅兵画风出格,通常会骑着摩托车出场,当印度的摩托车方队进入观众的视野之后,车上的士兵就会展开“绝学”一个个跳跃起来跟其他摩托车的士兵一起联合叠罗汉,还配以各种高难度的杂技动作,看得人人惊叹不止。对于印度这种杂技阅兵式,外人可能会因文化差异的问题不能够了解。

其实印度的摩托车阅兵表演是当年英国人遗留下来的方队表演,印度人独立后依旧把英国这种方队表演形式给传承了下来,并且融入一些自己国家的文化,改良后就成了现今的印度阅兵摩托车方队。

然而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响后,工业化的英国早就抛弃了战马改用摩托车当战车,为此英国军队出动的时候都能听到一阵摩托车的启动声,喧喧嚷嚷的十分热闹。由于一战时,汽车还不普及,摩托车就成为了英国军队的重要交通工具,除了当战车,还能在通信、运输、侦探、联系等方面发挥用途。基于这个原因,当时的诺顿公司就制造了100000多辆摩托车援助英国军队。

后来,英国人开始对这些摩托车军队进行严格训练,认真的对每一位士兵进行考试,而英国士兵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摩托车驾驶员,就必须通过高要求的摩托车培训,接着参加军方特定的摩托车考试,这些考试非同一般,均是要求参考士兵完成相当高难度的动作才算合格,当中包括一些超难的杂技动作,还要求团队配合默契,一起完成相关任务。

如果考试不合格的士兵就只能回去骑马,当时骑摩托车是一种时髦,很多人都梦寐以求成为机械化骑兵,为此士兵们就争先恐后不辞辛劳的练习摩托车技术,甚至还练起了杂技动作。

公元1972年,英国军方正式建立第一支英皇家通讯兵摩托车表演队伍,并挑选最优秀的摩托车骑手参加方队表演,为此就在那年的英国阅兵式上,人民第一次看到威武的英国摩托车方队登场,他们所展示的个人、团队动作都十分新鲜跟精彩。

随后,摩托车方队的杂技式表演就传到了各个英国殖民地,其中也包含印度的英属殖民地。当年,印度还处在莫卧儿皇朝,这是一个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战士们全是骑马高手,骑兵特别犀利,不料当英国的摩托车传入印度后,立马毁了莫卧儿皇朝骑兵的三观,他们纷纷被摩托车折服,从此迷上了骑摩托车。

事后,印度人就在阅兵式上模仿英国人的摩托车方队表演,并且为了比赢英国,就把表演动作难度提得更高,最终“叠罗汉”就诞生。另外,印度人比英国人更会耍杂技,其原因之一是印度是一个崇尚瑜伽的国度,几乎人人都练瑜伽,这让他们的身体组织更加柔软,韧性更强,加上印度自古以来都很喜欢各种杂技表演,比如吹箫舞蛇,弄通天绳等,平时到了印度传统节日,会经常看到不少民间杂技人才在街头表演,因此在潜移默化之中,印度把杂技融入阅兵式表演,也不足为奇了。


猫眼观史


张召忠评印度阅兵:印度好多事情是很搞笑的(转载)

主持人:刚才我们看到是在印度举行的阅兵式,印度媒体指出,在那么多外国嘉宾面前用一些木制的坦克和舰船导弹上面摆放模型的士兵,随着军事歌曲和晃荡的海浪阅兵,好像在外宾面前显得不是那么严肃。和印度大国形象有点不相符合。

张召忠:印度挺有意思,首先一个方面,印度好多事情是很搞笑的,这和它民族传统有关系。但是这个阅兵是一个很严肃的场合,你看它出的几个装备,阿琼坦克,阿琼坦克是印度研制了将近30年,它号称自己搞第三代坦克,最后没搞出来,搞出来装备部队,装备部队不行。那个坦克真开到国王大道上来,有可能就跑偏,有可能走就熄火,装备部队以后部队这啥玩意儿,弄30年弄这么一个玩意儿,部队怨声载道,最后这个坦克不能装备,就等于一个废物。SU-30,一个大模型,为什么弄一个大模型,现在SU-30印度自己有装备了,而且现在又批量装,但是它中间有一段时间想自己搞许可证生产,原料生产,自己组装。

组装的时候俄罗斯就劝说,这个东西我善意提醒你一下,组装飞机和组装坦克不一样,组装坦克没事,顶多掉河沟里面,你组装飞机有可能飞不起来,印度不信,组装完了飞不起来,飞不起来你还阅兵干啥。曾经组装过,组装不起来,现在又成套引进。就是说印度这些年做了很多的尝试,它很有意思。维莱特号,现在花了1亿美元,整个刚服役一艘航母,上边飞机是英国的,海王,海钥匙飞机都挺好,他拿农民耕地的手扶拖拉机开到航母上去调整飞机。我都想象不出,我去过印度的海军、空军和陆军,我到它那个部队去过,我都感觉,你说它不先进,它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有,但是它经常很搞笑。

主持人:所以印度的军事实力并不弱。张将军,印度如果在阅兵式上摆出这种阵势,包括用一些模型来充当阅兵的武器,是不是有意在麻痹对手?

张召忠:隐真示假,把好多东西放家里,谁都不让看,我把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大家看。隐真示假,麻痹敌人,感觉让你看的东西全是乱糟的。

主持人:有这种意图?

张召忠:没有,现在这个时代,你怎么能够保密,靠这些东西,外形上保密已经不可能了,每天卫星在上头转悠,你有啥玩意儿谁都知道。所以通过阅兵来展示武器装备,这已经不是一种唯一的方法了。印度有什么,别人都非常清楚。而且你那个东西基本上到什么水平,你比方说核潜艇,前一两个月,大家都在炒作印度核潜艇,很先进,印度都能造出核潜艇来,用了30年,用了20年租苏联核潜艇,然后自己又经过十多年的研制终于出来了,最后说参加核潜艇研制这个人说,是,核潜艇出来了,但是少两个东西,一个没有核动力,第二个没有武器,没有导弹,你出来一个空壳子有什么用。现在还搞不清到底是怎么样,印度的装备一出来以后,总是有负面的效应。比方说自己自行研制的装备,但是出来以后性能不好,弄个枪枪打不响,弄个潜艇,潜艇没什么动力。弄个坦克,坦克装备不了,弄个飞机上不了天。它总是会有一些负面的东西,所以说隐真示假这个没有,可能是和印度本身自己的习惯有。但是对于发达国家来讲,其他国家来讲,看这种文明,他们喜欢真家伙,恨不得开动过程当中把导弹给发上去,把无人机给飞上去。但是印度就是这样,也可能我们不是太理解。但是隐真示假这种可能性没有。


迷失在耶路撒冷


首先,这些只是印度阅兵式的一部分,你可以理解为阅兵的花絮,而这个花絮,经过了印度各个民族和地区的士兵的充分发挥,尽情演绎,在时光的流转中,最终发展成为我们如今看到的样子。

印度阅兵式的主体,也有一队队的军队方阵比较严肃的走步,经过主席台也要相应的进行目光致意、手握钢枪。

在阅兵式里,包括阿琼坦克、光辉战斗机等印度的“国产”骄傲在内的很多重武器也会展示,这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打击力量。

当然,因为各种因素,以我们的东方美学观和我们习惯的解放军阅兵式时的整齐壮观,印度士兵即使方阵出演,给我们的感觉还是相对“没那么整齐划一”。

这个就是各国的传统了,印度本身就没那么厚重的历史传统,他们的阅兵,也是属于国庆庆典的一部分,对于印度来说,国庆算是一年一度最大的事情了,毕竟印度的独立是英国人主动赐予的,他们的独立没有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军队的历史拿得出手的也就是殖民时期帮英国人打的几场战争以及在印巴战争中的一些“光辉”的战绩,但整体里这支军队实在没有多少值得夸耀的历史,所以在阅兵的时候,你从这支军队里,看到的更多的是喜气洋洋的感觉,反正阅兵也是配合国庆系列庆典的。

因为是属于庆典,所以,就像印度咖喱一样,在主体的阅兵方阵之余,还要搭配大量的佐料,而印度有100多个民族,除了印度教之外还有许多的地方宗教,每个地区还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传统,所以,在他们的尽情包装下,这个佐料显得非常丰富。

而印度军队沿袭自前英国的殖民地军队,而英国人习惯上把这些“土兵”按照民族和地域进行划分,在团级单位内,基本上都是来自一个地方的人,在阅兵的时候,英国人习惯上都有各种各样的前奏和尾缀,为了凸显自己的民族和地域特色,各个单位的士兵们就卯足了劲想要在阅兵式上出风头,展现自己的民族特色。

比如印度人爱玩的摩托车特技,这个来源于英国人的军事传统,展现的是印度传统信号兵的风采,因为在以前通讯不方便的历史条件下,信号兵必须掌握各种能加快自己速度、并能顺利穿越火线区传递消息的能力,这个骑摩托车的特技成为一项传统,就不断发扬光大下来。

而在阅兵式的主体上,印度大兵大都沿袭英军传统,大头皮鞋上扎着腿裤,一路向前正步走,而且一路也有各种表演,比如苏格兰风笛演奏。

总体来说,印度的阅兵式的风格是围绕国庆这个喜庆的日子来进行的,本身是给国庆渲染氛围的,不仅有各民族的表演,摩托车上叠罗汉,还有士兵骑着大象骆驼之类,这些往往都能引起印度人民的欢呼致意,并足以让他们感到自豪和幸福。

总之,这是一个全民狂欢的时候,但阅兵,不仅仅是各种花式表演。


云中史记


阅兵四大怪–草原大海军、咖喱杂耍队、金家跳跳兵、对面抛枪卒!

印度是军事强国,所以得占一样。


说起阅兵,其实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特色。

就印度而言如果看前面还是相对比较庄重的。

所以咱并不能只黑印度阅兵上的摩托车表演,该夸一下的也得夸一夸。


不同兵种在接受检阅的时候必然要体现自己的兵种特色。

例如印度的骆驼部队还是很威严庄重的嘛


但是印度阅兵式的盛大,其实还是由于值钱的宗主国英国所影响的。英国阅兵其实也有很多的可观赏性的。

自持有历史的国家,其实都“拿着个劲”的。


在一战前后,由于通讯手段落后,英国的通讯兵其实是骑摩托车的。在当时的英国阅兵仪式中其实也有摩托车表演。主要还是要展示骑手优秀的技艺。

以至于,在英国现在还有一些规模不大的阅兵式中还有一点点叠罗汉表演

但这事到了印度就被保留成了一个固定的节目。算是有悠久历史吧。


这主要还是印度歌舞民族的一个喜好而已。


报告营长,山口来了一辆印度摩托!

全营戒备!



据说去年他们一辆摩托上,放了58个人!


军武数据库


2015年1月26日,印度举行盛大的共和日阅兵庆典。其中的“保留节目”——印度边防部队(BSF)表演的摩托车叠罗汉特技总是能引来了网友的吐槽。而受邀观礼的美国总统奥巴马除了“点赞”之外,更是称以后再也不要开摩托车了。

那么摩托车上的”人肉金字塔“到底是如何炼成?这一“开挂”的表演形式为何在印度喜闻乐见?

1950年1月26日,印度签署宪法,宣布成立共和国,此后,印度在这一天举行共和日阅兵庆典来庆祝这一纪念日。

BSF的摩托车队“Janbaz”(印地语中意为冒险家)成立于1990年,并在边防部队学院的机动化运输学校进行训练。1992年开始,摩托车特技队开始参加共和日阅兵仪式,随后成为这一庆典的“保留”项目,取名“魔鬼突击(Daredevil)”。Janbaz的特长项目是189位骑手同时“搭乘”34辆摩托车,场面极为壮观。

2006年1月26日,BSF部队的Janbaz成员驾驶9辆摩托车搭载35人在共和国阅兵式上表演。↓↓↓

2011年印度共和日阅兵庆典上的BSF部队摩托车特技表演。↓↓↓

201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日阅兵,BSF部队表演者在一辆摩托车上做出扛枪、放哨等造型。↓↓↓

2011年印度军队日,BSF部队表演者插上“翅膀”扮成丘比特造型。↓↓↓

Janbaz的表演征服了广大印度人民,成为各国家级表演上最令人期待项目。在阅兵式上,观礼的印度民众总是摒息期待“魔鬼突击队”的表演。

“这项表演是为了体现印度边防部队不仅能够保家卫国,在其它方面也能表现出高效、精准和无私奉献”,BSF的机动化运输学校的官网如此介绍这项表演的目的。

2006年,Janbaz创造了26个人叠在三辆恩菲尔德350CC摩托车上的世界纪录,1分16秒行驶1公里。此外还有一辆摩托车上载40个人并以每小时30公里行驶的世界纪录。↓↓↓

2015年1月,BSF部队摩托车队成员为阅兵式进行彩排。↓↓↓

据印度媒体报道,2015年共和日阅兵上,车队表演了“和谐”、“孔雀开屏”、“杂耍”、“并行”、“莲花”、“美洲虎”、“BSF之树”、“边境之花”等极具想象力的组合项目,相较于2014年公布的表演项目有不少创新。

2015年1月26日,印度BSF部队在共和国阅兵上进行表演。↓↓↓

2015年1月26日,印度BSF部队在共和国阅兵上进行表演。↓↓↓

不断挑战极限的“人肉金字塔”

叠罗汉的这一形式在印度的传统宗教活动中常常出现↓↓↓

2014年8月18日,印度青年准备搭起“人肉金字塔”庆祝传统的克利须那神诞辰↓↓↓

2012年8月10日,一名印度男孩在“人肉金字塔”顶端摘取高悬的酸奶罐,两旁小楼上站满了围观的人。↓↓↓

在印度的传统节日黑天圣诞节期间,印度教教徒会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庆祝传统的克利须那神诞辰,其中最为流行的是以叠罗汉的方式来摘取悬挂在高空的酸奶罐,印度民族“组队”穿上彩色的统一服装参加比赛,黑天节庆活动的组织者们不断提高叠罗汉的奖金额度,动辄达到数10万卢比(1万印度卢布约合人民币1463元)。为加大难度吸引观众,酸奶罐也悬挂得越来越高,最高时竟达15米,虽然发生过多次事故,但是印度人民仍然乐此不疲。

扒摩托车、火车的“印式”家常

2010年,一辆500CC的摩托车上搭了54个人,创造了当时的世界纪录。

“魔鬼突击队”表演所使用的摩托车为印度产的皇家恩菲尔德(Royal Enfield ),排量500CC的恩菲尔德摩托车创下了一车承载54人的记录。↓↓↓

2014年4月26日,印度,一家五口骑摩托车。↓↓↓

摩托车是印度人出行运输的好帮手,不少中低收入人群的最佳选择。据印度《经济时报》2013年报道,在印度昌迪加尔、英帕尔、果阿和喀拉拉等重要市场里,轻便型摩托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自行车销量。

当然,除了在摩托车上“挤一挤”,印度人民扒火车的技艺也早已震惊全球。↓↓↓


Rockets


相信很多人在观看阅兵,或者在网络上浏览印度阅兵图片时,每当看到印度阅兵队伍表演摩托车拖带成建制的印度士兵时,心中都会有一丝疑惑,这究竟是搞阅兵、弘扬军队形象,还是玩杂耍?跟咱们国家严肃而又庄严的阅兵仪式相比,印度的阅兵为什么看着像是一场闹剧?



相信很多观众也都有着这样一个感觉,看咱们自己的阅兵仪式,再看其他国家的阅兵,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认为咱们自己的阅兵是最好的,有这样的感觉也是相当正常,从思想和国家感情角度我们的永远是最好的早已贯彻到了很多人的思维当中,但同样的道理,如果外人看了我们的阅兵仪式,又有多少人会认为咱们的阅兵仪式能好与他们?恐怕数量不会太多!

或者更简单的来说,在阅兵典礼上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也许有些东西我们看起来并不过眼,但在他们自己国家人的眼里,他们的阅兵文化恐怕更符合他们自己的国情,这也是印度摩托飞人阅兵能持续到现在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就历史渊源来说,很多国家都曾经有过自己的摩托情节,因为摩托车是任何一个国家再熟悉不过的交通工具,早年随着汽车的出现,人类的交通工具开始由原始化变成机械化,但考虑早年汽车产业并没有全面推广,在产量低造价高的局限下,一种适合批量生产且价格低廉的机械化交通工具也随之问世而来,这就是摩托车,他虽然不具备汽车的高大上,但却也同样具备了速度化和载重化,因此在全面推向机械化的过渡阶段,摩托车反倒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代。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再到上世纪90年代,摩托车成为了任何一个国家都在熟悉不过的交通工具,尤其在二战时期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摩托车几乎出现在了任何领域,自然也出现在了需要机械化的军队体系中,事实上在这一时期不光是印度,即便我们自己的军队也装备了数目庞大的摩托化部队,在这样的背景下也推动了大量的摩托化训练工作,如果大家有兴趣完全可以考察一下这一时代我国军队的摩托化训练和表演,尤其是70年代的解放军运动会,摩托化部队表演几乎成为了压轴节目,飞跃断桥和铁丝网、跨斗摩托行进中换胎、行进中快速射击开火、冲过独木桥。。。不夸张的说除了载人事业达不到印度三哥的高度之外,其他的技术训练方面完全不亚于印度,只是随着后来全面机械化的推动,我军摩托车部队的比重已经越来越低,虽然很多摩托车训练项目仍然保留,但从总体上来说以往的摩托化训练也进行了大幅压缩,至少随着更高端机械化装备的不断更新,摩托化项目已经没有几十年前那么显眼。其他国家甚至包括印度也是如此,但出于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印度军队还是保留了这个项目,并且发扬到了更高端的境界。



所以对于印度阅兵仪式中每年会有的摩托化载人表演,我们也许看不惯但没有必要带着嘲笑的目光,这也是其他国家的军事文化传统,至少对于他们自己而言,这也是它们象征气质的一部分。


辽宁资深球迷


诚邀,如题,阅兵是一个国家用来展现军队实力,检阅军事力量的一个礼节性的活动,按照国际惯例,凡遇开国或者重大纪念日,政府都可以组织阅兵活动展现国威,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了。但是有这么一个国家,他们把阅兵几乎搞成了杂技表演,开场中不出飞机不出坦克,一群摩托车倒成了主角,没错,这个国家就是世界上一贯的搞笑担当——印度

印度的搞笑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自从英国1947年后撤出了南亚地区后,作为南亚的巨无霸,印度想当然的“接受了”英国在南亚的地位,为了彰显自己大哥的权力,印度动不动就欺负尼泊尔和不丹,顺便和中国巴铁搞掉摩擦,前有印度军方把火星木星当成无人机,后又印度军舰被海盗劫持,印度人的搞笑智慧也是没谁了

摩托车表演自然也是印度的国粹啦

摩托车特技实际上是印度国的一项文化习俗,没人会觉得它有实战价值、也没人想让它有实战价值,但是作为传统,在阅兵仪式上如果没有摩托车特技就绝对缺了点儿什么。在印度隆重的国庆重要阅兵活动,很明显,印度每次阅兵呈现的这种叠罗汉摩托车技巧扮演方阵带来的更多是对自己国家的一个认同感,绝对不是为了被国际社会嘲弄与调侃。印度人称经过这种叠罗汉摩托车技巧扮演方阵,自豪的在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一种本身国内团结要求向上的意思,并非印度是为了技巧扮演而技巧展示,反正小编是不懂印度人的心思啦,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