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娃娃”和七個“臨時媽媽”

新華社杭州2月5日電(記者許舜達 商意盈)“阿姨,我想爸爸媽媽。”“爸爸媽媽很快就來接你和哥哥了,我們畫幅畫送給他們好不好?”

两个“娃娃”和七个“临时妈妈”

↑哥哥和妹妹在“臨時媽媽”陪伴下吃飯。(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這段溫馨的對話發生在杭州市濱江區的一間“愛心天使驛站”。4日下午, 整整6個小時,“臨時媽媽”程紅梅在這裡陪著2歲的孩子心心(化名)玩玩具、做遊戲。

一家5口,春節前回老家武漢探親。返程後,父母和外婆先後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被轉到定點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剩下年幼的兄妹倆,哥哥沛沛(化名)8歲,妹妹心心(化名)2歲。

兄妹倆除了需要接受醫學觀察,誰來照顧他們成了最大的難題。他們在杭州也沒有別的親人,一家人在醫院急紅了眼。

“兩個孩子怎麼照顧是大問題,尤其是妹妹才2歲,離開家人能不能適應?”杭州市濱江區疾控中心主任胡建江說,他們瞭解到情況後,馬上為兩個孩子想辦法。

1月28日,濱江區通過徵集志願者,選出了6名主動報名的護理人員。長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程紅梅是志願者之一。“兩個孩子孤零零的,怪可憐的,我不忍心。”她說。

一同參加陪護的,還有孩子父親的同事尤麗。“孩子跟她熟悉,照顧起來會方便些。”胡建江說。這7個人,就這樣成了兩個孩子的“臨時媽媽”,負責24小時照顧兄妹倆。

當晚11點多,兩個孩子被接到了作為醫學觀察點的一間“愛心天使驛站”。他們,也有了一個臨時的家。

孩子們生活在2樓,每次值班會有一名“臨時媽媽”進去照顧。防護服、護目鏡、手套、口罩——上2樓前,她們都會“全副武裝”。除了高風險,6小時一輪的值班期間,他們不能脫防護服、不能進食、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廁所。

在醫學觀察點,兄妹倆除了睡覺,每小時都會測一次體溫,“臨時媽媽”都要記錄,如有異常會隨時通過對講機向外彙報。

两个“娃娃”和七个“临时妈妈”

↑“臨時媽媽”給妹妹洗腳。(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到2月4日,兩個孩子住進觀察點已經7天,體溫數據一切正常。除了量體溫,“臨時媽媽”們每天還要打掃衛生,整理房間,陪孩子們玩耍。程紅梅說,照顧好孩子們日常的生活起居並不難,最大的難題還是“哄娃”。

因為妹妹心心黏哥哥,也處處愛學哥哥,所以每次測體溫,總是哥哥先測,妹妹才肯乖乖測。每天睡覺前,心心都吵著要媽媽。“第一晚她抱著哥哥睡著了,後面有幾次半夜醒來也會鬧一下,我們就抱著她哄。”尤麗說。

“妹妹年紀小,乖的時候很黏人,阿姨、阿姨叫個不停,但每天都會鬧鬧脾氣。”比起已經結婚生子的“臨時媽媽”,“95後”“臨時媽媽”柴聰聰面對鬧脾氣時候的心心有點無奈。

兄妹倆剛住進觀察點時,房間裡空蕩蕩的,兩個孩子和值班的柴聰聰“大眼瞪小眼”,有點坐不住了。柴聰聰通過對講機“求援”,工作人員迅速送來了“哄娃利器”——書本、拼圖、玩具和兩個ipad。

有了休閒娛樂,兩個孩子的隔離生活不那麼單調了。在視頻連線的幫助下,孩子們還享受到了遠程學習的服務。

杭州市錢塘實驗小學的數學老師來煜婷聽說兄妹倆的事情後,馬上聯繫了街道。“我們學校有個‘錢塘抗疫空中課堂’,通過視頻連線給孩子們私人訂製課程,我可以給他們上課。”

“我最喜歡數學,我數學考了100分呢!”碰巧哥哥是個數學迷,來煜婷就跟他約定,每天網上上課。

程紅梅說,有時候她們會讓哥哥沛沛跟爸媽視頻通話,但不敢讓妹妹心心跟爸媽視頻。“因為她還太小,沒見到父母的時候還好,視頻裡見到就會想起來爸媽不在身邊,就會哭鬧。”

两个“娃娃”和七个“临时妈妈”

↑為避免感染風險,“臨時媽媽”每次值班都要“全副武裝”。(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和“臨時媽媽”們相處這些天后,兄妹倆的話多了起來,笑容也燦爛了,對“臨時媽媽”也更為依賴。但其實孩子並不能認出眼前這些“臨時媽媽”哪個是哪個,因為她們來時總是穿著厚厚的防護服,戴著面罩和護目鏡。

“孩子有我們大家照顧著,你們放心!”尤麗說,“臨時媽媽”們每天會與孩子的父母通電話,告知孩子現狀。

孩子家人的病情正在逐漸好轉,在和家人團聚之前,七個“臨時媽媽”說,她們會一直陪伴著兄妹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