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娃娃”和七个“临时妈妈”

新华社杭州2月5日电(记者许舜达 商意盈)“阿姨,我想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很快就来接你和哥哥了,我们画幅画送给他们好不好?”

两个“娃娃”和七个“临时妈妈”

↑哥哥和妹妹在“临时妈妈”陪伴下吃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这段温馨的对话发生在杭州市滨江区的一间“爱心天使驿站”。4日下午, 整整6个小时,“临时妈妈”程红梅在这里陪着2岁的孩子心心(化名)玩玩具、做游戏。

一家5口,春节前回老家武汉探亲。返程后,父母和外婆先后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转到定点医院接受隔离治疗。剩下年幼的兄妹俩,哥哥沛沛(化名)8岁,妹妹心心(化名)2岁。

兄妹俩除了需要接受医学观察,谁来照顾他们成了最大的难题。他们在杭州也没有别的亲人,一家人在医院急红了眼。

“两个孩子怎么照顾是大问题,尤其是妹妹才2岁,离开家人能不能适应?”杭州市滨江区疾控中心主任胡建江说,他们了解到情况后,马上为两个孩子想办法。

1月28日,滨江区通过征集志愿者,选出了6名主动报名的护理人员。长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程红梅是志愿者之一。“两个孩子孤零零的,怪可怜的,我不忍心。”她说。

一同参加陪护的,还有孩子父亲的同事尤丽。“孩子跟她熟悉,照顾起来会方便些。”胡建江说。这7个人,就这样成了两个孩子的“临时妈妈”,负责24小时照顾兄妹俩。

当晚11点多,两个孩子被接到了作为医学观察点的一间“爱心天使驿站”。他们,也有了一个临时的家。

孩子们生活在2楼,每次值班会有一名“临时妈妈”进去照顾。防护服、护目镜、手套、口罩——上2楼前,她们都会“全副武装”。除了高风险,6小时一轮的值班期间,他们不能脱防护服、不能进食、不能喝水,也不能上厕所。

在医学观察点,兄妹俩除了睡觉,每小时都会测一次体温,“临时妈妈”都要记录,如有异常会随时通过对讲机向外汇报。

两个“娃娃”和七个“临时妈妈”

↑“临时妈妈”给妹妹洗脚。(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到2月4日,两个孩子住进观察点已经7天,体温数据一切正常。除了量体温,“临时妈妈”们每天还要打扫卫生,整理房间,陪孩子们玩耍。程红梅说,照顾好孩子们日常的生活起居并不难,最大的难题还是“哄娃”。

因为妹妹心心黏哥哥,也处处爱学哥哥,所以每次测体温,总是哥哥先测,妹妹才肯乖乖测。每天睡觉前,心心都吵着要妈妈。“第一晚她抱着哥哥睡着了,后面有几次半夜醒来也会闹一下,我们就抱着她哄。”尤丽说。

“妹妹年纪小,乖的时候很黏人,阿姨、阿姨叫个不停,但每天都会闹闹脾气。”比起已经结婚生子的“临时妈妈”,“95后”“临时妈妈”柴聪聪面对闹脾气时候的心心有点无奈。

兄妹俩刚住进观察点时,房间里空荡荡的,两个孩子和值班的柴聪聪“大眼瞪小眼”,有点坐不住了。柴聪聪通过对讲机“求援”,工作人员迅速送来了“哄娃利器”——书本、拼图、玩具和两个ipad。

有了休闲娱乐,两个孩子的隔离生活不那么单调了。在视频连线的帮助下,孩子们还享受到了远程学习的服务。

杭州市钱塘实验小学的数学老师来煜婷听说兄妹俩的事情后,马上联系了街道。“我们学校有个‘钱塘抗疫空中课堂’,通过视频连线给孩子们私人订制课程,我可以给他们上课。”

“我最喜欢数学,我数学考了100分呢!”碰巧哥哥是个数学迷,来煜婷就跟他约定,每天网上上课。

程红梅说,有时候她们会让哥哥沛沛跟爸妈视频通话,但不敢让妹妹心心跟爸妈视频。“因为她还太小,没见到父母的时候还好,视频里见到就会想起来爸妈不在身边,就会哭闹。”

两个“娃娃”和七个“临时妈妈”

↑为避免感染风险,“临时妈妈”每次值班都要“全副武装”。(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和“临时妈妈”们相处这些天后,兄妹俩的话多了起来,笑容也灿烂了,对“临时妈妈”也更为依赖。但其实孩子并不能认出眼前这些“临时妈妈”哪个是哪个,因为她们来时总是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面罩和护目镜。

“孩子有我们大家照顾着,你们放心!”尤丽说,“临时妈妈”们每天会与孩子的父母通电话,告知孩子现状。

孩子家人的病情正在逐渐好转,在和家人团聚之前,七个“临时妈妈”说,她们会一直陪伴着兄妹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