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百變歷史秀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這句話出現在現代一些學者,觀看三國演義而得出的結論,正面意思就是說郭嘉比諸葛亮厲害,反面意思就是說臥龍一出,郭嘉就死了,反襯諸葛亮比郭嘉厲害,然而這些都是現代一些人隨便說的,並不具有權威性。

郭嘉曹操手下重要謀士,從歷史角度來看,郭嘉就是單純的謀士,郭嘉這個人很會分析敵方的心理動態,曹操每次作戰,想要退兵,郭嘉都能為曹操分析,敵方心理活動,說服曹操不要退兵,然而郭嘉卻無法做出相應的作戰計劃,擊敗敵人,而為曹操作戰計劃出謀劃策的是荀攸,他也是曹操五大謀士之一,是謀士和戰略家。有郭嘉的分析,加上荀攸的作戰計劃,在加上荀彧的後勤補給,加上曹操身邊的猛將,讓曹操能百戰百勝。但是郭嘉始終是個謀士,不會帶兵打仗,也不會謀劃作戰計劃,在這一點上郭嘉還不如荀攸。

曹操前期有郭嘉輔佐百戰百勝,讓曹操統一北伐,郭嘉也是出了不少貢獻,然而曹操打到東吳郭嘉就死了,然而此時諸葛亮剛剛出山輔佐劉備,所以才會出現“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但是即使郭嘉在,臥龍也會出,曹操也會赤壁一敗,郭嘉即使在赤壁之戰曹操肯定會打,但是郭嘉也給出不了作戰計劃,赤壁之戰必敗。曹操赤壁之戰敗的原因有三,一是對手不同,這次對手是東吳周瑜,魯肅,還有諸葛亮,對手和北方哪些匹夫之勇袁紹,呂布等不在一次層次上;二是軍事力量問題,在軍事上曹操兵力遠遠超過東吳和劉備的軍隊,但是東吳擁有水軍優勢,曹操北方軍隊適合陸地作戰,不適合水上,這是一個劣勢;三是曹操是遠征之師,加上水土不服,士兵不適應,瘟疫爆發,這也是曹操赤壁之戰敗的重要原因。

那麼郭嘉和諸葛亮兩個人誰更勝一籌呢?對於這個問題,現代人爭論很多,以至於出現了郭嘉粉,諸葛亮粉形成兩派,然而諸葛亮粉說諸葛亮比郭嘉厲害的歷史材料要更充足,因為郭嘉在歷史上沒有拿得出手的戰績,而諸葛亮卻很多,另外曹操統一北伐的主要功勞並非郭嘉一個人,而劉備三分天下基本上是因為諸葛亮,沒有諸葛亮劉備就不會有荊州,益州更不會有龐統,法正等人輔佐,劉備更可能會被曹操滅,而曹操少一個國家,或許對曹操統一北伐問題不打,二人的含金量不同。

最後諸葛亮不但是謀士,還是名將,戰略家,謀略家跟郭嘉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最後在歷史上郭嘉定位是謀士,諸葛亮定位是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發明家、外交家等,頭銜遠遠比郭嘉強勢得多,如果將二者進行比較,根本沒有可比較性,諸葛亮一個軍事家就甩郭嘉幾條街,因為謀士只是屬於軍事家包含中的一種。

你覺得郭嘉和諸葛亮哪個是你心目中的英雄,歡迎留下足跡討論


汐水柔情


1 郭嘉不死……

公元207年。這一年剛好郭嘉隨曹操征伐烏丸後病逝,這一年剛好劉備三顧茅廬見到了諸葛亮把他請出山。

也不管兩件事發生在年頭年尾、誰先誰後,反正就有了如今大肆流傳的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知乎上時不時有人拿這句話出來問,這倆牛人是不是有某種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問得很多大拿都無言以對。

只有那些非正經的史學愛好者才能回答好這個問題。

比如,有人這樣答:突然發現劉禪出生在207年,郭嘉死在207年,也許我們可以說“郭嘉不死,劉禪不生”。

有人這樣答:張繡作為曹操手下當時封戶最多的將領,可以說是當時數一數二的人物,只可惜天妒英才,英年早逝,而剛好張繡去世的那一年,臥龍諸葛亮剛好追隨劉備出山。一個南陽宛城區主公,一個南陽臥龍區諸葛廬的主人,他們之間會不會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和聯繫?

還有人逆向思維這樣答:諸葛村夫要出山的消息傳到了郭奉孝這裡,奉孝斂容道:為之奈何!憂慮而死。

總之,這根本就是一個偶然事件,非要扯什麼意義是沒有意義的。

2 著名的烏鴉嘴

其實,郭嘉生命中遇到的偶然事件還真不少。除了“臥龍不出”這檔事兒,挺出名的一件是預言了孫策的死。

曹操與袁紹相持官渡之時,傳來一個令人不安的消息:江東豪傑孫策,準備發兵北渡偷襲曹操的根據地許都。與袁紹相持中已經處於劣勢的曹操,根本不可能再抽出兵力保衛許都。一旦許都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

這是曹營中人心最為動亂的時期。在此緊急關頭,郭嘉掐指一算說:“孫策這個人輕率不善防備,也不設倆保鏢,雖然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一個人獨來獨往沒什麼兩樣。況且,他剛誅殺了江東那麼多英雄豪傑,跟多少人結下樑子,如果有刺客伏擊,那絕對是一個死。依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

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的門客刺殺。

於是,郭嘉成了史上最著名的烏鴉嘴,比貝利成名早了一千多年。

不過,史學大咖裴松之特意提醒烏鴉粉們,此事純屬偶合,不要神化郭嘉。他還略帶戲謔地評論說,郭嘉要能預測孫策具體死於何時,那才叫牛叉好吧!

3 “奉孝,你怎麼看?”

但是歷史小白不管,就認定郭嘉神機妙算,就咬定諸葛亮就是怕郭嘉躲山裡不敢出來,你有本事跟他們講道理?

等你真跟他們講道理了,他們跟你講長相。

除開歷史因素,郭嘉近年來的走紅離不開各類三國遊戲。當曹操的其他重要謀士都以中年大叔的形象出現的時候,英年早逝的郭嘉總是一副此間美少年的模樣,怎不叫外貌協會心疼!

就連曹老闆也心疼啊。

曹老闆南征北戰,自然是拍板的那個人,但是,舉凡重要決定,在拍板前總要問一句:“奉孝,你怎麼看?”郭嘉總會說:“我是這麼看這麼看。”他看的角度總是異於常人,就好比別人跑到橋上看風景,他就躲在樓上看人。

曹老闆很欣賞,幾乎每次聽完都說:“就依你說的辦。”結果,事兒都成了。

偶有不聽郭嘉的時候,事兒都搞砸了。建安三年(198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於曹操。謀士程昱向曹老闆建議殺死劉備,以絕後患。曹老闆便問:“奉孝,你怎麼看?”郭嘉說,不能殺,殺了曹老闆您就要揹負殺害賢士的罵名,透支信用划不來。但是,古人有言:“一日縱敵,數世為患。”宜早為之所,比如把他軟禁起來。

曹老闆說,我不聽,這次我偏不聽。

後來,劉備主動請求去截擊袁術,曹老闆同意了。待郭嘉與程昱得知此事,一起勸曹老闆:“放走劉備,會生變數啊!”但此時劉備已溜之大吉,並奪取下邳,舉兵跟曹操對著幹了。

曹老闆後悔得腸子都綠了,恨不聽郭嘉之言。

4 曹老闆心中的白玫瑰

所以,在曹老闆心中,郭嘉這顆定心丸,不吃不行啊。他有一次說,郭嘉就是我肚子裡的蛔蟲(唯奉孝為能知孤意)。

兩人的關係急劇升溫,到了“行同騎乘,坐共幄席”的地步,就差“寢則同床”了。

郭嘉一病,曹老闆急得跟個小姑娘似的,親自端湯喂藥,一天問好幾次:“好點了沒?好點了沒?”

郭嘉一死,更是成了曹老闆心中永遠的白玫瑰,而其他活著的謀士就像是衣服上的飯粘子。

曹老闆每逢遭遇挫折,就會越發懷念與郭嘉在一起的日子,然後向眾人感慨一番:“奉孝要是還活著,我就不會走這一步臭棋。”(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聽得手下一堆謀士臉上紅一陣白一陣。

他給郭嘉送葬的時候,甚至對著荀攸等人公開說,我本來是準備自己百年之後把後事託付給郭嘉的,沒想到他先我而去。說得好像曹丕、曹植不是他親生的。

可見,郭嘉的早逝對曹老闆絕對是一大打擊,無論是情感上,還是功績上。

5 雨露均霑的愛與欣賞

曹老闆對郭嘉的愛與欣賞都是真的。最愛君需要指出的是,這種愛與欣賞是天子般的愛與欣賞,雨露均霑,他對所有網羅到門下的賢人都曾表現出這種愛與欣賞。

比如曹老闆對荀攸,那也是愛得不要不要的。打張繡、徵呂布、離間袁氏兄弟等計謀,基本都是荀攸出的,也都被曹老闆採納了,效果不是一般的好。所以曹老闆自己也說:“軍師荀攸,自初佐臣,無徵不從,前後克敵,皆攸之謀也。”

這評價跟郭嘉比怎樣?彼此彼此,承讓承讓吧。

只是恰好郭嘉死得早,回憶讓曹老闆更加美化了兩人相處的時光。

所以,說郭嘉牛,他確實牛,三國時期主公以下的一流人物,他算一個,但還不至於牛到獨步天下。至少曹操軍中就有好幾個郭嘉式的大拿。

至於拿郭嘉跟諸葛亮對比,鼓吹“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除了有關公戰秦瓊的錯亂感,還有點風馬牛不相及。

6 沒法比較的兩種人

怎麼說呢,郭嘉跟諸葛亮根本就是兩種人。他們沒法比。

諸葛亮跟著劉備,早期的職能有兩個:一是當說客,說服東吳聯手劉備,兩個弱雞合力抗衡強悍的曹老闆,這個角色相當於外交部長;二是劉備出去幹架的時候,他負責穩定後方,確保足食足兵,這個角色相當於後勤部長。在曹操的陣營裡,荀彧才是幹這個活兒的人,他跟諸葛亮一樣,是不跟主公出門的。

諸葛亮的後期就更不要說了,基本上就是蜀漢的當家人,大權獨攬11年。

郭嘉顯然不是這種角色。前面說了,郭嘉是幫助曹老闆最後拍板的那個人,主要負責曹老闆發問後的決斷。

就跟諸葛亮很清楚自己是相才不是將才一樣,郭嘉也很清楚自己的強項在哪裡,所以他早年投靠袁紹發現其“好謀無決”,立馬就走人。跟著優柔的主公,郭嘉的長處是發揮不了了,但諸葛亮可以。

直到遇到了曹老闆,郭嘉才算有了用武之地。

7 心理學大師郭嘉

郭嘉在曹營中的位置恰得其所。有點類似於唐太宗的智囊“房謀杜斷”,曹老闆手下的荀攸、賈詡等人主要負責“謀”,郭嘉主要負責“斷”。

他的厲害之處就是善於讀懂人心。

郭嘉是一名出色的心理學大師。打個不算恰當的比喻,其角色類似於《非誠勿擾》中的樂嘉,當女嘉賓糾結留不留燈、男嘉賓糾結牽不牽手的時候,他就啪啪啪性格分析一通,然後說“你們自己決定吧”。而曹操就是糾結的男嘉賓。

他讀懂袁紹,知道袁紹優柔寡斷,所以鼓勵曹老闆直接東征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不用擔心袁紹乘機出兵攻打許都。

他讀懂袁紹的兩個兒子,知道袁紹死後,他們必生內訌,所以進奇策,建議曹老闆退兵,等他們兄弟打得內傷了,再去摘果子。

他讀懂了劉表,知道劉表是一個只尚空談、妒忌賢能的政客,所以慫恿曹老闆儘管放空城去遠征烏丸,不用擔心劉備乘機添亂,因為劉表自會阻止劉備幹牛逼的事業。

他其實也讀懂了孫策,所以才能純屬偶合地預言了孫策的被刺。

8 關鍵是讀懂了曹老闆

曹老闆的敵人,內心怎麼想,一個個都被郭嘉讀懂了。這個技能倒很像《三國演義》中被神化了的諸葛亮,一出空城計無非就是讀懂了司馬懿的生性多疑。

這種高超的讀心術其實很燒腦,風險也極大,一旦對方知道你在想什麼,疑中生疑,反其道而行,那絕對是毀滅性的打擊。

本質上,郭大師就是一個瘋狂的賭徒。他賭自己對當時天下一流人物的瞭解勝過於這些人物對自己的瞭解。

幸運的是,郭嘉一輩子還沒遇上“我知道你在想什麼,你也知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我也知道你也知道我知道你在想什麼”的同級別對手,所以他的奇招、險招才能屢試不爽。

於是,他就從一個賭徒晉升為一代賭王。

當然,最重要的是,郭嘉讀懂了曹老闆,深知他也是一個勇於冒險的主兒,一個與他臭味相投的賭徒。

要是他遇上袁紹、司馬懿或者諸葛亮(這三人都以小心謹慎著稱)這樣的老闆,那麼,他要麼閉嘴走人,要麼讀懂越多,死得越快。


十項全能斜槓青年


文 | 江隱龍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其實只是一個時間上的巧合,但巧合之中也有著天下大勢的必然。郭嘉死於建安十二年(207年),當年冬天至翌年春,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最終得到諸葛亮的同意。諸葛亮出山與郭嘉早亡就只差了大半年的時間,何止是諸葛亮,還是徐庶、龐統等一干荊州謀士真正登上“天下”這個政治舞臺,都是在郭嘉死之後。如果真要細論,那應該是“郭嘉不死,荊人不出”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在三國曆史的前期,主角其實只有曹操,所有重大戰事都是圍繞曹操出現的,所有頂尖謀士也都是隨著曹操的兵鋒所至而湧現於戰爭中的。如果大家高唱和平而不相互攻伐,謀士又有什麼露臉的機會呢?

所以,荊州謀士集團之所以出山,並不是因為郭嘉之死,而是因為曹操統一了北方,中原的主戰場終於要轉移到荊州了。此時荊州謀士有兩條路:一條是降曹,這是劉琮派的選擇;一條是抗曹。可是搞曹需要主公有此決心和才能,劉表、劉琦均非英主,所以諸葛亮、龐統、馬良等人空懷大志,卻沒有辦法自己抗曹——其實,孫權又何嘗不是如此,曹操破荊州之後,下步就是江東六十四郡,江東的主戰派能擊敗主和派,也是源於孫權本人的堅持。

話再說回到赤壁之戰以前。曹操進兵柳城之時怕劉備偷襲許都——當時劉備暫客居於劉表一荊州,劉表雖然無大志,但劉備有虎狼之心。郭嘉是這麼分析的:劉表“自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所以不劉備只要在劉表治下就不會有所作為。事實果然如此,劉表對劉備放心不下,自己又無能北伐中原,所以曹操能夠安安穩穩地統一北方。

而當曹操南下荊州的時候,劉表死了,劉備作為客將取得了諸葛亮等荊州人士的支持,最終形成了一個相對鞏固的勢力。此時如果孫權不抗曹,也是萬事皆休——但周瑜、魯迅等江東謀士與孫權一道達成了聯孫抗曹的方針,於是有了赤壁之戰之後的三分天下。

回過頭來說,如果劉表素有大志,諸葛亮便不會等劉備——他與龐統等人早就出山了。劉表的荊州與曹操腹地相臨,曹操若有此後顧之憂,能不能統一北方都是個疑問,又何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結局呢?再往後,如果孫權、周瑜、魯肅等人決意降曹,任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又如何能打贏赤壁之戰呢?

所以,時勢造英雄的時候也在造就謀士。“知天易,逆天難”,順天行謀容易,正如郭嘉早期;逆天行謀困難,如諸葛亮的北伐。當時的頂級謀士其實心裡都有本帳,無非是等待天下大勢罷了。諸葛亮、龐統、郭嘉、周瑜、魯肅等人,都是一時人傑,只是機遇不同,選擇不同,所走的路也不同罷了。


隱語


近年來隨著三國遊戲的推陳出新,三國人物的形象、作用、價值等人們也有了全新評價。近日有網友提問:郭嘉是曹操第一謀士,可惜英年早逝。剛好他去世那一年,諸葛亮出山追隨劉備。難道這就是目前最流行的說法: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目前,對於這種說法網友主要分兩派意見:

一派認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確有其事。從時間上看,郭嘉於207年在曹操徵烏丸時病逝,年僅38歲。同年,26歲的諸葛亮做隆中對,出山輔佐劉備,次年即聯合東吳在赤壁大敗曹操。作為“不出家門,便知天下三分事”的臥龍不會不知道郭嘉的名號。

臥龍出山與郭嘉死恰好同年並非巧合。何況野史記載,水鏡先生曾對臥龍、鳳雛說過:“郭奉孝鋒芒太盛,他死之後,你們方能出山。”想必水鏡先生已掌握郭嘉病秧秧的健康狀況,預料郭嘉不會久活,因此特意囑咐。

另一派認為,一死一出山純屬巧合,這正如三國很多英雄都在220年前後去世,難道都是商量好的?郭嘉開始輔佐曹操的時間是196年,時年27歲。而當時諸葛亮才15歲,尚未躬耕南陽,也距離拜師水鏡先生尚有時日。

臥龍不出,完全是因為年齡太小、學業未成,跟郭嘉之死毫無關係。“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論斷毫無依據,這同“郭嘉不死, 不會三國鼎力”的說法同出一轍,都是過分誇大了郭嘉的作用。

郭嘉粉與孔明粉各持一詞,雙方都有說法,那麼如何來看待“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呢?

1、郭嘉,曹魏第一謀臣

後世各代評價郭嘉均圍繞“才策謀略,世之奇士”展開,大讚他的“智策”、“謀略”、“機算”。儘管三國時期群英紛現,曹操帳下更是謀士眾多,但郭嘉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曹魏第一謀臣。

郭嘉在《三國志》中通過曹操之口來表明其作用:首次見面曹操就稱“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郭嘉死後曹操則說:“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等天下平安無戰事,我打算把身後事託付給他,他卻中年早逝,這就是天命啊!那麼,拋開《三國演義》不談,郭嘉究竟做了什麼讓曹操如此心悅誠服?

之一:徵呂布時因戰線太長,士兵疲倦,曹操想撤軍,郭嘉堅持讓曹操打下去,最終活捉呂布。

之二、孫策聽說曹操官渡戰袁紹,欲渡江北襲。郭嘉認為孫策剛吞江東,被他所殺的豪傑眾多,孫策又不防備,易被刺客伏擊。後來果然被刺客所殺。

之三、曹操徵袁譚、袁尚時,郭嘉獻計延緩攻打,使二人猜忌爭鬥,可不戰而勝,最終果真如此。

之四、曹操徵袁尚、烏丸時,郭嘉準確判斷出劉表和劉備的動向,建議兵貴神速,輕裝偷襲,結果大敗烏丸軍。

通過以上經歷,可知郭嘉確實擅長謀略,是優秀的軍事作戰參謀。用現在話來講,是參謀長一級的人物。

2、諸葛亮,軍事和政治全才

對於臥龍先生,《三國志》作者陳壽這樣評價:“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諸葛亮治國政治才能不亞於管仲、蕭何,可惜他找不到城父、韓信那樣的名將,功業難成,一統江山願望無法實現。這是天命所歸,不是人所能改變的。

後世多圍繞“王佐之才”對諸葛亮進行評價,主要肯定他有“治國”、“御軍”、“明達知變”才能,把他類比於伊尹,是“兩漢以來無雙士、三代而後第一人”。關於諸葛亮的軍事、治國事蹟已眾人皆知,本文並不多講。

3、諸葛亮正式出山前有何經歷

諸葛亮年少時寄住隆中,以耕種田地為業,喜誦《梁父吟》。“身高八尺,常自喻為管仲、樂毅”。史料記載總是很簡約,那麼諸葛亮從出生到輔佐劉備期間都有什麼經歷呢?

181年諸葛亮出生於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189年生母病亡,192年父親去世。194年他同弟、妹三人被叔父收養,兄諸葛謹隨繼母去江東。195年兄妹三人隨叔父赴豫章(今南昌)。197年叔父病亡,三人移居南陽。

199年諸葛亮、徐庶從師水鏡先生。207年見到劉備,隆中對後出山輔佐劉備。次年,諸葛亮參與赤壁之戰,由此登上歷史舞臺。

從上述過程來看,確實是郭嘉在曹魏大放異彩時,諸葛亮年齡尚小,學業未成,而且當時的文人名士有隱居田園之好,不遇名主不會出山。其實,郭嘉在輔佐曹操前,曾在21時投奔袁紹,但發現對方並非明主,又隱居6年。

因此,只能說“劉備未現,臥龍不出”,與郭嘉之死並無關聯。另外,郭嘉英年早逝,平生表現出來的更多是軍事謀略和才能,其政治才能尚未充分發揮。也許,郭嘉能多活幾年,不僅可以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也可以直接與臥龍較量一番,歷史就會更好看了。


指動濟南


我曾經分析過,郭嘉確實接近三國第一謀士,是最卓越的軍事家之一,甚至是第一,人送外號“鬼才”,故而有了“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

但是,對於這句話,我卻有不同的額理解,這是因為所謂“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方面道出了郭嘉的厲害,另一方面卻也說明了諸葛亮這個傑出的政治家的老謀深算。

郭嘉到底厲害在哪裡呢?其實他是徹底解讀了“上兵伐謀,攻心為上”這八個字。

縱觀郭嘉的軍事生涯,有高瞻遠矚、眼界寬闊的戰略規劃,也有善於分析心理的精準把控。

郭嘉最著名的就是“十勝十敗論”,名傳千古。

他的這篇書,不僅剖析了當時的局勢,也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幫助曹操順利統一北方。

毛主席曾說:十勝論幾乎涉及了中國兵法思想的各個方面,切中要害,言簡意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

郭嘉確實每每獻計,解說人物,評價敵手,都十足靈驗,這點就連‘後起之秀’諸葛亮也不能敵也。

但是!也正是因為明白這一點,善於政治的諸葛亮才選擇不出,正如司馬的隱忍一般,諸葛亮也善於此道,一個政治家最重要的命脈在於地位和他人的認知,既然提早出山,有人蓋過一頭,卻不如隱忍待發,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心理在諸葛亮的手中做出十足把握。

而他後半生的最大敵手司馬懿,也是深諳此道,故而才有裝病之姿,只是司馬懿比起諸葛亮更能隱忍,也是為什麼最終取勝的正是冢虎而非臥龍。

只可惜我們的鬼才太早離世,若如賈詡,或許臥龍冢虎也只能黯淡離場也說不定。


井字頭


諸葛亮號臥龍,郭嘉號鬼才。為什麼有這個典故呢?那是因為郭嘉去世那一年,劉備也三顧茅廬請得了諸葛亮相助。

而諸葛亮和郭嘉兩人誰更厲害的?答案是各有各的優點。論軍事才能來說,諸葛亮稍遜於郭嘉。曹操何許人也?但曹操在軍師上對郭嘉言聽計從。正是由於郭嘉出眾的軍師才能,使曹操事業迅速崛起。

在外交和治國理政方面,郭嘉不如諸葛亮。外交上,諸葛亮多次出使東吳,並舌戰群儒。水鏡先生評價“臥龍鳳雛得一便可安天下。”可見對諸葛亮治世才能還是十分肯定的。

郭嘉不死,諸葛不出。這話我覺得有道理。為何呢?

諸葛亮在隆中制定的戰略對策如下:若跨有 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權,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諸葛亮的軍事戰略中,首在取荊州、西川立足。假如郭嘉在世,則他是萬萬取不了荊州的,更不談北伐中原,中興漢室了。

郭嘉去世後,諸葛亮自信天下在無他之大敵,故而出山輔佐,助劉備克成帝業,並北伐中原,六出祁山。


歷史一定很有趣


我雖然不喜歡很多人把諸葛亮神話,但是也不喜歡有人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有什麼關係啊!會有這樣的說法無非就是很多人覺得遺憾,很想看看郭嘉和諸葛亮比計謀,因為得不到結論的事情才具有爭議,另一個則是郭嘉死的時候諸葛亮剛好出山。當然我也不喜歡聽人說“臥龍一出,郭嘉必死”,這都什麼跟什麼,下面我來談談自己的想法,喜歡的不妨看看。

諸葛亮

首先:三國中水鏡先生說郭嘉鋒芒太盛,要等到他死的時候諸葛亮方能出山,這不扯呢嘛,水鏡先生還能知道郭嘉英年早逝啊!萬一郭嘉和司馬懿一樣呢,那諸葛亮還就別出來了;再加上水鏡先生又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嗎?前面吹郭嘉,後面又吹諸葛,所以說這一說純屬子虛烏有。

其次:郭嘉是個難得的鬼才,自從到了曹操麾下,簡直比如虎添翼還要猛,都快要飛飛起了,滅呂布,破袁紹,徵烏丸這一系列讓曹操如履平地,郭嘉死後曹操就赤壁大敗,但是再厲害諸葛亮應該也不會怕,對於一個謀士,最大的心願除了是實現自己的抱負還有就是找到自己的對手,比如司馬懿對諸葛亮是又敬又畏,再說諸葛亮出山完全是因為劉備求才若渴的態度,明知天時地利人和都對自己沒好處,諸葛亮還願意去輔佐劉備,如果說他怕郭嘉完全可以投到曹操麾下啊。所以說不存在怕不怕,時間是隻是巧合。

郭嘉

最後:要是按照現在來比郭嘉還不一定是諸葛亮的對手,諸葛亮幾乎是全能型人才,個人感覺郭嘉應該善於研究人的心理,這一點可以甩諸葛幾條街,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就顯得有所欠缺了。雖然說諸葛亮被演義神話了,但是東晉政權因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封了他武興王;唐朝還把諸葛亮列入武廟十哲之一,與韓信白起等名將齊名,這應該不假吧,那時候他們應該沒看三國演義吧!在三國時期還有誰?

綜上所述就是我個人觀點,其實我也很想看鬼才與諸葛對戰,那樣一定很精彩。

【我是羽評歷史,您的認可就是我創作的動力,謝謝右上角關注、點贊留言】


羽評歷史


什麼叫第一?哪有第一謀士之稱?我是郭嘉半個粉,但是這稱謂可萬萬不敢給他。 奉孝的智謀的確絕倫,但也不能說他在曹營就無雙、冠絕,更不敢說鶴立雞群了。 近幾年網上排什麼榜什麼榜,都把他放在很靠前的位置。誠然,他的智謀未必擔不起這個排位,但確實也只是“未必。”都說是天妒英才,他去的也的確太早,留下的功績也確實是少,單拎功績成果來看,這個位子是要不了的。

好了,迴歸正題。其實說一千道一萬,大智若妖謀若鬼神,可能確實有,但是歷來文人塗抹附會卻也少不了。 建議題主不要只看演義話本,讀兩次三國志之類的史料再發問也不遲。 我個人的偏向是歷來附會,如果他倆同時出山說不定就有“會奇才亂世起風煙,齊出山雙雄爭高下”的說法了。孔明在奉孝在的時候出山,我還能說他看郭嘉謀數無雙,心下起了爭鬥心,要出來和奉孝爭個高下呢? 都是歷來附會,也許有真,真的是孔明怕他鋒芒打算暫避?但我是不想信的,不管是從理性還是感性出發,我都更信前者。

屌絲技術




“三國演義”中的大謀士們、都沒交得師出何人!以我反覆推敲,諸葛亮與郭嘉同是鬼谷子的門人!

鬼谷子的弟子們、為避免同門之間的互攻互殘,約束其弟子們、接受孫臏與龐涓的教訓!故民間才傳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消息,這叫語傳必有其因!

鬼谷子一直隱居藏身,隱秘授徒!從諸葛亮與郭嘉的各方面的行為判斷,他倆就是鬼谷子的門人:

①、他倆都藏有鬼神之才、扼其天機,精通天文、地理,天地人三才具全;

②、他倆的預測能力、都極其相似,其方法、策略如出一轍;

③、他倆用兵、布陣手法相近似,以正出陣、以奇出擊,而後克敵制勝;環環相扣、天衣無縫的八卦運作手法;

④、他倆的志向、抱負、謀略,胸懷與心機也是一個模式;對時局和其主子,都忠心至誠,深得主子的信賴與賞識!

綜上,我認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個民間傳言是真實的,可信的;至於郭嘉真的先死、而後諸葛亮後出山,這純屬歷史的巧合,也許真是天意!否則、“三國演義”和三國的歷史都得重寫!


海海147035523


首先,從時間上來講,諸葛亮的確是在郭嘉死後,才受到劉備的感召出山的。那麼這究竟是諸葛亮害怕郭嘉,不敢跟他競爭,才故意等他死後才出山,還是說這完全是一個湊巧?固然,郭嘉分能力的毋庸置疑的,他依靠自己的謀略使得曹操的事業到達了一個巔峰的時期,可以說是一個足矣跟諸葛亮抗衡的人才。然後我們再來看看諸葛亮出山後所做的事情,三顧茅廬中諸葛亮的目的已經很明確,那就是要幫劉備三分天下,佔據自己的地盤。那麼如果這時候沒有郭峰在,毫無疑問會讓諸葛亮計謀得逞減少一個巨大的阻礙。但是如果這個時候郭峰在的話,諸葛亮就不出山了嗎?當然不是!計謀的順利進行需要天時地利人和,郭嘉的死只是推進諸葛亮三分天下的其中一個因素,縱觀當時的情景,就算郭嘉不死,諸葛亮也毫無疑問會出山,因為諸葛亮等的不是郭嘉的死,等的是天下大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