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種灌輸,還是一種啟迪和感動?

Learning200


教育這二個字,本就含有教導和培育之義。教就是灌輸。剛入學的孩子,以教為主。待到他有了一定的能力後,就要施之以啟迪,讓他運用所學的知識去”悟“,去聯想。其實啟迪的真正意義,就是讓被啟迪者把知識運用起來,運用邏輯思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在這個基礎上,象滾雪球一樣,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所以,啟迪是一個更重要的學習過程。也是最根夲的學習和積累知識方式。

啟迪重要,但灌輸也是必不可少的。沒有最初的灌輸,就沒有後來的啟迪和感動。這二種方式也是相輔相成的,啟迪中也有灌輸,灌輸中也要運用啟迪。


天嶽樵子


人生最主要的內容之一是接受教育,教育必須給受教育者以不以其願意否而進行灌輸。只是優秀的灌輸者使人在良好的心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


松竹118


現僅就教育中的基礎知識教學作一下探討。

灌輸是一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我教你學,我教多少你學多少,這種教學模式,學生永遠處於被動狀態,學到的知識永遠少於老師,這極不利於學生智力開發和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事實上,學生在接受知識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完全有可能實現。這就需要教學方法進行改革一一實行啟迪式教學(或叫啟發式教學)。

值得一提的是,最基礎部分可能需要灌輸,但其目的是為了更好更有效地啟迪。從整體上看,這也屬啟迪範疇。

啟迪,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學生主動地感興趣地去學。其次是把獲取知識的方法教給學生,在教師的指導與點撥下,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

關於感動,是教師教學過程中情感的投入,這一點也很重要。設想一下,如果學生對教師非常厭惡,教師講的課他還能聽進去嗎?


52淡然釋懷


“教育是一種灌輸,還是一種啟迪和感動。”對於這一說法,作為一線教育工作者,我是這樣認識的。

對於教育,咱不談大道理,大道理有時候是磚家的事兒[大笑]。即理論上是沒問題,但真正要用起來,簡直無法操作[摳鼻]。

所以,我願意說,教育是啟迪和感動。這樣,對於學生來說,學習就不是什麼難熬的事情,可能就是我們渴盼的享受學習,快樂學習。

可是,有時候,教育單單靠啟迪和感動也不是萬能的。有的學生就是啟而不發,感而不動[呲牙][呲牙]。

這個時候,老師還得搞個小動作,哄著灌輸一下下。當然,前提是哄著灌輸嘍。

事後,學生大喊:老師,你個大騙子,你灌的知識我們都消化了,吐也吐不出來了,這可如何是好?[大笑]

在這裡,感謝每一位淡泊名利的老師,感謝每一位通情達理的家長,感謝那一群狡猾調皮的小可愛們[愛慕][愛慕]。





魚兒無語


關於“教育是一種灌輸,還是一種啟迪和感動,”作為一名教師,我談談我的理解。

我認為,在幼兒教育中,教育中基本是知識的灌輸。女兒今年三歲,背詩、背英語單詞、認字,都是靠大量的重複,達成記憶的效果。這時候對她的教育基本都是灌輸,對於詩歌的內容與情感,她能有什麼理解?只是機械記憶。

或者說在學校教育中,知識的灌輸在很多時候是主旋律,伴隨學生年紀增長,啟迪與感動的成分會逐漸增多。無可否認,灌輸在教育過程中的作用是很重大的,哲學上講量的積累帶來質的飛躍,灌輸就是量的積累,給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是人生的底色。隨著年紀的增長,曾經接受的教育會讓你對周圍的世界、對自己的人生有新的理解與認識。

記得有一天,一個畢業多年的小姑娘給我發來一段話,說窗外在下著雨,自己坐在窗邊看雨,忽然就想起了“窗外雨潺潺,春意闌珊”,這一刻自己心中有些落寞,有些傷感。她說想起了當年的語文課堂,想起上課時的我,想起我講的李煜和他的故事。上學時為應付考試背下的詩詞,此刻映襯著自己的心情,曾經的灌輸此刻應該是一種感動吧。

所以,教育中灌輸是必不可少的,但當它融進你的血液之中,在某個時刻會成為一種感動與啟迪。就像我在堅持給學生的閱讀課上所說,我讓你們放下為作文積累素材,尋找範文的心來認真讀書,讀書是滋養心靈的事情,生活中不只有高考,還有更悠長悠長的歲月。


楊老師的語文世界


著名的教育家蘇格拉底曾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 最好的教育是靈魂的喚醒,用心靈溝通心靈,點燃孩子們智慧的火焰,讓孩子們從心裡喜歡學習,愛學習,從而產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愛心耐心,用細緻入微的行動關愛每一個孩子,用愛的實際行動感化每一個孩子,讓孩子“親其師而信其道”。 要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粒沉睡的種子,只要我們教育得當,愛心投入,耐心等待,有朝一日她們一定會美麗的綻放!



王老師一靜待花開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是說,會學不如好學,學好學不如樂學。所以如何啟迪孩子的心靈,讓孩子由會學上升到好學,進而上升到樂,這是進行有效學教育的前提條件。

會學指的是學習方法,好學指的是學習態度,樂學指的是情感體驗。學生掌握了科學的學習方法,又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加上對學習過程有著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對學習就有了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才能夠說,完成了教育對孩子心靈的啟迪,給孩子找到了引領自己,不斷完善,發展,成長,提高的最好的老師。家長和老師常常關注孩子學習的顯性效果,不僅把孩子的分數看得過於重要,而且以圖通過知識的灌輸,簡單重複的訓練,提高學生的成績。這實際上是捨本求末,事倍而功半。所以教育是啟迪而不是灌輸。





牧野夢語


我理解的“教育”,即是“啟迪和感動”,但也離不開“灌輸”。

一名學生,每天接受教育方式主要來自兩個“渠道”,按所佔時長,從前到後分別為“學校、家庭”。

這其中學校的教育通常都被各種課程安排的滿滿當當,可以說是一種“灌輸性”的教育。

老師在上面講,學生在下面聽,課間休息十分鐘,然後換個老師繼續如此。

網上批評學校“灌輸性”教育的聲音從來沒有停止過,幾乎都圍繞在“創造力被扼殺、書呆子、讀書無用………”等等。

但你我都應該承認,大部分在這個社會中有作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學生時代都是課堂上最全神貫注的一批人。

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我認為,“灌輸性”的教育在學生時期,是培養“學習能力”最重要的一種方式。

我們是如何學習一種新事物的呢?

聽到——讀到——記住——理解——轉化吸收

沒有人會懷疑這一學習流程,只要工作過的人都知道。

可你仔細想一想,這不正是學生時代我們每天在做的事情?

教育的意義是為了一個人健全的發展,這其中當然包括佔據我們大部分時間的“工作”。

說到這,我對“教育是一種灌輸”的觀點已經闡述完畢。

接下來,我們聊聊教育中的“啟迪與感動”。

“啟迪與感動”,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啟迪和感動教育的任務要落在家長們身上。

現實情況,學生們學習壓力很大,自然,老師們的授課教學壓力也會很大,學校能承載的,主要還是學生們學科知識的教育。

而對學生品行的發展,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看待事物啟發性角度的方式等等,這項工作就要落在家長的身上。

啟迪教育幫助孩子用自己獨特的視角看待事物,從而在以後的生活與工作中更加具備創造力脫穎而出。這需要家長從小培養,通過書籍、教育意義的玩具、網絡教育等等,陪伴孩子一件件的去做,在做的過程中引導孩子主動思考。

感動教育是孩子將來立於社會之本,懷揣一顆感恩的心,才能走的更遠。一個人的品性,通常決定了一個人能夠在未來達到的高度。家長在生活中需處處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綜上,我認為教育即是一種灌輸,同時也是啟迪和感動,缺一不可,只有全都具備,孩子才能在未來的路上發展的更好。


金尚國典教育


教育啟迪和感動我國的基礎教育在大綱時代是典型的灌輸,填鴨式應試教育教育,在當時教育資源匱乏的歷史時期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國家選拔和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改革開放的浪潮,教育資源豐富多彩,基礎教育啟動新課程改革的素質教育,強調學生三維目標培養即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探究式自助學習


互聯網在線教育輔導


二者之間也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關係,而是並列交叉遞進關係。知識灌輸是打基礎,是開啟智力的準備工作。如小學的識字教學與算式的演算,只能依靠老師灌輸。而啟迪與感動並非是憑空出現的,而是在掌握了一定知識量的前提下,才可能展開的。啟迪與感動是訓練思維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需要一定的知識儲備,這是啟動思維的立足點,也是得以感動的基本材料,不然就是胡思亂想。有經驗的老師多是這樣子走過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