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老子《道德經》是萬經之王?

遊通天下


因為道德經雖區區五千言,卻涵意萬千,站在了天道自然之終極價值上俯看人生自然。無為,是道德經之核心價值,只二字卻累壞歷代中外之精英。最近,有個奇人王東嶽作了終極解釋:無為即拒絕文明!因為文明即造作即妄偽即無明,無無明即無為!

道佛同源,欲使人類復歸本然自性而破無明物性物慾之桎梏!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即道,不假它求即無為歸家!


陽光明正


道德經》是萬經之王。

它之所以稱之被為“萬經之王”,是因為它系統地揭示了宇宙的根本真理;揭示了宇宙萬物形成和化生的源動力;揭示了人類與這個真理和源動力的根本依存關係;揭示了人類提升品質迴歸大道的必由之路。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

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佈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

“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

《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樸,“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石頭521


老子(前600年—前470年),姓李,名伯陽,亦稱李耳,號老聃,曾擔任周守藏史(相當於國家圖書館博物館館長),他學問博大精深,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道家學派創始人,居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他上承人文始祖黃帝、總結伏羲文王周公禮樂思想,開創了中華民族道統與哲學精神,被譽為“東方巨人”、“中國和世界第一哲人”。

兩千多年前的周王室,存儲了當時世界上最全的古籍,而老子作為周守藏史,在通讀古籍之後作出五千字的《道德經》,包羅萬象而卻玄之又玄。《道德經》全文約5000字,分上下兩篇,上篇第1章到第37章為道經,下篇第38章到第81章為德經,闡述了宇宙觀、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把能看到的、看不到的、能聽到的、聽到不到,甚至是鬼神世界,解釋的完美無缺。

德國著名哲學家,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尼采:老子思想的集大成之《道德經》, 像一個永不枯竭的井泉,滿載寶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德國著名哲學大師黑格爾:道為天地之本,萬物之源。老子的著作《道德經》最受世人崇仰。日本著名企業家“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我把《孫子兵法》是用在銷售上,把《大學》用在管理上,把最難懂的《道德經》用在最重要的領導層上,我並沒有什麼秘訣,我經營的唯一方法是經常順應自然的法則去做事。過分追求慾望的結果是:不僅不能感到舒適,反而會感到痛苦,喪失自我。

從古至今註釋者3000餘家,中國歷史上有四位皇帝為《道德經》作過註釋。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全文只有五千多字,但國際影響力巨大,被全世界130多個國家學習,外文翻譯本多達500多種,各類國外研究著作700多卷,出版發行量世界第一。被西方國家公開承認為與“聖經”齊名的偉大作品。因此,《道德經》被稱為“萬經之王”!

“萬經之王”體現在哪些方面?通讀老子《道德經》全文,不難發現其精髓所在:系統闡述了宇宙本源、精確講述了為政之道、兵家之道、處世之道、養生之道、管理之道和成功之道。

一、宇宙本源

1、道是宇宙的本源,道無處不在、無時不在,但是永恆的道看不見、聽不到、聞不出、摸不著,凡是能夠用言詞表述的道都不是永恆的道,而是道的顯化。道可道,非常道。

2、道是先天的,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故混而為一...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勉強稱其為“道”。

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

4、德是後天的,唯道是從,遵循道才會有德。天地萬物各有不同的秉性,這個秉性就是“德”。是天地萬物的具體體現,而這個德是道所派生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為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為玄德。”

5、以道蒞天下,其鬼不神。道,產生天地人神鬼。德協調天地神人鬼之間的關係。德是後天的,遵循道才會有德,鬼神欽佩道德高尚,厚德之人。天道無親,常與善人。6、道是天地萬物來源的本體,德是道的具體功能體現。道通過德主宰天地萬物。道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德唯道是從。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顯現。

二、為政之道

1、不為。老子的為政之道主要是“無為”。“無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也是道之根本。“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2、無爭。在無為的同時還要“無爭”,要謙下。“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是以聖人慾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以其不爭,故為天下莫能與之爭。”意思是江海因甘於處在溪流的下游,所以能成為百川之王。因此,聖人要想處於萬民之上一定要在言語上對萬民謙虛,也不要與萬民爭利。“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3、德善。老子提倡第二個為政之道就是“德善”。“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這就是以德服人,以德感人。其次是提倡節儉,“治人、事天,莫若嗇。”

三、兵家之道

1、興正義之師,“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於天下。...大軍之後,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強。”

2、不武,不怒。“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老子認為“天惡強,勇於敢則殺。”

3、不客戰。“用兵者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得尺。”

4、不輕敵。“禍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則哀者勝矣。”

5、示弱。這樣可以讓對方輕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同時柔弱似水則無堅不摧。“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

四、處世之道

1、柔能克剛。“柔弱者生之徒,堅強者死之徒。”“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人要學會象水一樣隨物就形,就不會有困惑,而且會很自在。

2、人要學會知足。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人不可為名利所惑。要適可而止,不要貪得無厭,也不要追求盈滿,老子有句名言“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

3、慈愛。這也是老子的“三寶”之一。要對世間萬物無論善惡保持一種慈愛之心,因為萬物皆道所生,德所養。而且所謂善惡只是所佔的角度不同罷了。人間沒有絕對的善與惡,有時就是一念之間。

4、節儉。這是老子的“三寶”之二。天下萬物都是道所生,都來之不易,所以要懂得珍惜,學會節儉。不要將物糟蹋浪費,更不能暴殄天物。

5、不為天下先。這是老子的“三寶”之三,意思是不要逞能充強,木秀於林風必催之。出頭的椽子先爛。人能保持中立最安全。

五、養生之道

1、要清靜。“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歸其根。歸根曰靜。”靜神心清者,洗內心之汙垢也。心中之垢,一為物慾,一為知求。去欲去求,則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則動靜自然。動靜自然,則心中無所牽掛,於是乎當臥則臥,當起則起,當行則行,當止則止,外物不能擾其心。故學道之路,內外兩除也;得道之人,內外兩忘也。內者,心也;外者,物也。內外兩除者,內去欲求,外除物誘也;內外兩忘者,內忘欲求,外忘物誘也。

2、要順其自然。“養生之經,要在自然。動不知所向,止不知所為,隨物捲曲,隨波而流,動而與陽同德,靜而與陰同波。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入於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則與禽獸共居於地而不以為卑,與神仙共樂於天而不以為貴;行不標新立異,止不思慮計謀,動不勞心傷神;來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身立於天地之間,如同枯枝槁木;心居於形體之內,如同焦葉死灰。如此,則赤日炎炎而不覺熱,冰雪皚皚而不知寒,劍戟不能傷,虎豹不能害。於是乎禍亦不至,福亦不來。禍福皆無,苦樂皆忘也。”

3、建立樸德,要見素抱樸。“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說明修身養性的重要。4、要穩重,“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六、管理之道

1、管理好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處理好了,壞事變好事處理不好,好事變壞事。

2、管理好個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欲上民 必以言下之,欲先民 必以身後之”,要做到“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最後才能達到"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這才是真正的“無為而無不為”的含義。

3、管理好現在和將來。"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所有的將來,都是現在的積累。

七、成功之道

1、成功不是成就自己,而是成就他人。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2、成功的途徑是付出,不是索取。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3、成功的衡量標準是低成本零傷害沒有副作用。“夫唯不爭,故無尤。”不傷害到他人,不給自己帶來副作用,不要以生命為代價換取任何東西。


遊通天下


這個問題,我不知道。但可以這樣說聖經和離騷的價值和意義,也不可小覷。而道德經,主要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聖經是屬於神學範疇,著重點在義人和罪人,如何在上帝裡面:得勝稱義的事情。而離騷是天人合一,人與天和,凝聚正能量的問題。道德經,談的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萬物循宗;以及修心,齊家,治國,強軍,平天下,民族昌盛問題。今天的中國,在與世界,不斷交融的大環境下。國人需離棄罪,恪守律法,在歸向真神過程中,得勝稱義。但更重要的是人與天和,凝聚正能量。並且在中華文明道德經為主體的華夏文明中,不斷薰陶,成熟,化成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使中華智慧,造福於華夏,福祗於蒼生,形成洪荒之力,把中華之浩瀚宇宙的精神,傳承給子孫後代,萬福四海……


溫永春1971


《道德經》是道家及道教的經,稱萬經之王,把其它家的經置於何地?

《道德經》,本人不信道不信儒,對本人而言,就是一本古籍。

《道德經》老子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若是知者,就不言《道德經》五千言。老子既然言了五千言,則老子什麼也不知。

《道德經》被過度解讀了,《論語衛靈公篇》孔子曰的“無為而治”,張冠李戴地強加給老子。老子言的是“聖人之治”,還叫老子自己言的“絕聖棄智”給拋棄了。


趙日金141


老子#道德經#雖五千言,卻上通天文,下含地理!包羅萬象,字字生金!言雖簡而意深邃,一句勝過一萬句!總結道理,揭示規律,一語中的,一針見血!從未有拖泥帶水的拖沓感和重複感!句句絕倫,精闢,深刻!其達到的水平,覆蓋面,深度,厚度,力度和高度是其它著作難以企及的!對後世的影響也是貫通古今,中西合璧的!稱為萬經之首也是恰如其分,實至名歸!😃😄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18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2b60006a653f6d7a167\

肥仔妍


道德經不僅僅可以幫助自己的改變,也可以治國,治家,等等功效 道德經也是我們做人的根本


上善道末大金


東西聖人是同元,

老子講的道可道,

名可名非常的名,

我們俗人誰明白,

都是形而上的事,

無形到底怎麼無,

只有借佛家解釋,

空無的大意接近,

空無之中生妙有,

聖人之心理相同,

經典傳世之王矣。



chendelin陳


老子的道德經 體現了道 人 一體 萬物本同 天地長生 而人之所以長生 視為道體 本同為源 萬物同根 天才地久 人如其實 官場 商場 名利權利 以及人倫道德 治國安邦的道理 老子寫的方方面面都具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