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克良:贵州酱香酒“教父”

季克良:贵州酱香酒“教父”

贵州酱香酒以精湛的工艺和难以复制的香气风靡全球,当中以“茅台酒”为代表的酿造工艺和品质更是当世一绝。

茅台酒每一滴都是酿酒艺术最精妙的凝聚,如何解读“第一酱香酒”的神秘与矜贵?将“茅台酒”研究透了,酱香酒所有的秘密都不是问题了。

如果要把这个问题交给最懂酱香酒的人,非季克良老先生莫属。

季克良:贵州酱香酒“教父”

不是贵州人

却比任何一个贵州人都懂酱酒

江南才子,入黔55年,一生最好的时光最美的才华通通奉献给了“茅台酒”,没有季克良老先生半生的爱护,“茅台酒”达不到今时今日之高度和地位。

而少了“茅台酒”这个足以光耀一生,流芳百世的作品,季克良老先生还不曾获得契机扬名立万,拥有一个风光无限充满成就感的人生。“茅台酒”和季克良老先生相互成就,一路陪伴,可以说,“茅台酒”就是老先生一生最好的朋友。

作为一位在“茅台酒”“生病”之时助他起死回生,重现光辉的“酱香酒教父”,季老真的是一手一脚,从工艺的每个细节入手到成酒必不可少的每个环节都亲自学习了解、矫正、修订,扶着“茅台酒”从一个站不稳的小童成长为“烈酒之王”。

那是距今55年前的1964年,刚从无锡轻工业学院食品发酵专业毕业的季克良,通过了轻工业部的选拔,临危受命,以“酒厂医生”的身份,背负着国家重托,离开江苏,赴贵州,进茅台,去拯救处在亏损状态下的“茅台酒”。

酒厂亏损,卖得不好,原因可能是市场的影响,或者是营销方法不对,以及酒体本身出了问题。营销和市场不是季老的专业,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于是,季老啥也不干,一门心思做起了酒体本身的研究,他从最基本的工艺着手“望闻问切”,一诊就是几十年。

如何做?亲力亲为,不放过任何一丝细节。事无巨细,几十年如一日。

为准确给“茅台酒”的传统工艺“把脉”,季克良每天都和工人们呆在一起,工作十几个小时,从酒的投料开始到蒸煮、制曲再到堆积发酵,每个环节都身体力行,不放松。顶着高温,日日汗流浃背。身兼数职,酿酒环节中的每个职位他几乎都去体验了一回,然后清楚地知道他们在做什么,怎么做。

就连酒糟他都要亲自背下窖池,他一个书生哪比得上工人们身强力壮,背酒糟时因重心不稳常常摔下酵池,烤酒时常累得晕过去。而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切身体会和反复研究对比,在季克良进“茅台酒”后一年的1965年,就交出了比较权威的论文《我们是如何勾酒的》,在近代酿酒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总结了茅台酒的勾兑工艺,这篇论文出来之后,季克良将自己的理论和“茅台酒”实际结合,极大的提高了茅台酒的生产质量。

季克良刚到茅台的时候,这里几乎没有机械化,冷却要用“天锅”,连冷却水管也没有。3位技术厂长都是老师傅,还有一位工程师,是学历史的,再加上四五位中专技术员。指导操作的规范是有的,但很简单,有14项操作要点。全部是手工操作,尤其是煮酒、制曲,劳动强度很大,最苦的时候一班工人每天要烤10甑酒,从窖坑里把糟子背出来,还要切碎,要上甑、下甑、加曲、翻拌、收拢,再收堆。那时1甑酒糟1000多斤,来来回回折腾20多次,总重量有10多吨,烤10甑的酒就相当于一天搬运了100多吨的东西。

遇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问题。季克良就是那个专门为“茅台酒”解决问题的人。而“茅台酒”的工艺就是在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当中做到“品质好,产量高”。

但是一路走来,能做到这六个字却一点都不容易。

“茅台酒”能做到这六个字,便是季老一生的心血所致。

季克良

酱香酒教父当之无愧

茅台的堆积发酵工艺是科学的,季节性生产是合理的,酒度是合理的,3种典型体分香型也是合理的,但是操作规范、工艺条件要加强,要缩小个人操作的尺度。比如堆积发酵,开始的标准是40-50℃,后来要求是46-50℃,48-50℃,变化区间小了。这样才能保证产品的稳定性。

很多时候智慧来自基层,工人偶然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指出问题的关键所在,让季克良发现了某个理论性问题。比如冬天二次酒产量很低,请了很多专家来研究,收效甚微,甚至有人想求神拜佛。“后来我们把工人集中起来分析,提出了影响二次出酒的二十几个因素。一个工人说,某个班组二次酒烤得还不错,但总挨领导批评,说他们做的慢,其他班组都完了,他们还有两甑没做,还要给他们单独烧锅炉。就是这段话给了我一个提醒。由于二次酒的生产在冬天,天气冷,微生物数量就少,微生物之间的接力赛没做好,不平衡。我说大家都慢下来,原先一星期工作6天,现在干5天搞两个发酵堆就行了,实际上是增加了微生物,这样问题就解决了,所以,一定要问计于民。”

茅台是有一股真气的,但在几十年里,茅台的地位远远并不像今天这么高,五粮液,酒鬼,甚至“标王”秦池,一度都曾让茅台酒显得不那么时髦,比较老土,茅台的味道也一度被认为是不正宗。

季克良则坚持认为,茅台酒的生产工艺保存了几百年前当地农民的原始工艺,是一个活化石。茅台酒里的香气物质,包括不挥发的有1200多种,这还不是全面的结果。从香气成分看,酒体比较协调细腻,微生物种类比较多。这似乎有点神秘主义,但季克良认为“神秘”是有道理的,是和传统工艺分不开的。比如茅台是季节性生产,讲究“重阳投料、端午踩曲”。为什么在端午呢?因为麦子熟了,富裕的家庭多余的粮食吃不完,商品经济又不发达,很可能就用多余的粮食来做酒。为什么重阳投料,还要投两次?因为这里是山区,山上高粱要比山下的晚熟,山下的成熟了先投一部分,上面又成熟了,再投另一部分。

另外,茅台的制曲温度很高,堆积发酵温度很高,制好的曲要放半年,然后再做酒。如果按照浓香型酒的酿造方法,省掉堆积发酵环节,就出不了什么酒。只有堆积发酵,滋养一些微生物,再让它生长繁殖,然后再下窖,才能出酒。要是用一般白酒的要求增加产量,提高出酒率,一定要对传统工业进行调整,那就要出大问题了。

季克良为茅台量产奠定了基础,又守住了独特的文化和工艺,最终茅台酒脱颖而出,大放异彩,闻名遐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