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達夫一番話,激勵了他,成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奠基人

郁達夫是我國現代文學史上著名的作家。1921年,他的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白話短篇小說集《沉淪》出版,當時轟動了國內文壇。雖然文字裡充滿著感傷情調和變態性心理,但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時代色彩,反映了中國現代歷史的真實性,具有鮮明的個性。

郁達夫一番話,激勵了他,成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奠基人

郁達夫素描(網絡圖片)

郭沫若曾評論郁達夫小說詩歌是“露骨的真率。”並把郁達夫性格特徵和思想品質概括為“卑以自牧。”

就是這樣一位性格與個性與眾不同的人,卻能提攜後人,當伯樂,為中國雕塑事業做出貢獻,成為文壇佳話,流傳至今,的確令人感嘆而讚美!

郁達夫這段不知不覺當了伯樂的文壇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初。

1922年郁達夫留學日本回國。1923年2月,他在北京大學教學。為了維持生計,他又在北京美術專科學校兼課。

當時,郁達夫兼課的學校鬧換校長風潮不久,上課學生並不多。閒來無事,幾位老師在一起聊天。這些人中有齊白石,陳曉江,鄧叔存,錢稻孫等。時間久了往來的關係也密切了許多,無話不談。

有一次,老師們在一起談起了學生。議論哪位學生勤奮?哪位學生懶惰?當談到一位學生,名叫劉開渠時,老師們一直認為他最勤奮,最能埋頭苦幹,只是不太注意修邊幅等等。由於郁達夫是新來的教書人,還不知道,也不認識劉開渠這個學生,對此無法插言,但劉開渠這個學生的名字,卻給郁達夫留下了印記。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施耐庵)。郁達夫與劉開渠的緣分故事就從這裡拉開了帷幕。

郁達夫一番話,激勵了他,成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奠基人

年輕時劉開渠在雕刻(網絡圖片)

劉開渠家庭出身是破落地主。其家境貧寒。他自幼跟著奶奶長大,缺少父愛母愛。但他運氣好,經常遇到貴人資助,使他一直走在求學路上,這也說明劉開渠的天賦,人見人愛。

郁達夫認識劉開渠是一次很偶然的機會,是在郁達夫與老師們議論學生們之後不久。

有一天,一位雲南女學生和四川的一位青年來訪問郁達夫。郁達夫抬頭一看愣了神,在他們身後還有一位長得很高,滿頭長髮,臉骨曲折,有點象北方人的青年。這是誰?經雲南女學生介紹,郁達夫才知道,這位有點象北方人的青年就是劉開渠。這是郁達夫正式認識劉開渠的一天。

郁達夫發現劉開渠很老實。說話吶吶少語還不大流暢,郁達夫問他十句,也得不到他一句完整的回答。他的臉上時常會顯露出苦悶的樣子,這點使郁達夫感到有自己的影子。再看看劉開渠的穿著,衣衫簡陋,就知道家境也不是很富裕。但能看出劉開渠那埋頭苦幹,“邊幅不修”的勤奮精神來。

郁達夫一番話,激勵了他,成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奠基人

美國作家富蘭克林(網絡圖片)

美國作家富蘭克林曾說:“誠實與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也許郁達夫從面前這位年輕人身上,證實了老師們對他的評價:誠實與勤勉。因而對劉開渠產生了好感。

從這以後,郁達夫與劉開渠見面的機會自然多了起來。逐漸地瞭解了劉開渠的身世和現在的思想狀況,總覺得劉開渠是個誠實可靠人才!具有美術天賦!

郁達夫閒暇時,經常猜度劉開渠的想法與前途。最近,他聽過學生們的議論,更知道當時中國美術界追學西洋畫的風氣。可是,郁達夫總覺得劉開渠有個性,他的體格和少言寡語的性格很具特點。郁達夫大膽地設想:若教他(劉開渠)提錐運鑿,大刀闊斧的運用起他的全身體力和腦力來,成就一定還要比捏了彩筆,在畫布上塗塗,來得更大。

“人能盡其才則百事興”(孫中山)。郁達夫想到這裡,對劉開渠更加充滿了信心,他想為國家美術界雕塑藝術推薦更優秀的人才。

郁達夫一番話,激勵了他,成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奠基人

孫中山(網絡圖片)

有一次,劉開渠又來拜訪郁達夫,兩人談起了文學藝術,談起了美術界,越談越覺得當前中國美術正在岔路口,一味地追風西洋畫,這樣下去對中國傳統文化威脅很大。

郁達夫性格直言快語,怒斥了當前美術界崇洋媚外,追風西洋畫的不良風氣。針對這個問題,劉開渠也談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列舉了西洋畫的進步與時尚種種理由。同時,透露了自己準備學習西洋畫的決心!

此刻,郁達夫著急,但強忍著,直視著面前的年輕人劉開渠。發現這位少言寡語的年輕人,今天卻滔滔不絕地與他理論起來了!這與他以前所認識的劉開渠判若兩人。郁達夫呆了!楞了!激動地毫不客氣地對劉開渠吼:我不反對你學西洋畫!但是,那不全是美術家的人生追求!像你!體格健壯,學洋畫還不如去學雕刻!若教你提錐運鑿,大刀闊斧的運用起全身的體力和腦力來,成就一定還要比捏了彩筆,在畫布上塗塗,來得更大!郁達夫把自己平時對他的設想一股腦兒地全道了出來,期望面前的年輕人能夠理解自己良苦用心 。

郁達夫一番話,激勵了他,成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奠基人

亞里士多德雕像(網絡圖片)

“憤怒有時會成為美德和英勇的武器”(亞里士多德)。的確,有時候為了他人美好的前途而動怒,是一種勇氣和美德,郁達夫做到了。

此刻,劉開渠頓感震動,瞪著雙眼,似乎看到了吼聲中的雷電,在他面前亮閃。他緊緊地握起了雙拳,似乎在決定著什麼重大的事情。

郁達夫的激情演說,使劉開渠如飲醍醐,豁然貫通。這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的活龍活現真實版。

果不其然。從此,劉開渠沒去追風西洋畫,而是走向了雕塑藝術之路。1927年,在蔡元培支持下去了法國,跟隨世界著名雕塑藝術家樸舍,學習雕塑藝術。

1933年劉開渠學成歸來,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做出了重要的突出貢獻。其中北京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及《支援前線》、《歡迎解放軍》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美術界讚譽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的奠基人。

郁達夫一番話,激勵了他,成為中國現代雕塑藝術奠基人

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勝利渡長江解放全中國”浮雕(網絡圖片)

可以說,沒有郁達夫那一番逆耳忠言的發火,也許劉開渠還在那裡追求西洋畫,還在泥濘的路上跋涉……。

“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富勒)。劉開渠做到了,遇到了貴人伯樂郁達夫指點,使他迅猛抓住時機,獲得了成功!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韓愈)。

郁達夫就是善識千里馬的伯樂。他不僅僅是中國現代成就顯赫的優秀作家,而且還是一位提攜後人,敢言敢語,直率、豪俠、講義氣的文人伯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